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親人死亡後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

宿飛雪芬


這要不同年齡,不同情感,不同關係,不同性格分別來說。

從年齡上來看

如果說死者年齡較大,八九十歲的人去世,大多數人是能接受的,包括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如果老人久病臥床,需要照料,這樣的老人去世,家人可能也會附帶有輕鬆感。所以,這樣年齡的死者,可能親人不會過於悲傷。如果死者是一箇中年人或一個孩子,那麼相對來說,悲傷的人就會比較多,親人如果不哭不悲,很可能是把痛苦壓抑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沒有用行為表現出來。所以,看上去是不哭不悲的。

從情感上來看

死者與生者的情感如果很深,一種會大哭,一種會不哭。這兩種都是非常悲傷的表現。對於那些過於悲痛而不哭的人,是需要哀傷輔導的。這樣的人與死者一定有還未說完的話和做完的事,他們需要做進一步的溝通。可用空椅子技術來一場對話。最後讓他們哭出來。

從關係上來看

其實有很多親人,可能還沒有朋友親, 從血緣關係來看,可能是兄弟姐妹,但是平時卻因為一些事情,有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深仇大恨,這種關係的親人,幾乎是不哭不悲的,不過也有可能會裝著哭幾下。

從性格上來看

有的人的性格,就是不會表達悲傷,他們就是把悲傷藏起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應對悲傷的模式,已經成了一種直接的反應。小時候就是這樣應對悲傷的,長大之後就成了一種模式。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長繫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的大仁君,很高興能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說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吧,也希望大家對這一類的人群多多關注與支持。


去年,中秋節,因為身在成都,我沒有回家。當時,記得很清楚,晚上7:00,正在和朋友吃飯,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語氣急促,催促我趕緊回家,爺爺去世了。掛了電話,腦子一片空白,嗯,用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就是:“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


強裝著淡定吃了口食物壓壓驚,告訴朋友說,“我爺爺去世了,嗯,我要訂機票回家”。


之後,十萬火急地往家趕。在飛機上問空姐要了杯熱水,左手握著隱隱發抖的右手端起水杯往嘴裡遞,嗯,可能是水太燙,加上飛機比較顛簸,試了好幾次,還是沒喝到就放棄了。回家的路上,腦子裡都在想爺爺長什麼樣 ,回憶以前和爺爺在一起的時光,嗯,發現完全不記得了,想想還是不要為難自己了,聽聽音樂可能會讓自己好過點。


嗯,下了飛機發現老家的天很冷,當時只不過是十月份,我穿了件厚衛衣,還是凍得瑟瑟發抖。踏進家門口的那一刻,看到爺爺的棺木那麼大一塊放在堂屋的中間,前面立著他的遺照,很祥和,內心有個人告訴自己,這是你爺爺,他去世了,你應該悲傷的,應該哭泣的,嗯,我也覺得我應該很傷心的,可是我哭不出來,只是覺得胸口悶悶的,好像有塊大石頭壓著喘不過氣。給爺爺上完香,行完禮後,我就默默找了個地方跪著守孝。


爺爺的喪禮一共持續了三天。這三天,我看著爸媽叔叔嬸嬸姑姑哥哥堂弟等一眾親人在爺爺的靈前哭得不能自已,我也就只能看著,彷彿自己置身事外,所以的事情都與我無關,我只是個看客。


最後一天,下葬的時候,我默默地看著爺爺的棺材被土一點一點地掩埋,突然覺得:哦,這是我爺爺,他真的離開我們了,以後不能再對話、見面了,只能一個在墳墓裡,一個在墳墓外祭拜。


當天晚上,我沒有做過多的停留,就趕飛機回了成都。到家後,很疲憊,睡一覺, 還是很疲憊。我內心充滿了愧疚,好似有一個人一直在譴責我:“你怎麼這麼冷血,你爺爺都去世了,你居然都不悲傷,連一滴眼淚都沒有,你太不孝了”。嗯,當時的我深表認同。


