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你的內心有多強大呢?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打擊,比如事業上的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或者感情中因分手而帶來的情感傷痛。

一般來說,面對挫折所帶來的傷害,在時間的作用下,是可以慢慢的自愈的。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復原力,指的是一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自我適應過程,也就是對挫折經歷的反彈能力。

就像身體上出現傷口會慢慢自愈一樣,我們心理上的創傷也會在復原力的作用下慢慢自我修復。

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事情並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

曾有這樣一位來訪者,她兩年前與自己的男友分手,但是直到現在都無法從這種打擊中走出來。那種感覺就像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所說的:“身邊的人的早已遠走, 唯獨我和我的時間在沼澤中往來爬行。”

你的內心有多強大呢?

為什麼有的人難以從傷痛中走出來?

人在痛苦的時候會格外的脆弱。我們不要小看這種脆弱,它就像一個放大器一樣,讓我們的體驗和感受呈指數級的擴大。因此,當面對同樣一個問題時,脆弱的人會比別人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比如自卑感: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就像一個人站在太陽底下,往前看就是燦爛的陽光,往後看就是黑色的陰影。陽光也好,陰影也好,都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但是,痛苦的感受會扭曲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只看到自己的陰影,而看不到眼前的光明。當一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不好的一面時,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受歡迎的”這樣內在語言就是自卑的典型表現。

你的內心有多強大呢?

比如內疚感:

內疚感是人們心中另一種常見的情感。人都是因果樹上的一隻蟲,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尋找原因。當發現自己對結果負有一定責任的時候,就會厭惡甚至憤恨自己,無法接受自己。

內疚感是最容易讓人迷失的一種力量,因為內疚的人往往認為假如自己當初做的好一些的話,不好的結果是不會發生的。但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內疚的人把自己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事情不該發生”這一點上,而忘記了,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自己也是可以通過一些補救措施來補償的。

你的內心有多強大呢?

在生活中,越是在道德上自我要求高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越容易把問題歸結於自己,並且不容易原諒自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通過這樣的自我懲罰可以減輕自己的“罪惡”感。這樣的心理邏輯看似匪夷所思,但卻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在自卑感、內疚感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人的內心很容易陷入到心理固著的狀態當中。

所謂心理固著,就是指當一個人在發展的某個階段受到過多挫折時,就會導致固著,固著將使人無法正常地進入下一個階段,而是停留在原來的不成熟的心理模式裡。

身處在心理固著當中的人,往往很難發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而只能體會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因此,當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在安慰和幫助他們的時候,即使講再多的道理,告訴他們再好的方法,他們也難以真正的接受。

因為他們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沒有動力和意願去做。

而之所以沒有動力,是因為在自卑、自罪等消極情緒的不斷強化下,人們很容易形成這樣的一種信念:

我是不好的,我是沒有價值。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時候,外在的一切行為以及行為的所得就會失去意義,因此也就失去了去爭取和努力的動力。

表現在感情中,比失去一個愛人更嚴重的,是失去了愛人的能力,而比失去愛人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

你的內心有多強大呢?

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不愛自己、甚至傷害自己而引發的。

比如最簡單的,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自己有多久沒有發自內心的笑過了?我們每天都會微笑,但是這種笑更多是一種帶著面具的、附和式的笑,而很少是發自內心的。這樣情況日積月累,會讓人對現實的生活感到麻木,降低我們生活幸福感。

在極端的情況下,傷害自己會讓人陷入抑鬱的狀態。如果說焦慮是針對未來的恐懼的話,那麼抑鬱就是針對過去的自責和悔恨。抑鬱的人之所以失去對生活的興趣,並持續的感到心境低落,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是不值得愛的。

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想真正從挫折的低谷和痛苦的泥潭中掙脫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對自己好一點。

我們要改變“我是不好的”“我是愚蠢的”這樣的內心語言,而是反過來提醒自己,不管是遇到挫折也好,還是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也好,都只是事情本身出現了問題,而不是我們本人出現了問題。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做事方式,而不是錯誤的否定自己。

對很多內心善良的人來說,更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傷害自己是一件一點也不高尚的事情。在別人的眼裡,你是對還是錯有時候並不是那麼重要,人們更看重的是你能幫助和給予他們什麼。

所以,那些內心強大的人,都是從學會不傷害自己開始的。他們明白,只有自己真正快樂了,才有能力讓身邊的人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