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財務造假作為投資者的我們如何提前發現?

Designer輝輝


不要對回答期望過高,財務造假是個非常大的門類,在公開數據上面,既然是造假,必然會做的花團錦簇,介於此,我說幾點,當做一種提示吧。

1、複雜的關聯方交易。上市公司A,非上市公司B,實際控制人都是甲,於是為了讓A報表好一點,實際控制人就通過B的業務補貼A的業績,這在現如今又普遍又難界定,可以說體外運營是一個大問題,有些同業競爭是明令禁止的,而另一些上下游的體外公司也會讓財務狀況變的很複雜,所以,有時候我們開玩笑,簡單快樂的公司都不錯。

2、關聯方收購和過高的商譽。同樣是體外公司,當業績不好的時候踢出上市公司體系,賣給控制人,實際控制人包裝之後,通過營銷和成本轉移,利潤大增,又賣回上市公司,繼而一賣回來資產,業績就開始下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商譽減值的窟窿。由於關聯方的交易是會進報表的,所以依賴關聯方交易和關聯方收購的上市公司可以規避。

3、當年高利潤吹成可持續盈利能力。有些公司部分年份業績突然暴增,暴增數倍,而企業主營實質上沒有什麼改觀,也許是通過濫用截止獲得的利潤,又或是變賣資產獲得,又或是補貼獲得,反正這部分利潤並不可持續,但是上市公司把這些利潤轉移科目,需增營收,讓人感覺公司實際盈利能力提升。這一點需要你對於淨利潤數字保持謹慎,取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的較小數值為參考,並且要參考產品價格波動因素,如果產品價格提升是短期的,那麼就要降低其業績預期。

4、虛增應收,虛減應付。有些應收賬款虛增是違法的,他故意製造了不曾有過的虛假企業。但是這對於企業來說風險太大,更多的企業是擴大信用風險來獲得主營的提升,因為如今的財務記賬是權責發生制,也就是收不回來錢,只要是欠款就可以算收入和利潤。這個時候有些企業就把貨賣給信用很差的客戶,來擴大營收,你以為他盈利很強,但實際上他沒有現金流,只有應收賬款,這一點的破解你可以看他應收賬款的週轉情況。

5、高槓杆提升業績。有些企業利潤很好,但是負債很高,一筆錢在手裡,你就是村理財,一年也會有5%的利潤,而民間借貸,12%已經是比較低廉的利率,但是這部分資金往往會面對巨大的風險,有些企業為了短期提升業績,當然會通過貸款獲得低利率資金,然後鋌而走險,A股最近幾家投資鉅虧的公司便是如此。

6、交叉持股型控股。這不是什麼新玩意,《大時代》裡面就有鐵鎖橫江,火燒連營。或者也有人稱為十個茶碗5個蓋,用少部分的錢控股一家公司,再用這家被控股公司的錢去控制下一家,以此積累控制上市公司家數,並做大資金池,在A股做空比較匱乏的情況下,這種危險的模式往往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是著實坑了很多人。鏈條上的公司都是用現金流維持,如果一隻股發生異常波動,其必然從其他幾隻股票套取救援資金。

7、搞不清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有些是買來的,有些是研發資本化的,本來呢這個項目的價值體現就比較困難,商譽也是一種無形資產,當然其和無形資產是分開表示的,但是就是這種不確定項目藏著很多貓膩。我們當然不會去懷疑華為和格力的研發費用,或者一些醫藥企業的研發費用,因為他們的結果我們是看得見的,專利在產生。然而有一些公司的專利卻不曾有過,比如商譽就不會產生實際價值,比如有些研發只是因為技術外包,其本身不會對企業產生增益。所以無形資產要了解構成,瞭解產出效率,在價值投資那裡,如果不是新興科研企業,最好參考企業有形資產的價值。

