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祕

1988年7月3日下午,伊朗航空公司的“空中公共汽車”A-300飛機,滿載著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在波斯灣的出入口,即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突然消失。從當時的一些跡象判斷,好像是墜入了大海之中,但是,也有一些疑點表明“空中公共汽車”好像還是因飛機故障而墜毀的。

時隔不久,美國國家通信社就宣佈:“美伊兩軍在波斯灣交火,正在警戒的美海軍部隊,擊落了1架伊朗F-14戰鬥機,擊沉了2艘快艇。”但是,在美國國防部的表明中,沒有說民間飛機被擊落的問題。事實上,這個時侯,美國CBS和ABC這兩家電視臺,已經報道了誤射“空中公共汽車”的可能性。

這一事件的發生,立即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在猜測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被美軍擊落的伊朗A-300客機想象圖

突遭滅頂之災

1988年7月3日下午2點左右,伊朗國家廣播電臺,突然播發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A-300起飛之後,就在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朗領土亨加姆島附近海面上空墜落。”此後,這家電臺反覆播出這一同樣內容的消息。

這條消息,立即在伊朗引起了強烈反應,人們紛紛打電話詢問,也有更多的人在猜測著。乘坐這次航班的親屬,更是按捺不住沉痛和焦急的心情,有不少人直接到機場去問個究竟。消失的這架飛機,是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IR665民航飛機,其代號是“空中公共汽車”A-300。這架飛機,於7月3月下午10點15分,美國東部夏季時間是凌晨2點45分,從伊朗南部的阿巴斯機場起飛,駛向西南方向300千米處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迪拜。

該民航飛機,機組人員16名,乘客274名,機上共計有290人。在伊朗的阿巴斯機場滑跑之後,徐徐起飛,向機場的西南方向飛去,不斷地向指揮塔報告看飛機的位置,看來一切都很正常而順利。

大約是10點22分,也就是飛機起飛後的7分鐘左右,飛機再次向阿巴斯的指揮塔通報了位置。在此之後,大概僅僅過了幾十秒鐘,飛機就從地面雷達的屏幕上突然消失了。雷達操作人員將這一情況立即向指揮塔作了報告,指示要加強搜索觀測,但仍然找不到飛機。同時,指揮塔立即跟飛機進行呼叫聯絡,但一點回音信息也沒有。指揮塔將這一情況,立即向有關方面進行了彙報和通報。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1988年美伊海戰中,被美軍擊毀的伊朗護衛艦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發生突然情況的時侯,正巧在亨加姆島及附近海面上有伊朗人。後來據這些有關人士說:“正在美艦隊與伊朗高速快艇交火的時侯,‘空中公共汽車’飛抵上空,結果被美國艦隊發射的兩枚導彈擊落。”

另據有關人士說,這一天伊朗高速快艇,與正在巡邏的美國艦隊遭遇,雙方交火,伊朗艇擊落了1架美軍武裝直升機。

據美國國防部公佈,交火是從3日上午9點40分開始的。在巡邏的美國“宙斯盾”艦“溫森斯”號上,起飛了幾架直升機,這些直升機受到伊朗高速快艇的襲擊。該艦與僚艦“蒙哥馬利”號立刻應戰,擊沉了伊朗的兩艘高速快艇,擊傷了1艘。此外,美國的“溫森斯”號艦載導彈,又擊落了1架向該艦飛來的伊朗空軍F-14戰鬥機。這架被美國稱為F-14的戰鬥機就是“空中公共汽車”A-300,全機共290餘人就這樣突遭滅頂之災,成為了大海中的冤魂。

