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俄羅斯食品在中國打不開銷路?

藏嬌


去年春節前,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賣俄羅斯糖果,我想著春節期間吃點糖生活才能每年甜如蜜,俄羅斯糖價格還蠻便宜,我便買了一箱子的糖、巧克力等,各種各樣的口味。我覺得這是我在買食物方面做過的最後悔的一次決定。

麥當勞的冰淇凌都吃過吧,我覺得俄羅斯糖的甜度至少超過冰淇凌2到3倍。我這個人雖然不是甜食的狂熱粉,但是也不排斥甜食。俄羅斯糖到貨,我拆包後拿起一顆嚐了嚐,便再也沒有勇氣去咬第二口。那種甜度,用我們那方言叫做“甜到鑽心”。

嘗試了糖果之後,我自然是沒有信心再嘗試俄羅斯的其他食物。我猜這可能是俄羅斯食物在中國打不開銷路的原因之一吧。

外來食物想在另外一方打開市場,我覺得要麼是口味好,要麼是營養健康,我見過的俄羅斯食品似乎這兩者都談不上。對於經濟方面的原因我反正是不懂,只能就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表一下淺薄的看法!

此外,這一箱俄羅斯糖果還在家裡放著,哪位如果有興趣要,就私信我吧,免費送出去,放在我這裡就是浪費啊!這一箱子糖果如下,所見即所得:


小小瑜說營養


有書君的朋友薇薇父母,在俄羅斯承包了一個農場種菜,薇薇也經常過去幫忙。

因為長期吃俄羅斯食品,她覺得質量物美價廉,正好去年非常流行微商,她也想做微商,專門在朋友圈專門賣俄羅斯食品。

她選擇在春節前批量從俄羅斯進貨,然後她把在熟人那裡進行推銷,並且建了微信群。

因為大家都是朋友,又對外國食品比較感興趣,於是,大家多多少少都賣點回去嚐鮮。

很多朋友買過第一次之後,幾乎很少再買第二次了。

春節過後,朋友進貨的一大半都沒有賣出去,沒辦法,她每天發朋友圈,還搞各種活動促銷。最後賠錢賺吆喝。

朋友經過這次失敗的教訓,才開始去市場調查,她發現俄羅斯食品不光她賣不去,別的商家也賣不動。

為什麼俄羅斯食品在中國打不開銷路?

一、宣傳滯後,沒有打開市場

俄羅斯原本就是重工業發達國家,對於輕工業的不重視,導致食品企業不夠發達。

近年來,隨著國際大環境的改變,俄羅斯食品業逐漸開始主打市場,但是已經太晚了。

俄羅斯不注重食品的包裝,就拿幾十年前生產的傳統食品“大列巴”,包裝一直沒有什麼改變。

還有很多糖果、點心等,一方面不注重包裝和營銷手段,另一方面,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產品,早已經打入中國大部分批發零售市場。

而西方國家各種點心、巧克力、糖果早已打進中國市場。

並且因為很多都是百年品牌,有的很有國際知名度。再加上請世界各地的名人做廣告,更有精美的包裝、多變的口味,已經被中國大眾所接受。

俄羅斯食品單一化,並不能吸引大量中國人購買,而且俄羅斯沒有好的宣傳策劃。很多中國人對俄羅斯食品根本就不瞭解,俄羅斯食品要想打入中國市場,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二、市場管理混亂,體驗不佳

前些年,俄羅斯食品最開始從中俄邊境口岸進入中國北方市場。

當時以穀物食品、巧克力、糖果為主。

初期,產品質量還不錯。

後期,俄羅斯對產品監管不到位,導致食品假冒偽劣較多。流失了早期接受俄羅斯食品的老客戶群體。

而假冒偽劣食品流進內地市場後,初次體驗俄羅斯食品的客戶,沒有滿意度,因此打不開銷路。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每個國家的族,基本都有口味上的偏好。有的偏辣,有的偏甜,有的偏鹹……

俄羅斯的食品,大多數偏甜的口味。那種甜度有多大?最喜歡食用甜食的中國人,吃到後,會困得“齁”挺上。

比如我國的前幾年流行的小食品沙琪瑪、威化餅乾、奧利奧,大家覺得甜不甜?

