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京劇演員有那麼多藝術家?

淨琉齋


京劇演員要想成為角,那真是太難了!一般的京劇演員,就是後臺拉大幕的也要坐科十年,可想那些角要下多大的功夫了。京劇演員不同於其它演員,京劇講究四功五法,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全都是考驗一個演員的標準!




以前的京劇演員沒有過硬的功夫就沒有飯吃,但現在的京劇演員就好多了,國家的京劇劇團養活演員們,不用要演員自己去賣藝賺錢了。所以現在的京劇演員和以前相比差了很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角的時代結束了!但時代不同藝術的走向也不同,當下的社會也不會向民國時期的社會一樣無限推崇京劇。




其實叫角這是不準確的,以前的角是一個人頂起一個戲班,俗稱老闆,掛上老闆的名字可以養活一個戲班的人!但現在機制不同了,沒有老闆了,那些一輩子從事京劇的人就被稱為京劇表演藝術家了!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你把其它人都熬死了,你就成了藝術家了!雖是玩笑話,不無道理。其實仔細想來,京劇演員和娛樂明星相比呢?和電視演員相比呢?到一定年齡叫個藝術家也不為過吧!京劇是國粹,雖然角的時代結束了,但我相信,喜愛京劇的人大有人在,京劇不死,京劇演員不死!



一本書一杯茗一米陽光


不光京劇演員,影視行業也有太多表演藝術家呢!

京劇界以前管挑大樑的演員叫角兒,叫老闆。後來,這些舊稱慢慢少了。文明詞 “藝術家”本來是對德高望重,藝術修養深厚的人的尊稱,之所以“淪落”成現在具有諷刺意味的一個詞,還是“拜演藝行業的壞風氣所賜”。

這要從兩個方向說起: 一個是別人的恭維。比如,有些年輕的演員,或者是票友粉絲,在面對一個專業水平不錯,也有一定資歷的演員的時候就會,尊稱為老師、藝術家。而實際上,該演員在同輩裡算不得最出類拔萃的那一位,再或者比此演員資料更老、藝術修養更高的人都沒有“官方”稱之為藝術家。這種情況下,“藝術家”越來越多,含金量也就越來越小。

另一個是自稱。當然,這並不是指某演員在公開場合說“我是藝術家”,而是在宣傳物料,出席活動的嘉賓名單、活動手冊等地方,在進行介紹的時候冠之“藝術家”的名號。

加上“藝術家”不是職級,不像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似的有專門的名單和職稱認定,所以更容易實現“自主化”。漸漸的,“藝術家”甚至成了圈內諷刺不知天高地厚,藝術水準不咋樣還要自命高絕的一類演員的專用名詞。 其實即便是被叫做“藝術家”又能怎樣呢?藝術水平不是靠“家”或者“不是家”來衡定的。


不止看戲


藝術家首先應有自己原創的代表作品,且受到業內和廣大觀眾所認可的經典藝術作品!這是硬指標!沒有這個硬指標而被稱藝術家,有點兒像嘲諷戲說假恭維的感覺。名不副實還是不要亂封藝術家為好!


影視演員陳旭明


現在不僅是京劇,哪個行業都是藝術家滿天飛,好像現在藝術家的評判就是有沒有人追捧和歲數大不大。我是一個京劇迷,也很喜歡現在的一直中堅力量,但我覺得從目前來講,京劇界在世的這些大家裡,恐怕只有趙燕俠配得上,畢竟她是真真正正獨樹流派的,再放寬一些那就是像杜近芳、尚長榮等這些得過開派老祖親傳、譚元壽等嫡傳,會的戲量較多功力過硬的,現在的三代弟子甚至有些二代弟子裡恐怕都不能被尊稱為藝術家,這個稱呼還應該是有嚴格標準的。


南山之南95605629


因為他們都不是藝術家。


老張33455


藝術家沒有具體標準,評定技術職稱雖也是爭議多多,但好歹最起碼有個“參加工作年限”的硬指標,按年頭一劃線,不服也得服。是否是藝術家也不同於競技比賽,可以拉出來比劃比劃,勝者上,負者下。但給誰戴一頂藝術家的帽子,則完全取決於媒體的態度。

