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改變他人行為的情況,比如

你想要早起,卻總是在鬧鐘響起來的時候就順手關掉。

你的女朋友很胖,你想讓她減肥。

你的顧客沒有專業的能力,卻總是對你指手畫腳。

但你發現你想要改變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卻總是顯得很困難。

營銷的本質目標是改變消費行為,是“勸人離婚的藝術”,本來跟別人過的,現在要讓她跟你過,本來買別人的,現在要讓他買你的。所有的營銷努力都是在讓你倡導的消費行為“值得做”和“容易做”,一切有效的營銷行為都是圍繞這兩個維度展開。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事實上,我們只要在“值得做”和“容易做”這兩個維度上找出關鍵環節,集中更多的營銷資源,你理想中的消費行為將會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呈現,一切的營銷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企業的營銷沒有把資源放在對消費行為的改變上,而是各種的急功近利:找個大客戶,進個大終端,想個大創(dian)意(zi),製造個大話題,上個大媒體,開個大會議。

“找關係賣貨、想點子造轟動”的投機式營銷,以改變關鍵消費行為為本質目的的營銷,三觀不一致,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年死掉的產品數以萬計,每年有無數企業倒閉,不在乎多個一家兩家,市場會讓他們回頭的。

另外一些企業的營銷則是讓人捉雞的:他們深知改變消費行為是營銷的本質,從USP到品牌到定位理論工具,也都熟練應用,他們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和成功履歷。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原來運用的一切不那麼管用了,尤其是資源相對匱乏的小公司,更是如此。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通常,營銷者試圖影響消費行為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巨牛逼的獨一無二的產品(USP和定位理論的綜合運用),非常適合你(目標人群界定),你用了之後非常爽(體驗感描述),大家都在用(羊群效應),某大牛也在用(權威效應),產品好還是次要關鍵看氣質(品牌形象打造)。”

這些信息傳遞的途徑是:產品包裝、廣告、推廣活動、終端展示、銷售員講解、公關關係等。

看上去順理成章,大家也似乎都在這麼做,以往的品牌多數也是這樣成功的,其中不乏國際大品牌和知名民族品牌。

不過,通過看上面的人類面對影響的反應模式圖,我們可以看到裡面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漏洞,企業在讓消費者覺得“值得做”方面可謂下足苦功,從各個角度用不同方法向消費者傳遞“你值得擁有”、“你必須擁有”,但在“容易做”這個維度下的功夫卻明顯不夠。

要想讓人按照你的期望改變行為,你就要理解促使行為發生背後的邏輯。

要素一、動機

斯坦福大學的B.J.Fogg在2009年的時候發表了一篇論述『行為設計學』的模型,叫做Fogg’s Behavior Model。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公式:B=MAT。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B(ehavior)代表用戶的行為。M(otivation)用戶的意願,也就是動機。A(bility)能力,用戶使用的門檻。T(rigger)觸發。

1、怎麼找到人們的真正的動機?

2、如何讓人們增強動機,從而改變行為?

人類的強烈動機可以被總結為以下8大生命原動力,它們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動決策:

1、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

2、享受食物和飲料

3、免於恐懼、痛苦和危險

4、尋求性伴侶

5、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

6、與人攀比

7、照顧和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8、獲得社會認同

如果上面的8大要素,你覺得沒有邏輯關係,你很難理解。不要緊,還可以用馬斯洛需求五層次來幫助你理解。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人類8大原始的慾望都能在馬斯洛需求模型中一一對應的找到。

馬斯洛需求分五個層次,分別是:

生理需求

: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安全需求 :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財產所有性,工作職位保障,道德保障

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 友情,愛情,性親密

尊重需求 :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實現需求 :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

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要素二、購買能力

有了動機還不夠,還要有行為發生的能力。一個窮人擁有購買汽車的動機,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能力,也就無法形成需求,行為的發生也就不可能。讓人們提高能力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提高產品的感知價值,一個是讓消費行為容易發生。提高產品的感知價值,讓人們覺得這個產品很有價值,讓人們覺得必須購買。

提高產品感知價值的套路是哪些呢?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比如權威背書,明顯代言,專家認證,認知對比,錨定效應... 等等。

這些手段都是在讓人們感到你這個這個產品超值,不買可惜了,再貴也應該買!通過塑造產品的感知價值,強勢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

那麼,除了產品感知價值,營銷人往往忘記另外一點,那就是讓消費者行為更容易發生。因此,提高能力的另一種方法就是降低購買行為的門檻,降低消費者行為的成本。

讓消費行為發生的成本主要有三種:

(1)行動成本

(2)學習成本

(3)決策成本

一般這類產品是什麼性質的呢?

一般就是你已經有了消費意向,但你並不清楚到底要選擇哪一個具體的產品。

比如,你進去一個陌生的餐飲店,你沒來吃過,你看著密密麻麻的菜單,難以選擇。所以,現在一般的餐飲店都會標註“必點”“金牌”“暢銷”“熱賣”等等字樣。如果你提供給你的消費者過多的選擇權,這其實未必是好事(就像密密麻麻的菜單),因為會導致選擇困難症,人們面對過多的信息,反而無法做出決策,或者並沒有能夠做出對商家而言更有利的選擇。

也就是說(1)你要給消費者選擇權(提供多個產品)

(2)在多個選擇中放置一個最優選擇(包裝最具性價比產品)

(3)如果消費者並沒有按照你的期望選擇最有產品,你要明確的指出(必點,熱賣)

要素三、觸發器:利益刺激與場景刺激

人們的行為並不完全是自己主動選擇的,而是在社會情境和個人因素的雙重作用下產生的。所謂觸發器,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外部刺激。觸發器約等同於外部刺激,可分為兩個:

1,利益刺激:比如說,我每天路過一家魚店,想要去吃,也有消費能力,但是看到很多人排隊,就不願意花費時間去等,也就一次次錯過。可是有一天,這家店半折促銷,我就願意進去消費了。“打半折”就是觸發器,觸發器的作用就是告知顧客,馬上行動。

2,場景刺激:比如我在知乎回答的問題,被人點贊,它就會推送給我“你的回答獲得XXX的贊同”。

本來,我可能沒有打算打開知乎的,它的這一推送就讓我想要打開知乎看看,是誰給我點了贊同,“點贊”推送就是觸發器,讓我打開知乎。但不是任何時候都應該推送,而是要看時機,別人點了贊給我推送,這是一個好的時機,給予我虛榮感。

企業營銷:你有好產品卻賣不出去,要學會改變消費行為三要素

因此,改變消費行為的發生:

第一,要有足夠的動機。

第二,要有足夠的能力,讓消費者有能力完成。

第三,提供合宜的外部刺激—觸發器。

社會行為學家認為:人是習慣動物,當他在習慣和固有模式行為中,心理處於舒適區,是拒絕改變的。“從人多力量大”到“只生一個好”很難,從“獨生子女”到“鼓勵生兩個”同樣不容易。改變人的行為必須通過這些要素起到作用:第一是動機,第二是能力,第三是觸發器。即“我有必要做這樣的改變嗎”和“我能完成這樣的改變嗎”以及“我如何去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