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手足口病疫苗要給孩子打嗎?

Gviwin


作為兒科領域人,手足口病可不是家長所認為的普通皮膚感染!

每年因為手足口病導致死亡的兒童不佔少數!


那麼究竟什麼是手足口病?它對孩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一個個米粒大小小泡泡,周圍有紅圈)、斑丘疹(一個小紅點點,紅點周圍也紅),一般有發熱、拒食、流涎、流涕、咳嗽。

由於手足口病的圖片看上去比較嚇人,比較密集,所以我這裡放一些輕症狀的圖。


病情進展迅速的(尤其是小於3歲者),在發病1-5天左右易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部分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是怎樣?

1.發熱

大多數患兒為突然發病,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2.三個四

四部位:手、足、口、臂四個部位發病

四不症狀:不疼、不癢、不結痕、不結疤

四不像:不像蚊子咬、不像藥物疹、不像皰疹、不像水痘


3.併發症

腦膜炎、肺炎、心肌炎、肺水腫等,部分患兒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

傳播途徑:

  • 可通過患兒的糞便汙染的食物而傳播


  • 直接接觸患兒的皰疹液或被汙染的物品而傳播

  • 患兒的唾液飛沫經呼吸道而傳播

既然手足口病危害這麼大,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接種EV71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最佳的手段,但不是打了疫苗就一定不會患上,接種EV71疫苗後,保護率達97.3%


EV71疫苗接種對象為≥6月兒童,而且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1週歲)前完成接種程序,以便儘早發揮保護作用。

5歲以上兒童暫不推薦接種(5歲以上的寶寶不是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重症患者少,不推薦接種。)


關注“一路童行”瞭解更多兒童健康知識、育兒知識——


醫教寶育兒助手


自費的手足口病疫苗打不打?

我家寶寶現在一週半,前段時間的手足口病疫苗已打。而且,凡是醫生要求打的自費疫苗都打了。

在醫生建議打手足口病疫苗時,我確實糾結了一番。畢竟一針就是二百塊錢,而且好多家長都說,即使打了,也不是就不得這種病了。疫苗起作用的,主要是會引起小孩重症的幾種病毒。

這讓我回想起我家老大時的事情。當時他三歲左右,手上出現了紅點,心急火燎的到縣醫院,幸虧醫生說不是手足口病,這才放下心來。

那時還不知道有手足口病的疫苗,知道有的話一定要打。

作為家長,我們不想讓孩子生病。如果生病是輕症的話,我們還能應付。如果真是重症的話,就因為沒給孩子花幾百塊錢打疫苗,那豈不是要後悔死?

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我選擇了給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

大家給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了嗎?





錢媽育財兒



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我家孩子只打一類疫苗,二類的就打了水痘一種。

手足口我家沒得過,不過上年得了皰疹,和手足口像,就是嘴裡長泡,發高燒,手腳沒有,手足口前期就嘴裡有,後來手腳都有。

一生病就不怎麼吃飯了,因為嘴巴疼,後來去醫院看了藥一個星期內就好了,吃飯也吃的少些,國外不是很少打針嗎?中國怎麼一有什麼就打針呢?就算髮燒、孩子有時候也得三四天,加上休息一兩天恢復觀察也得一個星期、最近幼兒園生病一個班一半的孩子都在發燒,家長也控制不了啊,我覺得不能單靠打針來預防,太多病了,都打那該多少啊,孩子有自己抵抗力,生病了治療就是了,而且疫苗真的好嗎?鬧了多少疫苗安全問題了。


泛黃的記憶8


我選擇了接種。孩子剛去幼兒園是去年9月份,然後隔壁班超過三個孩子得了手足口而停課10天,緊接著我孩子所在班級也陸續發現有同學得了手足口,然後她們班也跟著停課十天。然後9月就結束了。國慶後回學校上學,好不容易適應了學校生活,好嘛,十月底隔壁班陸續發現八個孩子感染手足口,我趕緊把孩子接回來不敢送去了,再然後又像之前那樣兩個班輪流停課,轉眼又到11月底。基本上一個學期就怎麼結束的。


