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濟群法師:見性善知識的重要性

濟群法師:見性善知識的重要性

在大小乘經論中,佛陀時常讚歎善知識的重要性。告訴我們:由親近善知識,而能遠離惡友,不再造作惡行,時時修習善行。所以說,依止善知識意義重大,為全梵行,即圓滿一切修行的保障。

直指人心的頓悟法門,更離不開善知識的耳提面命。在《六祖壇經》中,多處標明善知識的作用:“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又道:“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濟群法師:見性善知識的重要性

雖然世人本具菩提之智,卻身陷迷夢,無法認識本心。唯有真正見性的善知識,才能為我們開顯上乘修法,示導見性。唯有真正了知修行途中所有激流暗礁的明眼人,才能引導我們避開重重陷阱,順利前進。如果他自己尚在黑暗中摸來摸去,雖也能從不同層面給我們以幫助,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壇經》說的善知識,必須是已經見性的人。

翻開禪宗歷史,千里尋師、為法忘軀的記載比比皆是,並留下許多禪林用語,沿用至今。如雲水、行腳,皆指覓師求道的出家人,為尋訪明師而跋山涉水,參訪各地。宗門公案中,更屢屢出現善知識觀機逗教,因人說法的生動故事。祖師座下,往往只須三言兩語,即令求法者契入本心。除此而外,更有各種超越常規的特殊手段,如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德山棒等,皆為宗師點撥弟子的善巧。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公案記載的只是開悟的高潮部分,學人所以能言下開悟,也離不開之前的積累。這種內因和外因的結合,才碰撞出豁然開朗的剎那,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