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有溼氣該怎麼祛溼氣?

用戶101319483874


相信不少生活中南方的朋友們,對於體內存在溼氣這種情況都不會陌生。南方潮溼而悶熱的天氣,讓人感覺分外明顯。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溼氣呢?祛除的方法又有哪些?

一、體內是否有溼氣的自我判斷

首先,我們可以瞭解一下,到底溼氣是何方神聖。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自然界中的潮溼氣候、食肉等,都是溼氣的來源之一。一旦我們體內的溼邪過重,就很容易會損傷我們體內的陽氣,造成身體的不適。

一般呢,自己身上有沒有溼氣過重的情況,可以從下面這幾點來判斷。

(1)起床的狀態

在中醫裡面,很講究一句話,“溼重如裹”,形容的就是身體好像被溼漉漉的衣服包裹著,那種不舒服的感覺。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觀察身體的小腿和肚子部位。如果發現我們的小腿和肚子有發酸以及發沉的現象,那麼這也是屬於體內存在溼氣的典型特徵之一。

(2)大便

從我們的大便狀態,可以清楚的判斷出我們的體內有沒有溼氣的情況。

①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

②大便成形,但是卻會沾住很難沖掉,也是因為溼氣粘膩,而導致體內有溼。

③溼氣過重,擦拭的時候,往往會特別費手紙。

④存在便秘的情況,並且大便不成形,是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

(3)看舌苔

正所謂“舌為心之苗,尤為脾之外候”,舌苔是可以反映我們身體情況的一個重要部位。

正常而言,體質健康的人群,舌淡紅而潤澤,舌表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

而體內有寒的患者,則會顯得舌苔白厚,滑而溼潤。

如果是溼潤患者,舌苔會粗糙或厚重,並且有發黃、發膩的情況。

既然是這樣,如果我們體內的溼氣過重的話,這時候應該如何調理呢?

二、如何快速的祛除溼氣?

1、運動祛溼

我們可以通過運動鍛鍊,讓身體通過排汗來祛溼,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夏天運動時,要讓汗完全排出去才有益於祛溼哦。

2、巧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我們適當吃些也有助於溼氣的祛除。

3、飲食祛溼

除此以外,通過食療的方法祛溼,也是極好的一種方式哦。下面,就讓小康為大家提供兩道祛溼小食譜吧。

·赤小豆薏仁飲

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各5克,其他各1克,薏米仁炒到發黃,將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入電飯鍋加水,按煮粥鍵(用鍋的話就煮兩小時),煮好後喝茶即可。

·山藥紅棗粥

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三分鐘即可。

最後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所以,建議大家儘早發現自己身體的狀況,早日做好祛溼的“保衛戰爭”哦!


如果文章內容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哦!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的趣味知識,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網上藥店


溼氣本就是中醫上的概念,通過中醫上的望聞問切的辨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斷。

望:如果眼瞼、腿部容易浮腫、頭皮髮油、虛胖、大便粘馬桶、女性白帶多、容易起溼疹水泡、舌頭胖大有齒痕、舌苔厚,那麼體內有溼。

聞:嘴巴內有口氣,聲音軟綿無力者溼氣重。

問:容易覺得疲倦,身體沉重粘滯感,感覺不清新;睡覺流口水,平時覺得口中黏膩,口淡,沒胃口;容易腹脹,消化不好,沒有飢餓感;女性白帶多、容易瘙癢、有黴菌等,男性陰囊潮溼等都屬於體內有溼氣。

切:腹部柔軟,膨隆;脈象濡或滑或細或緩等也是表明溼氣太重。

這些都是溼氣重的人有的表現,用這6種方法,溼氣不再來,學會一個也受益。

1.飲食調整

精細飲食、冷飲、油膩、甜食、濃湯等,都容易誘發和加重溼氣,所以這類食物的攝入量要適當控制,多吃粗糧。

2.調整居住環境

如果你的住所地勢低窪容易積水,或者過於靠近河邊,或者光照條件非常差,那麼也建議換一個能受到陽光直曬,環境更乾燥的居住地。

3.溫水泡腳

泡腳有利於改善下肢乃至全身血液循環,能很好的幫助祛除溼氣,泡到身體微微出汗的程度為最佳。如果本身有下肢水腫的話,可以在水中加入艾葉煮水20分鐘,放溫過後再泡腳,有活血去腫的作用。

