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百度貼吧總經理胡玥離職,如何評價百度貼吧這幾年的發展?

餘夕陽


胡玥是百度的資深高管,曾經是百度推廣系統鳳巢的核心成員,後任百度地圖負責人,2016年履新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在胡任職的兩年時間裡,貼吧雖然加強了產品和運營方面的調整,但成績並不理想,相比於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等產品的獲得的市場聲音,百度貼吧在品牌認知和用戶吸引上沒有獲得太多關注,在整個百度的產品體系中重要性和資源獲取能力反而有所下降,胡玥離職並不意外。

百度貼吧2003年底開始上線運營,曾經一度是中文BBS論壇最活躍的社區,雖然內容深度上無法與天涯相比,但在用戶規模、分類覆蓋和活躍度上一度領先同行。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BBS整體沒落了。很多替代性的產品取代了百度貼吧的粘性,比如知乎的話題分類和人群聚焦、今日頭條的算法和推送,微信的朋友圈和公眾號都搶走了PC時代貼吧的流量和注意力。同時,百度貼吧在流量變現環節的焦慮和失控,也是貼吧用戶和品牌流失的重要原因。2015年11月,百度貼吧“血友吧”事件讓百度深陷輿論旋渦,今天再回過頭看貼吧商業化並沒有錯,百度這樣的企業當然需要把流量變現,但商業化運營需要有一個底線,不能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和企業自身的聲譽。

一直有媒體曝料說,百度貼吧是百度即將“關、停、並、轉”的業務,雖然百度很快給予了否認,但百度在內容生態的建設上,既無長遠規劃也沒有資源傾斜,貼吧的沒落是百度沒有會員系統和不重視內容生態結下的苦果,儘管胡玥也在任期內推出貼吧補貼和KOL培養計劃,但與今日頭條和悟空問答的運營和資源投入相比,實在是不痛不癢;貼吧在BBS時代形成的灌水風格慣性強大,與微博微信靈活多樣的互動功能相比,既留不住KOL資源也難以形成真正的垂直圈層。很難說貼吧還有沒有崛起的可能,百度的主戰場早就是AI了。


無憂精英網


百度貼吧,在百度的業務體系裡,儼然成為一塊燙手山芋。

最近兩任貼吧事業部的總經理,一個陸復斌,一個胡玥,都以離職告退,前者還可以說是受到當年「血友病事件」的外部風波影響,後者就完全是在看起來安寧平和的日子裡陡然卸任。

耐人尋味的是,在胡玥辭職之後,「貼吧太難做,內部也看不懂這個產品」的因果說法逐漸甚囂塵上。

難做,能夠理解,社交和內容,從來不是百度的專長,貼吧的起勢,多半取決於俞軍打下的底子不錯,以及社區時代的競品薄弱,到了移動環境,流量聚沙成塔,加上搜索入口的滑坡,貼吧缺少使用層面的競爭力,不算意外。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基於貼吧官方宣稱擁有的3億MAU,結合Quest Mobile的移動數據監測結果——不足4500萬的MAU——也就是說只有15%的貼吧活躍用戶,轉移到了智能手終端。

這是極其可怕和嚴峻的情況,做個對比,微博有超過90%的MAU都是來自移動端。

(Quest Mobile的數據是在2017年9月,貼吧官方的數據是在2018年3月,所以或許真實情況會有出入,但變動應該不會太大)

這不是貼吧一款產品的問題,連QQ空間的MAU都在暴跌——從2016年的8800萬到2017年的5300萬——跌幅甚至比貼吧還大,當然,QQ空間的根本原因,主要出在它的嫁接入口,也就是手機QQ在這一年時間跌掉了足足6000萬的MAU,凜冬已至。

然而,關於百度內部看不懂貼吧這個產品的轉述,性質就嚴重太多了,它意味著直到今天——包括陸奇空降之後帶來的一系列組織架構變動——百度這家公司都沒有足夠優秀的管理人才能夠承擔流量中介以外的工作職能。

要知道,百度貼吧幾乎是百度唯一一款有著用戶帳號體系、帶有社交屬性的主流產品,它在最高峰的時候可以為百度貢獻超過12%的流量——迄今的流量佔比也高達7%——然後現在的情況是,百度內部看不懂它、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本來牌面就不好看,好不容易抓了一條順子,結果還打不出去甚至要拆,真的暴殄天物。

