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嫁給果郡王時,明明有三個名字可選,浣碧為什麼偏要選“玉隱”?

汪有飛


對浣碧來說,自己的一生,都是見不得光的。

母親身為父親心愛之人,卻沒有名分,不能入宗廟祠堂。自己身為甄遠道的親身女兒,卻只能擁有丫頭的身份。雖然父親像甄嬛表明了浣碧的身份,但是明面上浣碧還是丫頭。


甄夫人這麼多年可能也是知道浣碧的身份的,所以浣碧在丫頭裡算是待遇最好的,可是甄夫人進宮看甄嬛的時候也說了,玉嬈才是她的親妹妹,甄嬛說自己和流朱,浣碧從小一起長大,情同姐妹。甄夫人說情同姐妹也不是親姐妹。

而浣碧心裡又非常在乎名分,地位。換做別人,可能甄嬛對她也好,為她打算,她也不會糾結於明面上的地位,浣碧卻不甘心。入宮後她我做過幾次出賣甄嬛,企圖勾搭皇帝的事情。就連安陵容得寵,浣碧都氣不過,覺得她出身不好。


浣碧在甄家永遠都是一個隱去的人,浣碧最不在乎名分地位的一件事就是嫁給果郡王,寧願以侍妾身份留在果郡王身邊。雖然甄嬛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也收了浣碧為義妹,可是所謂義妹,註定不是親妹。

而浣碧的名字也只能從玉不從女,浣碧說聽著不像甄家的親生女兒,禮部說內外有別,從無不從女。哪怕算計到最後,在外人眼裡,她也還是外人,身份得不到認可。


而在自己深愛的人那裡,自己永遠只是甄嬛的一個縮影,哪怕費盡心機嫁了,哪怕努力討好,他的眼睛裡只有甄嬛,浣碧說側福晉,可是永遠沒有夫君的愛,果郡王對她的照顧大部分也是看在甄嬛的面子上。

身為女兒,身為福晉,她都是隱去的。只有一次她的身份被大家認同,被大家記住,那就是死,為了夫君而死,皇帝覺得死的貞烈,下旨以福晉之禮下葬,送去關在和果郡王同葬。


清歡閣主


每次看到浣碧,心裡都湧出很強烈的悲哀和同情,她因為觸犯過甄嬛,或說是跟甄嬛爭過寵,先是打算爭寵於皇帝,後來又在果郡王那裡爭寵。於是,很多人很討厭她,可是,換角度來想,她多可憐啊

在甄府,她是以丫鬟的身份存在的,她內心明白自己本應該是小姐,卻無奈地只能委屈自己。也許在她進府時,她娘她爹都緊緊的叮囑過她,千萬不可說漏身份。她作為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只能接受這種安排。

可是,她親爹呢?明明身價不凡,明明有能力,卻沒有為她認真思考過,當初領進府時,為什麼不編個理由,比如說,是恩人之女,或是朋友之女啥的,以她爹的智商,給她找個合適的身份應該不難吧?再認為義女,和甄嬛一起,受教育多好!

以甄嬛之母的智商和心機,不會過度追究這個女孩子的身份,為了家庭安定,更為了丈夫的顏面,她也會對浣碧好的

難道,親爹,看著自己親閨女,端茶倒水,忙前忙後,心裡就舒服啦?最大的恩惠,就是給浣碧幾件好衣服?

浣碧在宮裡,又沒文化又沒心機,難免會莽撞,為了出頭露面,還在皇上面前賣弄,其實多尷尬多可憐!後來,果子無意間隨便幾句扯淡的安慰的話,(果子本性善良,而且善解人意,看到姑娘落淚,隨口安慰一下)。就是這隨意的無心之舉,卻讓一個姑娘牢牢地芳心暗許了。

