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伯溫的本領有沒有傳給後人或者接班人?

桔子影視薈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元勳,被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為誠意伯,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因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民間更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劉伯溫生於浙江青田,天資聰明好學,由父親劉龠啟蒙識字,他的老師鄭復初對父親劉龠說:“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

元朝元統元年(1333年),劉伯溫赴元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先後擔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

劉伯溫因“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被西蜀趙天澤評為“諸葛孔明儔也”。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始稱吳元年,以劉伯溫為太史令,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定都應天(今南京),國號大明,授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授劉伯溫為弘文館學士,不久又授他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感染了風寒,宰相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但吃了藥更加痛苦,重病的劉伯溫由長子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護送下,回到家鄉後去世。

題主的意思是,諸葛亮有接班人姜維,悅史君要先糾正一下,諸葛亮培養的接班人其實是丞相長史、撫軍將軍蔣琬,為此諸葛亮還密奏過後主劉禪,諸葛亮死後,蔣琬被冊封為安陽亭侯,授尚書令、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事,基本上接收了諸葛亮的職權。

姜維是從曹魏投降諸葛亮的人,諸葛亮對他很欣賞,但並沒有把他作為接班人,只是姜維後來主持蜀漢北伐事業,才被人誤解。

那麼,劉伯溫的本領有沒有傳給後人或者接班人呢?

悅史君的答案是否定的,有以下幾個論斷來闡述:

第一,“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劉伯溫臨死前,把《天文書》給了長子劉璉,並囑咐他馬上交給朱元璋,不要讓後人去學習。

這裡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把自己的智慧成果上交,自然後人或接班人就沒有學習機會了。

第二,“夫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宜與京師聲勢連絡。我欲為遺表,惟庸在,無益也。惟庸敗後,上必思我,有所問,以是密奏之。”

劉伯溫臨死前,跟次子劉璟交底,因為顧忌宰相胡惟庸,他連遺表都不敢寫,只能讓劉璟在胡惟庸勢力落敗後密奏朱元璋。

在這種環境下,劉伯溫怎麼可能有心思傳授後人或者接班人呢?都是保護自己和後人的話啊!

第三,劉伯溫長子劉璉“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次子劉璟“逮至京,下獄自經死。”

劉璉是被胡惟庸的人逼迫,掉到井中死去;劉璟則是因不願承認燕王朱棣造反稱帝,下獄後自殺。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雖然因他的巨大功勳,後代繼承了誠意伯之爵,但他的本領怕是沒辦法往下傳了。

不過,悅史君說一個可以讓大家寬慰的事實:劉伯溫有《誠意伯文集》20卷傳世,收有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文230餘篇,這都是我們後人的寶貴財富。

懂了嗎?

哈哈,悅史君直接告訴秘訣:想學劉伯溫的本領,《誠意伯文集》學起來吧!

(寫有趣的歷史,說不盡的傳奇,我是悅史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