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外國人都說,中文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

biubiu叉會兒腰


外國人說中文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這可以從二個方面說,一是文化習慣,一是語言特點。文化習慣包括文字的書寫、語音、語法及思維表達邏輯。西方文字是字母符號的排列,可以一筆連寫若干個字詞,文字的讀音與字符一致,見字可讀,聽音可寫,而語法及思維表達邏輯則是長期社會形態的反映,相比中國文化習慣,文字是筆劃結構,講究的是形,讀音分四聲輕重,強調的是韻,語法及思維表達邏輯貫通上下文,離不開的是悟。從一種習慣轉到另一種對誰都困難,中國人學外語也一樣。另一方面說,中文語言的特點相較西方語言確實突出一些,言形不一,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單字為詞為句,上下文多義,等等,加上中國地大人多,區域方言亂入,整個中文語言豐富多彩,別說外國人,中國人真正想學得很好也不易,提筆忘字,會說不會寫,別字錯字等,不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嗎?


古老農民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個世界有很多概念並沒有被充分詰問,有很多結論都是似是而非的,就拿這個問題來說:

1、【外國人都說】和【天下烏鴉一般黑】一樣,是一個【全稱判斷】,【全稱判斷】的標準是非常嚴格的,一個反例就能推翻。

退而求其次,就算提問的人說的是「大部分外國人」,但問題是提問的人有統計過嗎??

確實有外國人認為中文,準確點說是漢語很難學,但是很多中國人也覺得英文、法文難學,但能不能說【為什麼中國人都說,英語(法語)是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其實,在所有教育科目中,學習外語是要耗費非常高的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學好一門外語,對全世界成年人而言,都是非常有難度的。

前面說了,不能隨便接受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其實看似簡單的問題,深究起來都是學問——總體來說,語言和難度的關係,也就是學習語言和學習成本(經濟)的關係,有一個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叫做語言經濟學(Language Economics):

研究範圍比如——學什麼語言可以提高收入、學習語言的社會教育成本、個人的經濟、時間成本等等,

想了解可以在網上尋找相關信息,比如這本書:



2、提問說【中文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但憑什麼說中文是世界最難的語言?

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如何量化?研究這個問題的人,如果不是一個團隊,是一個學者的話,起碼要懂包括中文在內幾種語言吧,不然如何比較,怎麼知道那種最難?

美國外交學院發表的統計研究報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習漢、日、韓的難度都在5級,精通需要付出2200小時的時間學習,而學習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只要600個小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排名是以西方人的基準來衡量的,西方人的語言都在印歐語系下的日耳曼語族和拉丁語族,跨語系當然是難學的。

比如:英語母語者最容易學的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都屬於拉丁語族(樹狀圖):

以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 )的標準來看,它們毫無疑問是兩種語言(language)。

但是,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能一定程度上的互通,因為它們都是古拉丁語的地域變體,如果以語言學中的方言連續體(dialect continuum)和相互理解性”(mutual intelligebility)的標準來看,它們的關係就像中國河南話和四川話。

所以,歐洲人掌握幾門西方語言很正常,就跟中國人說說幾種方言一樣。漢語語族下的七大方言(dialect),粵語、吳語、北方官話等等,就相當於日耳曼語族和拉丁語族下的語言(language)。

下面兩圖是【漢藏語系】中分支之一【漢語族】和【中國的方言地圖】



只不過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一統的民族國家,西方第一個民族國家是1143年獨立的葡萄牙。而語言(language)這一概念,主要是指社會語言學上的概念。


我看了一下其他答主的回答,有的說的中文有精細微妙的意義,外國人懂不了。

但是,這種語言微妙差別,全世界所有語言都存在呀~

經常有在外國生活了很多年的留學生、移民在網上傾訴,融入不到白人圈子,很大一個原因是白人語言、文化中的很多【梗】,理解不了,沒辦法移情、共鳴。人家哈哈大笑,你根本不知道笑點何在,是非常尷尬的!