最後,她陪甄嬛一起出宮,受折磨,又一起回宮,當她和甄嬛一起,跪在她們爹孃面前時,那份真情,早就讓人憐愛

雖然這爹,對她一直沒有什麼作為,還把責任外推,甩給了甄嬛,在她心裡。這可就是她的親人呀

最後,她毅然決然隨果子而去,一生追愛,終能與愛人相伴,也是滿足了。


Longsuixinyuan


甄嬛原名甄玉嬛,小妹甄玉嬈

浣碧其實是想要一個從玉又從女的名字的,可惜偏偏自己的母親是罪臣之女,身世坎坷,不得不被認作義女,為了讓自己的母親何綿綿早入宗廟,浣碧只得在三個名字中選一個

浣碧不喜歡在詩書上用功,當初在凌雲峰時,看著甄嬛與允禮兩人合詩,自己就求了一大堆書拿來看。

而內務府送來這三個名字,也是大有講究的,

玉沁,沁字,有滲入之意,浣碧是丫鬟,卻要嫁入果郡王府,本來卑微的就像一滴水,卻沁入了果郡王的心。(由於浣碧的計策在旁人看來,兩人是兩情相悅)。

玉喬,喬字

,有自低處升高處,後喻人搬到好地方居住或升官浣碧由卑微的宮女搖身一變成了顯赫的王府側福晉,自然有喬之意。

玉隱,隱字,有藏匿,不顯露,憐憫的意思,是暗喻浣碧真人不顯山露水之意。

可惜浣碧就算讀了那麼多書,也還是沒有入心,賭氣般的選擇了玉隱這個名字,是想說明自己其實不是義女,而是甄家真正的二小姐。造化弄人,不盡人意。


四月辣椒


由於小像的再次出現,浣碧終於如願以償的許配給了果郡王。在這裡咱們不談浣碧怎麼用計嫁給的果郡王,咱們只談在浣碧嫁進果郡王府之前,她為什麼會選擇“玉隱”這個名字。

前面有好多答案都寫著“隱”為隱匿、隱藏之意,浣碧這是在以此字比喻自己不能公開的身份。對,我也認為是這樣,但浣碧是個聰明人,她絕不會只用名字暗喻身份這麼簡單,她選這個名字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打算。那麼,她還想通過這個名字達到怎麼的目的呢?

“隱”字字面意思是隱藏,隱蔽,可聰明的浣碧反其道而行之,一是用“玉隱”來時刻提醒王爺:我是甄家隱藏起來的二女兒,我的出身其實並不比姐姐甄嬛差;二是用“玉隱”來警告孟靜嫻,雖然你是國公府的小姐,但是我的身份也並不比你的差。

浣碧也許是想用“玉隱”來提醒自己,我再也不是從前那個隱藏身份的小丫頭,我入了族譜,我孃的排位入了宗祠,我找回了自己的身份,我可以大膽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說到底,浣碧選這個“隱”字還是因為自卑。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用名字來給自己標榜什麼的,就像甄嬛,姓甄時不因是罪臣之女而自卑,姓鈕祜祿時不因姓氏高貴而自滿,在這一點上,浣碧確實不如甄嬛。


瞳心看世界


《甄嬛傳》中,浣碧嫁給果郡王時,內務府挑了三個名字,玉喬,玉沁和玉隱,讓浣碧選擇,浣碧躊躇了一下,問了句“為什麼從玉不從女?”之後便有些黯然的選擇了玉隱,那麼浣碧為什麼這樣選呢?

浣碧其實是甄嬛父親和一罪臣之女所生的孩子,是甄嬛的親妹妹,浣碧本人也是知道的。甄嬛父親為了掩人耳目,將浣碧抱來充當甄嬛的貼身丫鬟。所以浣碧雖然表面上是甄嬛的奴婢,其實心裡一直把自己當做是甄府的二小姐,出身高貴。所以在宮中的時候才屢次出言不遜,說安陵容和葉瀾依出身低微不如自己的話來。

浣碧隨侍甄嬛,表面上身份卑微,心卻比天高。剛入宮時想和妙音娘子一樣獲得皇帝的寵幸從而平步青雲,之後發現此路不通轉而關注讚美了她幾句的果郡王。浣碧一直傾慕果郡王卻不得機會。終於在一次宴會中用計使果郡王掉落甄嬛小像,並說此小像其實是自己,迫使果郡王娶她。果郡王無奈只得娶了浣碧為側福晉。

甄嬛收浣碧為義妹,為了顯示內外有別,內務府選了幾個從玉不從女的名字。浣碧原就是甄府小姐,甄嬛的親妹妹,現在卻不得不淪落為乾妹妹,浣碧內心傷感,選了一個“隱”字,可能表明她是甄府的一個被隱默的女兒吧。


