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我有個朋友叫朱芳,他做了47年婚介,是個資深的男媒婆。他在婚介工作中發現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

相親報名的女性中有許多碩士、博士,報名的男性卻多是本科、大專。不少女性為了增加自己相親的成功率,還需要在檔案上“瞞報”收入,有的姑娘月入3萬,但是在資料上只寫1萬。即使是這樣,資料裡月入過萬的男性也只佔很少比例。

朱芳說的情況,其實是大齡剩女問題的一個真實縮影。北京市婚介行業協會會長周珏珉透露,據婚介行業協會最新統計:

北京市單身男女比例在1:4左右,剩女數量是剩男的4倍,其中30-35歲的女性居多。這數據意味著,至少四分之三的剩女嫁不出去。

何為剩女呢?剩女一詞含有貶義,指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又還未結婚的女性(後面簡稱“三高”女性)。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為什麼這些優秀的女性會止步於婚姻的殿堂之外、飽受非議呢?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內因決定外因。我們先從這些“三高”女性自身的特徵中尋找她們“被剩”的原因。

不可否認,這些大城市的剩女是優秀的,她們堅強獨立、有上進心,並且事業有成。而恰好是這種優秀,埋下了“被剩”的禍根。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首先,由於她們從小刻苦努力、認真學習,因而在學期間無暇於戀愛和婚姻;又天資聰穎,因而取得了名校高等學歷,這份光輝使得一些在學歷上不夠自信的男士望而卻步。

其次,由於有了良好的學歷和出色的能力,剩女們往往能夠找到不錯的工作、獲得豐厚的薪水,而這份不錯的工作又會捆綁住這些剩女,她們很難從工作中脫身出來,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沒有結識心儀男士的機會。

最後,由於剩女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優秀,本著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心理不斷挑剔,她們的高要求將絕大多數男性排除在擇偶對象之外,總也找不到滿意的伴侶。

當然,剩女問題的存在也有不可忽視的外部原因,與歷史傳統和社會大環境密切相關。

就歷史傳統來說,中國人的婚姻觀是高嫁低娶,男性往往會選擇比自己條件差一些的女性作為結婚對象,從而掌握在婚姻中的主導地位。

就像田忌賽馬的故事,一等男找二等女,二等男找了三等女,一等女和三等男無人問津。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就社會大環境而言,人的社會化時期延長,女性大學畢業時已是24歲左右,如果想要繼續申造、讀研讀博就已30歲,等工作穩定後再戀愛結婚,就成為了大齡女青年。

加之,家庭會牽扯女性過多的精力,許多公司更青睞於單身女性,鼓勵女性追求事業,用優厚的工資等條件將剩女的目標鎖定在事業上,婚姻不再是她們生活的必需品,客觀上降低了“三高”女性對婚姻的渴望。

剩女問題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熱點問題,影響千千萬萬個人終身幸福、千千萬萬家庭正常生活。“剩女”不結婚確實是個人自由。

但不可否認的是,“剩女”現象將會引發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比如婚姻市場秩序破壞、家庭建構失衡、母親素質降低、勞動力短缺、空巢老人增加等等,對於當前和諧社會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剩女”是一種暫時的失調,需要加以引導和調節的是現有的性別模式和家庭婚姻模式,而不是將“剩女”視為異類。

就剩女而言,她們需要制定合理的擇偶標準,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兼顧感情,適當拓展朋友圈,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婚姻。當然,社會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去除剩女的歧視標籤,提倡正確的婚戀觀。

高學歷、高工資的優秀青年緣何淪為大齡剩女

此外,各位姑娘如果不想變成剩女,就需要在學習和進入社會的同時完成戀愛結婚程序,建議姑娘們可以選擇在本科、研究生期間戀愛結婚,以免陷入剩女的尷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