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很多教師,上課依賴多媒體課件而很少用黑板板書?

小學語文教師李中瑞


真的挺懷念黑板板書的年代,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記,生怕寫慢了,被老師擦掉而遺漏了重要信息。

那是一個黑髮織日月,粉筆寫春秋的時代。

現在科技的發展,教學設施的先進,催促老師適應教學環境的轉變。老師們學習網絡教育,製作PPT,插入音頻,導入圖片,讓課堂更豐富了。


所以,用粉筆大面積板書的老師少了,原因是:

1,教學大環境的改變。

網絡資源的豐富,給老師們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前寫篇教案要去借參考書,在備課本上工工整整的寫好。對照參考書,考慮如何改善能更好的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現在網上遍地是,老師們用課件可以直接從網絡上下載,然後自己再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善。

2,教學設備的先進。

現在很多地區學校教師都用多媒體上課,而且教學設備的更新日新月異,有時候這個學校剛換了套多媒體設備,人家鄰邊學校就引進了更高級的設施。

老師們的上課內容也變了,以前講課時板書,現在要寫的字都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那為什麼要寫呢?所以很多老師放棄在黑板上大篇目的寫,只是強調重點內容時才會寫字。


3,粉筆字的侷限。

用粉筆寫字有它自身的侷限性,比如寫字慢,粉塵多,書寫累等特點。

所以現在重視多媒體課件與粉筆的結合,需要輸出內容多的通過課件展示,重點例題的講解可以在黑板上展現。

二者相互配合,有效利用,才能有利於課堂的共贏。

4,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內容直接呈現,簡單,明瞭,節省時間。

圖文並茂,豐富了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從教學目標到佈置作業,每個環節設置問題非常清晰,避免老師說好多遍學生還是會忘記問題是什麼。

知識點總結到位,重要信息直接在課件展示,如果有學生哪個字不會寫,直接看大屏幕就可以。

總之,既要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也要使用黑板板書重要知識點的呈現,兩者統一結合,讓課堂更有活力。


敏家的小淘氣


我是小學語文老師,近些年,由於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便利,我一直堅持上課板書與課件配合使用,新授課一定會用上課件,但不是每節課都用,板書是每節課都要有的。我來說說,為什麼我喜歡用課件:

1、課件使用很便利。世紀初,多媒體教學在小城剛剛興起,那時候我們鎮中心學校才有一部投影儀,安在階梯教室,一般上鎮級公開課才使用一次,老師們就是想用也很不方便。2010年左右,隨著班班通的普及,在教室就能演示課件,確實給教學帶來了便利。

2、課件資源的豐富。做課件是個麻煩的事。記得以前為了上公開課,做課件得熬幾個晚上,平時上課這麼做肯定不現實,但是現在網上的免費課件資源非常豐富,分分鐘下載幾個,再拼湊一下就ok,熟手10分鐘搞定,生手節把課的時間。再說,班班通上也有現成的資源,直接嵌在電子課本上,點開就是,連課件都不用做,更省事。

3、課件強大的功能能更好地輔助學習。課件綜合了傳統教學設備——小黑板、錄音機、DVD的功能,同時還開拓了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動畫演示,操作也很便捷,能給學生更多的直觀體驗。

4、使用課件能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師工作效率。以語文教學常用的“檢查認讀”環節為例,以前,我們是將這些詞抄在黑板上,用時5分鐘以上,用上課件以後,完全不用佔教學時間,同時也省出了黑板上的位置。有的老師,把詞語做成卡片,這就更費時費力,以前只有公開課才這麼幹。


教師對課件的依賴造成了很多老師沒有電就上不了課的怪象,尤其是現在的公開課,要是電腦當機,那節課基本要歇菜。長期以課件為主的課堂,學生很難專注傾聽與思考,音視頻強烈的效果帶偏了學生專注力。很多內容都由課件呈現,使得學生對課本極為陌生。

縱使課件有千般好,但它仍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技術,板書板畫的優勢不能完全被取代。對於小學語文老師來說,一手精美的板書,本身就是給學生最好的示範。很多名師上課都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張幻燈片,我最佩服特極教師薛法根,他不用課件也能把課上得十分驚豔。我想,我們基礎教育的老師,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也不能完全摒棄傳統,無論何時,三筆兩畫(話)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基本功,不可偏廢。