投資人在學習財報的時候,儘量多的關注企業的現金流,公用事業比如環保企業也許現金流比較差,但是這個差投資人也許可以理解,現階段都是PPP項目,需要墊資,但是其他一些企業現金流很差就要提防其擴張信用置換利潤。當然瞭解這些遠遠不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東西要從經驗中來,有些報表要看見了才會知道,比如很多企業的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收款項目異常龐大,有時候就是側面在敲警鐘,也許關聯方有一些動作你並未見。你還要了解一點行業知識,如果一家電力公司突然業績翻番,而電價又沒有改變,那你就要問為什麼?以上皮毛,諸位循序漸進。


凱恩斯


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頁~~~關注一下派可數據公眾號瞭解~~

如果想學財務知識可以關注派可財務分析公眾號。


10個大招教您識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嚴重地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破壞了證券市場健康運營的秩序。下面我們教您十個大招識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1.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

有些公司的業績太好了,好得都不像真的了。香櫞的研究報告中反覆出現的一個詞彙是“too good to betrue”;反覆強調的一個邏輯是: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每家企業只能取得平均的利潤率,除非這家企業有足夠合理的理由,如先進的技術、行業的領頭或壟斷地位等。如果理由不夠充分,而企業又取得了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那麼,財務報告存在造假的可能。

廚房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集團(Nasdaq: DEER)公佈的平均年增長率為400%,毛利率比行業龍頭九陽股份還高46%,而九陽的規模是其8倍,而且德爾集團幾乎沒有任何廣告和零售終端開銷。在淘寶網的廚房小家電生產商“關注度”排名中德爾更位列第51名;在最近的時期,最多的產品只賣出9件,絕大多數產品的銷售量為0,而九陽產品每週的銷量高達幾千件。這像一個每年增長400%的公司嗎?你還相信它的毛利率比九陽高46%嗎?

新博潤(Nasdaq:BORN)宣稱其發明的溼法制酒工藝是中國白酒製造業的重大技術革新,因而取得較高的毛利率。但是招股書中列明的2007、2008、2009和2010年前3個月的研發投入卻只有8萬、12萬、20萬和15萬人民幣左右。你相信這是能夠帶來超高毛利率的重大技術革新嗎?

中國高速傳媒(Nasdaq:CCME)公佈的財報甚至比Focus Media更賺錢。每塊屏幕所創造的收入是其他公司的3.5倍,中國高速傳媒大約有5.5萬到6萬塊屏幕,華視傳媒有12萬塊。在2010年的第2季度,華視的總收入是3100萬美元,而中國高速傳媒用不到華視一半的屏幕創造了5300萬美元的收入。並且華視的屏幕主要在一線城市,而中國高速傳媒的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在google和baidu中搜索戶外媒體廣告商,也幾乎見不到中國高速傳媒的任何報道,也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分析師關注過該公司,而同行業的巴士在線(Bus-online)、世通華納(Towona)和華視傳媒(VisionChina)則報道廣泛。中國高速傳媒每投進1元錢,當年便可賺回超過50分,這樣的資產回報率“已經超過Google、蘋果和微軟,而且還是在未引起任何主流媒體注意的情況下悄悄實現的。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個案例至少值得商學院反覆學習100年。”

2. 報給工商和稅務部門的文件與報給SEC的不一致

工商和稅務等部門保存的企業資料是發掘公司財務造假的一座金礦。但是,這些資料存在一定的爭議性,有些企業可能為了規避或逃避稅收等而向這些部門故意隱瞞公司的真實情況。香櫞和渾水公司認為工商等部門保存的文件和報給SEC的文件存在些許差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90%以上),對於推斷企業的財務造假便具有了實際意義。此外,在有些資料中還夾雜有企業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這些經過審計的報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哈爾濱電氣(Nasdaq:HRBN)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10年淨利潤不到1200萬美元,而財報顯示淨利潤為8000萬美元。SEC材料顯示負債為1.51億,而工商登記材料顯示為2.76億。

