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挪威的森林》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666怎麼肥四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



挪威的森林講述的是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一群年輕人在青春期,面對生活和愛情時彷徨,苦悶、迷茫。他們對待生活和生命態度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同的人生結局。


有人在青春裡迷失了,又走出來了。有人一直走不出自己,發瘋了,自殺了。極少數人,生活目標明確,表面上遊戲人生,實際上一直在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


作品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以“我”的愛情為主線,用“我”37歲的閱歷,轉回頭去看我曾經的青春。揭示已經逝去的青春期的種種現象,尤其是“發瘋、自殺”現象,詮釋引起這種現象的心理。


青春期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無論你身處何方,屬於哪個種族哪個國家?青春期焦慮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也許你將要經歷,也許你正在經歷,也許你已經經歷,但這是所有人都不能迴避的問題。


我、木月及其女友直子三個人是高中時代的好朋友。隨著木月在十七歲那年的離去,我和直子多年沒有聯繫。直到我在東京上大學期間偶遇直子,併發生了戀情。直子因為一直走不出木月和姐姐的死,有比較嚴重的抑鬱症,住進了精神病院。


我深愛著直子,也一直打算著和直子的未來,但這段戀情一直虛無飄渺。恰逢這時,我又遇到了綠子。從小生活充滿了艱辛,在外人眼裡看似有點13點的綠子,她真實、坦蕩又樂觀,深深的吸引了多少帶點憂鬱性格的我。就在我處於為了選擇綠子而放棄直子而感到內疚的時候,直子自殺了。


青春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青春期自以為很深刻。但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實的同義詞。在活的好端端的青春時代,相當一部分的人,居然凡事多以死為軸心旋轉不休。


渾渾噩噩的大多數人活的熱火朝天,反而是那些清醒優秀的孩子,不是陷入抑鬱,就是選擇了自殺。這是作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和思考。


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木月、直子,初美是追求完美的代表。


木月有才華有才能。他總是希望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別人面前。他總是想提高自己,又不能如願,於是又是著急,又是傷心,最後在糾結當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直子親眼目睹了木月和姐姐,兩個特別優秀又最親近的人的死亡,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雖然我和她的戀情,一度給她帶來些許安慰。可是她始終走不出自己的心結。


直子和我一起的時候,總感覺對不起木月。後來她可以接受我的時候。卻又想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我的面前。她努力想做到,又無法做到。在不斷糾結中,直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終,在一個大霧迷濛的夜晚,她選擇了和木月一樣的歸宿。


初美,無論是家境、長相都趨於完美的女孩。他對永澤的愛情是她青春期的全部。當愛情無望的時候,初美同樣選擇了結束年輕的生命。


永澤,是青春歲月極少數人的代表。他自私冷酷卻又懂得生活的方向。


永澤出生於一個高大上的政治家庭。他對自己的幸福和別人的幸福都不放在心上。他本事強大,意志堅強。他在青春期同樣迷茫,他用濫交,用“性”來發洩,釋放自己。


他對初美是有一點愛情的。但對他來說,愛情只是他生命的一小小部分。對他這樣的人來說。青春期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過往都是他達成目的的手段。他不會為了誰而停留。初美和這樣的人一起註定了它最終的戀情是毫無結果的。


綠子卻又是另一個代表。它是真實的坦蕩的活的最自我的,但是她又從不苟且於生活。


綠子家境貧寒,早年喪母。她一邊上學一邊要照看店裡的生意,一面還要照顧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她忙的連流眼淚的時間都沒有。她每天考慮的就是如何生存,如何儘快解決眼前的不順,如何面對明天的生活。她沒有任何時間去傲嬌。生活的艱辛反而磨礪出她樂觀、不畏艱難、腳踏實地的性格。她是不完美的,都又是最本真的。


她的這些性格正是“我”和身邊的幾個好朋友所缺少的。她的這些性格正好可以引領“我”走出精神的困境。這大概也是“我”最終選擇綠子的根本原因。


你在骨子裡面可以做完美的人,但是你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世界的不公平。如果你不想變成精神病的話,你必須投入生活的激流。


