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週歲寶寶突然說話有點結巴,之前都說得蠻好的,是什麼原因啊?

哈嘍我是張大俠


孩子結巴這種事情,很有可能他是在模仿別人,我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事例,一些孩子因為好奇,他去學別人說話結巴,結果一段時間過後就不容易改過來了。

再有就是孩子三歲左右,正是語言敏感期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吸收大量的語言詞彙在大腦中。而有些孩子雖然吸收了大量的語言信息,但是相應的表達能力有些弱,想表述某一件事情時,常常組織不好語言,在說話時邊想邊說,經常在一句話中間卡殼,不知道下面該怎樣,接著說就會一直重複上一個詞彙,從而導致孩子結巴的現象出現。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先聽聽孩子前面,說了哪些內容?再預測一下孩子,接下來要表述什麼?提醒他,我們可以停下來,想一想再說,或者家長直接用一個詞,幫助孩子能準確的銜接著上一句話往下講。

切記家長不要強化孩子結巴的詞語和結巴的行為,以免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而不敢開口講話。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玫瑰]


愛笑的簡妮


你好,我叫小林,也是二胎寶媽,我家孩子剛經歷過這樣的問題,年28滿3週歲,過年時沒發現,過完年初二從老家回到惠州,初三四就發現我家二寶有結巴

一開始發現時著急死了

首先,仔細回想老家裡有沒有說話口吃的,因疫情沒出去,家裡也沒有口吃的

大人孩子,心裡踏實多了

而後幾天小寶說話時我都讓他彆著急,慢慢說,結巴時告訴他不可以重複說並幫他糾正讓他重說一遍。

結巴的時間應該有大半個月,現在不會了,我們做大人的要耐心細心的教他,千萬不能模仿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小林和浩杭仔


你好,作為一個寶媽,你遇到的問題,我深有體會,我家寶寶是2歲多,將近三歲的時候出現的這個問題,就是突然說話有點口齒,我們主要表現是說話時,每句話的第一個詞,會出現疊加的情況,例如:我要喝水。他就會說“我、我、我、我要喝水”那段時間孩子在我媽媽哪裡,剛開始沒太在意,因為孩子從會發音開始,一切都正常,最初以為孩子是有意這樣模仿誰,後來,孩子姥姥總結髮現周圍並沒有接觸過類似的人,我們才重視起來,把孩子從姥姥家接回來自己帶,最後,心裡也十分孩子,怕孩子是真的口齒,幸虧周圍有個差不多大的寶寶也是經歷了這種事情,我們嚴重的時候,他已經過了哪個敏感期,跟寶媽交流得知,對於這樣的孩子,大人在跟他講話的時候要有意放慢語速,吐字要清晰,通過自己的言語去影響孩子,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孩子對你講話傾訴時,大人一定要表現出百分之百的耐心,不催促,不敷衍,告訴孩子不用急,爸爸媽媽一直在聽,先想想要跟爸爸媽媽說什麼在開口,慢慢的引導孩子,放慢語速,糾正口齒的習慣,現在我們抱抱已經五歲了,語言發育一切正常,所以,寶媽不要著急,階段性口齒是常見問題,耐心陪伴,一切都會好的。


初雨晨露


這個問題我剛好可以回答,我家兒子兩歲半的時候,剛好出現這個問題,而且挺嚴重的,現在兩歲十個月。說話好多了,只有在說的快,急於表達的時候才會有點結巴,平時不會了。


這中間我們沒有任何的嘲諷和著急,順其自然,只有中途口吃的特別嚴重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他,說話不要急,慢慢來。但是收效甚微。後來也就不說了。

”口吃“的原因:

  1、在孩子學話時,家長操之過急,威嚇逼迫孩子說話,或突然打斷孩子說話,使孩子精神緊張,易引起口吃。

  2、有些孩子本來說話很好,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如果家中有說話口吃的人,孩子經常模仿,久而久之,造成口吃。

  3、孩子突然受到驚嚇或打罵等精神刺激,易誘發口吃。

  4、兩三週歲的孩子正是表達欲的高峰期,但由於孩子詞彙量少,把所看所感轉化成語言的能力又有限,語言和思維發生脫節,就會形成“口吃”。

5,受情緒的影響,越說不出來越著急,越著急就會越亂,表達的就更糟糕。如果父母或者親戚朋友不能理解,又嘲笑他,他就會更嚴重。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