綠諾國際(Nasdaq:RINO)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09年收入為1110萬美元,業績為虧損,但是報給SEC的文件顯示收入為19260萬美元,淨利潤為5640萬美元。並且,公司公開的增值稅繳納數額和收入完全不成比例;產品銷量大增,但是原材料的進貨量卻沒有增加,顯示存在財務造假嫌疑。

多元水務(NYSE:DGW)公告的2010年收入為10億人民幣,2009年收入為7.834億人民幣。但是多元水務的中國工廠的工商登記資料中的審計報告表明其2009年收入應在330萬至560萬人民幣之間,收入被誇大了超過100倍。

東方紙業(NYSE:ONP)2008年收入被誇大超過27倍。中國公司的工商資料表明公司的收入只有240萬美元,而公佈的則是6520萬美元;2008年納稅只有45350美元,而公開宣稱的則是290萬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櫞和渾水有時也會調查上市公司前10大客戶或代理商的工商登記資料。如報告中指出:嘉漢林業幾家代理商的工商登記顯示其註冊資本只有幾萬美元,但每年卻做著幾億美元的大生意;東方紙業前10大客戶中的許多客戶都規模太小,根本不可能購買那麼大量的紙,顯示這些公司存在造假嫌疑。

3. 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

大量關聯交易的存在使得公司有虛構公司業績或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因而其業績的堅實度和財報的可信度都隨之降低。如果一家公司存在未披露的關聯交易,其緣由也往往不會是信息披露過失那麼簡單,背後可能存在更大的問題。

對中國公司而言,土地房產類的關聯交易有時是利潤騰挪的安全港,因為土地房產不但比較值錢,而且價錢的評估也不容易。

泰諾斯資源(OTCBB:TNRO)的生產設施是從關聯方租用的,而公司的第一大客戶也是關聯方。中國閥門(Nasdaq:CVVT)收購Able Delight,但是卻沒有披露董事長的外甥擁有Able Delight34%的股份。新泰輝煌(Nasdaq:B R LC)的主要供應商、債權人和一家主要股東都是一家名為Kolin的公司。嘉漢林業(TO:TRE)的一些代理商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是來自嘉漢林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對此未予披露。多元水務(NYSE:DGW)2009年向慧元(惠元)研究所支付了2620萬元人民幣的諮詢費,而公司卻未披露該研究所是多元水務董事長在北京用3萬元註冊的一家個人獨資企業。

東南融通(NYSE:LFT)有70%以上的僱員來自同一家外包勞務公司,並宣稱該公司是無關聯第三方。但是這家勞務公司除這筆生意之外未見其他商業存在,而且也未見試圖開展其他生意,該公司亦沒有自己的網站,與東南融通使用同樣的電子郵件後綴,辦公地址在同一棟樓,給政府的報備文件也由東南融通法律部職員簽署。

4. 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

主要股東和重要管理人員的股票交易有時會有暗示意義。公司業績下滑時,管理層拋售股票不是好兆頭;當公司的公開情況顯示公司存在重大利好,而主要股東和管理層卻積極兜售股票時,更不是好兆頭。

美國超導(Nasdaq:AMSC)在發佈4.5億美元大額銷售合同的當天CEO套現1100萬美元,CTO和其他一些董事也有套現行為。新泰輝煌(Nasdaq:BRLC)公佈了不錯的業績,但管理層卻毫不猶豫地拋售股票。東南融通(NYSE:L FT)在上市後的4年內,其主要創立者也是董事長把其所擁有股票的70%,價值超過2.5億美元,無償贈送給了朋友和公司職員。公司的解釋是錢對董事長已經毫無意義,但董事長卻有以不合法手段謀取錢財的經歷。

5. 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

對中國概念股進行財務審計的經常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這些小公司在中國又無分支機構,不得不將業務委託給中國的一些事務所進行,這就為造假提供了空間。此外,中國的審計主要圍繞發票進行,較少進行實際核實,而發票很容易造假。如果公司公佈的審計報告存在錯誤,且製作粗陋,則更表明會計師不認真或不稱職。

