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聽一個已婚的男同事提過一件事:每次他開車回家,到了家樓下還會在車裡坐好久。

我原來不是很理解,但偶然看到知乎上有人說:

“他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就成了父親、老公、兒子,卻唯獨不是自己。 ”

在外面忙於工作與社交,回家之後要對家人事無鉅細地關心,忙碌之中已看不到自己的樣子,所以,便分外珍惜獨處的時間,哪怕是車裡片刻的寧靜。

正如叔本華所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當人被生活中的喧囂壓得喘不過氣時,總會開始渴望獨處,可實際上,很多人卻並不善於獨處。

独处,是最好的修行

前兩天陪小楚去看她的一個朋友,因為之前見過一次,所以有點印象,一個外表挺精緻可愛的女孩。

到了她的住所,窗簾拉著,沒開燈,空氣悶悶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不知道幹什麼,也懶得收拾。

所以,她一般就是拉住窗簾睡覺,醒了就玩遊戲看電視劇,餓了就訂個外賣,特別懶的時候就吃泡麵。

離開的路上,我問小楚那女孩的工作情況,小楚說,她在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實習,馬上就要轉正了,但她沒有什麼把握,所以現在還是挺迷茫的。

我想起了自己大學時,因為宿舍裡就自己一個外省的,所以,放假時,也是自己窩在宿舍裡,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但現在的我,無比後悔自己那時的頹廢,如果當時珍惜這些獨處的時間,學學英語……

哪怕只是跑跑步,看看書,走出校園的那一刻都會容易許多。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

所以,外人眼裡的你,和獨處時的你,永遠是兩個樣子。一個假裝淡然,一個不知所措。

独处,是最好的修行

TED 演講者皮克·耶爾,29歲時就過上了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住在派克大道與二十街交界處的一間公寓裡;在曼哈頓一棟摩天大樓的25層上班;工作是為《時代》週刊報道國際時事;可以隨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地旅行。

然而在忙碌、興奮之餘,他覺得自己只是在盲目的狂奔。

於是,他選擇逃離現在的生活,搬到日本京都的一條后街,生活了一年。

正如《安靜的力量》中他認為的,“放空”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 所以他倡導,關掉電腦、將手機丟到一邊,長時間地獨處、靜坐地生活。

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才能將生活過得更明白。

美國作家梭羅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

能在自己的獨處時間裡,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必定是真正的富有。

清代金石家張廷濟有一幅對聯,“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意思是: 儒學大師朱熹喜歡花半天時間靜坐,歐陽修常常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

這讓我想到一個說法: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

記得《百年孤獨》裡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的確,我們不能避免孤獨,所以要鍛鍊自己獨處的能力,讓獨處,成為最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