4.多喝溫水

不要因為有溼氣就不喝水,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多喝水才會多解小便,有利於溼氣排出。若喝水太少,身體反而會保留水分,出現水腫的情況。

5.逐步增強運動

溼氣重的人大多脾虛,而脾虛的人容易四肢無力,對此可以通過運動鍛鍊,來逐步增強四肢的力量,從而反作用於脾胃,起到健脾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出大量的汗,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強運動量。

6.調整環境溫度

現在的人都很依賴空調,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如果家裡和公司的溫度過低,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從而使體內的寒溼加重。


熊貓醫學


中醫有句話叫“百寒易去,一溼難除”。說明了溼氣的難治性與可怕性。溼在體內沾滯難祛,風碰到溼,則為風溼;寒碰到溼則為寒溼;熱碰到溼則叫溼熱。

溼氣是如何產生的呢?溼氣進入人體有兩個途徑(分為內溼和外溼)。內溼是通過飲食進入體內的,外溼是由外部進入的,比如:地域原因、淋雨、泡澡和水中作業等。相比較而言,北方乾燥犯溼氣的人少,南方人多有溼氣。

那為什麼在相同的條件下,有的人溼氣重有的人溼氣則很少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講到的重點:

一、我們人體有個器官叫脾臟,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體內的溼氣能否被霧化完全看脾臟它是否健運,也就是說脾的功能是否正常。

脾虛則霧化無力,導致溼氣停留體內排不出去。很多虛胖之人其實就是脾虛,無力運化水分導致的。水分多舌體長期浸潤則胖大,故溼氣重的人舌頭兩側均有齒痕。脾和小腸又相通,所以溼氣重的人,大便往往不會成形甚至便溏。

二、剛才說了溼氣重的人均是由脾虛所致。所以看溼氣必看脾臟的功能是否健康:

1、脾虛的人通常有這麼幾點:肌肉鬆軟、眼袋腫大、飯後腹脹等。

2、溼氣重的表現:身重犯困、齒痕明顯、便軟或便溏等。

三、溼氣重如何治療?具體操作分外治內服兩法:

1、外治法:推拿點穴,脾經為主肝腎兩經為輔;重點穴位脾俞、太白穴。還可以用艾灸、刮痧拔罐或三者綜合運用。

2、內服法:健脾利溼。常用食療方的中藥有,茯苓、淮山、薏仁、茨實、赤小豆等水煎代茶飲。

3、藥物內服法,需要根據體質不同而加減變化。病名雖是一個,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故需要兼顧的情況也不一,這方面建議找當地中醫師當面開方為好。

四、中醫辨症理論:“肝脾腎三髒互相是母子關係;脾和胃表裡關係;脾和小腸相通關係;它們均會互相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怎樣,必須要四診合參才更具備有針對性,沒辦法做到千人一方。所以在此無法給出方劑。

五、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故對脾腎的看護調理是中醫學界亙古不變的重點。許多大中醫學家對此尤為重視。

溼氣重的人禁忌:不能吃喝生冷食物和游泳或泡澡,其他遵醫囑。

看完本篇文章,大家以後就明白了溼氣的由來與如何防治它。同時歡迎大家就此話題一起來多做討論,謝謝!