我是小碗,以問答促進教學思考,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金玉良言。


小碗教語文


現在許多教師上課依賴多媒體課件,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教學效果上來說,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豐富,生動,在教學某些教學內容時有獨到的好處。

比如說上科學課,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顯然要比老師在黑板上作圖要來的直觀易懂。歷史課上多媒體課件的歷史紀錄片也遠比老師的講解更生動。

2.從教師備課體驗上來說,多媒體課件的備課可以藉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備課效率高。

傳統的備課需要在教案上先備好一大堆的板書內容。於是,在有些課堂上,我們常常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版又一版。可在多媒體課件上,也許那些內容不過區區幾頁幻燈片而已。並且,通過網絡,有電腦基礎的老師們很容易做出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來。

3.從整體體驗來說,多媒體課件便與長期保管,攜帶方便,易於分享。

多媒體課件可以存到雲盤或U盤裡長期保存,上課時既可以通過郵箱下載也可以帶個掛在鑰匙串上的小U盤放到教室的電腦裡。此外,如果要和學生分享,直接往QQ群裡上傳就完事。

當然,我特別建議年輕教師們減少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多多利用被我們視作“老傳統”的板書等傳統形式,將多媒體課件與板書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教育故事鋪


由於多媒體教學的話,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所以說老師們慢慢的喜歡上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1.減少粉筆粉塵危害。

像以前的老師講課的板書,需要用粉筆來進行書寫,在擦拭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粉筆粉塵,對呼吸有一定的影響,有些老師可能甚至會覺得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壽命。

假如用多媒體教學的話,基本上就不存在粉筆粉塵的影響了。

2.教學效率高。

以前使用粉筆進行板書的話,一般稍微字數多的話就需要用很長的時間來進行板書,這個還是比較耗費時間的,如果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話,這個過程基本上就在提前的備課過程中就可以完成了,不用再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

老師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話,可以提高教學的進程,於是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一個原因。如果學生對,自己都沒提到一些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打印,假如是以前聽板書進行教學的話,基本上就不可以做到複印這些東西。

3.學生們學習起來比較有興趣。

以前用粉筆進行授課的話,一般需要用板書或者是教師的活潑生動的語言來進行教學,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睏乏情緒。

假如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話,可以用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927年的古董先生


看到這個題目我看到了人人離不開的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

年輕人對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高,電子產品的使用範圍也波及到各個行業,其中也包括教育行業。

電子課件確實很方便,而且只要你思路清晰,只需要從網上查找合適資料,加入自己的觀點就可以,方便而且省事。電子課件做起來也簡單,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不用多久就可以高效地做出來。會節省大量時間,背課或者做其他事情。電子課件的出現,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時資料庫豐富也便於查找等原因,讓老師們愛上了這樣的操作,愛上了這個新時代的幫手。

而手寫教案則麻煩多了,時間久而且繁瑣又辛苦。老師們有氣勢班主任,還要備課,還要想辦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抓好成績還要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動態,還有自己的家庭瑣事……所以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用手 寫教案重要原因吧。

不管是用什麼方法,只要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學有所長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但是如果長時間依賴電子產品,好多字都不會寫了,而且長時間不動筆寫字,字體也會變醜。所以,我建議兩種方式適當結合或許效果更好哦。

我的回答到這裡,謝謝o!


佐佑de媽咪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飛速發展,現在很多老師上課依賴多媒體而很少用黑板,據我看,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五點。

一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導向有關。平時教學尤其是各類公開教學,特別是各級各類競賽式的課堂教學,總是把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作為評價一節課成敗的元素之一。雖然強調是合理使用,但好多教師對此思考和研究不足,導致多媒體的使用過濫。

二是與片面追求課堂聲光電視聽刺激的氛圍有關。這裡有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快捷和惰性思維有關,這樣的課堂學生更覺時間過得快而輕鬆。

三是與教師備課輕鬆(少寫教學案)和上課輕鬆有關,教師圍繞預設的課件如同放電影似的便放便解說進行教學,課件放完了——教學環節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似乎一節課很完美的落下了帷幕。

四是與教師不善板書和懶於板書有關。現在好多年輕教師的三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真不敢恭維,所以也就依賴多媒體,一方面備課時沒有板書意識,不精心研究和濃縮知識系統和思維過程而設計板書,另一方面沒有教與學的思維碰撞的“生成”意識而不會板書。