1、耐心聽。在孩子講話時要耐心、和藹地傾聽,鼓勵孩子慢點說,或先想好了再說,使孩子養成從容不迫的講話習慣。

  2、多鼓勵。當孩子說話不清時,大人不要笑他,以免孩子緊張害羞,不能勇敢地學說話。

  3、常糾正。糾正不正確的語言習慣,大多數口吃孩子伴有不正常的姿勢,人們稱這種姿勢為“口吃行為模式”。因此,糾正口吃應注意糾正口吃行為模式,必要時可對著鏡子訓練講話姿勢。

  4、培養孩子的膽略、勇氣、自信。讓寶寶多與小朋友及大人交往,多教孩子練習朗誦、說兒歌、講故事,或說繞口令,孩子語言逐步流利,口吃也會隨著糾正。


  只要家長遵照上述時機和方法,經常進行訓練,孩子有了一點進步就及時鼓勵,孩子的 “口吃”現象自然可以糾正過來。


堯媽佑多


我感覺頭條監聽我手機,我兒子剛4歲,也是從3歲左右開始說話有點結巴,後來發現他這個結巴有點不同,一句話說到一半或者快結尾時候,不知道怎麼表達啦,就一直在那裡結巴,每次都跟他說不要急,因為大啦,說的句子越來越長,有些東西無法理解表達,就說話慢一點,提醒一下就好一點,不提醒時候碰到表達不清楚的句子又急的結巴,我聽的都急死


快樂漫步1985


是不是他跟別人學的啊?你發現了得糾正過來,他說話結巴就糾正,有的時候是小孩愛模仿別人,可能他覺得好玩,然後就這樣說著玩,所以你得糾正,我家老大小時候有段時間也是,覺得好玩,糾正幾次就好了!沒事的!小孩模仿裡強!你要多告訴他這樣是不好的,慢慢就改了!


晶緣玉之韻


我的女兒小蘋果2歲多時也是這樣,作為一個“過來人”先給你吃一顆“定心丸”,那就是這個階段寶寶出現的結巴現象,只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不一定是真結巴。

美國兒科協會指出,真正的結巴概率只有5%,而且很少在2、3歲階段會出現的,一般都是在5歲以後確診的,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短暫說話不流利”,所以家長朋友不必過於焦慮。但是如果家長對寶寶結巴這件事處理不當,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心理障礙,那就很難糾正,結巴現象可能會延續到成年。

那麼3歲寶寶為什麼突然說話結巴?家長要如何應對和引導孩子?



一、3歲寶寶突然說話結巴是什麼原因?

1、說話的能力跟不上思維的速度

2-3歲的寶寶思維和認知能力快速發展,他們的小腦瓜每天都在思考,想要和人交流表達的內容很多。

語言能力也突飛猛進,從原來簡單的單字、短語,開始說整句話,當寶寶急於想要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認知時,需要精準的運作口腔肌肉發聲、快速積累複雜詞彙,組織成句子,這對每個寶寶來說都是一個蠻大的挑戰。

簡單來說就是:腦子比嘴巴快,就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2、情緒緊張

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家長強勢,急性子,對寶寶要求過高,使孩子內心處於恐懼、壓力、緊張不安的狀態時,也會出現說話結結巴巴的情況。

3、好奇模仿

寶寶看電視有些動畫片、或者看到電視劇中人物形象是結巴,便好奇地模仿,養成了不良習慣。



二、家長如何應對和引導口吃寶寶

1、 耐心傾聽,不打斷,不插嘴寶寶的談話

每次當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即使支吾了半天也說不清楚,家長要控制住焦急的心情,保持微笑地聆聽和鼓勵,千萬不要著急替寶寶把話說完,更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當我們用態度告訴寶寶,慢慢說不急,我會耐心傾聽,寶寶會很受鼓舞,也越來越自信,語言表達就會越來越流利。

2、慢下來,降低交流的壓力

平時強勢、急性子的父母,嘗試放慢自己說話的語速,和寶寶對話的過程中,用一些短句子的描述方式,一次只問一個問題,等到寶寶說完再繼續提問。

放慢自己和寶寶的生活節奏,寶寶的能力有限,要適應他的節奏,不要總是催促寶寶,快節奏會增加寶寶潛意識的焦慮,從而影響寶寶的表達。



3、不過度關注,不急切糾正寶寶的口吃表現

最好要假裝口吃這件事情不存在,但是不急切糾正並不是不能糾正,如果家長過於關注這件事,糾正的方式太過急迫和刻意,無形中就加重了寶寶的壓力,給寶寶一種心理暗示“你說話有問題,”會讓寶寶自信心受挫,不敢表達。

家長可以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寶寶,在寶寶不口吃的情況下,表揚寶寶“寶寶這句話說得很流暢,非常棒!”