讀完此書。心靈的震撼,不言而喻。他讓我反思之前對孩子教育的弊端。



越是優秀,越是追求完美的孩子。他們在青春期越難走出自我的世界,發瘋、自殺的可能性越大。


我們總教育孩子要做好這,做好那,不允許他有任何閃失。卻唯獨沒有教育他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世界的不公平。這種情況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抗挫能力特別差,就是冷漠、自私。反而是那些從小一直在和風雨抗爭的孩子,可以平穩的度過整個的青春期。


這也許也是這本書風蜚全世界的一個原因。您認為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先簡單說說題主問的《挪威的森林》書裡面大概講的是什麼主題。

這本書是一本比較傷感的愛情小說,筆觸哀婉又帶有些凜冽的疼痛,講述了渡邊徹與兩個女朋友直子綠子之間糾葛不清的故事,兩個女友性格迥異,一個活潑明媚,一個陰暗悲觀,且有精神疾病,帶給人的是深沉的哀婉與嘆息,以及與愛和情有關的思考,關於生或毀滅,關於人性與愛,關於所有的失去與所有的得到。這就是我所理解書裡面所要講的大概內容,我知道,每個人對書本的理解不同,看待事物的觀點亦有所不同。

題主也問了如何理解《挪威的森林》這本書裡面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本書要傳遞的不僅僅只是男歡女愛這樣一個愛情觀念,也不是青春期的戀愛,在我看來,這本書可以上升到當我們面對愛時該怎樣去做這樣的高度。書裡面有一句話是寫“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對,這本書要探討的是愛情裡的孤獨、迷茫與彷徨,是如何去愛、理解愛、讀懂愛、學會愛。

小說的筆法與語調雖然平淡且緩慢,但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坐在你旁邊給你說故事,不停的唉聲嘆氣,不斷的告訴裡愛情裡的虛無與荒謬,但又讓你相信愛,相信愛裡面仍然有溫暖,有光,總之可以看出村上春樹這樣的寫作手法著實妙。

總之,我讀完這本書看到了作者內心的孤寂,也看見了一代年輕人的孤寂,這種孤寂感既與愛情有關,也與命運有關,書的整體雖然悲觀,但實際是告訴我們閱讀者,學會思考比沉浸於書裡面的情緒更重要。


安小念說情感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我是非常推薦青年人去讀一下,因為我們也目前也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對於愛的討論。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那一代的青年人精神世界嚴重失衡,人們表現出來前所未有的焦慮,大都市的繁華與人們的孤獨的內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書中有四個主人公:

  1. 渡邊徹,是男主角,喜歡喝酒,偶爾和其他女生廝混在一起,除了直子,任何人他都不願意有進一步的交流。

  2. 直子,本來是渡邊徹好友木月的女朋友,但是木月自殺了;直子和渡邊徹在東京相遇,兩人在星期天會出來轉一圈,但沒過多長時間,直子就住進了療養院,由於內心一直抑鬱,直子後來也自殺了。

  3. 小林綠子,性格活潑,和渡邊徹是在同一節選修課上認識的。

  4. 石田玲子,鋼琴彈得非常出色,但因為後來遇到一個學生是同性戀,後來被鄰居誤會她也是同性戀者,最後和丈夫離婚。
自我救贖是主題

四個主人公在當年那個時代,都迷失了自己,和我們一樣,當發生了迷失,我們就會通過其他去找尋,其中不乏友情、愛情。每個人想要治療自己內心那種情感的缺失,選擇的方式不同,收穫的效果也不同,比如直子選擇了逃避,很遺憾,直子最終內心一直還是充滿了抑鬱,最終自殺了。

每個人的共性孤獨

在四個主人公身上,你都能看到一種特性,就是孤獨,每個人都與現實世界有著格格不入的理由,面對這種孤獨,大家都是自己“舔”自己的傷口,過程是反覆的,經歷種種事情之後,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處的境地有了解決方法,不再逃避,敞開胸懷去擁抱更豐富的世界。

這本書沒有晦澀難懂之處,語言簡潔,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社會背景單一,理解起來並不難。

那些處於迷茫中人啊,很建議入手一本《挪威的森林》,希望你看完之後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過好生活。

歡迎關注左等右等,關注學習與成長,提供最好的乾貨。如果你看到這篇問答。歡迎各位提出交流的意見。

左等右等


在愛的人面前,誰不曾卑微過?

