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為何自唐朝之後就沒帝王願意定都於此了?

陳新詩


這個題目有點點不對呀,唐朝以後,有帝王願意定都西安,且不止一位,雖然成行的很少。成功定都的,有大順皇帝李自成呀,雖然很快就亡了國。像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都有意願定都西安。宋太祖晚年考察洛陽,想把都城從開封遷往洛陽,再進一步遷往西安。朱元璋則是派太子朱標考察西安,有遷都的打算,只是太子回來後就過世了,自己又年老,有心無力。

唐朝以後,西安為什麼基本告別帝都了呢?首先是關中地區經過周漢唐上千年的開發,生態嚴重惡化,糧食產量降低,根本供養不了龐大的人口,唐高宗經常跑到洛陽去就食。如果開運河,維護又非常困難,在洛陽與西安還有三門峽的砥柱之險,對漕運是嚴峻考驗。趙匡胤想過遷都,開封地處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洛陽、西安有山溪之險,可大臣們勸他,說洛陽殘破、運河不通,無力遷都,晉王趙光義也反對,說固國不以山溪之險,要靠德。見朝臣都是這個態度,趙匡胤無能為力,感嘆道:“天下民力殫矣!”因為要保證汴京安全,只能靠駐紮重兵,這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再往後,元朝、清朝定都北京,他們是少數民族,定都不可能遠離故土,西安處於漢族腹地明顯不合適,哪天統治維持不下去了,逃跑都不容易;明朝先是南京後是北京,北京是朱棣當燕王時的封地、老巢,又有利於北部國防,遷都於此順理成章。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更多歷史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