這些被大眾公認的甜品,跟俄羅斯食品的甜度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了。

俄羅斯食品的甜度基本上都是我們平時認為最甜的食品的幾倍。

朋友賣給我們俄羅斯的糖果、威化巧克力等食品,因為太甜了,家長不敢讓孩子吃,老人怕血糖高不敢吃,我們青壯年人吃上幾口,大多都會覺得牙齒受不了。

因為無法接受俄羅斯食品的過甜,導致俄羅斯食品幾乎無人問津。

三、網絡時代,打開銷路尚需時日

如今我國的網絡發達,人們都開始進行網購了。對於食品,人們還是相信大品牌,網上訂購也比較放心。

俄羅斯食品在網絡上也沒有打開銷路,目前只有部分中國人通過微商形式,以零售價格賣俄羅斯食品。

很多人喜歡購買體驗過的食品,尤其是在網上購食品,對食品的產地、口感、品質、服務等,都非常關注。

俄羅斯食品網站上幾乎搜不到,很多人又沒有適用過。

即使網上有人再賣俄羅斯食品,除非食用過的,對此種食品很喜愛,才會有購買慾望。而對於從來沒有體驗過的人,基本上是不會貿然購買的。

俄羅斯食品依舊停留在邊境上的實體店階段,俄羅斯國家隊食品安全監管曾經不力,在初期,失去了很大的信譽度,實體店銷售過低等,都使俄羅斯食品難以打開中國市場。

近年來,俄羅斯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逐漸完備了。2000年出臺的聯邦食品質量安全法,對食品安全做出了根本保障。

俄羅斯也有非常好食品,例如蜂蜜、黃油、奶酪、蛋糕,紫皮糖,巧克力、魚子醬、罐頭等,都是非常好的食品,口碑也是極好的。

俄羅斯食品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還是有機會的,但是還需要一定段時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超市買東西時,我們能夠看到瑞士進口的糖果、日本產的奶粉、澳洲來的麥片,然而,卻很少見到俄羅斯的食品,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早在俄羅斯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很多同類產品,都被其他的西方國家佔領了。

另一方面,許多中國人對於俄羅斯食物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狂野、粗放、重口味的層面上,要麼就是糖果太甜,要麼是生肉罐頭腥味十足,只能說,中國人對於吃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說起戰鬥民族,很多人會聯想到他們高大的身軀,俄羅斯男生人均身高一米七八,人均體重一百五十斤,都說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俄羅斯食物的特點,和俄羅斯人熱情奔放的性格,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俄羅斯雖然食品出口沒市場,但在天然氣資源和化工機電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人民幸福感的保障。除了學生上學不需要學費之外,很多地方看病、手術也可以公費治療,就連日常生活的用水、供暖也不需要收費。噢…真是見鬼,我的老夥計!

相比中國接近14億人口而言,俄羅斯1.4億的人口,可以稱得上是地廣人稀了,戰鬥民族一家人的後花園,也許就是你在城市裡一套房的面積。

話說回來,福利再好,吃的東西不合胃口,又有什麼用呢?


愛問愛答


除了在抖音上大火的俄語歌曲,咱戰鬥民族的食品也是頗讓人難忘,至於為啥在中國打不開銷路,純屬養在深閨人未識。

網絡上對於俄羅斯食品存在著兩個派系,一個力挺派,一個唱衰派。力挺派都是針對戰鬥民族的全線產品進行評價;唱衰派呢,壹周君根據目前蒐集的資料來看,主要還是針對零食中的糖果派進行的評價。

先說力挺派,一致認為戰鬥民族的食品有誠意,分量足,味道好,純正。以俄羅斯大列巴為代表的俄式麵包,比如最為典型的俄羅斯的黑麵包,屬於實力派食品,也就是外表看起來不想吃型,但是吃起來停不下來型。黑麵包是用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的酵母發酵製作而成,雖然外表看起來粗燥,但是吃起來是別有風味,屬於低熱量易消化,對腸胃非常有益。