初美是小說中最“白富美”的一位。

她並非絕頂美麗,氣質和品位卻很出眾,從小家境優越,在大學生中,是無法讓人忽視的存在。

可惜,她愛上的是一個強大到冰冷的男人——永澤。

永澤從不同情自己和他人。他給好友渡邊的臨別贈言是:“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

他不是一個追求“幸福”的人,他認為生存的意義,就是確定目標、完成目標。儘管儀表堂堂,與很多姑娘約會、發生關係,卻只不過是逢場作戲。

作為正牌女友的初美,對永澤的風流行為不聞不問。在得知當永澤和渡邊曾經“交換女友”後,才第一次認真得說:“我受傷害了”。

即便如此,永澤對他們的未來也毫不在乎,他說:“如果初美想跟別人結婚,我不阻止。如果她不結婚,要等我也可以。”——典型的不負責任。

可初美就是毫無辦法地愛著他。既然愛了,他就是軟肋,自己會變得越來越卑微。

村上春樹寫道,初美象徵著“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一種從來不曾實現而且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憧憬。”

其實這種憧憬,我們每個人都有過:

她們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各有各的煩惱。很多問題,想必你也曾有過:

被善於玩弄感情的渣男吸引,總覺得這次會是認真的;

喜歡一個“配不上”的人,幻想一直注視對方,就能得到回應;

沒在最好的時機把握住愛人,以為總有一天他會回來;

維持一段只會消耗自己的感情,期盼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在愛情面前,誰不曾卑微過?

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也不會毫無保留地付出,反而開始權衡利弊,計較得失。

即便很多感情從心動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被宣判失戀。但我們還是對初美這樣為愛執著的人,感到敬佩。

畢竟飛蛾撲火才叫愛情,權衡利弊都叫算計。

你是否還會,義無反顧地追逐愛情?

渡邊與直子是本書的兩位主人公。他們的命運,通過木月緊緊連結在了一起。

中學時代,木月既是直子青梅竹馬的戀人,也是渡邊最好的朋友

直子和木月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下成長,不諳世事遠離喧囂。主人公渡邊就像是給他們帶來人間氣息的信使。

令人意外的是,木月在17歲時,用汽車尾氣自殺了。

死的人永遠留在了美好的17歲,但直子卻要獨自長大、面對繁雜的世界。

她說:“木月死了以後,我就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才算愛上一個人

渡邊一直默默愛著直子,得知直子狀態並不好,便時常去療養院探望,還寫了很多信寄過去,期盼著能幫她走出陰霾。

病情日益嚴重後,直子經常出現幻覺,看到木月的身影在呼喚自己。她想:也許自己並不應該這麼痛苦得活著,更不該把深愛自己的渡邊也拖進泥潭。

渡邊知道後,義無反顧地提議休學,搬來療養院照顧她。

他知道木月的死,對直子的影響有多深。自己應該承擔照顧直子的責任,幫她走出困境。

哪怕直子從未愛過他。

有時候,愛一個人就是會奮不顧身,不求任何回報。

哪怕並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也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只要能時常相見,就覺得所有付出都有意義。

這些小幸福,我認真,你隨意。

有時候,真想再次義無反顧地追逐愛情,卻好像已經過了奮不顧身的年紀。

唯願將來,還有桑海桑田為你守候的決心。

什麼樣的女人,最值得被愛?

綠子是本書中最特別的存在。

其他人或多或少,被外界及自身的某種執念束縛住。

而綠子善良真誠,樂觀堅強,總是以極其活躍的生命力在抗爭著糟糕的一切。

綠子母親早已去世,渡邊問她父親在又哪裡時,綠子笑著說:“他移民烏拉圭了啦!”實際上,父親一直躺在醫院無法動彈,綠子每天都要辛苦照料。

父親去世的時候,她打電話給渡邊,哭了一會兒後說:“父親要真是去烏拉圭就好了,到時候你會去烏拉圭找我嗎?我們在那生一堆活蹦亂跳的娃娃。”

本質上,綠子是能夠消化生活之苦的人。

她曾將人生比作餅乾罐:

“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在裡面嗎?