五是與教師備課時對“三維目標”的“研究不夠有關。如①對“知識”的理解或許僅限於對既定性知識和程序化知識的理解,便用課件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記筆記和記憶。②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理解不夠,忽視了“課堂裡思維的工作高於一切”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便用序列化的知識構成課堂教學環節,課堂無思想的碰撞,無思維的辨疑,無生命的對話,那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最後,我要特別說明兩點。一是黑板板書的功能,二是如何處理多媒體與板書的關係。

黑板板書不僅體現教師備課時對教材的高度駕馭和學情的深入掌控,而且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生成”,好的板書是課堂優效教學的一面鏡子一一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是教學科學藝術化和教學藝術科學化的高度融匯,即二者自然“生成”的結晶。

第二,黑板板書是思維導圖的生成,多是動態化的知識生成或推理過程,是多媒體很難替代的,而多媒體多以程式化和既定性知識展示為主,當然還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形象以便於學生理解,而對於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等無以反映。

所以黑板板書和多媒體各有其功,而不可偏失互代,只有科學而藝術的互參互化互用,方可收到優質的課堂教學效果!


凌川教育文化析源




首先,我認為多媒體課件和黑板板書,各有利弊。

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更易於展示過程性內容,也能借助於網絡的海量資料,拓展學生的視野,變抽象為具象。

而傳統的黑板板書,對於像數學、物理這樣的學科而言,易於展現推理演算過程。而像語文課程,教師工整的板書,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示範。

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師選用多媒體課件,很少用黑板板書呢?

1.方便快捷

如果是原創的多媒體課件,可能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材料的收集和PPT的製作。但在課堂上要相對輕鬆一些。並且以後再教授該門課程時,相對要輕鬆點多,只需要進行完善和補充。

當然也有老師為了省事,直接從網絡下載,這樣就更輕鬆了。



2.學生買賬

大多數學生還是願意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畢竟多媒體同一種方式能夠有多種可能。而黑板板書既在效率上相對滯後,也相對枯燥。尤其在高校當中,一些影視類、藝術類的課程,此時多媒體的優勢明顯就凸顯出來。如果教師準備充分,又能結合多媒體互為補充,不失為一種更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

無論是多媒體還是黑板,板書都是一種形式,而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教學的核心內容而服務,切記忌形式大於內容,也不提倡在課堂上,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非教學內容上來。

關於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你的看法。


許悠然


這個問題很實際,那麼現在很多教師上課依賴多媒體課件,而少用黑板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因為教育行業的發展。

像其他行業一樣,教育這一行業也在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而不停的發展著,這個發展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進步,還有教學手段的進步。從古時的私塾,到近代的黑板粉筆,再到當前的多媒體教學,無論什麼手段都是為了適應當下的社會變遷。在以前,信息量不大,知識更新速度很慢,所以私塾,黑板教學就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到了當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而教學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課本上的知識得以很大程度的延伸,那麼多媒體就發揮出了它內容豐富,形象直觀,課堂容量大的特點。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改進。


其次,是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理念進步。

現在教師行業中的中堅力量是70.80.90年代生人,普遍文化水平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快,特別是對電子類產品有天然的親和力。在教學過程中,一旦有新的教學模式或新的教學手段都想因為好奇而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這些老師發現:利用多媒體更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更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就是教師對多媒體課件辛勤付出後的情懷。

製作一個成功的多媒體課件,不是簡簡單單的從網上下載就行,而是要進行學情的分析、教材的分析和教學過程的分析。製作一個課件要考慮到課堂教學時的方方面面,一個不注意就會造成課件使用效果的適得其反,因為課件一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不是隨便能夠更改的,不會像用粉筆板書一樣隨意,甚至在有些方面不如粉筆黑板那樣能夠自如的應對“生成”的課堂。所以一個成功的課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一個黑板粉筆教學的數倍。也因此,一位老師一旦製作成功一個課件,就會像對待自己的產品一樣,以後每當遇到這個課堂的時候都想要用它。



打字好累啊,大拇指都扣疼了,關注一下,謝謝😘😘😘😘😘😘


鑫鼎賽亞


我不知道為什麼上課用多媒體課件也會讓人吐槽,我覺得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有很多優點,當然也不是說不用黑板,黑板板書有時也會用到。

多媒體課件上課優勢體現在哪裡呢?