列巴中的甜美派,屬於蔓越莓麵包,也是屬於完全無添加的麵包,味道全靠麵包本身的香味支撐,而加入蔓越莓後,味道有點甜,這個味道就非常適合咱帝都人民的口感 ,壹周君覺得這個是下午茶的絕佳搭檔。

再來一瓶格瓦斯,這個可是壹周君的摯愛。話說幾年前,武漢流行過一陣格瓦斯,還是娃哈哈集團創新產品。當年壹周君第一次喝到格瓦斯,就被獨特的味道擊中,簡直就是一見鍾情呀。格瓦斯其實就是俄羅斯的發酵飲料,沒有汽水那麼甜卻比汽水更有回味,因為是發酵製作,格瓦斯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所以喝下去也是能促進腸道消化的。曾經,網上竟然把格瓦斯列為十大最難喝飲料,壹周君簡直泣血,為格瓦斯鳴不平,那真是大家沒有喝到真正的俄羅斯格瓦斯,那口感,酸甜酸爽,夏天來一瓶,瞬間有穿越的感覺,貝加爾湖的音樂在耳邊想起。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他的熱量極低,減肥的小仙女們喝起來也是無壓力呀。

俄羅斯巧克力,也是壹周君力推的食品。網上的唱衰派一直都評價俄羅斯的糖果太甜,壹周君認為,這估計還是和個人口感有很大的關係,不否認,戰鬥民族的甜食的甜度,確實比我們要甜個一兩倍,有人形容“齁人”,壹周君瞭解的,比如法國的馬卡龍也屬於“齁人”,美國的派,那製作起來,簡直是拿鍋鏟直接往麵粉裡倒白糖,不過,這也是當地甜食的風味,原汁原味嘛,本來烘焙就是外國流傳入我國的,中國人民再經過改良而成,所以,關於甜度的爭議,壹周君可以負責任地表示,在巧克力這塊,絕對沒有“齁人”的口感出現。例如最火的俄羅斯大頭娃娃巧克力,這個屬於俄羅斯的“老字號”了,生產這個巧克力的廠家,是1851年,俄羅斯非常著名的“紅色十月”糖果廠,非常有俄羅斯特色。壹周君親自嘗過,簡直美味,和普通的瑞士法國黑巧克力無差,壹周君平時口感稍清單,製作甜點,都會將甜度減半,這個評價,壹周君認為還是比較客觀的。

還有一款爆款巧克力,安妮斯85%黑巧克力,完全沒有黑巧力過於苦的口感問題,可可醇香被少少苦味帶出,有一種回味,很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武漢壹周


我買過很多俄羅斯食品,從魚子醬,巧克力,糖果,各種肉罐頭,各種俄羅斯伏特加和啤酒。俄羅斯食品,一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還是伏特加和三隻小熊啤酒。

其他的食品,確實不是非常習慣,比如那些熊肉,鹿肉,牛肉,四不像肉罐頭,都是一個感覺,太油膩了。那一層厚厚的油脂,我們吃,確實是感覺太膩了。而且,肉質也比較一般,嚼起來感覺一般,不香。

如果是,巧克力餅乾什麼,說實話又太甜了。另外俄羅斯那些海鮮罐頭還可以,就是有的品種比如魚子醬實在是太腥了。油膩,過度甜味,甜的齁嗓子,太腥,這是俄羅斯食品三個不容易讓人接受的地方。

如果是去餐廳吃俄餐,感覺就會好很多,但是價格說實話,並不親民。比如莫斯科餐廳隨便吃一下,都要幾百塊。那裡的伏特加最便宜也要幾百塊一瓶,沒有便宜的蘇聯紅這種,都是銀色沙皇什麼的。

在北京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其實是日料,中國人的口味比較容易接受日本料理。對於,俄羅斯那種重口味,不太能夠接受。