如果先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

每次遇到麻煩我就總是這樣想:

先把這個應付過去,往下的就好辦了。”

除了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她也對愛情滿懷憧憬。

渡邊第一次去綠子家做客時,她說最渴望的完美愛情,是對方容許她百分百的任性:

“比方說,我現在對你說想吃酥餅,你就什麼也不顧地跑去買。氣喘吁吁地跑回來遞給我,說:’喏,綠子,這就是酥餅。’

可我卻說:’我又懶得吃這玩意兒了!’說著‘呼’的一聲從窗口扔出。

這就是我所追求的。”

看起來有些幼稚,卻天真爛漫得可愛。

她毫不矜持造作,是個直爽坦率的人如果有什麼心事,總會直截了當講出來。

有次渡邊沒看出她換了新發型,她特地寫了一封長長的信,最後一行說:“下次在教室見面不要打招呼了,再見!”

這句話,擺明了就是在撒嬌。

綠子就是這樣一個可愛到讓人想緊緊擁抱的人。

她不會將磨難放在心上,有壓力會想辦法釋放,總是對生活滿懷熱忱。這種積極的人生觀,也漸漸影響著身邊的人。

與直子相處時那個“深陷悲痛”的渡邊,就這樣漸漸被綠子拉出泥潭。

書中有一段對話,暖得可以融化所有堅硬的冰雪:

“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

它這麼對你說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

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像渡邊一樣,很多男性最開始都會對柔弱的“直子”充滿憐愛。

但談及未來,往往還是會選擇像綠子這樣有活力、會撒嬌的女人。

有活力的女人,才有對幸福的感知力;會撒嬌的女人,能使感情越來越甜蜜。

跟這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永遠都不會膩。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主頁上的扉語寫道:

“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讓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

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我們在自己內心深處那片森林跋涉的過程。

我們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握住心愛之人的手。希望在尋覓、傷害、背棄之後,還一如既往得相信愛情。究竟該怎麼做呢?

答案就隱藏在《挪威的森林》中。


十點讀書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有名的小說,平靜的語言娓娓講述已失去的青春,講述青春快車沿途所見的實實在在的風景。它孤獨寂寞、悽迷哀婉。

“記憶到底還是一步步離我遠去了。我忘卻的東西實在太多。但不管怎樣,它畢竟是我現在所能掌握的全部。於是我死死抓住這些已經模糊並且時刻模糊下去的記憶殘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來繼續我這篇東西的創作。”村上春樹在接受訪談時這樣講。

這個愛情故事幾乎包含了所有的青春元素:追求與失落、堅定與彷徨、純情與放蕩、時尚與鄉愁。

“我等你,因為我相信你。”綠子知道渡邊另外有喜歡的人之後這樣說,

三個人的感情糾葛又不是那麼錯綜複雜,兩個女孩基本上沒有見面,只是知曉對方,直子沉溺在對男友死亡的泥淖中,無心顧及渡邊,“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的”,但是渡邊對直子的感情卻很深厚,千頭萬緒,隨著記憶的飄遠都漸漸變得模糊不清起來。

“我仍然愛著直子,儘管愛的方式在過程中被扭曲得難以思議,但我對直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我在心田裡為直子保留了一片未曾被人染指的園地。”在直子身上,渡邊感受到的是嫻靜典雅的愛。


這樣一個坦誠的青年,他說愛,就真的在愛。

而嚮往純真這一點在他身上也顯得難能可貴。他的沉默,他同身邊的距離的把握,他對直子的責任感,他的心靈糾葛,都打動了讀者。

也許每個讀者從故事和語言裡面看到的,都有自己的身影,那些逝去的時光,那些不在場的孤獨,那些回首的目光。

“37歲的我坐在波音747科技上。龐大的機體穿過厚重的雨雲,俯身向漢堡機場降落。十一月砭人肌膚的冷雨,將大地塗的一片陰沉。”