岐黃傳承—龍籽江


如何辨別體內有溼氣?溼氣可以分為溼寒和溼熱,首先要進行辯證,以下有我寫的如何辯證溼寒和溼熱。

怎樣快速去除體內溼氣?也是要先進行辯證,然後才能進行針對性調理。

如何辯證是溼寒還是溼熱?可以看以下7點

1. 面部狀態

溼熱: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瘡、青春痘。

寒溼: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蒼白,眼瞼易浮腫。

2.舌頭

溼熱:舌質顏色偏紅,舌苔多黃厚膩,舌體偏瘦,齒痕不明顯。

寒溼:舌質顏色偏淡,舌苔多白厚、滑膩,舌體胖大有齒痕。

3.小便顏色

溼熱:小便短赤,尿色深。

寒溼:小便清長,尿色偏白或無色。

4.飲食習慣

溼熱:喜食生冷食物,經常吃一些偏涼的食物。

寒溼:喜食熱食,吃生冷食物後肚子常有不適感,易拉肚子。

5.大便感覺

溼熱:大便粘滯不爽,或乾結便秘。

寒溼:經常溏瀉,大便不成形。

6.性格脾氣

溼熱:性情急躁易怒,一點就炸。

寒溼:性情多溫和沉悶,不易發火。

7.體味

溼熱:經常容易出汗,體味大,可能伴有口臭、女性白帶異味、男性陰囊潮溼異味。

寒溼:即使是夏天也不容易出汗,也沒有體味。

以上7點符合3條及以上就可以判斷是溼寒還是溼熱,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溼寒和溼熱夾雜的體質。

如何快速調理溼寒?

1.喝紅糖生薑水:將水煮開加入紅糖和生薑絲,起到暖胃驅寒的功效。

2.喝沁 元茶:由十幾味中藥材配伍而成,每天飯後半小時喝一杯,健脾又祛溼。

3.用生薑或艾葉泡腳:睡前用生薑或艾葉泡腳,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睡眠質量。

4.運動鍛鍊:現在人喜歡久坐,坐著不動會導致血液的流動變緩,手腳冰涼愈加明顯,運動能夠提升陽氣趕走寒溼氣。

如何快速調理溼熱?

1.早睡早起,熬夜會加重體內虛火,導致溼熱更盛。

2.辛辣油膩等味重的食物會加重體內溼熱,飲食清淡,多吃清熱利溼的食物,比如:薏米、冬瓜、綠豆、苦瓜、黃瓜等。

3.菸酒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使溼氣更難排出,因此忌菸酒。

4.運動出汗是排除溼氣最有效的辦法,溼氣會隨著汗液而排出。

想知道更多關於溼氣的知識,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會有新收穫!


一襲寒風浸染雙眸


關注妙手小聖醫,每日推送養生乾貨!

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有溼氣該怎麼祛溼?

現在脾虛的人佔大多數,只是症狀輕重的區別,那麼如何判斷自己身體到底有沒有溼氣呢?看看下面這些症狀你都滿足幾點?

1:睡覺流口水,或者每次睡覺起來嘴角都有口水印。

2:大便不好解,而且大便性質比較黏滯,不容易沖掉

3:舌苔發白甚至厚膩,而且舌頭有齒痕


4:眼袋比較大,而且皮膚差,總是長痘或者有斑

5:肚子比較敏感;吃辣的或者吃一點涼的就拉肚子。

··········您滿足上面幾點症狀?

那麼有溼氣可以如何祛溼?

推腹,按摩腹部

食後徐行百步多,並摩腹——方法:雙手自上而下反覆輕推腹部(從胃部頂端推至小腹),至腹內無積塊、鳴聲陣陣,多數放幾次大屁。

注意:一定要輕輕的,就是比撫摸稍微在意識中用點力量就可以。


用戶82314583398


一般情況下,人的體內有溼氣會有13種表現。包括大便稀溏、皮疹、長痘痘、長斑、身體肥胖、面色蒼白、咳嗽、全身乏力、精神不濟、打呼嚕、苔黃、口臭、流口水。體內有溼氣的原因,往往是由於暴飲暴食,生冷硬的東西吃多了,不良的情緒影響,過度疲勞,生活環境寒冷潮溼等因素有關。往往表現為肢體困重,腹脹,大便粘滯不爽等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儘快調理。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去除體內溼氣的方法:

第一種:刮痧,拔罐

溼氣重的人越來越多,刮痧不但能夠去溼氣,而且有較好的效果。因為刮痧是通過疏通經絡的方式,來將體內溼氣通過同邊或者是一邊來進行體外的刮痧,然而將體內的溼氣從皮膚中透出來。

因此刮痧治療祛溼是非常好的方法,臨床上也是首選的治療方案,所以刮痧能夠去溼氣。

第二種:手持艾灸

在中醫方面,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溼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在正確的穴位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的溼氣,還能預防各種各樣的疾病。。灸哪幾個穴位可以祛溼呢?