過了很久,我和一位心理學的老師聊天,她無意間提了一句,“你這是情感隔離”,我才反應過來,原來如此。


隔離是心理防禦的一種,所謂“隔離”是把部分的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個人感覺部分,因為此種感覺易引起焦慮與不安。


爺爺去世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再加上母親告訴的急促,我並未做好準備,就被強迫接納這個事實,為了避免自己情感上的不適,我採用“隔離”的方式,讓自己待在自己的安全區,不讓自己悲傷難過。


其實,當我們面對親人去世的事件的時候,甚至是我們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悲傷——接納,這5個階段。


曾經有一位瑞士的心理學家Elisabeth Kubler-Ross 博士,她在1960年研究疑難雜症晚期病人時,發現每個病人都要經過一個痛苦週期。


第一個階段是震驚。病人對聽到“死亡宣判的”的普遍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


第二個階段病人開始拒絕這個事實。常常會聽到“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陳述。


第三個階段就是氣憤。這種氣氛往往是針對上帝、大自然、老天爺或者運氣等。這個時候家屬要理解,因為這個時候的憤怒也往往會因為某一問題發洩在家屬身上。


第四個階段是討價還價。病人往往希望上帝能夠延長他們的生命週期,常常許願以改變某種行為為代價。


第五個階段是感到悲傷。這個時期經歷的時間最長。這個時候的病人主要特徵是深度的沮喪、抑鬱和脾氣改變。這個時期延續的時間最長。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接受。一旦這個階段到達,病人往往儘可能的完成未達成的夙願。在心理上他們已經平靜,並且不再恐懼死亡。



這種對死亡的痛苦歷程的體驗也發生在失去親人的家庭成員中或者至親好友中。


與其說是週期性變化不如說是成心理層次的變化,因為人們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按照上面的順序來表達自己的痛苦。這項研究成果也在心理學上樹立了一個里程碑。


所以,當我們遇到親人去世後,不哭也不悲的人,請理解與支持!


今天的分享結束了,親人死亡,話題有點兒沉重。

遇到親人去世不哭不悲的人,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只是沒有暴露出來,並不能說明他們沒有痛苦,請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親人去世是一件讓人感到悲傷的事情,或至少對這個家庭而言是一個負性事件。世界各地都會為去世的人舉行儀式,作為逝者對家人或是對曾經生活過的世界進行告別。



哭泣,甚至嚎啕大哭可以說是這個儀式上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果不哭,甚至哭得不夠響亮都可能會認為是對死者的不敬,或是認為這個人沒有感情、冷血。想到很早以前,陳佩斯和趙麗蓉老師演過的一個電影,在電影中,趙麗蓉老師飾演陳佩斯的媽媽,為了看兒子對自己是否孝順,在另一個人的蠱惑下假裝自己去世,看看兒子的表現,結婚兒子為表孝心花了很多錢,還鬧出了很多笑話。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說,要在老人在世的時候,多陪伴他們多關心他們,不要將這些留在不切實際的排場上面。



現在回到題目,親人去世不哭不悲傷的人什麼心理?

在家庭心理諮詢中,親人去世通常都被認為是對家庭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但這件事情對家庭成員產生影響的程度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每個家庭成員對去世者的感情,一是去世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去世者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重要,跟每個人的情感距離越近對家庭產生的影響就越大。這種影響會通過情緒進行表達,但具體的表達方式同個體本身的心理特質因素有很密切的關係。

有些人非常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說在從小到大的生活過程中學會了控制甚至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這種方式給他們帶來了某一方面的好處。因此,這種情緒處理方式內化進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非常悲傷也不通過情緒進行表達,而是選擇壓抑。

還有就是,不同人的情緒產生時期不同。可能親人去世的消息過於突然,乍一聽到無法接受現實,在認知層面對信息或是事實進行否認,而大腦接收到了這種虛假信息,進而限制了情緒的產生。