但是非常喜歡俄羅斯的海鮮罐頭,鵝肝罐頭,香腸,確實味道非常鮮美,還有伏特加和三隻小熊,大白熊啤酒。酸黃瓜,土豆泥也不錯。如果旅遊,特別是去郊野旅行,到草原騎馬,俄羅斯食品還是不錯的選擇。

自己在家喝酒,這些食品也非常不錯,比較省事。想喝了,拿出來就行。比較簡單方便。其實我本人比較喜歡俄羅斯食品。喜歡一口半杯伏特加,再來一口酸黃瓜或者一口鵝肝的感覺。

說實話,俄羅斯食品不算很貴,而且,品質非常好,畢竟俄羅斯境內水質,環境,綠化要比我們好很多。他們問我為啥喜歡俄羅斯啤酒,我就說哪怕是為了享受西伯利亞的純淨水,南俄大平原的小麥,也要喝俄羅斯啤酒。


深度軍事


“一群產自中國的鯉魚,攻佔了美國本土。在美國五大湖地區瘋狂繁殖,讓3000萬美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政府至今束手無策...”

這是去年的一條新聞。

中國網友表示難以理解,內心的OS是:「為什麼不把鯉魚吃掉呢?」

原因很簡單,美國人民真的不愛吃鯉魚!美國是一個“飲食保守”的國家,他們認為亞洲鯉魚和原產鯉魚一樣,食腐,重金屬含量高,很多人怕水銀堆積而不吃。

一句話總結,就是吃不習慣!

大部分美國人不會做菜,更別說根據食材的特性來烹調,僅僅因為鯉魚刺多,有股土腥味,而敬而遠之。

小編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給出的建議是:做成豫菜名菜紅燒黃河大鯉魚,能輕鬆解決味道腥的問題。

關鍵是要學會去魚腥線,在魚頭一指寬位置找到魚腥線抽除,並將魚頭裡面的三叉骨去掉。再將鯉魚在冷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最後用乾布將魚血擦拭乾淨。

第二步驟炸魚。為了美觀、入味,將魚身的兩面切9刀。炸魚的時候,看到油花的時候將魚放進去,炸至金黃色。

第三步煨魚。穀雨春的紅燒黃河大鯉魚之所以備受青睞,和他們煨魚所選用的雞湯也有關係。煨魚的雞湯,是用一年以上的老母雞熬製,魚是在這樣的雞湯中,小火中火交替50分鐘煨出來。

這樣做出來的大鯉魚,入味、不膩、筋軟,連魚骨頭都能吃進肚子裡,哪還有土腥味、刺多、不健康……這些問題。


雖說網上一直流傳一種戲言:中國吃貨出征,地球寸土不生,但玩笑終歸是玩笑,由於飲食習慣和口味喜好,也有中國吃貨吃不慣的東西,比如俄羅斯零食。


一塊兒開餐廳


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美食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

VK,Wathapp等俄羅斯人常用的社交工具在中國使用者很少。中國人直接獲取到相關俄羅斯美食的信息更少。

據我瞭解,國內唯一一家介紹俄羅斯美食專題的是一家旅遊資訊平臺:《俄羅斯旅遊中文網》www.Russia-Online.cn

俄羅斯是個多民族國家,食品更是多元化,美食更是數不勝數……

【酸黃瓜】

百搭俄式醃菜!直接食用、拌沙拉、燉湯、拌飯……俄羅斯餐桌上必不可少元素!




【甜甜圈】

最後受歡迎街頭小吃之一!熱吃,口感酥脆。撒上霜糖,搭配紅茶。試問哪個留學生在學校沒有吃過這個?最重要的是,它沒有很甜。




【香腸裹面】

有時候,兩個香腸卷,一盤沙拉,一杯茶;就是一頓中午飯了。




【油炸三角】

高加索美食!一般夾牛羊肉餡、奶酪……香美無比!


【罌粟籽麵包】

就以上這幾款大眾美食,即樸實、又美味、更接地氣!

