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87版《紅樓夢》是你看過最經典的愛情故事嗎?

年輕吧青年


不是,最初都沒看出他倆之間有愛情,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年齡還太小,並不能理解寶黛之間那種小兒女哭哭啼啼,今兒惱了、明兒好了,哥哥妹妹纏纏綿綿,欲語還羞的隱晦愛情故事。還特地問過家長他倆的關係,回答是“表兄妹”,這兩怎麼能婚娶相愛呢?三觀震動了一下,有點不太理解。



只覺得這個黛玉有點招人煩,動不動淚眼汪汪,使小性兒,嘴也刻薄,一大家子待她都挺好的,還常常躲一邊傷春悲秋,最後把自己慪死了。寶玉也是有那麼一點點“犯賤”,這麼多漂亮的姐姐妹妹,鶯鶯燕燕圍繞在自己身邊,對自己都那麼好。犯不著一口一個“林妹妹”的,巴巴地天天趕去瀟湘館遭人嫌棄,你使盡渾身解數也難哄美人一笑。

他們之間連擁抱什麼的都沒有,最多也就沒外人在的時候淚眼相對,也從來沒有直白地互訴衷腸,剖白心意。你不直白地山盟海誓、卿卿我我,我就看不到愛情呀。最親密的戲份要算是共讀西廂了,只是當年不知道《西廂記》在那個時代就是公認的小黃書。這種行為在當時也是很大膽出格了,非常叛逆反封建。


能看出,黛玉的眼裡只有一個寶玉,為他生,為他淚盡,為他死。可是寶哥哥也是太多情花心了,惦記他的小姐丫頭不少,他惦記的人也是非常之多,甜言蜜語,默默溫情不只對黛玉一人,身邊的姐姐妹妹丫鬟尼姑,甚至於同性友人還是挺雨露均霑的。放在現代也是個中央空調式的大暖男。以黛玉的性子,嫁了寶玉,日子也大抵不會太遂心好過。

寶黛的愛情是不太對等的,所以難以擦出激烈的火花。一個痴情人,一個多情種,黛玉不是寶玉的唯一,只是待她與別個不同些,一塊長大的情誼多些。

這些是對寶黛愛情的最初理解,後來,看了原著,再後來看了諸多紅學家的解讀,哈哈只怪當初太年少,不懂愛情。


燕程程的旅程


不是,87版《紅樓夢》並不是我看過的最經典的愛情故事。它是我看過的最好最認真的電視劇。

畢竟我小時候聽的最多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大了也是看了很多的經典愛情故事。

只是,因為寶黛戀情的不完整,因為這個遺憾,心裡永遠都放不下它。



畢竟歐陽和陳曉旭那一對金童玉女實在是太般配。他們簡直把兩個虛構的小說人物演活了。不要說那一班子的演員,都說自己在《紅樓夢》劇組拍戲的三年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就連我自己都是因為這部劇的演出,開始關注古代人的服飾,關注古人的禮儀,以及各種風俗和習慣,不知不覺的開始學習起歷史來。



而紅樓夢詩詞更是我開始對古詩感興趣的原因。實在是佩服那一班女孩子,十二三歲的年紀,詩詞已經如此的了得。畢竟小的時候,看書是覺得書本很枯燥無味的。直到看了《紅樓夢》的電視劇,驚奇的發現,它裡面的人物對白,竟然是原著裡面的對話!所以,第二次看紅樓夢的時候,我是對照著書看的。



這一次才真的是發現,紅樓夢簡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生活畫卷。

它裡面的每個人,無論是對話,處世,還是處理事物,都是非常符合人物的個性格,背景。看到他們,可以由他們身上學習到非常多的,關於接人待物的知識。

以致於我在後來的年月裡,又重看了西遊記,水滸和三國演義,併發出經典果然是經典的嘆息。



因為它裡面的哪怕是一件道具,都是精心的製作。而反觀現在的一些電視劇,穿幫鏡頭百出。

所以我說《紅樓夢》絕對是一部精彩的世情小說。雖然它是假借寶黛愛情講述了一個家族的覆滅的全過程。但是如果沒有寶黛戀,這部書一定大打折扣。因此寶黛戀不是我見過的最經典的愛情故事,但是它一定是本書裡最經典的愛情故事。