(我只懂一點英語,能馬馬虎虎的看文獻,口語很渣,屬於沒什麼語言天賦的【壓線狗】。下面的比較分析,我都是以英語和現代漢語普通話為標準,不再重複。)

說我記得的兩個汙一點的英語例子:

bush和Vienna

【bush】本義是【灌木叢】或者【濃密的草叢】,美國前總統的姓氏bush,相當於日本人本田,松下之類的姓氏,但是又可以表示【&陰**毛】,

【Vienna】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能聯想起高大上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但在英語中,這個詞可以表示【香腸】,也可以表示男性的【@雞*雞】。

別的語言我也不懂,我只知道英語在語義上的微妙性,和詞源上的有趣性,也許沒有漢語歷史悠久,但並不比中文差。

有興趣想了解的可以參考這本書:


我想漢語給外國人最大的困擾就是漢語的「四聲」,古代漢語更麻煩了,有九個調。

普通話的四聲和調值:

而英文只有兩個調:「重讀」和「不重讀」,所以,歐美人說「外國人」說成「歪果仁」。

有沒有發現外國人念字母表跟中國不一樣:

中國人念:哀1逼1雖1低1

外國人念:愛4閉4穗4地4

因為英語念字母表都是默認的「降調重讀」,也就是用我們「四聲」讀。而中國人習慣用【一聲】讀。

漢語之所以聲調多,是因為漢語詞彙都是單音節的特點,而單音節導致同音詞較多,同音詞較多,就需要【聲調】來區別,以增加語音信息的冗餘度。

而英語用音位來增加語音信息冗餘度,進行區別,所以,單音節詞較少。

這樣英文在造詞方面,邏輯性就比漢語差一點,因為要兼顧「音位的區別」。要造一個新詞,要麼特別的長,要麼就是邏輯性稍差。

比如:化學符號,中文造詞肯定更勝一籌:

高錳酸鉀 potassium hypermanganate、potassium permanganate

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

四氯化碳 perchlormethane、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氫呋喃 tetrahydrofuran

但是,但這只是相對而言,不等於英語造詞毫無邏輯,英文詞根、詞綴造詞也有規律。背過《新東方》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

所以,【漢語四聲】對外國人確實很頭疼,但是你不能說,這就是漢語比其他語言難學的原因,根本就不是。

每一種語言都有獨特的發音,波蘭語有一種喉嚨發出的聲音,俄羅斯語有一種嘴唇發出顫音,都很難發,英文中有些漢語中沒有的音位,比如【θ,ð,ʒ,】漢語中沒有,中國人發音比較難。

而中國各地方言也有各自的發音特點,比如:粵語、吳語都有入聲,福建方言很難區分普通話中的聲母【F、H】,湖南方言很難區分聲母【N、L】

我們中國人學英語有多少人學了十幾年,到頭來是啞巴英語?能不能說英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

綜上所述,結論是:

1、這個問題是基於個人經驗和人云亦云,在沒有更多證據以前,是不成立的。

2、學好一門外語,對任何成年人來說,都是有難度,這個難度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母語不同而異。無法訴諸統一的標準進行量化判斷。

3、中文相對來說也許是比較難的語言(我個人猜測應該是學好漢字對外國人很難),除非我看到更有力的研究和統計數據,否則,我不會下判斷【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

最後,說句題外話:

現在在中國的外國人中,利用我們的虛榮心,靠討好我們混飯吃,比如:知乎上被揭發的伊朗妹子,天天變著法的讚美中國、討好中國網友,收穫了幾萬粉絲。

你說他和他老公喜歡中國,男的冒充英國伊頓公學畢業生,女的冒充伊朗裔加拿大人,被揭發以後還要罵質疑的網友是【支那人】。我就想問,真的那麼喜歡中國,男的為什麼不冒充黃岡中學?女的為什麼不冒充來自新疆少數民族的加拿大人?

我在他們的回答下質疑一句,幾十個人罵我,真TM的沒辦法,還是以理性著稱的高B格網站。

我想,我對中國文化歷史的瞭解和喜愛,是高於平均水平的,我並不否認偉大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但是,我們不要動不動以外國人說如何如何,或沾沾自喜,或捶胸頓足,這正是不強大的一種表現。

也別動不動【中文最吊炸天、最好聽、最美麗的語言】,問題這些價值判斷:好聽、美麗怎麼量化?你懂幾門外語?你不懂的話,你怎麼知道?

任何國家的語言都有很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這個問題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平常心看待就行了。

我個人相信中國復興是個大概率事件,也許那一天,我們就跟全盛時期的美國人一樣,批評毫不在意,讚美見多不怪,你批評也好,讚美也罷,都是事實——因為我們是【浪波灣】,不是耍嘴皮子得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