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只有硬本事沒有軟實力讓高材生淪為平庸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專家,但是這些年看到國內的教育,特別是我自己從小在中國受教育,然後又去了美國,自然有許多觀察和體會。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離開過學校。1968 年在湖南茶陵縣開始上小學,1979 年讀完高中在長沙上大學,1986 年去美國讀研究生,1990 年畢業以後至今一直在美國的大學教書。我有兩個女兒,她們在美國出生、長大,上學。

同時,我跟國內的一些大學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國內同行和教育界學者、業者每天的運作目標。

這些經歷和觀察讓我感觸頗多,特別是這些年看到,這麼多從國內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他們在專業上那麼突出,但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那麼差,除了狹窄的專業,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


由於國內教育體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絕大多數中國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術活,難以在美國社會或其他非華人社會出人頭地,很悲哀。

原來沒有全球化,不知道這些,但現在中國人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競爭優勢與劣勢了。

這些問題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會文化教育。

我們說,中國社會現在處於轉型時期,尤其是經濟領域面臨很大的挑戰。

現在提得比較多的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但想想中國為什麼建設不了創新型國家,為什麼這麼難?光靠在街上掛橫幅、標語,在核心報紙上發表社論,就能建設成創新型國家?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不少。比如,講到中國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廣東,還是其它省份,都很難建立品牌,難以通過品牌賺更多錢,只能製造一些玩具或者衣服、鞋,甚至一些機器,只能賣苦力。


為什麼難以建立品牌、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原因當然包括法治制度、產權保護以及國有制的問題,但也與中國教育體系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有關。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耶魯從不以培養專才為目標

中國經濟今天以製造業為主體,需要很多工程院院士,大學要培養很多的工程師。相比之下,美國的服務業佔 GDP 的 85% 以上,所以美國的教育體系側重通識教育,培養通才。

在中國和日本變為世界工廠之前,幾乎所有的美國州立大學和一些工程學院都側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國的大學一樣側重理工訓練。

但是,過去的四五十年,隨著製造業向日本、韓國和中國轉移,美國大學的教育內容經歷了一個全面的轉型,轉向通識教育。

在耶魯大學,我們對本科生的培養理念是:

“任何一個在耶魯讀完四年大學的畢業生,如果他變成物理、電腦、化學或者是任何領域的專家,那都是一種失敗。

因為我們不希望四年大學教育是培養專家,讓他們在某一領域裡面投入那麼深,而忽視其它更廣泛的領域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機會。


當然這也跟耶魯這些年出了那麼多總統有關係,以至於我們的歷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那麼多總統,說不定今天的學生裡面也會出總統,怎麼辦?

於是就開一門大課,叫做“大策略”,由兩個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輪流講,這門持續一年的課程,是一項綜合型訓練,涉及孫子兵法、管子經濟、古希臘策略等等。

中國的教育側重硬技術,由此搭建的人才結構,使中國難以實現從製造業往服務業的轉移,產業結構受到教育內容約束。

在中國,從幼兒園到小學、大學,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強調死記硬背為考試,強調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技能,特別是科學和工程,幾乎為我們每個中國家長、每個老師所認同,這些教育手段和內容,使中國人差不多隻能從事製造業。

為了向創新、向品牌經濟轉型,就必須側重思辨能力的培養,而不是隻為考試。

必須重視綜合人文社會科學的訓練,而不是隻看重硬技術,只偏重工程思維。

離開市場營銷,離開人性的研究,就難以建立品牌價值。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通識教育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人

為了支持以服務業為主的創新型社會,美國的學校是如何辦的呢?

我的女兒,老大讀高二,老二讀初二。她們的經歷大概是這樣:

從幼兒園一直到小學四年級前,沒有家庭作業,下午放學就放學了,週末就是週末,不用擔心學習。有作業,家長就會抱怨說:“怎麼佈置這麼多作業,孩子們還過不過日子了?他們一生的幸福是我們更關心的,你不要讓他們回家後每分鐘都花到作業上,最後他們變成了人還是機器?”

所以,學校與家長談判後往往是這樣一個結局:美國的幼兒園、小學四年級以前都不佈置作業。有沒有考試呢?初一之前沒有考試。

而這一點,中國的老師和家長可能覺得奇怪,沒有考試學什麼東西?你放心好了,美國學生學的東西很有意思,比如,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他們的課程安排往往比較廣泛。

在幼兒園的時候,女兒她們每年都會有科學、一般人文社會、語言方面的內容,一共有三四門課程,每門課程完全由老師決定用什麼教材,教什麼內容。

比如,在人文社會課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點了解一下亞洲歷史,明年瞭解非洲、拉美等等。從幼兒園到小學,知識深度慢慢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兩年會繞著五大洲兜一圈,這是一種非常廣泛的瞭解。

