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清朝邪教“悄悄會”剿滅記

清朝邪教“悄悄會”剿滅記

清朝的邪教上百種,“悄悄會”是其中一種,主要分佈於陝西甘肅兩省,並發動過兩次大型反清活動,最終被當地兵勇剿滅。

“悄悄會”盛行於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甘肅狄道州(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王伏林,自稱彌勒佛轉世,有法力,不怕刀槍,不懼水火,還會點物成金。他創立教派,宣傳入教者不僅不愁吃穿,還可以消災、延年益壽。他的主要經書是《十轉經》、《彌勒真經》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伏林在河州(今甘肅臨夏)將其改名元(圓)頓教。當時許多貧苦的漢、回民(其中有許多婦女)紛紛攜帶糧食入教。入教者公開豎幡(fān 音翻)唸經,以白布為號,很快發展到 2000 餘人。

王伏林自稱大教主,“鼓吹現在是末劫之時,從了教主王伏林,遇劫不死”。他編造“正月裡,春花開,萬壽宮裡顯道來”歌詞,企圖奪取河州,然後到蘭州“坐萬壽宮”。十一月初四日,王伏林在河州一個村子唸經,聚集兩千餘人,一面封官許願,一面派人到河州打探消息。後來事情洩密,陝甘總督勒爾謹親自統兵,將王伏林的信徒包圍。教徒被殺死四百四十四名,生擒五百二十二人。一時間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王伏林和他的母親、妹妹均在混戰中被殺。

因清朝政府對邪教查禁很嚴等原因,王伏林去世後,他的徒弟到甘肅和陝西各地秘密傳教,因此將元頓教稱為“悄悄會”。嘉慶年間,王伏林的再傳弟子們在陝西的“悄悄會”中,設立了三宗五派名目,三宗為陳搏祖禮義宗、正機祖量主宗、悟道祖眾重宗,五派為金、木、水、火、土,五派以下的頭目稱為頭行,教徒稱為失鄉。王伏林在甘肅的再傳弟子們稱三宗為天然宗、迎春宗、玉春宗,五派為紅梅、首春、昌春、義春、迎春,五派以下的頭目稱為即發、賢良。

“悄悄會”入教的儀式和講經主要在黑夜進行。教內師傅上坐後,屋裡隨即滅燈,師傅傳授三字合同,教徒跪在地上細聽、默唸。它們有所謂三字合同,其內容是:握手為手合同,伸舌捲舌為口合同,指心為心合同。這三字合同作為“悄悄會”徒眾在異地相逢時的一種暗號。師傅傳授完三字合同後,還要用香頭指眉、胸和咽喉,指兩眉間稱為開透寒關,指其胸前為開夾脊關,指其咽喉為開玉枕關,並口授經文。教徒跪聽首領講解經卷、咒語,以修來世,並達到求福避禍的目的。

“悄悄會”把騙斂錢財作為重要目的。“悄悄會”規定,每收一徒,需交錢數十文至二三百文不等,或交布四五尺。每唸經一次,收取三五百文及數十文不等,名曰“香火錢”。

石慈是狄道州人,後來的“悄悄會”首領。他“以傳丹為名,姦淫婦女。每於夜深念經完畢,令婦女滅燈同宿。石慈上炕翻滾,名曰滾丹,與婦女行奸,名曰傳丹,既奸之後,名為得丹。其不甘汙者,謂之無緣。”他的“三宗五派”頭目張添佐等八人,“無一不是假傳丹之名,引誘婦女至家,效尤行奸”。

“悄悄會”的活動地區,主要是陝西寶雞、千陽、隴州、鳳翔、岐山、扶風及甘肅的狄道州、靈臺、皋蘭等縣。

清乾隆末年,千陽縣有人加入寶雞“悄悄會”組織,後來被處徒刑。不久,千陽農民又秘密組織起“悄悄會”,以今張家塬鎮寺坡村武家半山為活動據點,武家半山人武振關為首領,門徒達到數千人。

嘉慶初年,白蓮教起義遍及甘肅、陝西、四川等省。嘉慶六年(1801)三月初二,白蓮教軍冉學勝部自甘肅省靈臺縣新集進入千陽縣,與地方武裝在馮坊發生戰鬥。次日南下,經西溝、新集轉戰隴州。“悄悄會”首領楊生齋,緊急將寶雞、千陽、隴州、鳳翔、岐山及甘肅靈臺縣的“悄悄會”首領王延、武振關、楊居等召集到他的家裡——寶雞縣清水河,密謀配合白蓮教反抗清朝。楊生齋聲言,“事成之後,大家不作王公,亦必飛昇佛祖”。他要求會首們回去後多組織人,五日攜帶家口到千陽,六日在武家半山匯合起事,並說“乘官兵、居民猝不及防之時,多搶糧食騾馬,不過數天之內即可裹挾一二萬人,由暉川進山,雖有官兵,亦無可慮”。千陽“悄悄會”首領武振關回到千陽縣,迅速組織二千多人,準備鳥銃3支,刀矛鐮斧千餘件,並用布裙改制旗幟800餘面,擬於初五日攻城起義。有人反對,他們以殺死全家威脅。千陽知縣祝大澄聞知“悄悄會”準備起事,急報駐甘清軍,並於初四日親率140多名鄉勇和壯丁,殺奔武家半山。祝大澄伏兵山下,詐稱單騎“招撫”。武振關不知是計,單騎持械拒降,結果中計被俘下山。武振關的兒子武克祥率眾救父,被擊退。武家半山被藩司王文湧、道官陳學穎所領鄉勇圍攻。戰鬥激烈之際,靈臺“悄悄會”首領車舉鼎率數百人前來增援,奪回山鳥(炮)5個,鄉勇死傷慘重,退至文家坡一帶固守。當日夜,祝大澄回城,急命人到靈臺縣新集向清軍求援。清軍副將蕭福祿率軍從新集出發,南下大灣嶺,兩路包剿武家半山。“悄悄會”戰死千餘人,不屈跳崖死者三四百人,1290人被俘後,押解縣城。初六、初七兩日,縣城街巷兩廂站滿兵勇,武振關、車舉鼎、邢三德、趙宗興、席和尚被殺,所俘男人10人一串,被綁赴千陽南城壕斬首,會眾田產全被充公。

這次武裝起事,直接暴露了“悄悄會”不僅傳播歪理邪說、騙錢、騙色,還想奪取政權的邪教性質。

嘉慶十年(1805年),清朝官府在甘肅狄道州查獲石慈“悄悄會”邪教案,將石慈等首領、骨幹一百餘人處以斬首、流放等刑罰,此後“悄悄會”地下活動日趨隱蔽,直至最終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