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年前去踩盤,踩的越多,看的越仔細,心情越沉重,如今的購房者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狀:房價賣的更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來,抽根菸,我們說說四五年的從前。


鄭州是有好產品的,至少曾經有。很懷念那會兒,大家還有些拘謹和真誠。那個時候,有些開發商還在追隨情懷和良心。

一.曾經網紅盤還是區域置業首選嗎?

2015年9月,由宇通董事長親自舉薦,馮勁義出任綠都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而綠都也暫時結束了多年的管理層動盪時期。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曾經履職龍湖、升龍、綠都、合生創展、三盛的馮勁義

同月,綠都瀾灣一期首次開盤。在黃河科技學院學術報告廳裡搖號買房,那個時候的瀾灣,有宇通光環的加持、地鐵2號線的便利、名校助推,當然少不了一期產品合理的佈局。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每棟樓都朝南,部分兩棟相鄰樓棟,東側樓高低於西側樓高,不影響上午採光

結果開盤當天售罄,可謂是風頭無兩。現在可能還沒有“得房率”這個概念,“得房率”就是得到房子的概率。在房價沒有瘋漲的2015年,這樣的成績稱得上優秀。

如果說一期只是牛刀小試,那麼二三期的產品正式進入高潮。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綠都瀾灣三期榕園規劃圖

已經交付的三期,住宅之間有大量的綠化帶,五重景觀無裸土無縫隙,石材鋪設質感較高、塑膠跑道而非瀝青刷漆,從交付效果來看,綠都瀾灣前幾期的產品誠意滿滿。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已交付的綠都瀾灣三期

曾經的管南三雄中,鑫苑佔地段和地鐵,永威城佔其精細化品質,綠都品質、地段、學校都屬於均好型,並且價格從2015年到如今都沒有太大波動,對於剛需而言,綠都滿足了剛需品質、地鐵、學校的不可兼得的幻象,從16年被稱為“管南神盤”。

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紅。從五期開始,綠都的產品力開始下滑。這主要體現在戶型和規劃上,雖然往期的戶型也被人詬病,但五期之後的戶型成為硬傷。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二、三期80-100平的三房戶型圖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五、六期的戶型圖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瀾灣7期梓園的單層5戶中3戶超北,只有東側和北側採光面


七期梓園受地塊L型限制,很難做出多面寬的戶型,但是戶型做成這樣,確實讓很多剛需衝著綠都瀾灣的口碑不得不慎重考慮,曾經瀾灣的三架馬車(地鐵、名校、品質)看起來掉了一個軲轆。


購房者在想:我買房子就是買窗外的方便?還是為了回到家一抹黑?可是管南三環這價格好像能選的就那幾個,有地鐵的價格高或尾盤,有品質的沒地鐵和學校,可是有地鐵有學校的就這麼買了,好像還有點不甘心。這幾乎成了不可能同時滿足的守恆定律,可是之前瀾灣之前不是這樣啊,瀾灣啊瀾灣,我錯過了前幾期,就錯過了你!


瀾灣從一期到如今的七期,從15年到20年,這五年瀾灣見證了鄭州樓市的暴漲、調控的起起伏伏。單價也從8000—10000—14000—15000,價格是越來越高了,品質卻不如從前了。

其實從五期,瀾灣就開始了溢價之旅,口碑憑藉前幾期已經打出來了,是時候溢價了。綠都的野心,不止安居於宇通旗下,更不能在濮陽、新鄉這些地市摸小魚小蝦。


來自龍湖舊將的綠都三劍客,劍指長三角,2016年9月綠都地產總部遷至上海,開啟長三角宏偉藍圖事業。同時,在經開物流園、雁鳴湖摘地,在蘇州溢價108%拿下地王,所以,瀾灣的回款壓力陡增,於是開始追求貨值最大化。為了做到貨值最大化。迎合更多剛需,做出更小的戶型、更高的梯戶比、更多難以接受戶型。畢竟,這是筆生意。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蘇州綠都姑蘇雅集中式別墅


二.主城區的產品再難驚豔,只能逃離主城區?

說實話,對於如今的購房者來說,三環內的好產品像愛情,聽說過但摸不到。要麼容積率高的嚇人動輒5起步,要麼有高架、主幹道等因素,要麼價格高的離譜。可選的餘地真的不多了。4年前的瀚海東韓裡、如今的融創蘭園,19年末融創蘭園入市,地段真不錯,緊鄰省醫、農業路高架、到金水CBD走著去不到15分鐘,說它是黃金地段不為過。可是這個東韓砦的產品怎麼樣呢?

