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易志堅教授提出的沙漠土壤化技術,業界專家怎麼看?是長久有效的治沙方略嗎?

美兔兔




了,有陰涼,慢慢形成良性循環,一點點擴大,使沙洲減少,綠洲擴大。我1984年到陝北永平去過,那裡的山光禿禿,完全由沙子組成,沒有樹木,但我發現老百姓住的附近有樹木,當時我想,這是為什麼?就是缺水,如果給山上載上樹,好好管理,樹是一定能成活



的,持之以恆,一座山頭一座山頭會變綠的,水保所在陝北神木試驗站的研究,也獲得國家科技大獎。回過頭來再說易志堅的綠化工程,如果可取,那不拿世界大獎了,國家還不重點推廣,把我國沙漠都變成耕地,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呀!所以說他那不是一個長久之事。


茂哥67005459


馬雲在支付寶裡發起螞蟻森林活動,大家用綠色生活方式來積攢綠色能力,進而轉化為真實的梭梭樹等治理荒漠的樹木;

地產大佬任志強退休後,也去往阿拉善荒漠地帶進行防風治沙公益環保活動,把治沙河和帶動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結合起來。

再說回在沙漠裡開墾良田種水稻,現在已經突破技術難題,可以實現沙漠裡儲水澆灌稻田了。

但是問題來了,中國現在並不缺少種植水稻的良田,南方的地區每年還荒廢大量土地沒人耕種或一年只種一季稻。

即便如此,國家水稻依舊每年增產,糧食倉庫放不下,農民糧食賣不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還盲目開發沙漠種田的新方式,不僅白白浪費資源,還會造成糧食市場繼續供大於求,致使糧食價格偏低,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造成過國內經濟基礎的不穩定。

再說沙漠在自然裡有它的作用,如果沙漠都變成了綠洲,那全球水蒸發加劇,會使得降雨地區的降水量加劇,自然災害頻發。

所以技術研究成功可喜可賀,但實際應用還需考慮更多因素。

農村事農民說,歡迎關注:農說就是精華,一起分享農村的趣事!


農說就是精華


沙漠最重要的治理途徑:是水土保持。從這句話的意思上看,沙漠治理水是放在第一位的,有水沙漠才有植被,有水沙才能固定,有水沙漠才有生機;從另一個角度看,沙漠的產生是人類對自然水的過度消耗,造成局部區域嚴重缺水後,導致了土壤沙化。

對於沙漠地區多數是嚴重缺水區域,沙漠土壤化技術可以在局部或小範圍內實現,但有一個前提是必須有水的保障,如果沒有水或缺水,即使沙漠轉化為了土壤,還會再度退化成沙漠。

通過上面闡述,我們就能知道世界物質之間是怎樣一個相互轉化關係;現在再說易教授提出的觀點,其初衷是好的,如果水資源條件允許,沙漠土壤化可增加土地使用面積,有利糧食生產有利民生;但如果水資源不富足,沙漠土壤化技術就是一個“雞肋”,沙漠土壤化是為了土地利用,而土地利用過程中必須要有水資源的支撐,沒有這個基本前提,一切都是妄談!反過來說,沙漠土壤化幹什麼?耗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資金的目的是什麼?還是為了種植。

當今全世界水資源嚴重短缺,沙漠土壤化過程中,勢必消耗大量的水,治理後,農業生產又要消耗大量的水,沙漠地區原本缺水,怎能經得起如此消耗,最後,只能繼續惡化水源短缺環境,最終加劇沙漠化程度,經治理後的土壤也會再度退化成沙漠;因此,沙漠土壤化只能是紙面上的假設,如果實施勞民傷財,最後又會轉回到原點。沙漠治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一廂情願,更不能異想天開。


雲邊月31288485


這種沙改土,沙種樹的“新技術”為害不淺。 沙漠形成的本質原因就是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在沙漠裡大量種植莊稼和樹木,並沒有給沙漠帶來更多降水,反而因為這些高蒸發的植物不斷用根系抽取地下水。 在很多種了樹的區域,樹齡越老,地下水位越低。

這些創新其實都是透支千萬年積累的地下水製造短期新聞轟動效應。對當地生態,影響非常大。


盜德高點



任有新2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c1d0001ff1e345144c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