三土媽媽


你好,關於手足口病疫苗建議還是要給孩子打的,不要在乎那幾百塊錢,也不要不把手足口病當成一回事,等到孩子真的得了手足口病的時候就晚了。我同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我們家寶寶剛開始也是按照預防接種站給的時間,只打了免費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沒有打,剛開始覺得應該沒啥必要,平常注意衛生就好了,但是後來同事家寶寶就得了手足口病,發燒,最裡面有潰瘍,還挺嚴重的,而且他家寶寶得過兩次手足口病了,之前也沒打手足口病的疫苗。後來同事就給他寶寶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不知道是不是打完了,今年又得了手足口病了。

其實不打也不一定會得,打了也不代表一定不會得。

打了疫苗也要注意孩子的衛生,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們就慢慢的把之前沒打的疫苗慢慢的都補上了,畢竟孩子患病,難過的不只是孩子,更難過的是我們自己,打了疫苗沒得病對我們來講也沒有什麼損失,如果沒打疫苗孩子得了病,我想我一定會後悔的,所以能打就打吧,求一個心理安慰!


幸福慧成長


實話說,要是沒錢,經濟緊張就不用接種了,經濟很寬裕,就可以接種。我娃打過這個疫苗,但是上次全園爆發手足口,也中招了,症狀不算輕也不算最重的,當然好像全園沒有出現重症患兒。這個疫苗只是預防容易引起重症的其中幾個病毒,打了比不打強,但是也沒必要非得打。


世界不睡覺冠軍


手足口病是一種低齡兒童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病原體為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本病發病多為5歲以下兒童,其中尤以3歲以下幼兒為多見,臨床以發熱及手、足、口、臀部皰疹為主要表現,多以發熱不退,食慾不振,神疲乏力,和咽部腫痛起病,隨著病程發展繼而出現口腔潰瘍、手掌、腳掌及臀部紅色丘疹。本病大多數病人預後良好,對部分患兒可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死亡。

本病主要傳染源為患兒,也有部分無發病表現的小兒及其家長可能攜帶本病病毒從而傳播本病。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糞便、皮膚皰疹液等均可含有致病病毒,直接接觸或接觸被其汙染的物品及手均可能感染。公共衛生專家建議6月齡以上的幼兒應當及時接種手足口病疫苗,鼓勵在12月齡之前完成接種。接種疫苗雖然不能完全避免患病,但能夠較大程度上降低手足口病及其嚴重後果的發生,保護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避免濫用抗生素及其他治療性藥物,減少對嬰幼兒機體的損害,降低有孩家庭的經濟負擔。

避免本病發生的最好方法為儘量遠離傳染源,保持幼兒及家長、老師的個人衛生,經常進行環境消毒,家裡及學校要保持良好通風,幼托機構應加強對幼兒的觀察,一旦發現類似症狀及時將患兒與其他幼兒隔離並通知家長就醫,同時對學校場所進行全面消毒。要注意75%的酒精不能殺死腸道病毒,消毒時應採用紫外線、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劑、碘酒等方式,煮沸5分鐘也可殺滅病毒。

手足口病雖然常見,但家長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及時接種疫苗,平時注意衛生,早發現早治療,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男科王傳航教授


有這麼一個現象:明明小孩打了手足口疫苗了,為什麼還會反反覆覆的患上手足口病?到底還有沒有必要打手足口疫苗?這裡我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手足口疫苗還是很有必要打的!這裡我跟大家講講其中的緣由。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同樣仍有很多類型的病毒也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它大致可分為普通型手足口病和重型手足口病。

普通型手足口病主要有手、足、臀部、口腔內出現皰疹,並伴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而重型手足口則有可以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和循環障礙等,嚴重者可有生命危險。那麼我們打的手足口疫苗就是為了預防重型手足口病出現,所以為了寶寶著想,手足口病疫苗還是很有必要打的!現在大家都懂了吧。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呼吸道道、接觸等途徑傳播。手足口病毒類型有好多種,打疫苗也只是針對預防出現重型的手足口病而已,當然也不可能把各個類型的手足口疫苗都打完。它且具有很強傳染性,加之孩子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即便打了手足口病疫苗朋友可能會反覆再次感染。


姚醫生


手足口病發病時間以4-9月份為主,發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以5歲以下兒童多發。

很多相關文章都是提醒家長,關注孩子體溫變化,時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發現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那麼,手心腳心沒疹子,是不是就不用擔心了呢?