凌瀾若微


浣碧和流朱一樣自小就一直跟在甄嬛身邊,只是她不僅是婢女,還是甄嬛同父異母的親妹妹。

只因其母親是罪臣之女,為了保全她保全甄家才一直隱而不發,就連甄嬛母親也毫不知情。而這個秘密直到甄嬛入宮前一夜,甄父才將這件事告訴甄嬛,為的就是有朝一日甄嬛能為浣碧指一戶好人家。

甄嬛是個十分孝順的女兒,父親的一片苦心她當然體諒,所以答應了父親的囑託。浣碧從小跟甄嬛在一起長大,其實甄嬛早已把她當成自己的姐妹,不然也不會選她當陪嫁侍女帶入宮中。甄嬛帶她入宮後,處處多加照拂,不想浣碧卻十分不安分,憑著眉眼處與甄嬛有幾分相似,竟然想勾引皇上,可惜皇上從未放在眼裡。不僅如此,她還挑撥甄嬛與安陵容之間的關係,更是被曹貴人說服背叛甄嬛。甄嬛看在親妹妹的份上都不追究了。



後來在與果郡王的接觸中,逐漸喜歡上了果郡王。儘管甘露寺修行的那段日子裡,明明知道甄嬛與果郡王兩情相悅,兩心相依,但浣碧依然對果郡王不死心。在中秋家宴上浣碧借扶醉酒的果郡王,故意設計讓果郡王懷中小像掉出來,大家看小像似甄嬛,為了打消別人的懷疑,也是滿足自己的私心,浣碧主動站出來承認小像是自己。皇上以為他們二人愛慕已久,就把浣碧賜給果郡王做側福晉。

為了抬高浣碧的身份,為了體現一個長姐對妹妹的疼愛,也為了實現多年前父親的囑託,甄嬛便收浣碧為義妹。這樣既能讓她風光出嫁,也能讓浣碧母親入甄家祠堂,實現浣碧多年的心願。浣碧畢竟是作為侍女的名字,現在是入甄家為義女,自然重新賜名。

甄嬛她們這一輩女兒取名都是從玉從女,但是禮部介於她是義女身份,內外有別就從玉不從女,讓內務府擬好了三個名字送了過來,分別是玉喬、玉隱、玉沁。喬字指美貌,沁字為溫婉之意,而隱字用於名中並不是很好,一般用於低微,不認同的人身上。這喬和沁明明比隱要好的多,但甄嬛選之前對浣碧說了一句:“你娘入宗廟的事要緊。”浣碧就選擇了玉隱作為自己的新名字,原來其實這裡面還是大有玄機的。


第一點是暗示,甄玉隱意“真玉隱”,說起來她總是身份尷尬的。她雖是甄家二小姐,但是因為母親是罪臣之女的身份,所以盡然是親妹妹,這樣的身份必須隱藏起來,只能稱義女。
第二點是諷刺,假替身,真隱身。浣碧嫁給果郡王,只是做甄嬛的“替身”,她是假女主。而真女主是甄嬛,她是被隱起來了。所以這一個隱字不僅隱藏自己也隱藏了甄嬛。

第三點是預示,浣碧最後悲慘的結局。果郡王被賜死,而且皇上要秘不發喪,送出關外。浣碧在果郡王的葬禮上,悲憤交加,最終撞棺殉情。她最終也是會和果郡王的死一樣被隱藏,結局令人扼腕嘆息!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首先,是因為浣碧的身世,浣碧是甄家親女兒,甄嬛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但因為自己的母親是罪臣之女,不能公之於眾,所以只能以丫鬟的身份生活在甄嬛身邊。所以隱字有暗含身世的意思。


雖然認了義女,但因為是義女,只能從玉不從女,要跟親生女兒區分開來,所以往後也只是義女,一輩子都不能暴露自己是甄家親生女兒的實情,隱,隱藏身世的意思,也包含了浣碧的自怨自艾。





第二點,我認為是浣碧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我們知道甄嬛傳取名都是特別講究的,都有出處或者含義,有一集浣碧去照顧果郡王,王爺看著風箏一通感慨,浣碧並不明白,還說了句原來王爺喜歡看風箏啊。。。由此可見,浣碧文化水平不高,並不能理解,玉沁,玉喬含義吧,只選擇最簡單的隱,最好理解,字面意思,隱藏。