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現在讓百度焦心的,還有各種傳聞,這邊剛剛闢謠了貼吧不會受到「關、停、並、轉」的處理,那邊老大的黯然離職就刷到了各大科技媒體的案頭。

最近這幾個月來,有多少百度的高管或是重點人物又被傳離職了?李靖是一個,呂騁是一個,連向海龍都出現了,再這麼傳下去,下一個離職的就是李彥宏了。


闌夕


百度正處於巨大的戰略東塘,胡玥離職或只是百度離職潮的開始。

一、貼吧在百度處境尷尬,盈利帶來負面口碑

貼吧是百度極為尷尬的存在,貼吧誕生以來的前12年沒有盈利、沒有商業化,一直在虧損,儘管百度貼吧被稱為最厲害的產品,但一直都沒有盈利。數據顯示,百度貼吧目前註冊用戶超過10億,月活躍用戶突破3億,共擁有1900萬個主題吧。由於貼吧聚合了大量精準、細分的用戶群,使得很多高人氣吧天然具備營銷價值。


2014年第三季度末,才開始組建商業團隊,考慮貼吧商業化的探索。但2016年1月的血友病吧被賣事件成為百度作惡的口碑滑鐵盧,讓百度萬劫不復,此後百度停止貼吧售賣。

目前貼吧只能售賣信息流廣告,但由於模式限制和效率差異,目前營收並不足以支持產品實現盈利。這也是胡玥比較尷尬的,商業化前景無望,但百度是一個商業公司,又不可能坐視虧損業務或對股價無價值用戶,一面是無法商業化,一面是公司強大的要求。

二、貼吧新產品探索並不成功

胡玥2016年調任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負責百度貼吧產品的整體管理,向時任副總裁陸復斌彙報。

貼吧為百度搜索提供了7%的流量,但是除了內容價值外,貼吧在最重要的社交屬性探索上成績並不理想。近兩年貼吧在優化產品升級上做出了許多嘗試,效果並不好。貼吧的產品形態還停留在李明遠和俞軍年代,數年無進展更凸顯貼吧的尷尬。

百度轉型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這帶來的是產品形態調整,而自然存在新老交替。





毛琳Michael


胡玥的離職,也是百度貼吧失位的一種體現。

百度貼吧曾經不僅是百度的流量大戶,也是互聯網界的流量集散地,多少項目,多少名人通過百度貼吧推廣自己的產品或聚集人氣,流量變現能力自然也是不差。同時,百度貼吧一度也是互聯網社交的重要陣地,例如大學同學吧,公司同事吧等等,流量聚集效應明顯。
當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線,貼吧的江湖地位一去不復返,原有的優勢也被快速蠶食,用戶流量的關係鏈條正被賦予更強的關係屬性,人與人之間需要更為直接通透的關係紐帶,微博則符合更新穎的社交關係和產品趨勢。各個領域的流量快速被吸走,明星和粉絲之間的互動在微博平臺也更為頻繁和有效。再往後,佔有興趣分發優勢的今日頭條等平臺也開始社交化探索,例如名人頭條號,企業頭條號等等。以京東劉強東和360周鴻禕為例,隨便在微頭條發一條動態,閱讀量都能輕鬆突破數百萬,頭條陣營已產生強烈的流量虹吸效應,進一步削弱貼吧等傳統pc時代的社交產品。快手和抖音等產品更是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和貼吧存在代溝的差距。
用戶需要新鮮感,對於新生的互聯網用戶而言,傳統的貼吧論壇類社交產品太古老,也可以稱之為“古典互聯網”產品。貼吧的失位並非一時之過,失利的責任也很難由貼吧總經理胡玥一人承擔,她也承擔不了。早期的“血友吧”事件更是將寂靜許久的貼吧推向風口浪尖,一眾管理人員也是受到嚴厲處罰。
胡玥離職過後,貼吧還會是原來的那個貼吧,貼吧很難單獨實現突圍,也難實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力挽狂瀾,並非易事。
在舒適區裡,貼吧沒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喻拓


其實,百度貼吧這個產品,真的特別奇怪:要流量,百度有的是;要錢,李彥宏會缺錢嗎?而且很多在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知道自己學校的貼吧吧?用戶粘性方面絕對不會弱於任何人。

