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由經濟大省邁向經濟強省,山東如何把握新舊動能轉換機遇?

葉昌輝


2月22日上午,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

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大會上的講話迅速在山東人的朋友圈刷屏了。書記不迴避問題,直戳山東發展的痛點,“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把山東近些年與廣東浙江江蘇差距拉大的問題擺出來,振聾發聵。

劉家義的講話還深刻闡明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總的要求、重大意義,對把握重大機遇、發展產業集群、著力深化改革、創新領導方式作了系統部署,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

由經濟大省邁向經濟強省,山東如何把握新舊動能轉換機遇?

齊魯壹點為你簡明扼要解釋如下:

劉家義說,“山東要著力優化制度體系、社會氛圍、生態環境,使山東人氣更旺盛、精英更雲集。”

“新舊動能轉換,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工作模式等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變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破除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打破長期性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共同期待新山東崛起!(qing)


齊魯壹點


新舊動能不應該只是產業方面的轉變,首先應該是行事思維方面的新舊動能轉變。靠山吃山,靠路吃路的思維對新舊動能轉換而言只會是一種阻礙。

作為一名在他鄉工作的山東遊子,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時刻關注著山東的變化。

春節之後,山東省委劉家義書記一席自我剖析的講話激起千層浪,直到現在我的朋友圈還不時出現劉書記的講話或對劉書記表態的各種評論,可見與我一樣的山東遊子或者其他關注山東的朋友特別特別的多。

對山東而言,對山東人民而言,也對山東遊子而言,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好的開始。

雖然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開端總歸是開端,後面一半的成功可能需要遠超於開端的精力投入和措施配套。因此,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的真正成功依然需要理念上的壯士斷腕氣魄,也需要在實質舉措上出臺一系列合理的配套措施。

改革勢必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改革勢必要面對無數的阻力。當阻力結構和利益集團在剛形成之初的時候,打破這種阻力與利益集團可能需要一百分的努力,那麼當這種阻力與利益集團已經形成甚至根深蒂固的時候,打破這種結構,可能就需要一萬分甚至幾萬分的努力了。對於此,無論是山東政府、山東人民或山東遊子們應該有心理準備。一方面,山東遊子與民眾應有耐心,為山東政府的態度轉換喝彩,並提供道義支持;同時,對山東各級政府而言,耐心不等於拖延、推諉與迴避,該出手時就出手。

此時,最重要的是立信。立信最好說,立信最難做。如果這個做不好,民眾感覺不到變化感,那麼就不會持久支持,甚至會影響下一次山東的改革。

劉家義書記的發言已經形成了一股支持之力,建議省委省政府能夠趁熱打鐵,出臺系列阻礙經濟發展與損害投資環境的反制措施,如高速公路無理由限速與過於氾濫的違章罰款問題。一般而言,這也是一種資源詛咒,如果高速路這種半公共產品作為一種盈利資源,那麼必然會吸引更多的投入,也必然會減少其他具有未來效應部門的收益,並影響到整體福利。

特別是,高速公路是人員流動、商品流通的大通道,道路通,道路暢,才能帶動經濟的真正發展,才會實現新舊動能的轉變。

因此,建議山東政府在清查不規範限速與違章工作的同時,能夠適時向公眾公佈信息,哪裡是不規範的,哪裡是規範的,也讓關注山東的人能夠最起碼從心理從信任上感覺到山東在轉變,山東在行動。

圖片源自網絡


南大毛維準


這些年,看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從粵蘇魯“三強爭霸”變成了粵蘇領跑、山東看戲的“二人轉”,不能不說,還是挺讓人覺得焦慮和失落的……也所以山東最近推動的新舊動能轉換不能說對錯,還是反映了山東上下對於從經濟大省到強省跨越的期待……

首先,還是要破除唯GDP論,zhongyang也已經在慢慢淡化唯GDP論,開始強調科學發展、均衡發展,沒必要總糾結於跟廣東江蘇的數字爭奪,這個意義真的不大。

其次,無論是從自然條件、文化還是旅遊等其他任何領域,山東的家底可都不算薄弱,某種程度上其實比江蘇和廣東還要厚實,但國企、資源產業和重工業項目比重過大,民營企業、高科技企業尤其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獨角獸級別的高新企業,別說廣東江蘇了,就連跟浙江北京上海也沒法比……

再次,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山東的高校資源看似厚實,其實也是紙老虎,無論是山大、海大或者是石油大學,在跟國內領跑的高校的競爭中頹勢盡顯,其實也沒必要非要搞什麼能源大學、醫科大學之類的,山東能花大力氣把山大、海大和石油大學搞搞好就已經不得了了,想想王小云、顏寧……這都是值得山東反思的地方……

再有,外界對於山東的“東北化”傾向,很大程度上還是對山東政府行政效率和體制的擔憂,這一點上來說,北方省市比南方的廣東上海江蘇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能否儘快提高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的效率?