1.關元穴

在我們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的養生和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灸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的調理氣血,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溼療效顯著。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5.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其功效數不勝數。

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可以同時艾灸這幾個穴位,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

第三種:運動祛溼

1.慢跑

慢跑是屬於一項最為常見的運動方式,也是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喜歡的一種運動,在慢跑的過程當中,人體內多餘的溼氣會跟隨著運動而排出體外。另外在慢跑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有效的去除人體內的多餘脂肪,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屬於一項比較好的運動方式,有部分中老年人身體素質相對較好,也可以選擇慢跑來祛除體內溼氣,但如若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建議選擇其他更加柔和的運動方法。

2.瑜伽

現如今也有很多的中老年人愛上了瑜伽,其實瑜伽是屬於能夠祛除體內溼氣的一項鍛鍊方式,在做瑜伽的過程當中,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了鍛鍊,尤其是腹部和腿部,之所以有很多的女性都會選擇做瑜伽,其實就是因為大部分的女性都是腹部和腿部的脂肪偏多,選擇做瑜伽能夠讓這些部位的脂肪燃燒起來,同時也可以將體內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達到去除溼氣的這樣一個功效。

第四種:食療祛溼

1.冬瓜薏仁鴨湯

需要半隻老鴨子,一把薏米,一斤冬瓜,把鴨子清洗乾淨切成大塊放在鍋裡用大火燒開,煮三分鐘左右去除血水,然後用清水洗乾淨。在鍋裡放入油五成熱的時候放入薑片和蔥段爆香,然後再把鴨塊倒入直到炒變色的時候放入開水和薏米煮一個小時,最後加入適量的冬瓜和鹽,再用小火煮20分鐘即可,有利於滋陰降燥、祛溼氣。

2.赤小豆煲雞湯

需要90克的赤小豆,母雞去除內臟洗乾淨,把赤小豆放在雞肚子裡,用竹籤把雞肚縫合,加入適量的水來進行煲湯,最後放入適量的調料味就可以了,這種食療的方法有利於健脾利溼、消腫利尿,特別適合於溼氣重引起的手腳沉重、腰腹部墜脹等症狀。

溫馨提示:夏季儘量不要喝冷飲,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適當的外出散步。








小李講養生


夏天是個囤積溼氣的季節。溼氣重的人,在這個季節是非常難受的,種種看似不是病、實際又讓人不舒服的情況都會發生。那麼,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有溼氣該怎麼祛溼氣呢?今天我們來學一學。

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女性溼氣重,1個地方最明顯

這就是肚腩。

一般來說,大肚腩的出現,除了跟每天吃的東西較多有關係外,還可能是因為體內溼氣較重。溼氣重的人,體內多餘的水分不容易排洩出來,可能會轉化成溼氣,在皮下組織儲存下來,人就會可能會出現水腫,從而形成了大肚腩。

大肚腩,人們又稱其為“水腫型肥胖”,或者是“虛胖”。這種類型的肥胖,僅靠節食是很難達到減肥效果的,關鍵的因素在於祛溼,將體內的溼氣排出體外,讓身體代謝順暢。肚腩就可以慢慢變小,也有助日常養生。

如何祛溼?80歲老人一個土方法,溼氣一掃而光,肚腩慢慢變小

這個方法就是將荷葉、茯苓、火麻仁等食材搭配,熬成火麻荷葉水,日常經常喝一點,可以除去體內溼氣,健脾利水。

但是現代人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現,這樣的食療方未必人人適用。因為荷葉、火麻仁等,都屬於清熱解暑型的食材,如果量控制得不到位,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寒加重,導致腹痛、神疲乏力,手足冰涼等情況出現。