要知道,手足口病的皰疹,並不僅限於“手”“足”“口”這三個部位,而出在其他不典型部位的疹子,同樣需要家長重視。

而且,預防疾病才是我們更關心的問題啊是不是。

關於手足口病的預防和護理,小編請育學園診所的馬紅秋醫生給大家詳細講講吧。

馬紅秋

北京育學園兒科診所 兒科醫生

手足口病,很多家長並不陌生,有些是從媒體等渠道聽說過,有些是自己家寶寶已經得過。

由於一些重症病例的出現,大家往往對這個病感到非常恐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手足口病。

是什麼引起了手足口病?

簡單地說,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

它還有一個近親,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皰疹性咽峽炎。

之所以說它們是近親,是因為引起這兩種疾病的病毒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是相同的(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 8 版)》P900

大家注意表格中間這列,紅色框出的位置,是相同的。

可以說同一種病毒,既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也可以引起皰疹性咽峽炎。這使得它們的臨床表現也有相似之處。

同時我們也看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特別多。而且病毒經由呼吸道傳染,飛沫傳播。

這就是為什麼得過手足口病並不能終身免疫,甚至在短期內也有可能再次感染的原因。

這裡還要說明的是,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特點也會稍有不同。所以即使同樣是手足口病,表現也可能不同。

手足口病都是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顧名思義是發病在手、足和口部的疾病。

作為腸道病毒感染,不論是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峽炎,都會出現一般病毒感染的表現,如發熱、沒有力氣、渾身痛、咽痛等等。

特徵表現

除此之外,手足口病還具有一些特徵表現。

正如“手足口病”這個很形象的疾病名稱,我們從名字就知道,病變部位主要表現在口腔、手足這些部位出現皰疹。如下圖所示。

•口腔的皰疹,大部分出現在發熱1-2天后,大約1周左右恢復。

•手足的皰疹,可能會持續10天左右,甚至會在皰疹處出現皮膚脫皮。

因為口腔出現皰疹,吞嚥有痛感,大年齡段的寶寶會說咽痛,小寶寶不會表達,可能會表現出不願吃東西和喝水。

在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如果發覺寶寶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慾下降,嬰兒出現頻繁吐奶、大量流口水、伸手摳嘴巴的行為,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病或是皰疹性咽峽炎的早期表現,需要重視。

重症表現

手足口病的重型病例有時並不以皮疹為首發表現,所以如果寶寶有高熱不退、精神狀態不好,也要及時就診。

我們常見的重症病例多是由EV71和CA16這兩種病毒引起的。

這裡還要說明的一點是:手足口病的皰疹,並不僅限於“手”“足”“口”這三個部位。很多不典型的皰疹會出現在其他部位,形態也各有不同。如下圖所示。

A是一個2歲半男寶寶的手掌和前臂部位;

B和C是一個6歲男寶寶的足部和臀部;

D是一個20月齡男寶寶的指甲病變。

這些也是手足口病的皮疹表現。

像其他的病毒感染一樣,不論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峽炎,並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

也就是說,並非給寶寶用什麼藥,打什麼針,就能立刻馬上治好的。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護理。

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有一點又和其他的病毒感染不同,那就是口腔皰疹會加重寶寶的不適,因此護理上,應對這種不適感就尤為重要。

如何應對寶寶的不適呢?