當然並不排除一種可能,例如,老人沒有見過裡面的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十幾年沒有怎麼見過面也沒帶過的這種情況,雖然親緣關係非常近,但實際生活中感情連接並不密切,所以情感表達不強烈也是非常合理的情況。

去年大火的動畫片《尋夢環遊記》通過亡靈的故事告訴我們死亡不可怕,忘記才可怕。內心的惦念比儀式上的痛哭更重要。



不倒翁小姐


這個問題讓我一下子回到11年前的冬天,天寒料峭,而我的母親突發腦梗,從救護車接到醫院直接進ICU,直到去世就從來沒有醒來過。

那時候我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任職編輯部主任,主要業務負責人。我緊急請假在醫院,領導派了相關負責人和同事來醫院探望,父親一看到我們單位相關負責人噓寒問暖,瞭解病情,忍不住眼眶溼潤了,接著老淚縱橫。那時候我還不到40歲,剛剛從市某機關工作6年出來。我的哥哥全部都是工人,老實本分,只能聽醫生宣判。這個關鍵時候,我只能冷靜處置,否則將更加亂成一團糟。

我帶著已經18歲成人的大侄子,負責值夜班,4天內,每天夜裡醫生進進出出,我知道母親始終處在危險的邊緣,我一直都很冷靜,一滴淚都沒有掉。

4天后,母親在臘月29的凌晨去世了。我們一家在當地沒有親戚,於是緊急通知老家的親戚,通知母親唯一的乾女兒到場。妹妹到太平間,直接伏在乾媽的遺體上痛哭。我依然沒有流淚,流淚沒有用。要抓緊購買喪葬用品;給母親穿老衣,要聯繫殯儀館等等千頭萬緒的事,因為如果不在年三十火化的話,母親只能躺在冰冷的冰櫃中,我們都不忍心。

到殯儀館有很多手續要辦,醫院還有賬要結,骨灰盒、母親遺像都需要辦,直到母親要推進火化間,我都是和哥哥們麻木地處理著各種事務,只有嫂子們在哭,父親全權委託我們兒子辦理母親的後事了,哪個兒子有機會哭啊?!

骨灰盒拿到家裡,要跨火盆燒紙錢,給母親的遺像磕頭,頭七很快過去了,我還是沒哭。

母親的後事辦完後,每個兒子取一樣母親的物品,我挑選了一張母親年輕時候的照片,黑白的描紅照片,2吋照,放在我的錢包最裡層。

終於回到自己的家,累的不行不行的。我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看著母親的遺照,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叫媽媽了,眼淚嘩啦嘩啦落下來,大滴大滴的淚,可是沒有哭出聲音來。我大口喝了半瓶白酒,把自己喝暈,昏沉沉睡覺,直到第二天中午起床,再一次回到冷靜的現實中。

至親的母親已經故去,哭沒有任何用,安慰好照顧好健在的父親,兄弟們過好各自的生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和報答,這就是一個失去母親的男人最真實的心理!


老胡寫實


我的父親是1989年的10月份去世的,當時我們姐弟三人都跟著父親,在濟南租房子住,有一天我父親想回老家看看,天自己就回老家了,我和弟弟在濟南長途汽車站以賣報紙為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就是很煩,也沒有去車站,到了下午我們老家的一個哥哥來了,見了我說讓我們三個回老家,我一見到他就感覺到父親出事了,問他先上來不說,在我在三追問下才告訴我父親不在了,我和兩個弟弟當時就跟傻了是地,趕快坐車回老家,坐在車上我的眼淚止不住流,就是無聲的哭泣,可是到了家一滴眼淚也沒有了我兩個弟弟也是,哭不出來,腦子裡一片空白,別人說這三個孩子跟傻子是的,後來我們姐弟三個又回濟南了,老家和濟南是我的傷心地,謝謝,