“貓哭耗子”戲法

美國迫於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承認這次“誤擊”。

7月3日這一天,就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個小時,美國國防部就海灣的交戰問題,對新聞報道界承認說:“溫森斯”號把民間飛機當成F-14戰鬥機,用導彈把它擊落了。但又說:這是為自衛而採取的措施。同時還強調說,這件事與1983年9月,南朝鮮航空公司的飛機在庫頁島上空,被蘇聯戰鬥機擊落事件大不相同。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1988年美伊海軍鏖戰波斯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美國人看來,在發生南朝鮮事件的時侯,由於當時的飛機路線不是戰爭地帶,而且蘇聯與南朝鮮之間也沒有處於戰爭狀態,以及南朝鮮的民用飛機沒有事先受到蘇聯飛機的警告等情況,所以說與這次事件情況大不相同。

就在美國擊落伊朗民用飛機的這一天,美國總統里根也發表了聲明,假惺惺地對死難者表示了哀悼之意,同時又說:“已命令法國蒂海軍少將為首的小組,徹底調查事件真相。”這個事件,對於正在休獨立紀念日假的美國國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衝擊,頓時輿論譁然。

由誰來對這次事件做出具體的說明呢?

按照美國的慣例,一般應該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來做出具體的說明,因為他是軍隊的最高負責人。

就在里根發表聲明之後,當時任現職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就這件事親自會見了記者。他穿著制服,看上去精神很不好。

這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面對記者開頭就說:“這是很大的不幸和遺憾,是美軍不應該犯的錯誤。”他在說這番話的時侯,表情充滿著痛苦。

緊接著,克勞簡要地介紹了這次事件的經過。他說,7月3日這一天,正在海灣上空飛行的“宙斯盾”艦“溫森斯”號上的直升機,為了支援其他直升機的作戰,而同分伊朗海軍交上了火。匆忙之間,把民間飛機當成了敵方的戰鬥機,出於自衛的考慮就把它擊落了。這是很不幸的事情。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關於當時事件的報道

但話頭一轉,這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又說,目前從能夠掌握的情況來判斷,那時“溫森斯”號艦正處於危險之中,因而有充分的理由發射導彈。他繼續說,由於這幾天,伊朗F-14戰鬥機頻頻飛到這個海域來,美艦還截獲了據認為是伊朗F-14的電子信號。因此,就認定這又是F-14戰鬥機。同時,鑑於去年“斯塔克”號事件的教訓,艦長被授予如下權限:如果敵對意圖明顯,為了自衛可以採取行動。

這種情況,好像是為美軍擊落民航飛機,找到了一點根據。但是,作為高性能的現代大型“宙斯盾”艦,難道其識別性能就如此之差嗎?

民眾的憤怒

事件發生之後,伊朗有關方面立即行動了起來,火速派出數量不少的救援隊,進行了緊張的救援活動。

據說,經過3日這一天的營救工作,在現場海域只不過才打撈出大約110具屍體,沒有發現一個生還者。

7月3日這一天,伊朗政府就“空中公共汽車事件”,宣佈把7月4日定為國民的服喪日。與此同時,對美國進行了激烈的譴責:“空中公共汽車”是在正常航線上飛行,美國明明知道,卻向民間飛機發射了導彈。就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個小時,伊朗首相姆薩·比發表了一項聲明,明確而強烈地表示說:“繼續支持伊拉克侯賽因政權恐怖活動的華盛頓領導人,同我們進入了直接的交戰狀態。”在這項聲明中,這位首相又提及到1986年7月2日的麥加朝拜事件。他激動地說:“前年的昨天,在麼加流了400名朝拜者的血,今天由於對民間飛機的導彈攻擊,又有300人被殺害。”可以看出,伊朗政府對這兩次事件相提並論,表示非常重視這兩起事件。對於這次事件的發生,伊朗總統哈梅內伊表現出更加激烈、憤怒。就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這位總統在對死者表示哀悼之後,強烈譴責美國總統里根是犯罪,是殺人犯,並且還明確指出:“事件的責任全在美國。”緊接著,這位伊朗總統又宣讀了寄給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一封親筆信,強烈要求聯合國派人查明事件的真相。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伊朗首都德黑蘭一處為紀念在美軍“祈禱螳螂”行動中犧牲的海軍官兵而設立的紀念碑

此外,據認為是伊朗下屆最高領袖的蒙塔澤,也十分激憤地說:“美國是我們革命的真正敵人。”他給霍梅尼寫了一封對美進行全面戰爭的信。霍梅尼接到這封信後,立即發生呼籲:“伊朗的穆斯林教徒們,奔赴同大撒旦(即大惡魔,指美國)的全面戰爭的戰場吧!”