蘭園的物業形態是高層和洋房,為了滿足貨值最大化和周邊最少日照時長(周邊家屬院都是多層),蘭園在瀚海東韓裡的基礎上做了“改良”。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二環內的融創蘭園


4.9的容積率導致五棟高層把洋房圍得鐵桶一般,這樣的佈局,洋房的採光和綠化肯定要受影響,主城區的花園洋房的夢成在蘭園基本破滅。

再看看窗內,戶型成為蘭園一大硬傷,這個鍋具體該不該給開發商姑且不論,畢竟涉及到前期安置成本、和瀚海合作開發限制、日照時長等條件,但最後呈現的結果是諸多戶型不方正、狹長、採光面小、不通透。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朝南的狹長、手槍戶型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朝北的戶型


周邊的家屬院房齡都在十幾二十年左右,許多還是公務員小區,換房的需求迫切,但是看到這樣的產品,說實話,無非是比自家的小區多個電梯,戶型還不如自家。蘭園處於這樣的黃金地段,另外還有省醫的工作人員、在金水CBD附近上班的,蘭園的關注度肯定不會小,但是1.9w-2.3w的均價,是不是有更好的選擇?結果也證實這點,19年12月27號開盤272套,賣了120套(數據來源銷控,真實數據不詳),這樣的成績對於這樣的地段,並不是個很好的答案。

筆者在看蘭園的過程中,也看了周邊的申泰中原印象,這是來自洛陽的房企首次進駐鄭州,一出手就挑了曾經冰熊大廈所處的西韓砦城改地,5.5的容積率和蘭園幾乎是同樣的出身,將會有什麼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申泰中原印象的戶型

目前三環內主城區在售的新房,有融創金林金水府、鑫苑金水觀城、騰威城、中博城、中州府、融創蘭園、萬科世曦、宏江翰苑三期等等,還有今年預計入市的一些樓盤,都面臨城改或者舊改的弊病,建安成本越來越高,融資成本也越來越高。成本核算和回款週轉對於開發商來說,真TM頭疼。

市場不好了,控總價多搞些小戶型,以為去化快但產品水平不高,導致去化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因為市場在教育用戶的同時,用戶也在教育市場。從2015年到如今,產品還是那些個產品,無非是多個飄窗贈送面積、好的戶型就是多房間朝南,但其實在曾經,我們也有一些驚豔的產品和戶型。

例如15年的東潤泰和,如今二手房已經是同區域最高,同一天的地王中海錦苑闡釋了同樣的身子骨不同命,東潤泰和的綠化、產品規劃整體呈現的感覺,5年過去了不覺落伍。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東潤泰和90平戶型,雙陽臺、主臥配有衣帽間


為什麼鄭州房價越來越高,產品卻越來越差?

160平四房三衛三陽臺,無浪費面積

個人很喜歡東潤內刊的前言的一句話:時間毀掉的,都是向它妥協的。時間毀不掉的,它才去雕刻。個種意味,你細細的品。

三.結語

過去5年鄭州的房價從7/8千漲到了1萬5,但如今售樓部能給購房者吹牛皮的,還是那些,指紋密碼鎖、三層LOW-E玻璃、地暖鋪設、人臉識別系統、入戶子母門等等,這已經是許多剛需盤標配,5年過去了,房價越來越高,但我們要的好產品還是那個標準嗎?甚至部分還不如從前。

對於購房者而言,還是我們只能逃離主城區?去那些拿地更便宜、更有空間做出好產品的城市近郊?於是,鴻園片區、濱河(麵粉價較之前有回落)、常西湖、白沙、雙湖科技城等崛起了。是因為,改善人群厭倦了每天堵車導致通勤時間並不短、鄰居日益嘈雜、物業不作為不提升,他們需要更好的生活,對於新的鄭州人也是,在鄭漂的記憶中,陳砦廟李的價廉生活沒有了、安置房、老破小生活體驗差。他們是買房的剛需,但也需要品質,需要好的產品,儘管手裡鋼鏰不多。也希望可以兼顧地段和品質這點兒幻想。

說到最後,其實對於開發商而言,在追逐利潤和規模的同時,也兼顧一下靈魂和社會責任感,畢竟,蓋房子不是為了被質疑。另外,貨值最大化不等於利潤最大化,貨值最大化的一個結果可能是樓盤去化滯銷,滯銷造成現金流受阻,進而影響融資,反倒加大成本。如今的產品好壞,是利潤最大化的一個重要砝碼,而不是新酒裝舊瓶,曾經以為蓋更多的房子,可以賺更多的錢,這一套舊理論面對如今的市場行不通了。鄭州的購房者,需要誠意和責任心。

也許二十、三十年後,我們所居住的房子都和我們一樣老去,但希望,在那裡被記住的,是和家人共聚的歡聲笑語,而非買房時腦子進的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