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山西,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目前,山西省共轄11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襄垣縣來說,人口超20萬,名字非常容易被讀錯。並且,襄垣縣自戰國時期築城,其建城歷史已經超過2400年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首先,就襄垣縣的“垣”字,很多人容易讀錯,其正確讀音為(yuán)。襄垣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襄垣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轄區,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之北,地理座標為東經112°42′-113°14′,北緯36°23′-36°44′之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夏朝時,襄垣屬冀州。春秋這一歷史階段,今襄垣縣一帶成為晉國的疆域。戰國時期,該地區屬趙國。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在趙國時期,趙國築城於甘水之北取名襄垣。由此,對於該地區來說,建城歷史已經超過2400年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始皇在該地區設立襄垣縣。由此,對於襄垣縣,也擁有2000多年的建制歷史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該地區成為魏國的疆域。南北朝時期,今襄垣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襄垣郡,領屯留、長子、壺關、寄氏、樂陽五縣。北周時期,改襄垣為潞州。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後,在該地區設立韓州。唐朝建立後,因漳水浸城,韓州築新城於甘水之南(今址)。領襄垣、銅、黎城、涉縣、武鄉等五縣。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廢韓州,以縣屬潞州。五代十國這一歷史階段,梁開平三年,地屬梁。龍德三年屬五代唐。清泰三年屬五代晉。天福十二年,屬五代漢。乾祐三年,屬五代周。北宋建立後,今襄垣縣一帶屬隆德府。金國佔據河南、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區後,襄垣縣為河東路潞州屬縣。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最後,元朝建立後,襄垣縣為潞州轄縣。明朝這一歷史階段,襄垣縣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清朝時期,襄垣縣隸屬於山西省。1914年,襄垣縣隸屬於山西省冀寧道。1917年,襄垣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9月,襄垣與沁縣合併,改稱襄沁縣,後又與沁源合併,又稱沁縣。1959年9月,恢復襄垣縣的建制。1985年至今,襄垣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如今,襄垣縣總人口約為27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