退熱要及時

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

在寶寶體溫38.5℃以下時,可以給予物理降溫;體溫高於38.5℃時,應給予退熱藥處理。

對於曾有過熱性驚厥的寶寶家長對於退熱的處理要更積極一些。

進食有講究

寶寶口腔的皰疹通常會持續1周左右。

在此期間,家長可以用杯子、勺子甚至注射器來給寶寶餵奶,減少奶嘴對口腔皰疹的刺激。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選擇軟爛一些的、易於吞嚥的食物,避免偏硬的食物加重吞嚥疼痛。

•吃涼的。食物要偏涼,熱的食物會加重口腔皰疹的疼痛。

•吃稀的。可選擇流質和半流質的食物。生病期間情況特殊,固體食物的攝入並沒有那麼重要。

•免酸的。如果寶寶生病期間實在不願意接受白水,那麼果汁也可以選擇。注意選擇溫和的果汁,避免柑橘、西紅柿等太酸的果汁,以免增加唾液的釋放,加重疼痛。

如果口腔皰疹較多,寶寶出現完全無法吞嚥的情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緩解疼痛的漱口水。在進食前使用,減緩皰疹的疼痛。

保證寶寶液體入量,預防脫水。

變化要就診

孩子出現這些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

•脫水跡象,如:口乾、哭泣時沒有眼淚,無尿超過4小時;

•脖子僵硬、嚴重頭疼、或行為混亂、神志不清;

•發熱超過3天。

這裡還有一點要向家長強調,任何時候,如果你覺得寶寶和之前不一樣了,也一定要就診。

手足口病能預防嗎?

疫苗接種是預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我國已經上市了針對EV71這種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接種。家長可以到當地免疫接種部門諮詢。

另外,注意衛生很重要。

手足口病通常有3-5天的潛伏期,攜帶病毒並不一定有症狀,所以無論何時,家長和寶寶都應該注意勤洗手。

最後提醒大家,手足口病沒有那麼可怕,家長不需要太過於焦慮。用科學的方法預防和護理,給寶寶更好的保護。

最後說

總結一下應該注意的問題: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潔的食物。

•在疾病流行的季節和地區,儘量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保持居家通風換氣。

•避免與手足口病患兒接觸。外出歸來及時更換衣物、洗手洗臉,減少致病菌的帶入。

•定期清洗寶寶用品,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飲食多樣化,均衡營養。保持每日戶外運動,增強體質。

•關注寶寶體溫變化,時常查看口腔、手足等部位是否有皮疹,發現類似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最後還要再強調一下,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是呼吸道傳染,上面說的這些都只能是輔助預防,最佳預防措施還是打疫苗哦~


崔玉濤育學園


有必要打手足口疫苗。

先了解一下這個手足口疫苗。

我們打的這個手足口疫苗是2016年國內上市,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六個月以上寶寶即可以接種,共二針,每針價格在二百元左右,屬於自費二類疫苗。

所以這個手足口病疫苗是不能百分百避免得手足口病的,因為導致手足口病的病原多種多樣,包括EV71、柯薩奇A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大多數患兒症狀較輕,但有些病例病情進展迅速,併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為嚴重,病情進展迅速,會出現致死現象。劃重點,目前的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預防兒童患致死率高的EV71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

其餘的得了普通手足口病,配合醫生治療即可痊癒。

我家大寶寶出生時國家還沒有手足口疫苗。

在夏天他一歲半時,突然發燒,因為幼兒很多疾病都是以發燒開始的,所以當天沒有在意,只是簡單的降溫退燒,結果夜裡孩子繼續發燒,去醫院診斷為手足口病,症狀主要表現是發燒,口腔黏膜裡面出現皰疹、潰瘍,因為嘴巴疼,所以大寶寶拒絕吃飯喝水,餓的渴的時候大寶寶直髮狂,抱都抱不住他,最後只好每天到醫院從頭頂扎針輸營養液維持,這樣持續一個星期病才好。

三甲醫院醫生說,現在醫療技術條件好多了,過去得了手足口病,是很嚴重的大病,要隔離進觀察室的。

我不怕陪伴寶寶生病時一宿宿的熬夜,也能忍醫生護士一次次扎針找血管,至少大寶寶當初得的不是EV71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

在大寶寶病後,國家出來了手足口病疫苗,我毫不猶豫的給大寶寶接種了。

接種安全、有效的手足口病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