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方圓十幾公里的茫茫沙海中,它曾經是這裡獨一無二的“神樹”。

鹽池柳楊堡沙邊子村西有一個地方叫“一棵樹”,那裡過去確有一棵老榆樹。傳說,當年蒙古族居民在此挖了一個飲牲畜的水井,後來棄之不用。若干年後從井裡長出一棵樹,而且越長越大,樹幹擠滿了井口,突出了井沿,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論天旱雨澇,都是生機盎然、枝繁葉茂,茁壯向上挺拔。可週邊方圓十幾公里內的茫茫沙海中,沒有任何樹木,這棵樹就成了這裡獨一無二的“神樹”。


方圓十幾公里的茫茫沙海中,它曾經是這裡獨一無二的“神樹”。

這棵“神樹”像一把張開的巨傘,孤獨地盜立在漫無人煙的沙漠上,十幾裡以外的村民都能看見它的身影,附近的蒙漢兩族老百姓,都把這棵樹奉為神靈,逢年過節要給它燒香、叩頭,祈求保佑。誰家有了災難疾病,就去跪在之後,還要恪守諾言去給老榆樹“還願”。往樹上掛錦幛。錦幛選用彩色綢、緞,有的長八九尺,有的一兩丈,無一定規。上面寫著“法內無邊”“有求必應”“保佑四方”等等各種頌詞,掛在老榆樹的枝頭,使其隨風飄悠。當時,布料十分金貴,卻沒有人肯去偷它。年長日久,掛在上面的錦幛多了。舊的錦幛被風吹雨淋,變成絲絲縷縷的蛛網,新的不斷補充上去,把老愉樹打扮得五彩繽紛,就像老戲裡披掛上陣的元帥,煞是威風。

方圓十幾公里的茫茫沙海中,它曾經是這裡獨一無二的“神樹”。

老榆樹樹齡高達幾百歲,樹皮特別粗糙,上面千溝萬壑,十分蒼老。樹主幹高約十米,其粗壯需要四五個小夥子合圍才能摟住。樹枝很粗壯,呈橢圓形,上面可以供人行走、休息。樹冠之大,可以遮蔽三分地。老榆樹主幹中間像一個平坦的圓桌,牧羊人用鐵鍬在樹幹上砍出一個個臺階,爬上高高的樹杈合夥打牌、玩樂,並且能瞭望下面吃草的羊群。老榆樹下可用來乘涼、休閒、娛樂,大樹給周邊村民帶來無窮的樂趣。

風雲變幻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神樹”周邊的農民一邊參加運動,一邊還在不停地燒香、叩拜,這必然是不合時宜的事情,於是,公社拖拉機站徵得上面同意決定砍掉這棵神樹。砍樹這天,來了四五個木匠、住社幹部以及拖拉機站領導,他們先在樹上掛著畫像,樹底下放了一堆火,表示避邪消災。隨同去的公社幹部向天放了三槍,木匠們開始放樹。他們用一種長條鐵鋸來回鋸,鋸開樹幹。經過一整天時間,終於放倒了這棵珍貴古樹,而且一米分段,用拖拉機拉了回去,後來用於做墩櫃的木料。

方圓十幾公里的茫茫沙海中,它曾經是這裡獨一無二的“神樹”。

從此“神樹”沒有了,圍繞神樹所產生的傳說,故事層出不窮。據當地人說,那幾個砍樹的人都先後不明原因突然離世,更給這棵“神樹”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