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西人眼裡的過油肉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硃砂丄172cm


即便是遠在武漢的壹周君,也已久聞“三晉一味”——過油肉的大名👌

在山西的老百姓眼中,樸實無華的過油肉,是家常菜,又是傳統晉菜文化的IP擔當;而在山西美食專家們的眼中,過油肉因平凡無亮點,作為晉菜代表卻上不了檔次,而對它有點怒其不爭的不屑。

這正是印證了那句:“一直在身邊的不懂得珍惜,得不到才是最好的”😁

在山西人關於過油肉的記載中,有不少輝煌的歷史。雖說大部分都是“美好的杜撰”,但我們也能從中瞭解其發展一二。

相傳在1500年前的北齊,過油肉便已出現,當時是加配料煮熟,然後放到罐子裡醃,吃的時候配韭菜或是直接燒烤來吃,當時叫“奧肉”。

後來到了唐朝,過油肉發展成為煲制和過油兩種做法,還成了宮廷菜式;明朝更是被朱元璋列為皇宮珍饈第一味,朱元璋的第三子,晉王朱棡將過油肉帶回了山西;而來到清朝,歷史上兩個最著名的“美食達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也都先後品嚐了過油肉並大肆稱讚啦😁

過油肉因過油而名,所謂的“過油”,就是要在滾油中過一道,所以火候就是成敗的關鍵。

過油肉其實在江南地區也有分佈,但山西過油肉的與眾不同就是——要放山西老陳醋,除了色澤金黃,鹹鮮之餘,還帶有些醋意。

山西人吃過油肉,也是吃配菜,不同的配菜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臺蘑過油肉,白菜過油肉,蒜薹過油肉,土豆片過油肉……最好吃的當屬小花捲過油肉,一口一個的小花捲過一道油,然後與過油肉一起炒,吃起來既酥脆又飽肚,可以說一個菜成就一頓飯。

至於“在山西人眼裡,過油肉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壹周君不是山西人,也不敢妄下判斷,只是記得有一段關於中華文明史的妙語:近二十年的歷史看深圳,一百年的歷史看上海,一千年的歷史看北京,兩千年的歷史看陝西,而三千年歷史則必看山西!

山西人的性格特徵,或許就與過油肉類似吧——好味必先經歷大起大落,樸素卻依然有滋有味,無論如何,外在豪爽,內心細膩的過油肉,都是每個漂泊在外山西遊子無法割捨的”鄉愁“!


武漢壹周


山西過油肉,是晉菜的代表,知名度高。是山西名菜,也是山西人家裡最常見的一道菜,它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裡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這道菜起源於明代,本是官府的,後來傳到太原一代的民間,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了太原十大名吃

以前上班那會有個外地人調侃說你們山西人只要吃飯必點 過油肉 當時覺得未必啊 小的時候常吃 後來基本沒怎麼吃過 但是後來離開家長 發現下飯菜裡最惦記的也就是這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