用戶96717256313


紅樓夢並不能成為最經典的愛情故事。

第一,紅樓夢這部小說,只是以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為線索,主要描寫的是榮國府和與之關聯的其他大家族的興亡史。從而揭露封建主義的殘酷虛偽和腐朽罪惡。作品並沒有侷限在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而是圍繞二人的愛情悲劇展開了許多錯綜複雜的鬥爭,充分描繪了一個廣闊的封建社會的生活圖。

第二,寶黛的愛情並沒有許多愛情故事裡面的男女主角那樣生死相許,起碼寶玉在跟黛玉相愛的時候,身邊依然有了襲人這個通房丫頭,雖然寶玉多情,但這不能代表他不濫情。而且至始至終寶玉都沒有明確的向王夫人表達過他非黛玉不娶,他們中間始終有一個寶姐姐,所以才有了黛玉的惴惴不安,以至於王夫人趁寶玉神智不清讓寶玉娶了寶釵,黛玉才會深信不疑是寶玉也同意了的,導致黛玉惱恨寶玉而香消玉殞。

第三,我們身邊經典的愛情故事太多了,所有的愛情故事基本都比寶黛愛情感人。例如牛郎織女,白蛇許仙,董永七仙女……這些是神話故事。還有我們看的武俠小說裡的楊過小龍女,喬峰和阿朱,蕭十一郎和沈璧君……還有我們看的最近幾年很火的電視劇,王瀝川和小秋,何以琛和趙默笙,小川和玉漱……數不勝數



風清Q雲淡


不請自來,我是o十一二o,為您提供靠譜的答案。


八七版《紅樓夢》熱播的時候,我正值懵懂少年時期。由於那時候的信息傳播途徑和經濟條件、地理環境、生活環境等因素限制了我接受文化教育和自我再教育的圈子,除了學校的傳統教育,在家裡基本沒有多少課外讀物。

所以,自從八五年家裡買了第一臺電視起,才讓我瞭解到世界是如此的大和精彩。所以,看電視成了我當時除學校以外最主要的知識來源。當然,那時候的電視節目,還是很忠實於真相的,沒有諸多的戲說和假說,也沒有那麼多的觀點的碰撞,媒體人和大眾都很單純,一方在精心的製作節目,一方在全心的接受資訊和開闊眼界。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這些孩子們會學電視上的慢鏡頭走路,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描述的那樣。當然,還有許多的生活場景,我們都會學著電視裡的全新的世界修正自己的行為,比如,我們會學《射鵰》裡的江湖人物做派,會學著電視裡的人物一樣講義氣,會因此而養成一種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但這些東西,在時光的侵蝕下,到今日,早已經面目全非。我們會以為世界是灰色的、我們會以為講義氣是一種理想主義、當年電視裡的英雄豪俠們的做派在今天來看,是幼稚的和沒有情商的表現……

在當時的那種情形下,我第一次看到《紅樓夢》裡的場景竟然如此真實的展現在我的面前,林妹妹就是我腦海中的樣子、詩社就是當年寶釵黛雲才氣縱橫時的模樣,連薛潘都是那麼的真實,心思細膩的朋友和有過類似經歷的兄弟們完全可以想象我當時看到電視劇《紅樓夢》時的感受。


儘管時光飛逝,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我現在還是不能完全的、順暢的表達出當年自己最真切的第一印象。但毫無疑問的是:我乃至於我們那一代,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電視的影響,受到一些經典的電視劇的影響,有些甚至因此而改變了人生。