在此期間,伊朗駐日內瓦代表部大使納賽利,親自將外交部長韋拉西提的一封信遞交給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此時,這位秘書長正在當地訪問。信中強烈要求:“立即將美軍司令交付審判;美國要支付賠償費;美國艦隊應立刻從波斯灣撤離。”

“失誤”的種種疑團

在“溫森斯”號艦長羅傑斯的指揮下,擊落了民航1架飛機,致使290人全部遇難喪生,這在空難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雖然,美國事後對這次事件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和遺憾,但是,只表示深深的歉意和“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就能以此作一個了斷嗎?而且,美國方面曾認為,這次事件的發生,不是在極為廣大的水域之內,是在波斯灣南部這樣狹窄的水域內;當時這個海域的情況很複雜,飛機和海上目標混雜,敵、我、中立三方交錯。“宙斯盾”指揮系統並沒有設計到能有效地處理這種繁雜情況的功能。況且,艦長一人承擔著自己和乘員的生命及艦艇的命運。再加上時間短促,從發現不明飛機到發射導彈,短短7分鐘的時間內,艦長必須根據模稜兩可的情報來下決心,他的責任就重大了。電子計算機可以提供情報,但發射卻要由艦長決斷。在這種情況下,“失誤”是在所難免的,羅傑斯艦長也願承擔一切責任。

據查,美國“溫森斯”號艦,是在5月底進入波斯灣的,此時是事件發生之前的兩個多月。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難道現代化的“溫森斯”號艦,對於這個地區的機場情況,以及民航航班的活動等情況,就掌握不了嗎?且據美方講,在波斯灣內部,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上空,每天過往的飛機平均超過150架次。又據伊朗空軍司令沙塔利准將說:“空中公共汽車”這種民用飛機,從發動機發動墜落期間,一直用英語同指揮塔就飛行位置、航線及到達地點等經常進行著聯絡,裝備著尖端儀器的“溫森斯”號,在長達21分鐘的時間裡,不可能監聽不到。

30年前,伊朗A-300客機墜毀內幕揭秘

美軍“約瑟夫·施特勞斯”號軍艦上的空中巡邏隊在“祈禱螳螂”行動中的標記

難道大量高技術裝備的美國“溫森斯”號,竟然如此遲鈍嗎?

據查,美國的這種“宙斯盾”系統,是按照如下要求設計的:在大洋戰鬥中,在300千米的範圍內,能同時探測、捕捉和跟蹤200個目標,按威脅大小的順序,可以同時發射18~20枚導彈,能有效地保護航空母艦群。像這樣高的設計要求,難道連15千米內的大型民航飛機這樣的目標就不能識別嗎?

稍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關於敵機的識別,如果距離遠,即使是新式雷達也難於區別“空中公共汽車”和戰鬥機。但如果距離是在15千米以內,則老式雷達也可以識別。而客觀情況是,“宙斯盾”指揮系統的雷達,具有非常強大的威力。“宙斯盾”指揮系統,也必定能夠捕捉來自正待命於阿巴斯地面上的F-14飛機的敵我識別裝置信號。且幾個月前,美國的驅逐艦曾捕捉到正在640千米以外的地方飛行的“蠶式”導彈的雷達信號,據說這是因為不同溫度的空氣層起著導管的作用,而信號電波在空氣層呈跳躍狀傳到遠方。

辯解者將全部責任推給了“失誤”,而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久的科索沃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我駐南使館,也說是“失誤”,並表示了深深的歉意,難道“失誤”就能解脫罪責,就能得到受害者及其家屬們的原諒嗎?美國的“失誤”難道會永遠發生下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