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北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193.5×160.3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張擇端 金明池爭標圖頁 絹本設色 28.5×28.6釐米

金明池坐落在北宋東京汴梁順天門外(今河南開封城西),是當時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賜令開放,並與士庶於此共觀龍舟爭標,郊遊賞玩,成為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變後,趙宋王朝南渡,“爭標賜宴”則成為歷史的陳跡,不復存在。因此傳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作《金明池爭標圖》成為我們領略當日繁華勝境的最直觀方法。
本圖作者在不足一尺見方的絹本上將周圍約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及岸邊的景物、人物悉數生動摹畫下來,且畫面呈現出開闊、疏朗的佈局。由畫面下部“池門”入園,以界畫手法分別細緻描繪了“臨水殿”、“寶津樓”、“欞星門”、“仙橋”、“五殿”、“奧屋”等主要建築物。表現主題的龍舟競標場景以一艘大型龍舟為中心,其兩側各有五艘小龍舟,每船頭各立軍校一名,舞旗招引,舟中槳手則奮力劃棹,向前方標杆衝去。畫面中各龍舟左突右進的空間安排,營造出爭標的激烈、刺激與緊張氣氛。“仙橋”右下方的“水傀儡”、“水鞦韆”、“樂船”的描繪則將宋代的水上百戲表演呈現在觀者面前。“臨水殿”中皇帝賜宴群臣,共賞爭標;池岸上百姓或觀龍舟,或春遊賞玩,或買賣交易……眾多人物匯聚圖上,雖微小如蟻,但仔細觀察,人物比例恰當,姿態各異,神情生動,頗具藝術魅力。


畫中描繪的景物、活動與宋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中《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駕幸臨水殿觀爭標賜宴》記載基本吻合,因此又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蘇漢臣 嬰戲圖 頁 絹本設色 18.2×22.8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李唐 濠濮圖卷 絹本設色 24×114.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揚無咎 墨梅圖頁 絹本墨筆 23×24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紙本 25.6×67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紙本 25.6×67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無款(傳蕭照) 中興瑞應圖卷 26.7×397.3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南宋 泥馬渡康王圖 絹本設色 29×197.6釐米

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北宋滅亡。宋徽宗之子,欽宗之弟趙構,於同年在陪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為南宋開國皇帝。父兄尚在,實為非正常即位。為鞏固皇位,趙構極力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繼位不僅天地感應,而且患難之際,有神相助,表明自己稱帝是秉承天意。“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便是神助趙構的民間傳說。


趙構曾封為康王,他在金營中做過人質,後脫逃。南宋政權建立後,金人要將其一舉消滅,繼續南侵,趙構遂將朝廷不斷南遷,以逃避金軍追趕。“泥馬渡康王”的傳說,有許多不同的版本,關於發生時間,有說是趙構即位前,有說是繼位後。發生地點有說黃河、有說長江,還有說是黃河支流。總之都是講趙構在逃脫金兵的圍追中,身處絕境,乘岸邊廟中之馬成功渡河,終於化險為夷的故事。那馬或說是趙構乘騎之前由泥塑幻化成駿馬,或說是渡河之後,趙構才發現原來騎乘的是一匹泥馬。正是“神靈隨默佑,泥馬渡江潮”。
本幅因年代久遠,絹色深沉。畫面起始部重山密林,眾多金兵集於其間,一條大河洶湧澎湃,擋住金兵去路。遠處浩渺的煙波中,趙構著戎裝,持長矛,騎駿馬馳騁水中。畫面筆法勁健,細膩生動,人物刻畫傳神,是珍貴的宋代歷史故事畫。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無款 高閣凌空圖頁 絹本設色 21.2×21.6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宋 無款 花石草蟲圖頁 絹本設色 26.9×24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吳鎮 多福圖軸 紙本墨筆 96×28.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李衎 雙鉤竹圖軸 絹本設色 75.5×29.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馬婉 青山紅杏圖頁 絹本設色 24.2×22.7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陳選 巖阿琪樹圖軸 絹本墨筆 66.6×27.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邊魯 起居平安圖 紙本墨筆 118.5×49.6釐米

邊魯,史料記載寥寥,其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於元代中後期。當代史學家陳高華先生根據元代的文獻,考證邊魯祖上居新疆吉木薩,後入居河北臨漳,再移居安徽宣城。曾任南臺宣使,善畫水墨花鳥,長於古樂府詩,應是一位具有相當文化修養的少數民族畫家。

《起居平安圖》中繪一突兀的秀石,一隻雉雞居於石上低首作鳴叫狀。秀石旁繪有叢竹、枸杞之屬,畫面頗為生動。畫幅左上角畫家自署“魏郡邊魯制”,下鈐“邊魯”、“邊氏魯生”兩方白文方印。此圖畫面構圖嚴謹平穩,秀石的傾斜方向和雉雞體態的走向形成十字交叉,使二者在傾斜中達成平衡,在平衡中體現生動。傾身翹尾鳴叫,似乎躍然而出的雉雞和靜止的秀石,動靜對比,相映成趣。

值得注意的是,《起居平安圖》的畫法與南宋流行的在絹上以色彩繪製的工緻花鳥畫風並不相同。此圖繪於紙上,且純用水墨,不敷染任何色彩。雉雞造型準確,刻畫精細,叢竹用雙鉤法,以濃淡墨敷染,仍見工緻。但秀石的勾勒,已含有鬆動、秀逸、灑脫的筆觸。作品工緻與秀逸相兼,因全以水墨繪就,故顯畫格素樸雅潔。這種以水墨在紙上創作花鳥畫的新風氣,是在元初畫家錢選、趙孟頫的倡導和帶動下,在元代中後期逐漸形成的。該圖以雉雞比作雄雞,取“雞鳴將旦,為人起居”之意,又以竹子取“竹報平安”之意,寓意平安吉祥,這大概即是《起居平安圖》圖名的由來。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無款 鎖諫圖軸 絹本設色 108×51.5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無款 山陰避暑圖軸 絹本設色 185.4×115.4釐米


天津博物館典藏——宋元繪畫

元 無款 千巖萬壑圖軸 絹本設色 129.3×67.6釐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