因此,現代人在此土方的基礎上,將食材配方進行“升級”,添加了決明子、玫瑰花等,並通過益生菌的發酵作用,將食材的不同成分進行區分,提純,萃取得到性質更為溫和的火麻荷葉發酵液,供需要祛溼的人群進行服用。

主要食材藥理性質簡析: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溼利水,健運脾胃,祛溼消痰,從根本上振奮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以達痰溼去、體重減的目的。
荷葉:味苦、清香升散,有消暑利溼、健脾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說它: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
火麻仁: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其主要作用是潤腸通便,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郁李仁:潤燥滑腸、下氣利水。適用於津枯腸燥、燥澀不通、腹脹便秘、大腸氣滯、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

溼氣重、小肚腩明顯的女性,可以每天2-3支火麻荷葉發酵液,同時注意飲食清淡,最好能堅持有氧運動,適當多做一些仰臥起坐、瑜伽等運動,對於減小肚腩,效果會比較明顯。


太陽昇起時926


怎麼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有溼氣該怎麼祛溼氣?

溼氣重,大家必須有這樣一個概念,溼氣只是一個症狀,溼氣重是因為我們的脾胃虛弱,氣虛從而我們機體代謝水溼動力不足,溼氣自然比較重,陽氣也會受到牽連,這個時候要想去溼那麼在祛溼的同時應當補氣。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有沒有溼氣呢?

(1)舌頭有齒痕,舌頭胖大水溼重


(2)平時總是容易腹脹,完谷不化

(3)白帶較多,味道重,分泌物多。

(4)頭髮油膩,皮膚容易出油

(5)皮膚差,長痘,毛孔粗大

如果上面的症狀你都有,那麼基本可判定體內有溼氣。

有溼氣的話如何祛溼氣呢?

第一:祛溼茶

由茯苓,薏仁,赤小豆,白扁豆,乾薑,桔梗,山藥等組成的祛溼茶,直接加水煎煮後代茶飲,可以健脾祛溼氣,能夠提升脾胃運化,以此達到祛溼消腫利尿的功效。

第二:蒼朮陳皮泡水


蒼朮有著健脾的功效,可以使我們的脾胃變得暖和有活力,也可以去溼氣,增進食慾。而陳皮理氣燥溼,二者各10g一起搭配道茶飲裡很適合脾虛溼氣重的患者飲用。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溼氣的症狀如下:

1、耳內溼(耳蝸溼)

2、睡覺打呼嚕

3、腹部肥滿鬆軟(小肚子大)

4、腋窩出汗有味

5、減肥後反彈

6、手癬、腳氣(腳癢、腳汗、腳臭、腳趾間水泡潰爛)

7、大便粘(擦不淨、粘馬桶)

8、皮膚油膩(臉部、頭髮、前胸、後背)

9、男性陰囊潮溼

10、女性白帶量大(白色白帶),陰部潮溼瘙癢

11、頭皮屑多、癢

12、頸部有黑圈,扁平疣(瘊子、肉揪揪)

13、舌面白色,滑膩水汽大

14、懶,疲倦困頓,不愛動,起床後昏沉

15、手腳、眼晴浮腫,眼皮垂有眼袋

16、胸悶,咽部痰多

17、容易長溼疹,上臂外側有小疙瘩

18、前胸、後背起痘

排溼用排溼湯即可,內外溼都可以用!


迎康中醫養生


中醫專業出身,從醫、教書……願與你分享經驗與感悟,做你的朋友。

目前辨別溼氣的方法眾說紛紜,很多病也都跟溼氣沾上了邊,溼氣可怕、溼氣難治、溼氣纏綿...,所以“談溼色變”的大有人在,有溼氣就說明身體內有健康隱患,這事不假!溼氣的來源不同、季節特點不同、人們的體質不同,溼氣的表現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今天就談具有普遍意義的溼氣如何辨別。

一、怎麼知道自己體內有溼氣呢?通過看和查下述8個表現,讓你辨別出體內是否有溼氣

1、晨起眼瞼浮腫、臉色汙穢;

