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對窮人來說,活下來比愛下去難多了。

娜麼黑娜麼美 閒時花開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聽說愛情回來過林憶蓮 - Love,Sandy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無條件相愛,

有條件付出。

01

他和她相愛兩年,不得不在這個春天分開。

分手的原因,是去年冬天,他不幸出了車禍,徹底失去一條腿,此後餘生都要靠拄著柺杖才能艱難行走。

從天而降的災難,瞬間奪走了一位青年健全的身體,也無情改變了一對戀人愛情的走向。

其實,她並非薄情之人。

他住院期間,她請了假,病房陪護,做送飯擦身,為他花了好幾萬塊錢,都是她辛苦攢下的。

這些錢,她原本計劃著今年年底和他結婚時,拿去置辦嫁妝——他家兄弟多,父親又剛剛過世,條件不如她家。

雖然,她家也不富裕,去年秋天弟弟與妹妹又同時考上了大學,一年五六萬的學費,全指望家裡的幾畝薄地所收和她與父親做工所掙。

他和她同歲,老家都在城郊,兩家人的村子相距不過二十里地。

她在商場專櫃為別人賣女裝,他是礦泉水公司的送水工,她店裡喝的是他公司的水。

就這樣,他們認識了。

他踏實勤快,她性格溫婉,都來自農村,都早年輟學,都在底層打拼,讓他們惺惺相惜,墜入愛河。

雙方家人知道後,也曾為他們高興。今年元旦,他們訂了婚。他曾要給她買鉑金戒指,被她拒絕了。

“省下來,攢成錢,將來咱也在城裡買套房。”她說。

牽著彼此的手走進婚姻,在城市買套小小的房子,生下一雙健康的兒女,是他倆在一起憧憬未來時談論最多的“三大樣兒”。

但如今,這原本有可能實現的平民夢想,被那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碾得粉碎。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2

他成了殘疾,再也無法騎著摩托車穿梭城市大街小巷,再也不能扛著20公斤重的純淨水笑眯眯地出現在她面前,還極有可能喪失給妻性福生下兒女的男性功能。

她不怕,對躺在病床上的他說:“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結婚。你沒有了右腿,我就當你的右腿。”

善良而懂事的姑娘,慣於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她如此,很多底層出來的孩子都是如此。

但她的父母不同意。

他們把訂婚的彩禮如數還給男方,正式退了這門親事。

表面看,是他們不願接受一個殘疾的女婿。其實,他們只是無法將女兒一生的幸福託付給一個生活沒有著落的殘疾人。

她曾與父母抗爭,賭氣說今後過得好壞都認命,發誓這輩子非他不嫁。

但一次次看到燈下落淚的母親和抽菸嘆息的父親,她感到深深自責:

他們的心願,不過是她能嫁個好人家,如若經濟寬裕,再幫襯一下孃家人。

僅此而已。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3

更令她難過的是,他出院後,給她寫了張欠條,就不願再見她了。

她去他老家找他,他躺在陰暗的小屋裡,背對著她說:“你走吧,就當我死了。”

“你答應我的那些話呢?”她問他。

“我本來就是個說話不算話的人。”他一反常態,不再接話。

“你怕連累我,你不敢面對自己,你這個懦夫!”她哭著跑出房門時,聽見他狠狠地把床頭的茶缸摔到地上,就如摔掉無法掌握命運的他自己。

愛依然在。只是,誰都很無奈。

命運猶如一個鐵爪,狠狠地扼住他的喉嚨,也攥住他作為男人的自尊。

她想成為他的陽光,只是她自己也不夠強大,又拿什麼和悲苦的命運抗衡。

愛情是脆弱的,在操蛋的現實與沉重的病患面前。

父母張羅著給她介紹對象。她拗不過,也去見。

那一位位身體健全的男子向她走來時,她看見的,分明是一隻褲管空蕩蕩的他。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4

“我離開他,是不是太自私?”深夜裡,她通過微信問我。

“兩個水性不好的人同時溺水,與其互相拽著一起死亡,不如其中一個推另一個一把,給他生還的機會。”我安慰她。

我深知,他和她都是淳樸善良的人。

他的決絕,不過是想讓她過得更好。她願陪在他身邊,不過是想給他力量。

但如果,這愛對彼此都造成了壓力,她最終選擇退出也無可厚非。

我給她說,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我採訪過一些為愛堅守的人物,對他們為一句承諾不離不棄、因一句誓言苦守一生的長情,心懷感動,筆生敬意。

但無法忽視的是,堅守背後是痛徹心扉的孤苦,溢美之下是輾轉反側的煎熬,褒獎之中也有相互消耗的悔恨。

所以,基於這樣的認知,我越來越覺得,長情深愛固然可歌可泣,直面真相同樣值得尊重。

最不擰巴的人生,不過量力而行。

最不擰巴的愛情,不過因愛而生。

愛時,曾真誠相待過,這就是愛的意義。

今後,如果不幸分開了,這也不是恨的緣由。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5

無條件相愛,有條件付出。

這是出身底層的戀人該尊重的原則。

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活下來比愛下去難多了。

我們沒有親歷他人經歷的,就無權指責他人選擇的。

你沒有經歷一個美麗寡婦在農忙時節看著滿地莊稼無法歸倉的焦慮,就不該嘲笑她攜帶幼子嫁給鄰村那個貌醜光棍漢的行為。

你沒有經歷一個貧窮男子為妻治病傾家蕩產的悲苦,就不該譴責他最終放棄治療,握著她的手眼睜睜看著她逝去的絕望。

有時,放手未必是愛得不,恰是因為愛的太深。

真愛難得,但,相愛不是生活的全部。

愛情之外,我們都要面對太多有形無形的東西,肩負太多有益無益的責任。

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和殘缺患病的愛人,有的人選擇留下來,有的人決定走出去。

我們感動於前者帶來的力量,也要看到他承受的痛苦。

我們尊重後者離去的背影,也要看到他抉擇時的煎熬。

我們沒有資格指責他人選擇向好生活的權利,也不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控訴他人為何不去奉獻自己,更不該把自己對愛情的美好期待,強加到一個和我們同樣貧困卑微的人身上。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6

這些天,她和他漸漸斷了聯繫。

確切地說,是驕傲的他不願再和她有任何關聯,而她也嘗試著開啟新生活。

她內心依然很自責:“他原本就絕望,我們分手後他會更悲傷的。”

“不是這樣的。”我對她說,他還有另一條腿,他若想站起來勇闖,沒有誰能夠阻止他走得鏗鏘。

坐在輪椅上的張海迪可以成為一代人的楷模,沒有四肢的尼克能夠成為全球勵志演講家,一條腿的他,照樣可以活出完整的自己。

而她,作為曾愛過他的人,有權利選擇成為陪他站起來的愛人,也有資格選擇成為默默祝福他自己站起來的老友。

這其中沒有對錯,只是如何取捨。

其實,對於她這樣貧困又善良的女孩來說,無論怎樣取捨,都覺得自己有錯。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她只要接納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終會遇見真誠而美好的自己。

愛依然在 只是,誰都很無奈

07

不把自己當超人,是一種可貴的認知。

不管是面對親情還是愛情,知道自己原本就卑微平凡,承認自己能做得非常有限,這並非自私自利,而是直面境遇,接受現實。

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安放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才能遇見自我的珍貴與平和。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