致力於人文、社科,寫作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李藤新一new


十幾年前在中篇小說月報上讀了一篇文章,很悲劇的。文後有個讀者點評寫到:這篇文章彷彿就是個中國版《挪威的森林》。那是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好奇心之下,去讀了村上的這個。


這是一部動人心絃、平緩舒雅、略帶感傷、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故事講述了在1987年,已經37歲的主角兼講述者——渡邊,乘飛機到達德國漢堡機場,降落時聽到機上播放著背景音樂——挪威的森林,因此回憶起18年前魂歸九泉的直子以及自己的好友木月,當然還有“敢死隊”等等不知去向的其他人。於是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開始了艱難的自我成長。

表達了青春的迷惘、愛情的力量、對世界的初步的認知。當然了不同的人會從中得出不同的體驗,所感受的情懷也是不同的。因此對於這本書、“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很不喜歡”。

特別喜歡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挪威的森林》不僅僅是一本書,一部電影,那是我們已逝的青春、信仰和愛情。雖是讀書,又何嘗不是在讀自己的人生?


小北情感屋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又重溫了一遍《挪威的森林》這本書。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小說,它的格調是憂鬱、低沉的,它所傳達的情感足以引人深思。


故事以主人公渡邊的情感經歷為主線索。


直子,是渡邊好朋友木月青梅竹馬的女友,因為木月的自殺帶來的無可言說的痛苦,使倆人不約而同的選擇逃離原先熟悉的環境而渴求在新的地方——東京開始大學生涯。


一次電車上的偶遇拉開了兩人戀愛的帷幕,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晚,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


可直子是個憂鬱症患者,或許是木月在她心裡從未離去,她不敢直視自己的這份感情,因此又再度逃離,這次卻是住進了療養院。



在這期間,一個叫綠子的女孩闖進了渡邊的生活,她熱情、活潑,猶如一陣春風拂過渡邊枯寂的心田。


表面上看,綠子是狂放不羈的,她抽菸、喝酒,看黃片、爆粗口,實際上她的內心依然是保守、純潔的。因為愛,所以願意等待。


她愛渡邊,但她更希望擁有一份完全屬於自己的愛情,她知道渡邊的心裡住著別人,所以她選擇默默地守候,而不希望給自己喜歡的人以壓力。


渡邊的內心是掙扎、矛盾的。在直子身上,他感到的是嫻靜典雅而澄澈瑩潔的愛,綠子的愛則截然不同,她是立體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震撼他的身心。


他希望能給直子以救贖,同時又被綠子的樂觀、活力所感染,他不知道自己情感的天平該偏向何方?


他把這種苦悶向直子在療養院的好友玲子傾訴,玲子的回答特別精彩,她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盪舟於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只要愛情是真誠的,還是順其自然吧。



直子終究沒能逃得過自己的心魔,在一個看似平靜的凌晨,在森林的深處,她選擇了用一根繩子來結束自己年輕而美好的生命,一如她的姐姐,一如木月。


至於渡邊和綠子,他倆又將何去何從,作者並未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交代,還是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讀罷此書,似有一聲嘆息從心底傳來。誰的青春不曾迷茫過?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最後,引用文中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關於理想,關於信仰,關於愛情,莫不如是。


幸生



《挪威的森林》是一曲青春的輓歌。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裡,通過在東京讀大學的渡邊的愛情生活講述了青春的迷茫和人生的困惑。

小說是從已經39歲的渡邊在飛往柏林的飛機上回憶20歲時的青蔥歲月開始的。

渡邊有兩個女友,一個叫直子,一個叫綠子。回憶一開始,渡邊與直子在一片草地上行走,那種走的感覺很怪異。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走,也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就是那樣走著,漫無目的又似乎是有什麼目的。

