03.03 老人千里之外討生活50年,住旅館每天10元,一天飯錢8元錢


圖片上的這位老人叫朱允先,今年71歲,老家是河南省商丘市。老人雖然是河南省商丘市人,但是老人一個人在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小旅館居住,在萬榮縣的周邊逢集趕會張籮子。老人一天的住宿費是10元錢,一天的吃飯錢是8元錢。老人家省吃儉用,已經在萬榮縣周邊張籮子50年了。這是老人在地頭讓我們看他的身份證。

老人張籮子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自行車上承載著籮子的原材料和老人的乾糧和喝水的水壺。哪裡有集市,老人就騎著自行車到哪裡為群眾張籮子。這是在運城市百花節啟動儀式上,老人在桃樹地頭準備張籮子。

老人20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張籮子。為了討生活,他一個人離鄉背井,從河南省商丘市的老家到千里之外的山西省萬榮縣張籮子。這一住就是50多年了。為了省錢,老人就住在最便宜的小旅館裡,在萬榮縣利民旅館,老人有挑了條件最差的房間住。每天只要10元錢。圖為老人正在張籮子。


為了給家裡能多掙錢,老人吃飯非常的簡單和省錢,早上就是油條和豆腐腦,一頓早餐三元錢,下午就吃一小碗最便宜的面,或者饃夾菜。老人常年吃飯不點菜,為的就是省錢。老人的飯錢一天就是8元錢左右。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長短,一年四季都是兩頓飯。談到這些,老人說自己的飯量小,一天兩頓飯就吃夠了。要知道老人每天還要騎自行車到幾十裡地之外的集市上擺攤的。

老人在山西省萬榮縣每年要住上9個月左右,到農忙的時候,老人就回到家裡幫忙收麥子、收秋或者種地。老人就像候鳥一樣,每年重複著萬榮縣—商丘老家。

為了省錢,老人在萬榮縣周邊集貿市場上張籮子,總是騎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壞了,老人自己修理,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實在不能用了,就再買一輛舊自行車。老人50年來,騎壞了十多輛自行車。每天老人騎自行車到集貿市場擺攤,遠的要走幾十里路。現在有了電動車,但是老人捨不得花錢去買,還是一輛破自行車走天下。


籮子是農村農民過去離不開的一種工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農民都是用石磨磨面,磨面自然要用籮子籮面,以便把麵粉和麩皮分離開來。以後農村有了小鋼磨,農民磨面不用籮子了。但是,家庭還是離不開籮子的。比方,夏天麵粉生了蟲子,農民要用籮子來過面。現在,農民在家裡把花椒粉碎成調料面,也離不開籮子。不過,現在農村的籮子用量還是小了。

老人一般在集貿市場上或者古廟會上,都是現場給群眾張籮子。一個籮子就是10元錢的樣子,有的人死活要搞價,老人也會靈活處理。老人說,一天最多能賣25個籮子,最少只能賣10個籮子。除去材料錢,一天就是能賺幾十元的樣子。

老人家裡有十口人,除了老伴外,還有兩個兒子、兒媳和三個孫子、一個重孫。老人說,為了能讓孩子們過的好一些,自己還有把這個手藝幹下去。雖然一年只能掙一萬多元,但總能給家裡貢獻一點錢吧。老人是個慈祥、和善的人,他對人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使人感到非常親切。點擊上面“關注”,你我共同關注百姓冷暖和世間萬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