另外,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山東正在發力,但除了最近甚囂塵上的港口整合,還是要著力向高新產業傾斜,能否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孵化、培育或者說扶植出幾個有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這也是能否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問題……一個騰訊,一個阿里巴巴,市值都已經超過5000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山東2017年的GDP也就1.2萬億美元吧……

最後,其實山東也沒必要妄自菲薄,中國的省級行政區也有30幾個,山東現在畢竟還是前三,已經很好了,理性、耐心、科學發展,山東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搬不動的小強


2017年山東省GDP72678億元,佔全國比重約8.6%,排在全國第三,僅次於廣東和江蘇省。山東省經濟總量在全國第三位持續了好多年,但近幾年,它和廣東、江蘇的差距在不斷拉大。


在經濟總量上,山東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山東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與江蘇的差距由約770億擴大到約2100億。

可以看出,山東經濟和廣東、江蘇的差距在不斷拉大,主要原因是山東的產業結構不合理,過度以來重化工業。山東省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佔40%以上,而廣東、江蘇兩省第一大行業均為計算機通信製造業;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山東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後,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山東的服務業仍以傳統的交通、商貿、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從能耗水平看,山東省能耗總量、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均居全國前列,能源消耗佔全國的9%,其中煤炭消費量佔全國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全國第一;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0.57噸標準煤,高於廣東、江蘇等省。從發展質效看,山東省2017年單位生產總值財政貢獻率只有8.39%,分別比江蘇、浙江、廣東低1.12、2.82和4.20個百分點。最近,有研究報告認為,山東省轉調進程總體上落後於廣東、江蘇5年,有些方面落後得更多。



在新舊動能轉化方面,重點要做好:

一是突出增加科技供給。提高科技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的比重。發展新興經濟,如互聯網科技公司、電子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

二是突出強化企業主體。給企業發展建立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企業越活躍,經濟約繁榮。

三是突出厚植高端人才。知識人群在哪裡聚集,財富就在哪裡聚集;哪裡環境好,精英就在哪裡聚集。山東要培育和引進科技、金融、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


財經知識局


山東省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居我國第一方陣, 2017年達到72678.2億元,居全國第3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儘管與總量相比低了一點,但也超過了1萬美元。改革開放40年來,山東經濟發展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如長期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靠投資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產業結構以重化型、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資源和能源消耗大、產出效率相對較低等特徵,但這些特徵與我們的發展階段密不可分。沒有一個紮實的基礎產業支撐,很難一步跨入高端產業發展階段,正是這40年來,山東省建立了雄厚的輕工、紡織服裝、機械、化工、冶金、建材、醫藥等基礎產業體系,並形成在全國具有影響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山東省才有實力講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四新”新經濟,也才有資格談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等所謂的“四化”。因此,改革開發 40年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績,為邁向新時代,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山東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支撐。

山東省正如全國一樣,確實進入了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需要抓住國家賦予“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的金字招牌,凝神聚力、砥礪奮進,全面提高全省的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我國其他地區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此,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不能簡單放棄山東的優勢,比如傳統優勢製造業,包括紡織、家電、食品和機械等工業,未來重點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等提升這些傳統制造業的質量和市場空間。但產能過剩的行業,如建材、化工和能源等,該放棄的應儘快淘汰,為新產業發展騰退空間;該調整的要堅決控制規模和量的增長,提高產出效率。

二是利用新舊動能轉化機遇,促進已有的優勢製造業儘快進入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先進製造業梯隊,如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海洋產業等產業。

三是現代服務業需要有一個跨越式發展,我覺得山東製造業還是很強的,與廣東、浙江相比較,山東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尤其為製造業提供現代金融、電子商務、信息服務、諮詢、設計、研究與開發等專業性服務相對較弱。另外,山東在旅遊業、文化創意產業、大健康產業、現代物流等行業均具有明顯的優勢,發展潛力巨大,因此,現代服務業應該成為山東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四是把人才和創新作為新動能培育的立足點,要向廣東和浙江學習,加大各種人才引進力度,“四新”和“四化”離開人才就是一個概念;同時作為一個人口大省,需要創辦幾所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大學,為新動能提供更多優質的人力資源;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尤其要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五是要增強開放和合作意識,由於山東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長期以來屬於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從能源、資源、進出口到產業和城市發展等形成了自成一體的完整經濟體系,在新時代,山東需要進一步擴大內外雙向開放程度,國際合作要由日韓向“一帶一路”轉變,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流動,從更加廣闊的視野謀劃山東的長遠發展。

六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山東省是我國等級關係、上下級關係比較濃厚的地區,往好裡說是懂規矩、知禮數,但問題是官本位思想過於嚴重,缺乏一個寬鬆、平等的創新環境,一定程度制約著新經濟、新業態和高技術人才的發展,因此,需要要通過制度創新,推進立改廢釋,提高服務企業和服務群眾的效能,為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張文忠


山東省是中國人口第二大省,經濟第三大省。2017年,山東人口已經超過1億人僅次於河南省,經濟總量超過7萬億,僅次於廣東與江蘇。山東也是中國耕地率最高的省份,可以說,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山東,一直都是個經濟大省。

然而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山東省發展並不均衡,而且其人均收入也並不算高,所以只能稱作“大省”而不是“強省”。但山東省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得天獨厚,完全有機會成為北方的一個經濟強省。


第一,勞動力方面。山東省本身人口眾多,而臨近的蘇北、皖北與河南都是傳統的勞動力輸出主地。

第二,原材料與能源方面。山東省臨近皖北、山西等煤礦主產地,本身就是石油出產地,作為沿海省份,進行各種進出口也非常便利。

第三,山東省北部是京畿地區,南方是長三角,西邊是中原腹地,無論工業、農業與商業都非常發達。隨著長三角與環渤海等地區進行大規模產業轉移,山東省完全有機會承接。同時,山東距離日本與韓國也比較近,韓國甚至將青島視作“韓國人第二故鄉”(韓國媒體真是自作多情)。

經濟要發展發達,一定要均衡發展,至少不能相差太多,山東省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欠發達地區,而不是全力發展已經足夠發達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