君子蘭


我爺爺走的時候我初二,爺爺生病十年,從小跟著爺爺住,每天把爺爺搬到床上搬到輪椅上,去世的時候傷心的哭了好多天,奶奶去世的時候,一滴眼淚都沒掉,奶奶嚴重重男輕女對我家非常不好,但是奶奶病了一年臥床不起,我爹媽跟我奶睡一張床伺候一年走的,我奶臨死前說對我媽不好實在錯了,我那一年大一,每週末節假日回家伺候,屎尿都幹,奶奶去世後,我一滴眼淚都沒掉,心裡不虧,不愧,反倒姑姑哭的嚎天搶地,病了一年都不回來幾次,回來住了一晚嫌我奶奶沒白沒黑不停說話,再也不住了,回來也是站站就走,呵呵,我只能說他們都說我奶奶找她們要錢,要衣服什麼的,尤其是逢年過節,我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夢到過他倆一回。


茗7788


我的真實經歷,我父親2012年10月7號晚去世,在醫院的病床上,哥哥嫂子再喂爸爸吃流食,我在床尾抱著爸爸的雙腳,等著哥哥喂完了就給爸爸洗腳,爸爸突然就沒有了心跳,我們趕緊喊醫生,醫生來了之後就宣佈父親走了,我當時就知道問醫生你們為什麼不搶救呢?哥哥哭著說,爸爸已經走了,可是我真的沒有一滴眼淚,心裡也很難過,但是沒有眼淚,我可是看電視劇都會哭死的人呀?我眼睜睜的看著爸爸被推進了太平間,我一直緊緊的拉著爸爸的手,我說哥哥爸爸的手很涼,他會很冷吧?就這樣我在太平間待了一夜,旁邊放著四五具屍體,我一點都不怕,只是怕爸爸忽然醒了我們不知道,第二天我姐姐來了哭的驚天動地,旁邊的人都說這個肯定是女兒,多孝順呀!可是爸爸住院四個月,我姐姐一天假都沒請過,都是我和媽媽在照顧,我不知道不哭對不對,但我知道我真的很難過,我哥哥一直勸我哭,他擔心我會瘋了,可是我沒有眼淚,姐姐一直在嚎啕大哭,哭了三天,哥哥後來打了她一個嘴巴,每個人都不一樣吧。也許我是真的不孝。可是我問心無愧了。


董燕儒


我不懂,我說說我的經歷吧。

2016年3月中旬,我吃飯的時候,拿筷條夾一口飯,兩根筷條同時折斷,當時也覺得有些意外,又想起老人的話,家裡會有事情發生。

2016年3月下旬,我騎電車外出,電車剎車線斷了,我剛換才2個月。

2016年3月底,我借友仔電車外出,接到弟弟通知,老爸突發疾病,速回。我騎電車往家裡趕,剎車線再次斷裂。那天老爸走了,我沒能見最後一面。

老爸走時,我沒哭,只是和弟弟安慰媽媽,然後打電話給老爸的兄弟姐妹,讓他們上來處理後事。

當晚,做完該做的事後,我回到自己的住處,等孩子睡著後,關了燈,我哭了很久很久,欠老爸的太多太多,沒盡孝親已走。

殯儀館最後一面,開始我沒哭,媽媽弟弟弟妹姐姐姐夫都哭得很傷心,我沒有哭,我只是靜靜的看著老爸,這個從來沒打罵過我的男人,這個曾經以我為自豪的男人,就這麼……當家人都離開後,殯儀館工作人員想運走老爸,我一手抓住推床,然後哭得一塌糊塗,這個我曾經立誓要好好報答他的男人,這個從我10歲就帶我早出晚歸幹農活的男人,這個以身作則教我堅強的男人,過了這刻,再也見不到您的尊容。😭😭😭😭😭

火化後,帶著遺照回村裡開了追悼會,那一天我沒有哭,有嬸母過來跟我說,跪拜時一定要哭。然而這一天我真的沒有哭。跪拜時,我心裡想:爸爸啊,老協會沒有忘記您這位老村長,黨支部沒有忘記您這位老支書啊。