你想一想,如果這些小孩以後出去做服務業、做市場營銷、做外貿,他們對其他國家一點都不瞭解,怎麼行?而有了這些從小學到的知識,今後到哪裡去“全球化”,都不是問題。

當然,沿著這種方式去培養,很容易讓我們說:“他們怎麼能夠做工程師、做專家呢?”這也沒關係,美國本身不需要這麼多工程師,因為製造業已經由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勝任了。

因此,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決定其教育知識的結構,反過來,教育知識結構又會決定其經濟的產業結構。

教育有兩項主要功能:一是為了職業,二是為了做人,尤其是為了做一個有意思、有趣味、有意義的人。

職業培養是為了飯碗,而“做人”的教育是為了讓人不只成為工具,更重要的是做人。

就每個人的生活而言,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應該強化通識教育,也是為了讓自己活到老幸福到老。

通識教育不僅能增加你的“軟實力”,還會讓你接觸各種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與研究,激發你方方面面的好奇心和興趣。

一旦你對許多東西有好奇後,一輩子中的不同時段總會有讓你感興趣、讓你激動的追求和話題,不會過得枯燥,最大化一輩子的幸福感。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思辨和表達 是美國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思辨能力的訓練在美國是自幼兒園開始就重視的強項,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是課堂表述和辯論,自託兒所開始,老師就給小孩很多表述的機會,讓他們針對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發表看法、談談經歷,或者辯論。

其二是科學方法這項最基本的訓練,多數校區要求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掌握科學方法的實質,這不僅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也為他們今後作為公民、作為選民做好思辨方法論準備。

我們別小看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到現在,我經常碰到國內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謂的科學家,從他們做研究、思考問題、寫論文的方法上,很難看出他們真的理解科學方法的本質和基本做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女兒四年級的時候,老師會花一年時間講科學方法是什麼,具體到科學的思辨、證明或證偽過程。

她們就學到,科學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和假設,第二步是根據提出的問題去找數據,第三步是做分析、檢驗假設的真偽,第四步是根據分析檢驗的結果做出解釋。

如果結論是證偽了當初的假設,那麼,為什麼錯了?如果是驗證了當初的假設,又是為什麼?第五步就是寫報告或者文章。

這個過程講起來抽象,但是,老師會花一年的時間給實例,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

這種動手不是為考試,而是最好的學習,讓人學會思辨,培養頭腦,避免自己被別人愚弄。

這種動手所達到的訓練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找問題,會讓學生變得非常出色。

實際上,如果按照我女兒她們在小學四年級就學到的科學方法標準去判斷,國內經濟學以及其它社會科學類學報上發表的許多論文,都沒法及格,因為許多論文只停留在假設的層面上,然後就把沒有經過數據實證的假設當成真理結論。


這些都跟我們沒有從幼兒園、從小學開始強化科學方法的教育訓練有關,跟沒有把科學方法應用到關於生活現象的假設中去的習慣有關。

那麼,在小學沒有考試,學生還做什麼呢?

我女兒她們每個學期為每門課要做幾個所謂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包括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圍繞自己的興趣,選好題目或課題;第二是找資料、收集數據,進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資料,寫一份作業報告;第四是給全班同學做 5 到 15 分鐘的講解。

這種項目訓練差不多從託兒所就開始。這一點很有意思,剛才講到品牌跟市場營銷很有關係,因為品牌、市場營銷都跟表述技能有關。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未來社會需要頭腦清晰、興趣豐富的通才

正因為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現在我跟女兒討論問題時,她們一聽到任何話,很自然地就會去懷疑、審視,然後找證據來證明這個話邏輯上或者事實上、數據上能否站得住腳。

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是對於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特別是大學畢業以後,不再是簡單地聽領導的話的機器,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開端。

當然,思辨對於美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是很自然的。

有時候我也想,美國社會真有意思,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的人,不管有能力的還是沒能力的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對什麼事都會有一番高論。

正因為這樣,美國 100 個人裡,隨便挑 80 個,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賣的東西表達得很清楚,能夠給你足夠多的說服力。這也是為什麼市場營銷這門學問是在美國出現、發生和發展的。


美國教育體系給每個人都提供了大量自我表述的機會,等他們長大後,特別是唸完 MBA 以後,在介紹產品和自己的研究與想法時,至少不會站在一班人面前瑟瑟發抖,沒辦法說出話來。

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教育的轉型,需要培養興趣豐富、人格完整、頭腦健全的通識人才、思辨型人才。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中國恐怕只能繼續是給世界提供勞動力的工廠。

近期活動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耶魯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教育

成都七中國際部由康德教育集團下屬成都楷博學校與成都七中合作建立。康德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教育投資、合作辦學、國際課程研發、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素質教育項目開發的教育集團。迄今已有20年專業從事國際教育的良好口碑及優秀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