其實,確切的說:資訊傳播方式的改變,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卻也固定了我們的某些方面。比如性格的塑造和追求的單一,以及理想的單純等,在這些方面,少年時的印象,已經銘刻到了骨頭裡,一生都不可能改變,如果變了,變得也僅僅是表象,不是內心。


基於以上原因,我坦率的說,八七版《紅樓夢》電視劇,深刻的影響了我的愛情觀,在這樣一種前提下,我沒有辦法不認為《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是惟一的、經典的、無法被超越的。


電視版的《紅樓夢》我可能就看過那一遍,因為要上學寫作業,可能都沒有看的很完全。但《紅樓夢》在之前和以後的歲月裡,我讀過很多遍。有些篇章,當年是可以背誦的,到現在有些經典橋段,依舊可以背誦。

但不得不承認,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一刀一刀催人老。能背誦的段落,越來越少,越來越短。也許不只是歲月的影響,還有大環境的影響吧。


不過,客觀的說:即便沒有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名著《紅樓夢》中的愛情故事,依舊是最經典的,沒有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頭條公眾號:o十一二o。如果讀文章的兄弟們認可我的觀點,請點贊點關注,o十一二o先行謝過!


o十一二o


作為一個還沒有太多感情經歷的人,就我而言,87版《紅樓夢》是我看過的最經典的愛情故事。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分析小說,再分析87版電視劇。

小時候,我聽過太多中國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等等,及至大了年歲,又看了《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三言二拍》、《金粉世家》等小說,也讀了西方的莎士比亞,如有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再大些,接觸的愛情故事就更多了,《簡愛》、《傲慢與偏見》等書籍,《泰坦尼克號》、《風月俏佳人》等電影。但我最不能忘卻、最無法釋懷的卻只有《紅樓夢》。

那個紅樓世界,處處靈動,寶玉和黛玉在落紅點點的桃樹下,共讀一本《西廂記》,他們時而拌嘴,口是心非,他們時而動情,忘乎所以。奈何命運無常,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黛死釵嫁,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我愛這個故事,它散發著中國古典文化中特有的韻味,它處處體現著美好、美麗與純淨,它乾淨地純粹。它不動聲色,卻將感情描寫到極致,它隻言片語,“你放心”,卻勝過萬千別緻的情話。它讓我為之動容,它讓我失聲痛哭。

我之所以這麼愛這本書,當然離不開87版紅樓夢的功勞。當年拍攝四大名著系列,也是本著傳播古典文化的目的,而它的目的達到了。

不說電視劇裡彷彿從書裡走出的人物,畢肖畢近,也不說裡面的人物一抬手一投足的優美雅緻,只看黛玉那抹秋波,似愁非愁;寶釵扇動羅扇的動作,別緻典雅;湘雲爽朗的笑語,如在耳畔,就這些微表情、沒動作,87版《紅樓夢》做到了極致,而其中最蕩氣迴腸的,自然是寶黛愛情,我眼中最經典的愛情故事。

陳曉旭和歐陽奮強的默契,那種小兒女情態,真是讓人太喜歡了,他們的每一場戲無不讓人印象深刻。最讓我難忘的是兩場:一是探春遠嫁前最後一次見面,一是黛玉之死。非常神奇的是這兩場都來自紅學家的改編,不過戲是編的,情是真的。

探春遠嫁之前,二人在大觀園裡,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一個字兒也沒說,就只是哭,我當時很奇怪為什麼哭,到後來竟然自己跟著留下了眼淚,看著眼前的兩人,聽著《枉凝眉》,不流淚才怪。

黛玉之死太讓人揪心,也是真正讓我認定這“最經典的愛情故事”的主要原因,黛玉一死,千古一嘆。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最經典的愛情故事,這都無可厚非。只是對我而言,最經典的永遠是小說《紅樓夢》和電視連續劇87版《紅樓夢》,它們對我是最好的藝術,最經典的愛情故事。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執大象而天下往



