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柴窯柴燒的那些事

柴燒,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主要分為分上釉與不上釉兩大類;

“柴燒”這個詞是在近些年火起來的,古代燒窯,除了燒柴,還是燒柴,如果對柴燒概念比較弱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博物館的老瓷器,解放前的瓷器都是柴燒製的,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柴燒,又叫柴窯。

現代柴燒一般是直接將坯體不上釉,也不加以覆蓋,與一般漂亮的釉水截然不同,是讓柴灰松油隨意飄落在坯體上,高溫燒製下形成獨特的紋理。而柴燒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獨特美。追求的是灰與土的自然結合,

這兩大類柴燒,中泥堂都有涉及到。

我們再來聊下有關中泥堂柴燒的幾個重點元素

關於窯:以燃燒的木材提供熱量,加柴的方式,柴火的種類,氣候溼度,空氣的流量,以及溫度的把控影響著窯內的作品。

關於灰:柴窯燒製時候,燃燒的灰燼隨熱氣流飄動,當達到瓷化溫度時定格在瓷器表面,形成獨特(水墨)效果,因柴灰中不含有硅元素等可形成晶體結構的物質,所以在瓷器表面無法堆積成厚度。

關於土:採用的多為景德鎮高嶺土,器形精美,口沿較薄,曲線流暢,追求柴燒古樸自然的現代本質的同時,不放棄景德鎮幾千年固有的傳統文化,所謂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在部分含鐵較高的瓷土中,靠火口的部分會受還原火焰的影響,形成火痕。受火面,背火面,不同的位置,變化都不一樣。

關於柴:含松脂量高的松柴,燒出的油潤感不同於釉光。

然後我們再簡單說下中泥堂的手繪

手繪作品更多的是在火與泥土的結合上,增加了人與自然的結合。畫面與杯身,筆尖與紋理的巧妙結合。由於柴燒杯的無二性,也增加了作品本身的無二性。

最後我們來講解下傳統柴窯柴燒

高溫顏色釉,在古代柴窯的燒造難度是相當高的。由於溫度不恆定,柴窯燒製的瓷器釉下氣泡疏密不同,釉面柔和,層次豐富。由於燒成時間長,釉面吸水率低,更易清洗。

傳統景德鎮之所以能在歷史上佔據重要位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青花瓷器,青花料的主要成分就是“鈷”。在拉坯利坯素燒成型後,直接繪畫於坯體上,然後再施釉燒製。

採用的青花原料是礦石料,經淘洗過篩後再用於繪畫。原礦料打磨的青花畫出來更有厚度,層次感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