近年來,也有不少俄羅斯美食被我們所喜愛:


巧克力


巧克力脆皮散糖


奶油筒


黃油土豆泥


麵包圈


俄式雜菜湯


俄式紅菜湯


野生漿果點心

這些甜點,兒時只有在圖畫書裡見過……


羅斯自由行


俄羅斯食品在中國打不開銷路,我個人認為是我們吃不慣俄羅斯的食品。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讓我和俄羅斯食品有了更親密的接觸。品嚐過很多俄羅斯食品,如俄羅斯巧克力,俄羅斯奶糖,俄羅斯巧克力夾心糖,俄羅斯黑列巴,俄羅斯奶油千層,俄羅斯奶粉,俄羅斯啤酒🍺,俄羅斯海鮮,俄羅斯罐頭,俄羅斯蜂蜜……總的來說,俄羅斯食品味道很厚重,太甜太膩,糖塊的個頭也很大。不過我還是很喜歡俄羅斯的紫皮糖,外面是巧克力,裡面有堅果碎,嚼起來很香,回味無窮。

畢竟是進口食品,儘管口味不習慣,每每看到了新產品也會買一下嚐嚐,但是要天天去吃,咱真是享受不了啊!






熱愛生活的我1234


我覺得,我接觸到的俄羅斯食品不是高熱量就是高糖分,最主要是,你仔細的想一想,很多東西的原料不是俄羅斯的,而俄羅斯是一個輕工業非常不發達的國家,其食品的口味就可見一斑了。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俄羅斯食品中的巧克力,咖啡,無論是酒心巧克力還是什麼咖啡,原料都不是俄羅斯啊,因為俄羅斯是高緯度國家,本身就很冷,不適於咖啡或者可可的成長,所以他們國家的咖啡和可可都是來料加工之後的產品,質量不見得有保障;

其二,這個是我們經常會忽略的地方,就是說外來的和尚不見得會念經。俄羅斯還是蘇聯的時候,就已經只重視輕工業而連基本的食品供應都很有難度,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現在,一直是積重難返,所以在飲食文化相對發達的中國來講,俄羅斯的產品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

其三,俄羅斯本身近於高寒的氣候,我們所知道的他們吃馬鈴薯,喝伏特加多一點,還有烤得很大個的大列巴,我在想為啥烤這麼大個?因為它們氣候冷 耐放,不過味道並不怎麼樣哈哈。。。


大野澤的風




根據本人以往銷售俄羅斯食品經驗來看,除了邊境口岸網上商城直營,其他實體或二級代理銷售都比較困難。個人認為打不開銷路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俄羅斯食品的產品範圍已被其他西方國家先入為主的佔領對應的市場,這使得俄羅斯食品在對應領域並沒有太大優勢。目前俄羅斯食品主打產品主要以糖果、穀物製品、巧克力為主,而目前國人對糖果巧克力想到的更多是瑞士產品,穀物製品大多印象來自美洲與澳洲,這使得後發的俄食品企業在渠道和宣傳上會困難許多。不過近些年隨著中俄貿易政策環境趨好和俄羅斯食品企業加大中國市場投入和產品質量提升,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其次是中國民眾目前對俄羅斯食品形象還處在蘇聯時期,重工業傻大笨粗,輕工業發展不平衡。正是由於這種國家形象,加之歷史問題,使得國內對俄食品消費的群眾性基礎不足,而俄羅斯食品進入中國初期,產品比較寬泛,質量參差不齊,透支了一批靠情懷消費的中老年消費人群,再加上在華俄僑人口基數很低,消費水平一般,使得俄羅斯食品的消費人群與定位不明朗。

最後是俄羅斯食品企業進駐中國腳步緩慢,導致市場參差不齊。長期以來,由於網絡、實體的食品安全監管不足和俄羅斯食品企業對華市場不重視,使得部分假冒偽劣產品盛行。比如用植物奶粉冒充乳粉,國產蜂蜜加外文標籤變身外國蜂蜜,國內原料國外包裝反運進口等等。但隨著俄羅斯和中國邊檢與食品監管更加嚴格,目前情況已大有改善,而隨著俄羅斯食品企業重視和開拓中國市場,假貨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