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中紀委再下狠手,55名官員被查處

中紀委再對環保問題利劍出鞘。

23日,中央紀委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包括天津津南區原副區長陳波、河北寧晉縣副縣長李風傑、江蘇灌南縣委書記李振中在內的55名領導幹部被問責,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分甚至被免職。

中紀委再下狠手,55名官員被查處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這份通報措辭嚴厲,“狠話”頻出。通報指出——

這些地方和單位的負責同志政治站位不高,作風不嚴不實,抓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的錯誤政績觀猶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導致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汙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對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的行為查處不力,嚴重偏離了中央決策部署,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嚴肅查處問責。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還特別強調,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場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這也意味著,今後各級紀委對環保領域的追責問責力度必將持續加大。

眾所周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十九大提出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決勝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保護生態環境,中央不遺餘力。“1048人被問責,其中省部級幹部3人,廳級幹部159人,處級幹部464人……”這份涵蓋從省部級領導到縣處級幹部的問責清單,是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七省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後的“成績單”。

問責背後,暴露的是監管的層層缺位。如此不作為、亂作為、陽奉陰違,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極不負責。

祁連山的生態保護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消極應付中央指示,對祁連山的生態環境破壞負有重大責任。他在督查調研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時,每到一地都反覆強調環保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提起要求來“口號響噹噹”,但就是沒有下文。

去年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對外公佈,包括3名副省級官員在內的甘肅諸多官員被問責。

更有甚者,監管部門的領導幹部與企業沆瀣一氣,大搞利益輸送,充當企業汙染環境的“保護傘”。

曾頂著“環保明星”光環的山西省環保廳原廳長劉向東,一步步淪為環保權力尋租者,利用職務便利在企業環評審批、環保驗收、環保違法處罰、環保專項資金撥付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家庭財產數以億計。

2015年底落馬的原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曾借空氣自動監測設備採購受賄,又在調查汙染事故時“關照”事故責任公司,性質極為惡劣。

隨著中央對環保問題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一大批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關鍵少數”被問責。可以說,以問責促盡責的工作導向初步形成,倒逼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企業真正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防治的政治責任。

中紀委再下狠手,55名官員被查處

未來,環保問責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中央環保督察將在三年內實現新一輪全覆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認真做好中央環保督察移交問題線索的查處工作,失職失責典型問題及時向社會公開。

這也向外界釋放了強有力的信號:無論是誰,不管級別高低,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必受嚴厲問責。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