4、幫寶寶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可以找出寶寶以前喜歡的兒歌和繪本和他一起看,鼓勵寶寶邊看邊大聲講述,幫助寶寶練習說話,熟悉的繪本和兒歌,寶寶大多可以流利的講述,增加寶寶的自信心。平時多與寶寶對話交流,多說多練。



對於寶寶說話結巴這件事,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過度緊張,更不要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寶寶。這是寶寶成長中要面對的坎坷和挑戰,父母的耐心和鼓勵會給寶寶力量,幫助他們緩解內心的壓力、恐懼和窘迫,獲得快速成長的動力。

相信寶寶,以後說話一定會流利到飛起的!


糖果櫻櫻


3歲到4歲這個階段的一些孩子會出現口吃的情形,這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於緊張。一些說話比較早的孩子最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協調性不是很穩定,所以出現口吃是很正常的。建議父母不要一遇到這種情況,就馬上糾正孩子的說話。

這個階段孩子的能力表現,我們稱之為“正常的倒退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動作方面

Daisy一歲初的時候就能很好的走路跟小跑了,兩歲多的時候跑起來跟一陣風似的,到了三歲半時,我發現她跑步經常摔跤。我們甚至懷疑是不是腿或腳的發育出現了問題,一度想去醫院做檢查。

後來諮詢了我兒科的朋友才知道,孩子在三歲多的時候,促進平衡的力量會減弱甚至消失,動作上會顯得不協調,容易跌跌撞撞。等過了這個階段自然會好,動作方面,能力的倒退是正常現象。

視覺方面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四肢的運用、眼手的使用以及視覺觀察上都有可能出現問題。父母認真觀察的話,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兩個眼鏡捱得太近看起來像鬥雞眼。除了必要的視力檢查,家長也要控制好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當然,“鬥雞眼”的現象也是一時的正常現象。

情緒方面

Daisy是搭積木的高手,可以很輕鬆的搭起一座房子,但是有一個時間段,她的房子總是半路坍塌。之前輕而易舉可以做好的事情,一時間突然做不到,換做大人都會失控,更何況孩子。這個階段情緒的不穩定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父母也許會發現,倒退的遠不止這些。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可能出現吃手指、吐唾沫、咬指甲以及哼哼唧唧胡亂鬧騰等不好行為。

孩子從爬行、慢走、快跑,玩沙土、畫畫、堆積木,到與別的孩子做遊戲、搶玩具,再到學習自己穿衣服、上廁所,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能力”的表現。不同的孩子在能力表現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家長不要因為自己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如同齡的孩子就過於著急。

對子這個階段孩子口吃的問題,與其趕緊糾正孩子,讓他重新清楚的講一遍,不如把關注的重點放在談話的內容上,而不是在意他是不是口吃了,這樣孩子會慢慢積累起說話的信心,說起話來也會相當輕鬆,口吃現象也會很快消失的。


小鬍子式吾空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根據你描述的情況來說,孩子三歲多會說話,說話流利,突然說話結巴了,很可能與心裡受到了什麼刺激或者是學別的結巴孩子說話所致,首先要查明原因,及時糾正。指導建議①平時多觀察和注意孩子的舉止言談,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不要打罵孩子帶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小朋友。②鼓勵孩子慢慢講話,把話講清楚,引導他動腦筋去想好了再說,改變她的語言表達習慣。⑶對孩子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訓,講故事,教孩子唱歌。如果嚴重的可以到康復中心去上語言訓練課,心裡治療。給孩子營造個溫馨安全的環境。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寶寶健康快樂!





瑤瑤1637


三歲的寶寶經歷語言飛速發展時期,他的眼界和知識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詞語積累還不夠,所以可能出現“口吃”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家長們要引導寶寶,可以告訴他們,說話前想一想,不要著急,慢慢說,想好了再說。寶寶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快,有的慢,家長們一定要關注引導,幫助孩子們儘快度過。同時,也要觀察,寶寶生長環境周邊是否有人口吃,因為這個階段,寶寶模仿能力也很強,如果有人有這樣的習慣,也要適度干預,正確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