卿卿如我


甄嬛身邊的浣碧,雖然和流朱一樣,名為甄嬛的陪嫁丫頭,但實際身份卻高於流朱,實則是甄嬛父親甄遠道與罪臣之女何綿綿的私生女。但是因為原配夫人云衣蘿的原因,還有朝廷規章制度規定管束,使得甄遠道一直不敢公佈浣碧的真實身份,就這樣一直用家生丫頭的身份活在甄家甚至後來跟著甄嬛入選進宮。



雖然入宮前甄遠道暗示甄嬛給浣碧找個合適的婆家。甄嬛猜想到浣碧在父親心裡的身份不一樣,所以一直另眼看待浣碧,甚至讓浣碧時常凌駕於其他人之上,成為她身邊的二主子。 後來,浣碧用繡像的事情頂替甄嬛,成為果郡王側福晉。甄嬛借勢想將浣碧身份恢復成真正的甄家小姐。所以奏請皇上,收浣碧為義妹,以甄府二小姐的正規地位出嫁做果郡王的側福晉。一方面承認了浣碧的身份,一方面為家族找到一個宗親作為勢力靠山!


於是,內務府為了合乎禮數,選取三個名字為浣碧更名。玉沁,玉喬,玉隱三字,前面兩個有雋秀之氣,又有含蓄溫婉的意境。


《甄嬛傳》文筆脫胎於曹雪芹的《紅樓夢》,有很多“假言村語真事隱”的情節設置。一個“隱”字,暗示甄嬛徹底接納浣碧為自家的姐妹。表面上是浣碧選擇了一個並不好聽的名字,實際上,甄嬛是在暗示其他人,浣碧的真實身份是一個“隱藏”的真實的甄府小姐。同時,也在用這個“隱”字敲打用心機成為果郡王側福晉的浣碧,自己只是隱藏在真相里面的替身,而不是果郡王瓔珞裡小像的真實主人!


浣碧明確瞭解長姐的意思,所以顯得心理上有些抗拒,但是甄嬛一句“你娘入族譜要緊。”讓她委曲求全的接受了這個名字! 而到底浣碧心裡放不下這個名字造成的心結。甚至在出嫁前夜直截了當的說“自己是佔了甄嬛的位置”,讓甄嬛難堪。甄嬛為了家族利益和自己所處位置開解浣碧,言辭間也有彈壓之意。要浣碧盡心侍奉自己所愛的人,不要計較姐妹情分,徹底將浣碧交付給果郡王!


巴塞電影


浣碧,甄嬛同父異母的母親。對於這個妹妹,甄嬛有怨恨,也有同情,也有依靠。

有怨恨的是這個妹妹曾經背叛過自己,出賣過自己。幸好及時發現,沒有釀成大禍。而且嫁給了自己最心愛的人。



有同情,是這個妹妹,雖然是自己的妹妹,卻沒有享受過主子的待遇,前半生都在做奴才。

有依靠,就是嫁給果郡王,能夠鞏固自己的地位。



因為皇上猜忌果郡王對甄嬛情有獨鍾,浣碧解圍,成功獲得皇帝之過,賜給果郡王做側福晉。甄嬛收浣碧為義妹,以鈕祜祿家二小姐的名義嫁給果郡王。於是讓浣碧選擇名字。玉喬,玉隱,玉沁。浣碧在糾結為什麼從玉不從女,說不像是鈕祜祿家的小姐。甄嬛一句,你娘入宗廟的事重要。浣碧順手就把玉隱拿了起來。



浣碧選擇玉隱的原因。第一,孃親入宗祠的事情重要,不能因小失大,為孃親考慮。

第二,也有自己要隱忍,預示著嫁到果郡王府的隱忍生活,雖然表面風光,底下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第三,因為從小當丫頭,雖然是小姐,卻也沒有了小姐的高貴氣質,有點小家子氣。


蟶子歷史


浣碧的身份比較尷尬,本身就是一個私生子的存在,在家裡的時候就見不得光,雖然是有甄家的血統,也不過就是個下人。甄嬛進宮時也是她父親半脅迫半哀求的跟進了宮,明明就是個下賤貨,偏偏心還高,看不得別人受寵也見不得別人好。甄嬛身邊也真是無人可用,就把果郡王便宜她了,至於名字只不過再告誡她,讓她低調做人做事。時刻銘記自己那個上不了檯面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