2、大便不成型或黏膩沾(掛)便池;

3、舌苔滑膩、粘膩;

4、易長痤瘡、易發溼疹、頭髮油膩;

5、睡覺打鼾、嗜睡、醒後不解乏;

6、虛胖,“喝涼水都長肉”型;

7、陰部潮溼、白帶多;

8、關節酸重、腫脹。

二、快速排除體內溼氣

溼氣,具有纏綿、粘膩的特性,一旦侵入體內就不好排除,其實快速的去除方法是有限的,正如《溫病條辨》所言:溼“其性氤氳粘膩,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溫熱之邪一涼即退,故難速已”。

排除溼氣,最好是採用系統的辦法,堅持應用,方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飲食調理

  • 肉末炒絲瓜:絲瓜500克,豬肉30克,花椒6粒,蔥、薑末、蒜片,生抽、鹽少許,乾紅辣椒2個。乾紅辣椒、花椒粒炸香後撈出,下豬肉炒香,放生抽,蔥姜,鹽,出鍋時加蒜片。

  • 冬瓜薏仁粥:冬瓜150克,薏仁50克。將冬瓜切成小塊,薏苡仁加水適量一起煮,至熟爛即可食用。

  • 紅豆薏米雜糧粥:紅豆、薏米、白扁豆、燕麥、綠豆各等量,淘洗乾淨後加開水浸泡30分鐘入電飯鍋煮熟,在鍋中放30分鐘即可食用,每日一小碗,可長期服用。

  • 陳皮茶、薏苡仁茶、熟普洱茶:這些茶都能去溼氣,適當的喝會比較好。

  • 不太建議經常、大量的喝茶,因為人體溼氣較重時,多飲入的茶、水都會增加臟腑對水液代謝的負擔,不利於溼氣的排除。

2、中醫療法

中醫的多種療法都有去除溼氣的作用。

拔罐能逐寒祛溼、祛除瘀滯;

艾灸能溫經散寒、祛除寒溼;

按摩能疏通經絡、調和臟腑。

可以選擇使用的穴位有豐隆、陽陵泉、陰陵泉、承山等,這些方法簡便易行,居家自己操作也很方便。

3、生活宜忌

  • 防淋雨:一旦被雨水淋溼要及時擦乾身體,換掉溼衣服,喝些熱茶或溫開水,有條件烤火的最好讓身體近火祛溼。不住潮溼處所、不穿溼衣服。

  • 不要過勤洗澡:尤其是體質陰寒之人更應注意,可用絲瓜做搓澡巾

  • 睡前不洗頭:睡前洗頭頭髮不幹,溼氣易滲入體內

  • 不吃寒涼飲食、不把水果當飯吃:水果多屬寒涼,寒涼易傷脾胃,脾胃傷,溼氣不得運化。

三、溼氣產生的緣由在哪裡?

知道溼氣是怎麼來的,從源頭上控制很關鍵。

1、外感溼氣

外感的溼氣多由季節環境因素引發。

季節:夏秋之交溼氣最重。溼氣容易與風、寒、熱結合,形成風溼、寒溼、溼熱造成身體的。

居住工作環境:環境潮溼陰冷,如澡堂、飯店後廚、水上作業;長期住地勢低矮或地下室等。

2、飲食所傷

貪吃生冷,如夏季大量喝冷飲、吃生冷瓜果,溼氣易在體內停留,不得排洩,引發溼氣重。

過度大量的飲水、喝茶,“一天8杯水”、整天泡茶館,也可以導致體內有溼氣。

3、臟腑失調

溼氣的產生與臟腑中的脾、肺、腎;胃、大腸、小腸、三焦都有密切關係。

不運化水溼,溼氣停留;為水之上源,宣發肅降功能異常,水溼之氣不得宣降;主水液的功能異常,溼氣排出障礙。

大腸、小腸不能分清泌濁,三焦通條水道的功能異常,都可以使人體的溼氣停留、排除不暢。

溼氣傷害人體,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及早發現身體反饋給我們的各種信號,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