不僅是京劇界,整個演藝界都是高帽滿天飛。唱歌的巨星,說相聲的大師,拍拍腦袋算一個。只要是個女的,是人模樣不是人模樣的,一律稱為“美女”。即使千夫所指的中國足球,在媒體嘴裡不是“獸腰”就是“鐵衛”,不是“神鋒”就是“鋼門”。成百的“中國梅西”,上千的“中國C羅”,可一打比賽就墊底。

現在的藝術家基本都是媒體吹捧出來的。也不難理解,人捧人高,媒體介紹一位京劇演員,比如你要是說“這位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某某某”,聽著挺順耳,你要是說“這位就是京劇演員某某某,”覺得有點不夠禮貌,也拉低媒體自己的身價。

要說標準,以我觀察,還真有一個標準,或者說是界限:年齡。一般來講,40--60歲為藝術家群體,超過60歲的則水到渠成的,順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眾望所歸的榮升為“藝術大師”了。

少些浮躁,塌下心來長能耐,還是好好的幹好自己工作吧。如同下圖。


明揚51


主要是懂京劇的人少了,所以專家,藝術家就多了!何止京劇,三百六十五行都如此。所以,現在專家,教授,藝術家,大師,遍地都是屙泡尿都要碰到好幾個!


自植弧松


過譽了,就是“角兒”……少數成為表演藝術家。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千魁智是那一派


1237352837467279


大概從事一種藝術並以它為職業的人都可以自詡為藝術家或被人稱為藝術家吧。以前稱之為優,稱之為伶,稱之為耍把式賣藝的,甚至稱之為下九流。如今,優可以叫表演藝術家,伶可以叫音樂藝術家,耍把式賣藝的可以叫行為藝術家,人還是那些人,乾的也還是這那些事。就像大夫不叫大夫了,改叫醫生了,做的還是扁鵲華佗的活兒。⊙﹏⊙至於不當喜來樂改做孟慶和就另說了。

↑楊小樓


就單拿藝人來說,舊社會地位低下,吃張口飯便低人一等,誰還指著別人高看一眼。在晚清,京劇發展時期,那時的藝人還不叫藝術家,體現身份靠什麼?正巧宮裡老佛爺好聽口京戲,所以"伺候過老佛爺"成了金字招牌。

↑梅蘭芳和李少春


到後來出來拔萃了可以自己挑班組社。可以稱一聲"老闆"了。民國這輩藝人,深以唱戲唱到最後唱的是文化為然,真心結交文人,文人也願相助,像齊如山之於梅蘭芳,陳墨香之於荀慧生,金菊隱之於尚小云,羅癭公之於程硯秋。藝人自身也不甘寂寞,像梅蘭芳頭銜中有個"畹華博士",便頓時鶴立雞群了。眾老生名牌同"畹華博士"唱四郎探母,哎呀呀,真介風光!

解放了,人民當家作主了,藝人的社會地位也提高了。有老藝人回憶說,原來只是為窩窩頭服務,填飽肚子就成,為人民服務幾個字是做夢也沒有想過的事。那時稱京劇藝術家的僅梅蘭芳,周信芳而已。這時候"人民藝術家"的份量應該是最重的了,而且是國家授予的。不僅限於戲曲界,第一個獲得這個稱號的是老舍,然後是齊白石,後來還追授給常香玉。但誰能稱得起的五個字呢?若稱得起這五個字,最起碼得先做到"德藝雙馨"四個字吧。

常說搞藝術的沒有高低之分,乍聽上去很正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嘛!然而,就京劇而言,就不這麼回事了,因為廣大戲迷在長期欣賞中早形成了自己的評判標準,"味兒"。就拿馬派來說,馬派什麼味兒,起碼的"三白"得有吧,沉穩、瀟灑、狡黠、老辣得品得出來吧,做到這些才稱得上馬派傳人。然而老戲迷絕不滿足你這些,還得臺上臺下都能品出味兒來才行。嘴裡哼你幾個段子,傳你幾個軼事,對你的戲品出滋味兒,想起來都拍大腿叫好,對你的事蹟品出滋味兒,提起來就或贊、或許、或有感、或有嘆,那你才是"角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