過後的半年時間,每次都怕聽筷子兄弟的《父親》,聽完心在流淚。

此刻願天堂裡的爸爸一切安好!這輩子做您的兒子還沒有做夠,央求您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賓哥數學


親人死亡後不哭不悲,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心理,但是我自己的確曾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

前年春天姥姥突然病倒了,那時候她和姥爺住在縣城裡,兩個老人八十多歲了,但是身體一直沒什麼大毛病,這次突然病倒,讓我們都有點措手不及。


奶奶是胸腔積液,縣城的醫院不行,轉院到省城的大醫院動手術,手術後一度需要住進ICU病房。

我是姥姥從小帶到大,直到大學畢業還一起住了好幾年,感情我覺得比我和我媽媽都要深。姥姥剛開始病的時候我就想回去看她,但是媽媽怕我請假請多了會把工作丟了就沒同意,說反正要動手術的,讓我手術之前再回去。

手術前怕姥姥知道我要去睡不好,沒告訴她,直接飛機到省城,去病房裡看了她,拉著她的手,笑著說,小手術,彆著急,我一直就在外面等著她。


手術後,從ICU出來到普通病房,病情反覆,在病床上經歷了一次搶救。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和我媽媽兩個人住在醫院,一個陪床,一個在外面電梯間睡,看著姥姥慢慢開始能排便、能喝點稀粥、能吃點水果了,我才從省城回到北京。

姥姥出院後,身體好了一段時間了,但是沒多久又復發,從那以後,一直沒有出院。我們看著她難受,卻無能為力。

所以奶奶去世我真的沒有悲傷,一開始也哭不出來,我覺得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解脫。她一輩子沒得過大病,沒住過院,臨去世了,卻受了那麼多罪,如果可以,我寧可她在生病之前,睡覺直接去世,不要經歷這些痛苦。


旅行攝影小達人


有時候不哭並不代表不悲!

我的媽媽離開已經十幾年了,病重期間我一直在陪伴她,我很愛她,她的離去是我一生的痛。我還記得她剛剛離開的時候,爸爸和姐姐給她換衣服,我還告訴爸爸輕點,怕弄疼了她,但是我沒掉眼淚。我們這裡的習俗是去世的人要停放到第三天才能火化,她離開的前兩天我沒掉過一滴眼淚。

我知道我應該哭,因為躺在那裡的是我最愛的媽媽,但是我就是哭不出來,接待來追悼的客人,辦理各種相關手續事宜,進行的有條不紊,彷彿我在那裡只是在幫忙,而躺在冰棺裡的那個人跟我並無關係,我甚至想如果我不哭來的人一定會認為我不孝,我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哭,哪怕是哭給別人看,但是兩天裡無論我怎麼樣努力我都掉不下一滴眼淚,甚至於晚上要守靈而我卻睡著了。那兩天的時間裡我甚至怨恨自己為什麼如此的冷漠,冷漠的連個普通的親戚都不如。

直到第三天打開冰棺要抬媽媽出來去火化的那一刻,我忽然感覺到那種悲痛排山倒海而來,我記得當時好幾個人拉我都拉不住,我好像瘋了一樣的撲了上去,我感覺才反應過來那個人是我的媽媽,她從此就要離我遠去,我再也見不到她了,直到現在我都忘不了我的手撫摸在她的臉上那種冰冷刺骨的感覺和那種撕心裂肺的痛。

媽媽剛走的那幾年我曾數次有過自殺的念頭,就是想隨她而去,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種思念,那種想念而見不到的悲傷時時在籠罩我,直到如今我仍舊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而直到現在我仍然不知道那兩天我在想什麼,為什麼我沒有哭,但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悲傷有時候不是眼睛能看到的,也不是眼淚能代表的。因為那種傷不是在表面,而是在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