一、信息量太,節約時間。過去我們用黑板上板書上課,有些圖紙和實物要展示給同學們看,要麼用掛圖,拿模型,要麼在黑板上畫,一節課畫圖就佔一二十分鐘,還不能把所有想用到的圖都展示。有了多媒體,將要展示的內容在課件中展示,海量信息,例子直觀,節約大量上課時間,能學更多知識。

二、內容直觀,原理易懂。多媒體課件更能夠把複雜的原理表達清楚,特別是動畫技術的應用,比口頭表達要好得多。眼見為實,讓學生直觀看到結果,教學效果要好很多。

三、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多媒體課件中既有文字,又有圖片,有動畫,還可以有視頻,讓學生學起來沒那麼枯燥乏味,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有人認為上課依賴多媒體課件,是因為偷懶,在網上下載課件就行,不需要備課。這種說法靠不住腳,如果要想讓課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上課的話,網上很難找到現成的,當然有相似的,必須要花大量時間去補充素材,修改等,這個工作量能少?

有人認為有些需要分步實施的演算內容,在黑板上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效果更好,我承認這樣效果確實不錯。但是在多媒體課件中同樣可以實現同步演算過程,表達形式一樣好。

黑板板書我覺得是在我多媒體課件做得不夠到位時,才用它來補充,如果精心設計,完全可以不靠黑板板書。

並不是說新教師字寫得醜才不用黑板板書,而是他們有更多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不用依賴黑板板書。

以上是我的觀點,你們覺得呢?請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編者按:粉筆字是教師“三筆教學技能”之一。粉筆曾經在為祖國培養人才而在教師的手裡默默付出,它用它筆直潔白的身軀化為一個一個文字信息,將老師大腦裡的知識經過各種感官傳授給學生。

粉筆無疑和蠟燭一樣是偉大的!同樣偉大的還有老師。只可惜,偉大的同時結局都不是那麼美好。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粉筆粉身碎骨,只為了讓別人更聰明。老師則是這兩種精神的結合體,可見老師更偉大!

可是,粉筆雖然很偉大,使用它的老師卻也受它的影響。粉筆在奉獻的同時,也在危害著老師的健康。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意識到了這點,紛紛拋棄粉筆,轉向一些白板墨水寫字筆,現在又轉向了多媒體電子筆。現在老師只要用手指在電子顯示屏上劃幾下,就會出現一行秀麗的字了。

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作者:孖無悔觀教育 (論文格式範文)

摘要:多媒體教學相比於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式的傳統教學更具有優勢,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猶如清風活水,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但可以優化課堂結構,而且也讓我們教師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契機,為我們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條新路徑。現在,許多中小學教師都通過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等教學設備實現了多向教學、情境教學、遠程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達到了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取得教學成效的目的。可以說教育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教師教育技術的革命,給新時期的教育增添了許多現代色彩[1]。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應用

伴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技術逐漸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這些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作為知識、信息的載體來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這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推進了教學改革的進步,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技術目前已經得到更多的重視、開發和利用。在現代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以及表達、灌輸一定的思想,才符合新時代教師的特徵。

一、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到有效優化?我認為有兩點:一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出最大的教學效果;二是利用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也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加大課堂教學內容的密度,活躍學生課堂學習氣氛,以實現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而運用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等多媒體信息教學技術正是實現這一目的有力手段之一。

這是因為多媒體教學不但能積極的激勵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綜合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促進教學的高效率發展。我國小學拼音教學教改實驗表明,小學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需要四周以上的時間,鞏固率還不太高。

用幻燈、錄音教學、多媒體計算機教學,一般只需要三週的時間,而且鞏固率可達95%以上[2]。就是說一年級拼音教學,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比傳統的教學節省一週的時間。除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不僅有粉筆、黑板,而且有多種多樣的音頻、視頻、投影技術、多媒體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

因此,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開展,大大促進了教學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使之從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