從愛情故事的角度來看87版拋棄了通行本最經典的“黛死釵嫁”情節,編劇“原創”了黛玉聽到寶玉“假死”的噩耗淚盡而亡,而後寶玉與寶釵結婚。個人感覺87版這個“原創”情節怎麼看怎麼像是個“韓劇”風。



87版將程高本“黛死釵嫁”的戲劇衝突高潮刪掉換上寶玉“假死”這種韓版情節,程高本表現封建包辦婚姻造成“寶黛釵三人愛情婚姻悲劇”畫龍點睛的華彩段落刪掉了,封建大家族的敗落故事“原創”結局又很潦草不真實,故事講述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結局也交待得很模糊,寶釵到了襲人家後寶玉避而不見、一走了之,寶釵的下落至此全無交代。

賈寶玉避開寶釵之後的下落不明,寶玉是否出家也不明確感覺故事突然掉線,87版的故事完整性真的欠佳呀!


阿丹151014015


我認為這並不是最經典的愛情故事,它只是將紅樓夢拍得更深入人心而已。

這本古典名著的作者寫得用心,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題詩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版電視劇拍得用心至極,是對藝術極大的尊重。

首先,王扶林導演要拍紅樓夢時,得到了紅學界的極大支持,用了兩年時間全國海選演員。在1984年先後舉行了兩期培訓班,讓這些演員學習琴棋書畫,研究原著,陶冶自己情操,用心琢磨角色。

其次,為了拍攝效果逼真,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經費緊張下,還能做到這樣精細,也是佩服。今天這裡都成了旅遊景點,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第三,當時的劇本是由劉耕路、周雷、周嶺三位編劇參考紅學家周汝昌的意見進行編寫。拍攝基本上忠於現有的百二十回原著,顧問團除了周汝昌先生外,還有曹禺、沈從文、楊乃濟等。

第四,音樂方面,王立平要求極為嚴格,陳力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歌手,因嗓音符合被選中,據陳力自述,當時她隨身都帶著較音器,隨時隨地較音。而陳力本身因家中發生意外,或許感懷身世,她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投入到歌中,唱出了紅樓夢的絕對心聲。

所以儘管當時條件惡劣,但細節上面絕不將就,大量的道具製作,不僅要逼真,還要工藝,在沒有特技P圖的年代裡,這一切背後的努力都是讓人覺得猶為可貴。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它不能複製,也難以超越。




佐一一的文字


是的,紅樓夢作為一部經典的名著,不僅展示了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之路,更是給我們上演了一出懷金悼玉的愛情故事。

雖然也聽過很多的愛情故事,《白蛇傳》《梁祝》《牛郎織女》等等,但是對它一直念念不忘,寶黛的愛情之所以成為經典,我想是因為曹雪芹沒按照才子佳人那些套路去刻畫它,寶黛互為心靈上的知己,兩情相悅,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但是這樣完美的兩個人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夠結合,讓很多讀者在心裡感到遺憾惋惜,成為了難以釋懷的心結。

一.寶黛的愛情建立在互為知己的基礎上,賈寶玉是最為突出的地方是他的叛逆思想,追求男女平等的觀念。他不願聽從父母的安排勸說去走別人引以自豪的仕途之路。他對大觀園的姐妹甚至丫鬟都保持著尊重和關懷,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他不信大家口中說的金玉良緣,偏要說是木石姻緣。

林黛玉是曹雪芹筆下塑造的另一位封建叛逆者,她從小失去母親,封建的道德觀念對她的影響有限,雖然出生在官宦之家,但她對世俗功利表現的不屑,在賈府始終保持著純真的性格,追求自己所愛,憎恨虛偽黑暗,她說話總是大膽直率,不會有意去討好某人放下自己的尊嚴。因此眾人對她的印象是尖酸刻薄,愛使小性。

