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漢文帝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文帝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一個傳奇。/<font>

文帝他媽叫薄姬。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兵反秦,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媼就將自己的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魏媼到許負那裡看相,卜算女兒薄姬的命運,許負說薄姬將來能生下天子。/<font>

當時西楚霸王項羽正與漢高祖劉邦在滎陽相抗衡,天下大勢尚未分明。魏豹開始時跟隨漢高祖一起攻打項羽,當聽到許負的話後,心中很高興,因而背叛漢高祖,持中立的態度,接著與項羽講和。漢高祖派曹參等人攻打併俘虜了魏豹,把魏國改置為郡,將薄姬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魏豹還有幾個美人,也都被俘進宮。其中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當年與薄姬是好朋友。有一天,管夫人和趙子兒與劉邦喝酒做樂,中間說起薄姬的故事,劉邦一聽,還有這樣的美人,於是就去織布房看薄姬,一見到薄姬,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薄姬這一生,就與劉邦睡了這一次,就有了身孕,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兒子劉恆。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恆八歲被立為代王。自從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漢高祖。/<font>

漢文帝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也正因為劉邦寵愛薄姬只有一次,以後見薄姬也見得少,所以劉邦駕崩後,因其地位也不高,呂后准許她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到代地,成為代王太后。而其他在劉邦生前與劉邦天天溺在一起的那幾位美人,全被呂后收拾了。

呂后死後。大臣議立新帝,都說薄姬人好,於是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尊薄姬為太后。/<font>

薄姬其實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人告周勃謀反,薄太后知道後,認為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數十萬大軍,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漢文帝於是向薄太后謝罪說:“獄吏剛才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於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font>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漢文帝去世,薄姬的孫子、漢文帝之子漢景帝劉啟即位,尊薄姬為太皇太后。兩年後的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於南陵。按漢朝禮制,薄姬因是姬妾,無法追尊為皇后,遂稱文帝太后,史書上稱為薄姬或薄太后。/<font>

漢文帝的媳婦也是一個傳奇。/<font>

漢高祖去世後,惠帝劉盈仁善,呂太后掌攬大權。這時,竇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后,稱為竇姬。後來,呂太后欲釋放一批宮人出宮,並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竇姬也在其中。竇姬因為自己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較近,故而請求負責遣送的宦官務必將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趙國隊伍的名簿中。宦官臨了卻忘了此事,將竇姬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中。名簿上奏之後,詔書應允。隊伍將要出發時,竇姬才得知此事,哭泣著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國,因有詔書的強制命令在,竇姬才不得不往。誰知這一去,劉恆見了,就獨獨喜歡她的不得了。/<font>

因文帝沒當上皇帝時,王后就死了,所以文帝即位之後一直沒有皇后。文帝立了太子後,有司上書文帝請立皇后。薄太后藉此對文帝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於是,文帝立竇姬為皇后,並因此賞賜天下鰥寡孤獨貧窮困苦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九歲以下的孤兒布匹絹帛、糧食和肉類。/<font>

其後,竇皇后的女兒劉嫖被封為長公主,封邑館陶。 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竇皇后的次子劉武被立為代王,兩年後,徙淮陽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為梁王。/<font>

竇太后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梁王得寵,大興土木,國土達到四十餘縣,出行的規格和天子一樣,珍寶財富比長安皇帝還多。/<font>

漢武帝建元六年五月(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font>

劉恆本身也是一個傳奇。/<font>

呂后八年(前180年),呂雉去世。群臣擁護代王劉恆回京即位,是為漢文帝。/<font>

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恆,於是劉恆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恆,劉恆亦謙遜回拜。太尉周勃進言說:“讓我給您私下聊點隱私。”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著送上天子玉璽。劉恆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後,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font>

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也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別賞賜、分封。/<font>

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方面主要是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退朝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裡。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從此,文帝的神色變得越來越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於是辭去了右丞相職務,文帝很快就答應了。一年後,因為陳平謝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文帝又以列侯歸封國為藉口免除了他的相職。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文帝就下詔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將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藉口留在京城,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職務。/<font>

在後來有人舉報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謀反之心,文帝馬上把他抓捕。周勃趕忙通過帝舅薄昭向文帝說明自己因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的實情。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確實很寬容。 /<font>

霸陵在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東南57公里處,是兩座西漢長安城東南的西漢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漢宣帝劉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漢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陽原上)。至於為何霸陵選址在此,據推測和漢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關。但從《史記》來看,霸陵選擇依山而建,防盜是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加以考慮的。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六朝及唐代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font>

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寢稱為南陵(薄太后陵),因其在霸陵西南。南陵在西安市東郊狄寨鎮鮑旗寨村西北,封土與陵園遺址均有跡可尋。陵冢呈覆鬥形,現高29.5米,周長為560米。陵冢四周有夯土築成的陵園垣牆,垣牆正中建有門闕。陵園西北有從葬坑數十座,現清理20餘座,出土陶俑、陶罐、陶棺多件。因南陵西隔渭水遙望漢高祖長陵,故史書有“東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說法,當地人稱為“望子冢”。薄太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妃子,薄太后在兒子漢文帝登基後被尊為皇太后,因高後呂雉與漢高祖劉邦合葬在一起,所以薄太后不能與劉邦合葬,只能陪葬,所以文帝在此為其母修陵。因此從其位置和當地的“望子冢”的稱呼可以判斷,南陵必在霸陵附近。/<font>

據《晉書·帝紀第五·孝懷帝、孝愍帝》記載:三年春五月,劉聰寇幷州。六月,盜發漢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勝記。/<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