但是莫名其妙,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什麼都沒做成。

我覺得很多人放棄百度,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1.百度全家桶太煩人,這對於安卓用戶來說絕對是很頭疼的一件事。我現在唯一在用的百度產品就是輸入法了;

2.百度推廣及其噁心人,這個各種廣告鏈接相信用過百度的人都知道吧?貼吧也不例外。而且上次的血友病事件更是消耗大多數人對百度的僅剩好感;

3.最後,作為一個社區,百度貼吧裡的黃賭毒等烏煙瘴氣的垃圾信息,相信用過的人絕對不會再打開了。


搞趣網


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胡玥幾乎是同時離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切都是因為百度all in AI的大戰略,前段時間,百度內部成立了智能生活事業群,可以看到,一切都是在向著AI的大方向在調整。

這個時候,地圖、貼吧也必須服務於這個大戰略,那麼當架構調整,本來你獨自帶著一個大部門,然後突然被合併到一起了,如果你但凡有一點雄心,還能繼續留下來嗎?

再來說說貼吧,說實話,貼吧當你是立了大功的,為百度貢獻了比較大的流量,據說這個比例是7%,還是很可觀的。

不過,貼吧終究是BBS時代的產物,現在早已經進化到了新的時代。新的時代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社交,比如微信、微博;另一個是信息流,比如今日頭條,和百度自己的信息流。

這個時候,貼吧必須求變,一個路徑是向社交轉化,百度在社交上是比較弱的,一直沒有建立起自己有效的社交賬號體系。在這方面貼吧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因為基於某一個主題,已經聚合了很多的網友,但是坦白的說,貼吧在這方面做的不好。所以,有人說,是因為貼吧沒有做好社交的轉型,所以胡玥才不得不離職的。

另一條路徑是信息流,貼吧不可能成為信息流的主體,手百才是,充其量,貼吧只能是貢獻內容。當AI的大戰略來臨,百度外賣邊緣化被賣了,貼吧也不再是主流,為什麼還要再呆下去呢?


閆躍龍


大勢已去,意料中事。

從16年「血友病吧」原吧主被撤,然後空降新吧主;再到18年若干硬件貼吧的老吧主被撤,新吧主空降;這些新吧主已經不再是那些勤勤懇懇回答吧友問題,積累大量人望的老司機了,而是完全陌生的ID,對吧中毫無貢獻。

隨便打開了百度「硬件吧」,12萬用戶,算是一個大社群了,吧主有2個,一個叫「企鵝老大的老巢」,吧齡3.3年,發貼僅有679個;一個叫「硬件殺手k」,吧齡6年,發貼僅有414個,好友僅有23個。


而真正有資格,有資歷,有威望當吧主的,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這種吧齡5年以上,發帖上十萬,有幾千個粉絲/好友的;只有這種人,才能團結起一個社群,讓大家在一起愉快玩耍,共同進步,維持一支核心的團隊,在不斷有人離去的同時,還有新血加入,形成良好的換血。

而吧主一旦換成了毫無威望的空降兵,又沒有做好團結工作,甚至還放任機器人灌水,那麼老骨幹會首先離開,然後熱心網友也會陸續離開,最終一個貼吧就會逐漸水化,充斥廣告和無意義的內容,然後觀眾也會毫無留戀的轉投入今日頭條繼續尋找有趣的內容。

百度貼吧賣吧主的事情已經沸沸揚揚的傳了兩年了,這兩年無論陸復斌還是胡玥都走了;陸復斌去做了投資,胡玥也有了更好的去處;但是貼吧是真的涼了。雖然說BBS論壇的式微已經是個必然,但是隻要當年的那些精華內容還在,當年的那些老用戶還會偶爾回來看看,那麼百度貼吧至少還能有今天水木社區的地位。

可惜,這兩年貼吧的KPI導向和商業化等同於殺雞取卵,毀了百度貼吧的未來。

2016年1月,百度貼吧“血友病吧”賣吧事件:原吧主“山東老八路”和“螞蟻菜”被換下,新吧主“陝西醫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長劉陝西教授”被質疑靠花錢取得資格,這件事迅速發酵成為輿論頭條。

2016年1月12日,百度就熱門疾病貼吧被出賣一事發布對外公告:病種類貼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只對權威公益組織開放。