有許多中國概念股都是因為聘請了信譽不佳的審計公司而引起做空公司的關注,比如中國閥門、綠諾國際和哈爾濱電氣都聘用了Frazer Frost作為審計公司,而Frazer Frost曾多次受到SEC的懲罰。此外,德爾集團聘請的Goldman Kurland& Mohidin公司也存在信譽問題,其審計的3家公司暴跌,1家因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被摘牌。

6. 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

不誠實和不值得信賴的管理人員會使公司的財務報告更宜出現造假的可能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核心股東或重要管理人員在過去有嚴重汙點或有事實表明其不值得信任,那麼,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將隨之降低。

銀泉科技(OTCBB: CVDT)的核心管理人員一直通過包裝仙股賺錢。綠諾國際(Nasdaq: RINO)董事長夫婦在RINO完成1億美元集資的當天從公司借款350萬美元在Orange County購置豪宅,而且董事長夫婦和其他管理層、獨立董事以及審計事務所之間存在非同尋常的關係。新華財經(Nasdaq: XFML)的重要股東Dennis Pelino和兩位獨立董事都來自同一家因眾多的違法犯罪行為被退市並被宣佈破產的公司Stonepath Group。並且,新華財經母公司的董事Shelly Singhal曾經先後捲入兩起重大的股票詐騙事件,還有證據表明他曾經從別人那裡購買股票但從未付錢,而新華財經的CFO、董事,甚至是獨立董事都與Shelly Singhal有非同尋常的關係。

泰諾斯資源(OTCBB:TNRO)的管理人員就更有傳奇性。19世紀80年代,James Poe曾經是South China Resource Corp的CEO,而他的夫人PaulaPoe也是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

該公司在溫哥華證券交易所交易,宣稱和中國政府合作養殖對蝦。這家公司向投資者開出了許多誘人的許諾,結果是股票飛漲,但諾言從未兌現,最終破產。在破產後,Poe和她的夫人又締造了另一個偉大的“中國故事”Pan Asia Mining Corp,該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交易。這一次是宣稱和中國政府合作開發中國唯一的鑽石礦。

到2001年,這家公司把投資者融給它的3900萬美元全部輸光。該公司也因發佈虛假消息和故意誇大資產而被停牌。公司的CFO Don Nicholson也因故意發佈虛假消息被處罰。加拿大卑詩省證監會的處罰記錄顯示James Poe夫婦也曾因違規交易被處以證券市場禁入。

現在,這些人又組建了泰諾斯資源,只不過JamesPoe將名字改為James Po,CFO換為Don Nicholson(不是原先的那位,是原先那位CFO的兒子,原先的那位仍然擔任公司的顧問),Poe的夫人也不再是公司的董事,而換成了他大約20歲的女兒Crystal Poe。“儘管該公司剛從市場融資500萬美元,但表示公司財務狀況的紅旗比中國五一勞動節大遊行上的紅旗還要多。”

7. 更換過審計事務所或CFO

更換審計事務所或CFO也被視為造假的徵兆,尤其是頻繁更換或者前後聘請的審計事務所都名不見經傳的時候。此外,與審計事務所關係過密或聘請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擔任CFO也被視為負面特徵。

綠諾國際(Nasdaq: RINO)3年經歷了4任C F O。中國生物(Nasdaq: CHBT)4年經歷了5任CFO。新泰輝煌(Nasdaq: BRLC)審計事務所剛剛更換,並且前後兩家事務所都名不見經傳。嘉漢林業(TO: T R E)審計事務所是Ernst&Young,而TRE的董事會看起來似乎是專門為前Ernst&Young合夥人設計的退休計劃,有5位董事來自Ernst&Young。展訊通信(Nasdaq: SPRD)CEO和CFO分別於2009年2月和4月離職;2009年10月,新任CFO又離職,在任僅4個月。2009年9月,審計委員會一名委員辭職,2009年9月審計事務所德勤被更換。

