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這種作物一斤的價格高達五六百元 為什麼卻沒有人種?

近年來,很多農民反映種糧不賺錢,有一部分人乾脆改種經濟作物,農村有這樣一種作物,每斤的價格高達上百元,但是卻沒有農民種植,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作物一斤的價格高達五六百元 為什麼卻沒有人種?

這種作物就是白芨,以前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大多數都是野生的,而且一斤能賣到10元,所以很多農民為了能多賺點錢,空閒時會到山上挖了它來賣。

它的藥用價值很高,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還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自從它的藥用價值被人們慢慢了解之後,價格就一路攀升,一斤能賣到100-200元,品種好的每斤甚至能賣到五六百元,幼苗也是好幾塊錢一棵。

這種作物一斤的價格高達五六百元 為什麼卻沒有人種?

隨著人們的採挖,山上野生的白芨越來越少,既然它的價值那麼高,為何農民不進行人工種植呢? 原來,農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白芨的市場價格雖然高,但是種植起來卻不容易。

首先,白芨種植對土地的要求很高,種植的成本也比較高,光賣苗最少就要投入一萬多元,第一年還要需搭建陰棚,否則很容易發生死苗。它的種植時間也長,完全長成需要三年。就算是種成了,還要考慮銷路問題。所以,沒有幾個農民敢嘗試,一旦失敗了就會血本無歸。

這種作物一斤的價格高達五六百元 為什麼卻沒有人種?

白芨可做藥用的部分只有根部,它的花十分好看,所以在家裡種上幾棵作為觀賞植物還是可以的,一般很少有人大批量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