公司內部公開信聲明:「貼吧事業部總經理陸復斌、原CBG主管EStaff兼貼吧事業部總經理王湛,管理失當、部署監控不到位,對此事件負有同等重要管理責任,決定給予通報批評、記大過處分、並扣除當年全額獎金。EBG及大市場體系主管Estaff張亞勤, 對此事件負有領導責任,決定給予通報批評、並扣除當年部分獎金。」


然後魏則西事件,更是把百度推上了風口浪尖;接下來百度就一直靠著組織自身的慣性進行發展,而沒有從戰略層面進行考量。


並不是百度內部沒人看得懂百度貼吧的問題,而是沒人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讓百度貼吧重新煥發活力——外人更不知道。


畢竟除了百度地圖和百度文庫,其他的用戶體驗簡直是翔。


任易


曾經的百度貼吧背靠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憑藉著天然的“社區”優勢,它一度彙集了10億的註冊賬號,幾乎比肩總人口數目。活躍用戶達3億,在那幾年裡,百度貼吧不僅僅代表著潮流,更催生了一道道原生的互聯網文化,為早期的文化雛鳥提供了一個安身之所。那麼,為什麼這個曾經傲視一個時代的流量巨頭突然就黯淡了呢?

百度公佈的月活中,貼吧的月活仍然是保持在億級別,但相比於其月活過億的總量,百度貼吧上交的移動端月活數據就不夠看了,易觀諮詢發佈過一個2017年10月移動AppTop1000排行榜,其中百度貼吧以月活躍用戶5008.9萬人的成績排在第59位。這也就意味著,在百度貼吧的3億月活躍用戶中,只有16.7%轉移到了移動端。

錯失移動互聯網幾年的紅利,缺少最新一層結構的換代升級,百度這點已經被外界詬病已久。但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錯失紅利期不僅僅意味著其主航道——搜索流量的式微,百度旗下的眾多產品也都沒有跟隨時代潮流,實現應有的升級換代。

儘管百度貼吧從創建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其賬號體系一直被百度內部認為是其百度賬號的重要來源之一,單純的社交、超高的粘性與活躍度是它最早的代名詞,百度貼吧進行商業性的試水不是因為百度內部需要它進行盈利,而是要獲得主航道的資源傾斜,它就必須要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但從售賣貼吧和代運營權模式產生的問題導致百度的商業化變現能力逐漸變弱,相比於口碑,企業更看重更是一項應用的吸金能力。

不能否認的是,貼吧的商業化再怎麼失敗,它仍具備一定的導流能力。在微博上,很多明星有影響力的粉絲聚合站來自官方貼吧的註冊號。某種意義上說,微博的明星貼吧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貼吧導流。貼吧的現存用戶很大一部分都是當年“聖戰”“爆吧”的老用戶,儘管有了新的選擇,但他們仍然會不間斷的打開貼吧,回味自己當年的瘋狂。從這一點來看,貼吧的粘性還在。


天方燕談


百度貼吧作為百度旗下的社區型的流量業務板塊,在BBS時代確實風光過,但是就百度本身的體量來講,百度貼吧並沒有抵抗住當時的天涯論壇的強勢。再加上百度貼吧管理與運營的“自我”,很難在轉型中“華麗轉身”。

在人人網、知乎網以及今日頭條等新秀出來時,百度貼吧才恍然大悟,沒有創新的應用功能和一批知識分享型的“吧友”,根本就沒有可能做大做強。而百度貼吧的“魚龍混雜”,一直沿襲著BBS的大雜燴,領袖人物少之又少,這是伏筆。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胡玥被從百度地圖副總經理之位移步到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負責百度貼吧產品的整體管理,向時任副總裁陸復斌彙報。在當時可以說,被委以重任,被看著是百度貼吧的“救星”。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百度貼吧在胡玥的兩年“主政”的時間裡,也未能從泥潭中“出淤泥而不染”,百度貼吧強大的固執的基因,並沒有因胡玥的到來而得到大改觀。即便在推出貼吧補貼和不痛不癢的KOL培養計劃。

其實,這不能怪胡玥的“無能”,只能說在時代大背景下,胡玥確實“無能為力”。第一是,百度在中國互聯網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其昔日的號召力大大降低,在阿里巴巴、騰訊擴充版圖中,以及360、今日頭條等衝擊下,百度對於百度貼吧“無暇東顧”。