  • 大地忽然打開直徑一公尺左右的黑暗洞穴,被草巧妙覆蓋隱藏著。周圍即沒有木柵,也沒有稍微砌起的井邊砌石。只有那張開的洞口而已。

那是一口井,是直子告訴渡邊的。直子說,在腳下的這片草地中,某一個地方,有著這樣一口井。很深。如果掉進去,摔死也就罷了。最怕沒有摔死,因為你無論如何喊叫都是徒勞的,只能等著被餓死渴死。周圍是偏僻的荒蕪,不可能有人路過,因而不會有人聽見。而且,井口被草覆蓋著,別人也發現不了。


這是一個深刻的隱喻。村上春樹告訴我們,在直子的世界裡,有著這樣一個陷阱,隨時都有可能掉進去。

直子是渡邊是最好的朋友木月的女友。在家鄉上學時,木月和女友約會喜歡帶著渡邊。渡邊很享受與木月的友情,直到有一天木月在自家的車庫裡自殺。

直子的姐姐也是自殺的。直子的姐姐非常優秀,學什麼都是第一,但有一天突然在自己的房間裡自縊。直子那時很小,上樓去喊姐姐吃飯,成了姐姐自殺現場的第一個目擊者。

木月死了,帶走了渡邊的友情,也帶走了直子的愛情。

直子和木月是一類人,他們屬於另一個世界。直子與木月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他們有著似乎是家族遺傳的某種精神缺陷(其實就是抑鬱症),不合群,但自尊、自愛,也很純淨,與世無爭。

渡邊很喜歡他們。在渡邊的眼裡,這樣的人不光是身上煥發出安詳潔淨的美感,還代表了一種靈性,指引著他窺探另一個世界。

那個世界是彼岸,是渡邊的靈。

所以,死,彼岸世界,其實是直子的宿命。直子也抗爭過。她與渡邊的交往何嘗不是一種抗爭或是掙扎。

渡邊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直子,是那種特別愛,不顧一切地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愛。可是直子不愛他。直子的愛被木月帶走了,以至於她成了一具愛的空殼。


不過她感謝渡邊,對於渡邊的陪伴,渡邊的等待,渡邊的愛,她都感受到了。所以,她以自己的方式,以19歲成人的方式感謝渡邊,並願意為渡邊改變自己。

渡邊的另一個女友綠子則完全相反。

她是陽光,她是雨露。她生機無限,活力十足。她是渡邊的現實世界。

綠子是她大學的學妹。他們同修一門課。綠子先是為渡邊吸引著,很快就愛上了渡邊。

她漂亮,活潑幽默。她燒的一手好菜,善持家。在母親去世、父親重病的情況下和姐姐一起打理家裡的生意,支撐起家庭重擔。就像一顆夏天的樹苗一樣,在渡邊的世界裡活得生機勃勃。

綠子與眾不同的地方,還在於她對自己生活的詮釋。

中學時代,綠子喜愛烹飪。她用買bra的錢買自己心儀的煎鍋。她喜歡到電影院去看A片,一邊看一邊揶揄著那些嚥著口水的宅男們。

  • 我所追求的純粹只是任性。例如說我現在向你說要吃草莓蛋糕了,於是你不顧一切都放下跑去買,並且呼呼地喘著氣回來說:“嗨,綠子,草莓蛋糕哦。”並遞過來,於是我說:“嗯,我已經不想吃這個了。”然後把它往窗外一扔。我所追求的就是這個。

綠子愛著渡邊,可渡邊卻被直子深深地吸引著,對綠子的愛無動於衷。

綠子從無奈到憤怒,卻對渡邊沒有任何影響,只好選擇等待。

這是一個勢均力敵的對峙:一方面是以直子為代表的陣營,包括木月、直子、初美、玲子和阿美寮的那些醫生和病人。另一面是以綠子為代表的陣營,包括永澤君、敢死隊、放國歌的憲兵隊長和渡邊公寓裡的那些同學。


直子代表了彼岸,綠子代表了現實。渡邊則在彼岸和現實之間猶豫不決。

在《挪威的森林》裡,村上春樹通過渡邊與直子和綠子的愛情故事詮釋了全書的主題: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木月的死,成為直子人生的一部分。直子的死,成為渡邊的一部分。還有玲子,她死了會成為誰的一部分?