二、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隨著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和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我國鄉鎮一級以上的學校幾乎都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甚至有些地區的村完小也有一部分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目前班級普及率最高的是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有效使用可以改善教師的語文課堂授課方式,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投影儀和多媒體計算機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應用較多的一種多媒體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對於我們所教的內容應該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但是這些不同的教學情境必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才能有效的創設出來。所創設出來的情境還必須符合不同年齡的對象,這就必將極大的吸引小學各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和熱情。但是如何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利用多媒體音響設備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離不開聲音的傳遞,聲音是人類傳遞信息,表達情感,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多媒體音響提供音頻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3]。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一課時,我充分發揮課文錄音的示範作用,讓學生聽錄音無聲讀,伴錄音輕聲讀,跟錄音試著讀,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錄音教學,使學生體會了作者所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頗耐人尋味的境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深入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利用多媒體投影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投影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只要運用得當,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草原》時,課文不僅畫面生動而且文字優美,但小學生無法想象內蒙古大草原天藍、草綠的美麗景象,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內容製作出天藍、草綠的內蒙古大草原的ppt課件,以及運用投影儀將大草原的美麗圖片投影給學生看,使學生通過觀察ppt課件和圖片感受內蒙古大草原天藍、草綠的特點。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利用多媒體視頻教學,加深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視頻教學的優點是形象結合,生動直觀,它能逼真地表現各種教學事物,具有廣泛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例如:在上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景陽岡》一課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先播放"武松打虎"的視頻影像,然後引導學生讀課文,結合剛看完的"武松打虎"的視頻影像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打虎場面,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是怎樣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武松在喝酒後,經過三"閃",還有一系列的"掄"、"劈"、"揪"、"按"、"提"等一系列的勇猛,機敏的動作來打死老虎的。

這樣,通過看視頻影像和朗讀課文結合,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備創設直觀形象,理解課文重難點

多媒體的形象化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繫,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3]。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運用的感覺器管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那麼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直接看到,或平時經常看到但觀察得不夠細緻,教師如能借助多媒體手段變抽象為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並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動的思維空間 ,就能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奠定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我舉幾個列子作為說明:

1.創設情境,生動悟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由於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悟意,創設情境。 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第6、7段中講到諸葛亮趁天沒亮,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借箭,然後命令士兵擂鼓吶喊,令多疑的曹操上當並命士兵射箭的場面,這時候,我運用多媒體ppt課件創設諸葛亮借箭時的情境,將教學內容具體化、直觀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啟發思維,接受知識。

2.化文為圖,巧解重難點

課文的內容是豐富、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難易之分。以往對於課文的重、難點,教師雖反覆講述、說明,學生聽起來卻是如坐霧裡 ,教學目的難以達到,重點依然在,難點亦未克。例如,《草原》一文第1、2自然段寫的是草原的美麗景色,這是是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若死啃書本,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五張大草原的圖片,在演示圖片的基礎上再加以通俗的講解和播放視頻,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美麗,從而突破了重難點。

3.演繹成趣,融生達情

所謂"演繹"就是將合適的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讓學生參與表演,把課堂當劇場,讓學生當演員,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可突破課文的重點,但要想使學生進入角色,演得成功,還需教師藉助於多媒體教技術媒體,創造一定的氛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我在教學 《將相和》 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廉頗是如何"負荊請罪"的,我將此文改編成課本劇,另配以多媒體聲音、圖像,創設"負荊請罪"的情境,並讓學生上臺表演,這樣既強化了記憶,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享受,從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轉變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介入, 將有效改變傳教育教學模式, 把教師從繁重的書寫、讀、直到等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進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地位轉換, 讓教師體驗到小學語文教學創造的樂趣,增加老師的職業的效能和價值感,也讓學生體會到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很方便、很直觀的把課文內容感知,領悟和記憶,甚至使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學習一篇課文,我只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通過音頻、視頻、圖片,以及我在課前準備好的問題通過多媒體PPT課件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朗讀,並思考回答我給的問題。但這種多媒體教學技術教學方式給學校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 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首先要實現角色的轉換, 才能適應網絡時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

三、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觀察、感知是其頓悟認識世界的途徑。教師應當利用多種多教媒體設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活動。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引起學生注意和興趣,把握對學生的刺激強度,成為了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又一要求[4]。

在授課過程中,投影、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教學技術的組合,使用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國外研究資料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知識能記憶25%,如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能記憶內容可達65%[5]。

所以運用聲、光、電結合的現代多媒體信息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知識從獲取到鞏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的歷史以及內部規律告訴我們,發展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小學語文課教學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優化課堂結構。

參考文獻

[1] 劉儒德.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J],高等師範教育研究[Z],1997.9.(3)

[2]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J],中國電化教育[M],1998.4

[3] 孫其林.正確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J],江蘇教育技術[Z],2005.5

[4] 周俊敏,陳弘毅.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五大誤區[J],信息技術教育[Z],2004.2

[5] 魏京蘭,黃立新,楊改學.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新教學模式實施素質教育[J],中小學電教[Z],2001.3

當然,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只要是老師,手裡還是拿著粉筆踏實一些。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