第二是,隨著社交與媒體交融的大背景下,BBS的灌水模式被實時互動的優越性、便捷性與移動性等新的特點功能所取代,百度貼吧在社交上的轉型難以抵抗微博和微信的咄咄逼人,更多的用戶移步到了微博和微信這樣的新興平臺上來了。

第三是,在知乎網、人人網、今日頭條等玩轉知識分享社區時,大部分知名的KOL被挖掘出來,而百度貼吧依然固守三分田地,一直深耕BBS的灌水區域,很難構築粉絲圈層的群極化,也很難激活用戶的參與。

第四是,至關重要的原因是,隨著國家對互聯網輿論的監督與管控,昔日輿論旋渦百度貼吧的輿論場地,被封存,不再是吧友們輿與論的集散地,很難形成話題性很強的事件,也難形成強大的傳播流,沒辦法激活用戶的激情。

第五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固守PC端疆域,未能在移動互聯網上“先行一步”,特別是在社交內容、社交應用和社交商業上的“舉棋不定”,導致其整個生態“慢半拍”,落後於人是最大的原因。貼吧也就是在大背景下,難以實現“流血式”地創新與前行。

所以,胡玥又能怎樣?胡玥只不過是一個部門經理,在這樣身患“大公司病”的百度裡,胡玥只能通過微創新,甚至是修修補補,但難以讓百度貼吧煥然一新。胡玥在大樹底下也不好乘涼,如今已一種“出走”的方式,結束所有的不能公開的“抱怨”,算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事實上,百度貼吧還有救,只要百度能夠讓百度貼吧獨立運營、放手一搏,定然有別具一格的新未來。只是,百度這樣的追求穩定的大公司,太難以走出自己的影子啦。百度貼吧也是如此,在大樹底下難以覓到陽光雨露,註定是長不大的孩子!


看見光


貼吧一定程度上,給百度“背鍋”了,大家對百度本身的不滿,也轉移到了百度貼吧身上。當然,貼吧自己也是有原因的,比如:

1)信息流的垃圾廣告過多,與貼吧上下文內容完全無關;

2)刪帖太多,用戶容易被禁言(現在的監管環境肯定不是當初的監管環境了,有些話肯定不能在貼吧上說);

3)喜歡的貼吧被封;

貼吧本身是一款興趣社區產品,但現在這些興趣貼吧都被封了,用戶自然而然就離開了。

胡玥是從2016年調任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的,但要知道的是,貼吧也不是胡玥一個人說了算的,其涉及到多方利益,有可能內部本身就有多種博弈。

之前陸復斌(原百度貼吧總經理)在的時候,直接彙報上級是向海龍,向海龍則向百度集團總裁&COO陸奇彙報。所以胡玥的上報對象也可能是→向海龍→陸奇。

胡玥執掌百度貼吧後,貼吧並沒有出過大錯,“血友吧”事件是出在2015年11月,當時的總經理還是陸復斌。另外,百度貼吧還孵化出了短視頻平臺Nani小視頻。

一個人離職的原因可能有幾百種,胡玥離職的內幕在媒體上肯定是看不到了。

百度貼吧在2003年正式上線,距今已14個年頭,是一款非常非常老牌的社區型產品了,而同時代的論壇,要麼衰敗,要麼關停,大旗網、鳳凰論壇、網易論壇、搜狐社區、環球論壇、中華網論壇等大型論壇都關閉了,天涯論壇、西祠衚衕等已經是“廉頗老矣”。跟百度貼吧同時代的社區型產品,有且僅有百度貼吧屹立。互聯網產品是講究生命週期的,基本上五年左右都會有一波新的產品出現彌蓋老產品的風頭,這樣一步一步替代,貼吧能夠堅持到現在是很不容易的,當年我們還上百度貼吧,但現在我們都長大了,隨著興趣、認知、愛好、職業等方面的變化,自己的使用習慣肯定也會發生變化,比如我們現在很少/幾乎不上QQ空間、人人網了。

人總是會長大的,貼吧也在變,貼吧的用戶群、內容都在變,曾經是我們這些人喜愛的內容和用戶,但現在是95後、00後們的天下,內容自然就變成他們喜歡的,我們這群人自然而然就看不懂了。

貼吧早期管理並沒有那麼嚴格,現在小說、視頻、圖片等都講究版權,貼吧自然就將涉及到侵權的內容都刪除了。

也許,並不是貼吧百樣不好,而是我們跟不上時代了,比如“二次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