8. 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

財務造假的手段之一就是宣稱公司的大部分勞務、業務、銷售等採取外包作業,這樣將避免使公司面對眾多的交易對手,並將公司的具體運作情況儘可能的移出財務報表。

多元水務(NYSE: DGW)宣稱通過分佈於28個省的80個分銷商銷售產品,這使得易於造假,因為不需要提供客戶增長的記錄,也易於確認收入。

東南融通(N Y S E:LFT)超過80%的工作人員來自勞務派遣,這使得其將大量的財務信息轉移到表外。使人們難以分析其真實的財務狀況,如每個員工創造的收入及每名員工的支出等。

嘉漢林業(TO: TRE) 宣稱大多數業務都是通過代理商進行,代理方代替採購木材、代理加工、代替出售、代替收款、代替交稅,所得再從代收的貨款中扣除。中間商代替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這樣公司就可以操縱收入,而不用出示主要的審計憑證,即增值稅發票,留給審計事務所的可審計痕跡很少。

9. 複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

很多公司的結構非常複雜,雖然可能給公司帶來稅務優勢,但是在造成營運上低效率的同時,也方便了財務造假和資產轉移。尤其是那些通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聯結起來的公司,格外值得警惕。例如,嘉漢林業(TO:TRE)的海外結構複雜難懂,利用至少20個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聯結起來,這種複雜不透明的結構既非出於稅收方面的考慮,對一個合法經營的實體而言也完全沒有必要。再如,多元水務(NYSE: DGW)在上市之後設立了大量的分支機構,高度集中於北京和廊坊,根本不是為了拓展公司在各地的業務,只是為了方便進行關聯交易和騰挪資金。

10. 超低價發行股票

部分公司願意以看起來過低的價格發行股票,應提防這些公司的實際價值根本不是宣稱的那樣。

例如,中國新博潤(Nasdaq: BORN)宣稱在銀行有大筆現金,但卻以超低價發行股票,顯示公司非常缺錢。再如,泰諾斯資源(OTCBB: TNRO)股票交易價格在5美元附近時,設計了複雜的發行策略,以略超過1美元的價格增發。

除以上特徵之外,香櫞和渾水的報告亦明確指出的可懷疑公司造假的特徵還包括:公司高管報酬過低、請求信息披露豁免、公司網站簡陋或提供的信息不夠充分、繳納的稅收和收入不成比例、財務報表比較粗糙、信息披露內容格式在年度之間不一致、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紙面財富的比例過大、即刻威脅起訴爆料者等。


注:圖為派可數據,一天實現財務數據可視化分析應用展示圖。

關注派可數據,關注財務可視化分析

該回答來自派可數據社區,sunshine發佈。

派可數據


財務造假是指造假行為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採用各種欺詐手段在會計賬務中進行弄虛作假,偽造、變造

會計事項,掩蓋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情況的行為。從而為小團體或個人謀取私利的違法犯罪行為。

1.財務造假的主體一般是管理層,財務造假通常是管理層的集體行為,管理層作為舞弊的核心。管理層在公司內部處於核心地位,他們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受到有效的制約,雖然公司裡的財務造假是由會計人員進行操作,但是沒有管理層的授意或者允許一般是無法進行的。由於管理層權限過大,會計人員有時無法保持其正直的職業道德。

2.財務造假的客體為財務信息數據不管財務造假的目的是什麼,其造假的客體都是會計憑證或者會計賬簿、報表和資產實物等,造假者通過偽造、變造憑證,用不恰當的方法變更會計政策。最終目的就是偽造對外財務報告的數據。

3.會計數據的造假。會計數據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部分會計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鑽。一般的欺詐行為的最終體現便是會計數據的造假。