直子死了。渡邊在自責、不捨和懷念中彷徨了很久,最後在直子阿美寮的室友玲子的鼓勵下,打起精神,想和綠子從頭開始。

  • 我打電話給綠子,說無論如何都想跟她說話。全世界除了你以外我已經什麼都不要了。我想跟你見面說話。一切的一切都想與你兩人從頭開始。綠子在電話的那頭長久沉默著。簡直像全世界的細雨下在全世界的草坪上一般,那樣的沉默繼續著。然後綠子終於開口了:你,現在在哪裡?

豬爸爸讀書


渡邊的好朋友木月自殺後,木月的女朋友直子陷入了鬱鬱寡歡的痛苦中。

渡邊一面整理自己痛失好友的糟糕情緒,一面安慰自己暗戀多年的直子。在懷念木月的日子裡,直子在渡邊身上尋找木月殘留的影子。她明白渡邊對自己的心意,也渴望忘記木月,開始全新的生活,但她始終做不到。她無法忘記木月,那些緬懷的記憶反而越來越清晰。

渡邊和直子在荷爾蒙的催化下發生了關係,直子越不過心理障礙,去了精神療養中心。她渴望被救贖,卻又痛恨自己對木月的背叛。她遠離城市,遠離人群,想在靜謐的環境中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和精神。

渡邊無意間遇見活潑可愛的綠子,儘管綠子有男友,渡邊心裡也有直子,但還是阻擋不了這場相遇。

綠子和直子性格恰恰相反,喜歡她會直接表達,她像燦爛的陽光,讓渡邊從黑暗裡重返光明。

儘管被綠子深深吸引,但渡邊從未放棄直子,甚至進一步向她告白,邀請她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沒想到直子越是逃避,越是越陷越深。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終是拗不過與現實的水火不容,精神分裂而自殺。

渡邊又一次痛失愛人,他在海邊放聲大哭。他不能像木月和直子一樣,陷入無邊的孤獨深淵。他需要重歸正常的生活,需要陽光將他的陰霾一掃而光。所以,他需要綠子。

最後,在直子同屋玲子的鼓勵下,渡邊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千言丸語



陽光強烈,空氣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彷彿失底,猶如音樂的通奏低音,輕柔又宿命地籠罩著所有的聲音,所有的時間。在高大的無邊的樹林裡,陽光被割成分離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駁的光影。於是,關於成長,關於生命,關於渡邊,從這裡開始。
《挪威的森林》小說是以“渡邊”的口吻展開描述的。主要講述了渡邊與直子、綠子的成長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題——生死。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誌銘。在小說中,無數次提到了“死”。渡邊與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還有最令渡邊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讀者的直子的死。那麼美麗,那麼純潔,擁有那麼幹淨的靈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樣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靜地決定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樹說,這本書是“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我想這話沒錯。這裡許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孤獨、淒涼地放棄生命?我們如何去面對親愛的人離世?我曾經無數次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怎麼對待死亡?我以前同渡邊一樣很害怕死亡,更害怕親人離世,害怕死亡將親愛的人永遠分離,我無法接受,陷於死衚衕之中,越想越難過。但是,讀《挪威的森林》時村上給出的答案,令我心頭一震。他借渡邊之口說:“死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人們的生之中。”既然無論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死的悲哀。無論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那麼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中領悟到某種哲理。然後繼續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線不斷前行,前行。既然無論怎樣悲哀都要來,那麼就趁現在,努力去愛。

每天我們都在面對生老病死,我們不需要太糾結這些,有個人曾經來過這個世界,曾經愛過誰,為誰哭過笑過……這些都是他們存在的證據,而我們只要記住他們對我們的好,記得那些愛,那些關係,他們總會感知到這份存在,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並不可怕,那個人留下的一切,都還溫熱著。

當我完全地領悟到“死並非生的對立面”後,就釋然了。我和渡邊一樣,穿越了那片無邊的泥沼和陰暗的森林,開始了新的旅程。

所謂成長,恰恰是這麼回事,人們孤獨地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會在陽光強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堅強地繼續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