她和賈寶玉因為共同的叛逆性格和志趣成為了一對知己戀人,這種緣分是前世註定,也是環境使然。寶玉初見她便覺得有些親切相識,好像在哪裡見過一般。兩人的愛情像是一股清流為腐朽封建的賈府注入了些許活力。

二.寶黛的愛情又是我所見過的愛情裡最為含蓄地一種,兩人相愛卻從來沒有大膽的表明過自己的心意,有時候連我這個書外的讀者都暗暗著急。黛玉是大家閨秀,有著自己的矜持,即使心裡深愛,也只能把它埋藏,不敢 輕易地表露。

寶玉也是一樣,總想擇機會捅破這層窗戶紙,每次卻都表達的不到位,引起了種種誤會。兩人也因此常常出現爭吵,但是比較欣慰的是每一次寶玉都能夠主動地道歉,這些爭吵再逐漸的印證彼此的心意,寶黛的感情也在逐漸的加深。

三.按我們的心願兩人應該是有美滿的未來,但是曹雪芹恰恰給了我們一個悲劇的結局.將他們的愛情描繪的越是聖潔美好,結局越是悽慘傷感。在一些人的干涉下,兩人陰陽相隔,寶玉即使後來成婚還念念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讓我們見識到了愛情的另一面,悲劇也是一種美。在震撼心靈的同時,引發深層次的對愛情的理解。我對寶黛的喜歡有感動,有崇敬,有羨慕也帶有一點惋惜,兩人的愛情故事也讓我懂得了珍惜和守護。


文嘟嘟


我得說,這個問題的陳述,不夠明確。

你這是問87版《紅樓夢》電視劇、比別的任何改編作品——包括戲劇、電影、舞蹈什麼的——更經典呢?還是問87版《紅樓夢》電視劇裡的愛情故事、比所有其它的愛情故事——包括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更經典呢?

所以很難回答呀。

如果是前者,那麼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不說別的,單說三十年後的現在口碑依然很好,就可以認為是相當成功的。雖然我個人以為任何形式的《紅樓夢》改編都免不了喪失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精神實質,免不了成為笨拙的模仿,但這些改編活動,對於這部偉大作品的傳世又是很有益的。

說到這了,我個人的意見,就是不管你怎麼改編《紅樓夢》,是整體改編也罷、還是摘取其中的片段或是某個單方面改編也罷,最好不要改動作者的原意,總的來說,一個原則,就是寧缺失毋添加。

如果是後者,那麼寶黛釵愛情,乍一看好像不如那些更古老一些的愛情故事經典,比如梁祝化蝶、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甚至也不如《紅樓夢》小說中另外兩對男女的故事——張金哥和李守備的公子、尤三姐和柳湘蓮。因為寶玉對黛玉的行為表現實在算不上“純潔而忠貞”,儘管他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不動搖的定位。

但是以我們今天的觀念來看待,這反而更符合真實情況。首先人是思想活躍、情感流動的,不可能像神話傳說中的固定形象一樣始終不變;其次,寶玉出身在一個天然(對他來說幾乎就是天然)講究長幼尊卑秩序的世界裡,他的一切都要聽從於賈母等長輩的安排,脫離這樣的安排是幾乎不可想象的。從這個角度看,他能達到最後的思想和情感轉折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所經歷的是一個極度艱難極度掙扎的過程。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愛情,最終可能比那些神話傳說中的更為決絕。


TeaC


經過這麼多年後,再回頭看這部87版紅樓夢,才發現,這部連續劇無論藝術水準、音樂、製作及演員的表演都是無可挑剔的,代表了當代的比較高的水平的。比較而言還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連續劇。



為什會這樣?我有時也在想,可能是年輕時太過輕狂,眼高手低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知識的慢慢積累,看待事物與人生變得寬容與大度了。對自己對別人都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了。所以說,角度有異,觀點就會不同,誰也不代表真理,時間會去檢驗。經典與否,交給時間吧。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小說裡,不是唯有《紅樓夢》流傳至今,
從而成為經典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