4.財務造假是連續的行為。這類造假行為一般來說具有在幾個年度內連續的造假行為,既然是有系統、有步驟、有計劃的行為,就很難只在一個年度內出現,必然會涉及到幾個會計期間。比如上個會計期間對壞賬損失大量計提,在下個會計期間轉回來提高利潤。這一特徵就加大了註冊會計師識別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的難度。

造假手法萬變不離其宗

  企業財務造假手法千變萬化,但主要是圍繞收入、費用和現金流這三方面展開,構造業績“美麗曲線”。從重大財務造假事件來看,上市公司主要造假手法有虛增收入、虛增利潤、虛增或減應收賬款等。由於上市和退市機制中重點考察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情況,美化利潤是財務造假的最終目的。

  但對投資者來說,最直觀的業績指標莫過於淨利潤。由於“權責發生制”並不考慮本期實際是否收到或付出資金,而是以權力或責任的發生來確定應收和應付,使得利潤表成為財報中最容易造假的區域。

造假標的三大特點

  造假上市公司在被揭穿之前,經營業績或股價往往表現靚麗。造假事件公開後,上市公司形象嚴重受損、短期內股價或大幅縮水,嚴重干擾了證券市場秩序,影響了投資者利益。

  通過整理證監會2010以來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統計顯示涉及財務造假的企業共44家,其中廣州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河南天豐節能為IPO造假,廣西康華農業為借殼上市造假,均未能成功上市;其他39家為上市公司。本文主要以39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其行業、業績表現、市場表現的分析,發現造假標的存在一定的特點:

  1、傳統行業成造假重災區

  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起始年份(證監會披露的年報虛假信息起始年)所屬行業分佈來看,傳統行業為造假高發區,其中以化工、農林牧漁業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成財務造假多發行業(見圖1)。

  傳統行業週期短,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迅速崛起,化工、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受到巨大沖擊,相關上市公司很難擺脫業績快速下滑的命運,為保業績“長青”不少上市公司產生舞弊動機。此外,傳統行業中的不少行業具有特殊性,財務報表的收入、利潤、壞賬準備等科目比較容易被虛構。

  如傳統行業中的農業上市公司,歷年來其財務造假高發率已飽受詬病。這主要與農業企業存在一些特殊特點有關,如經營狀況受外界環境影響大、現金買賣營業佔比大、對生物物資的審計盤點難度大等,企業利用這些特點捏造利潤的空間很大,由此導致農業成造假多發行業,如雲投生態(舊稱綠大地)、新大地、萬福生科等,堪稱農業造假經典案例。

  另外,傳統行業的興衰更替快,行業發展對業績衝擊大,導致評價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為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很多時候,由於行業政策或環境的變化導致業績下滑,上市公司為粉飾業績走向造假之路。如華銳風電,受風電行業政策的影響,2011年全行業業績急劇下滑,為粉飾上市首年業績不惜鋌而走險。

  2、IPO當年成利潤轉折點

  由於IPO對企業財務狀況有明確的要求,一部分謀求上市的企業千方百計美化利潤滿足條件以實現上市。往往企業為了達到上市要求,容易過分美化財報,導致上市後業績表現很難超過上市之前。

  通過對比萬福生科、海聯訊等上市公司IPO前三年與後三年的淨利潤,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事實上,以萬福生科、海聯訊、雲投生態IPO當年至今的淨利潤來看,極少年份能超過IPO當年利潤。

  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以IPO當年為轉折點,利潤呈現了明顯的下滑。作為投資者,我們要對上市後利潤明顯下滑的企業提高警惕,可結合經濟發展形勢和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合理判斷,防止“踩雷”。

  3、造假前盈利能力下降

  以上市公司造假的起始年份(證監會披露的年報虛假信息起始年)為基礎。通過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前的的淨資產收益率,發現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造假前普遍存在獲利能力下降的趨勢。

  39家上市公司造假前三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均值為-5.05%,獲利能力有限。其中中科雲網、華銳風電、*ST生物、康欣新材等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在造假前三年出現連續下滑。

  造假前盈利能力下滑是造假標的最顯著的特徵,也是主導造假行為產生的最直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財務惡化的一種預警。

規避造假標的陷阱

  在現行市場制度下,由於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為上市圈錢、保殼等,不惜利用各種手法進行財務造假。加之,相關中介機構與上市公司結為共謀,導致市場信息嚴重不對稱。通過對造假上市公司的分析,不難發現造假標的一些共性因素,為規避造假標的提供一定的參考。

  從行業上來看,由於行業存在的特殊特點,化工業、農林牧漁業等傳統行業往往是財務造假多發行業。

  上市後業績變臉成財務造假上市公司的標配,尤其是造假上市的企業,以IPO當年利潤為轉折點,造假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呈下滑之勢,IPO當年利潤成不少造假上市公司利潤峰值。

  從造假標的盈利能力來看,大部分造假標的因盈利能力不足,業績面臨嚴重挑戰“被迫”進行財務舞弊。盈利能力的連續下降是上市公司財務惡化的一種預告。

  從市場表現來看,造假上市公司在造假期間股價振幅大,投機資本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間。而主力資金投資行為受造假影響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廣大投資者的風向標。

  以證監會公佈的造假起始年份至終止年份計算股價的漲跌幅,研究對象為39家財務造假上市公司,通過與同期的上證綜指漲跌對比,發現財務造假對股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80%以上的個股期間漲幅偏離大盤指數絕對值超過10%。此外,約53%的個股股價與大盤呈負偏離,從概率的角度上來看,投資者賬面收益縮水的概率相對大。

  整體上看,39家上市公司期間相對大盤漲幅均值約4.94%,表明上市公司通過粉飾業績對股價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從振幅來看,39只個股平均振幅達193.21%。股價波幅大,給投機資本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間。

  毫無疑問,造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股價,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由於信息不對稱性的存在,對造假主體來說,股價波幅越大,盈利空間越大。

  以造假期間的資金流向佔比(區間大單資金淨流入佔流通股本的比率)來看,39只個股資金流向佔比平均值為-14.76%。主力資金整體現淨流出,表明並不看好造假標的,投資行為受造假的影響並不大,側面反映了普通投資者才是造假最大的買單者。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通過回顧造假手法、造假的主客觀因素、造假標的呈現的特點讓投資者窺視財務造假事件,對財務造假深入瞭解,可以有效避免踩中造假股。

  由於資本市場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財務造假事件很難避免。隨著監管不斷趨嚴,財務造假事件不斷被揭露,由此帶來的風險不可估量。

  尤其是廣大投資者,受到的損失誰來買單?對廣大投資者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利用基本面分析規避造假標的比選擇投資標的更有意義。

  1、行業對比分析。利用財報進行行業分析,將行業均值與上市公司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並結合上市公司的行業地位找出疑點、客觀分析。

  2、橫縱比較分析。通過縱向分析追蹤個股多年的業績情況可以瞭解其成長性、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通過橫向對比了解標的的行業地位、市場佔有率等可以有效對其財務指標合理性進行辨別。

  3、把握主營業務分析,注重利潤產生的來源。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副業或政府補貼等方式獲得收益,這些獲益不具備持續性,對公司的成長性並無實質性的意義。相比淨利潤,投資者更應聚焦於有利於公司獲得持續盈利的主營業務能力。


東奧會計在線


作為個體投資者是很難發現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不僅需要研究財務報表更需要到現場查閱財務賬本有必要的話也需要到庫房查勘庫存,這是個人投資者力所不能及的任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分散投資,儘量買耳熟能詳行業龍頭公司股票,儘量買經營透明度高的公司股票,比如劵商每月都向市場公佈業績,業績透明度相對其他行業來的高,尤其是大劵商值得關注,即使這樣個體投資者也難免上當受騙,當年美國的安然公司欺詐客戶破產案就是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