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毛澤東講愚公移山

毛澤東講愚公移山

1945年4月至6月召開的中共七大,毛澤東在口頭政治報告、結論和閉幕詞中,至少三次談到愚公移山。6月11日《愚公移山》作為七大閉幕詞,可謂是為七大會議主題添了畫龍點睛的一筆。新中國成立後,《愚公移山》又作為“老三篇”之一在社會上普及,乃至進入學生語文課本。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七大的重大議題是“搬山”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前夕,抗日戰爭必定勝利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但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卻成了新懸念。

七大會前,毛澤東已經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因此,會上他不再念這個報告了。他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主要是圍繞報告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說明。毛澤東的說明,緊緊扣住一個主題:中國抗戰勝利後,到底走什麼道路?換句話說,就是中國要不要“搬山”。毛澤東強調,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一定要走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路,一定要搬掉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毛澤東初步解釋了中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內容後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要走這條路,但蔣介石不要,他不要搬掉壓在中國頭上的大山,他要走獨裁的道路,他已經做軍事上的準備了,要動手了,要消滅共產黨,我們一定要有所準備。當年的七大代表孫毅回憶,毛澤東起碼講了有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發揮了《論聯合政府》中的思想,不是照本宣讀。

在七大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上述重要講話,實質都圍繞一個核心議題——“搬山”。七大的重大議題是“搬山”問題。七大的重大歷史功績是決定“搬山”,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瞭全黨全國人民的奮鬥目標: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一定要領導中國人民搬掉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大山”。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毛澤東三講愚公移山

早在開七大之前的頭幾年,毛澤東就講過共產黨人要一代接一代地努力,爭取實現自己的目標,其原始意思就是從愚公移山的寓言中來的,只是他沒有直接提到這個寓言。

1939年5月,他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講:“你們要代表全國大多數的老百姓,代表一切愛國的人,抗日的人,求中國獨立、自由、幸福的人,並且是要永遠地代表他們。將來你們老了,教育你們的兒子也要代表他們,兒子再告訴兒子,孫子再告訴孫子,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並且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傳遍全中國,不達目的不止。我們一定要這樣努力去做,長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幹成功,幹到底。模範青年們,你們要切記這一點——‘永久奮鬥’。”毛澤東講這段話,就是對愚公移山寓言中“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核心意思的轉換性解讀。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進一步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與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率領中國人民搬掉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大山”的根本任務聯繫在一起。毛澤東在七大上三次用通俗的白話文講述這個寓言。

第一次是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他對已經提交大會的書面政治報告進行口頭解說(史稱“口頭政治報告”)時。毛澤東講到對於國民黨進攻實行自衛與反擊的話題,引用的就是《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毛澤東在這裡是告訴大家,中國革命道路是艱難的,在佔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進攻面前,我們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人民軍隊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念。

第二次是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七大上對大會“結論”進行解說,他指出:“我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學習愚公的精神,我們要把中國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國主義這座山挖掉。”

第三次,就是在1945年6月11日的七大閉幕式上講愚公移山。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成為七大閉幕詞

1945年6月11日,七大開閉幕會。出人預料,毛澤東的大會閉幕詞用了古代寓言作為題目——《愚公移山》,而且講得很短,整個閉幕詞才1500多字。一開頭,毛澤東講了大會完成的三項重大任務:第一,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第二,通過了新的黨章。第三,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講到,大會閉幕後,大家要回到各自工作崗位上去,要宣傳大會精神。他說: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

接著,毛澤東講述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毛澤東講這個寓言,首先是向全黨指明瞭中國人民現在面臨極為艱鉅的任務:挖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他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中華民族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是強調:“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但是,勝利來之不易,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因此,毛澤東強調:“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

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講述愚公移山,除了強調一定要像愚公率領全家子孫一起挖山那樣率領人民群眾團結奮鬥外,還著重強調了要像愚公決心子子孫孫、祖祖輩輩挖下去一樣,長期堅持革命。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成為“老三篇”之一

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對於愚公移山寓言的恰當運用,在當年即讓人耳目一新。當年參加七大的代表楊尚昆、孫毅、方強等同志,以及參加七大會議負責記錄工作的胡喬木等同志,在時隔幾十年後回憶起毛澤東在七大上的《愚公移山》閉幕詞,都認為毛澤東用愚公移山這個寓言做總結,講得非常深刻。他們回憶,七大會後,代表們陸續回到原來的部隊和地區,迅速傳達貫徹七大會議精神。《愚公移山》一文很快成為激勵全黨奮鬥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的航船從此開始新的航程。

1953年,毛澤東選集編輯委員會將《愚公移山》一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愚公移山》單行本。196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愚公移山》漢英文對照本,《愚公移山》從此走出國門。這篇文章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合為“老三篇”,廣為人知,成為激勵全國人民艱苦奮鬥的重要文獻。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等精神,以及許多英模身上體現的精神,無不滲透著《愚公移山》中包含的精神內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也在用創造、用奮鬥,書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民族精神、熱情謳歌中國人民,向億萬人民發出奮進新時代的號召。擊鼓催徵,這是進軍的動員令;奮楫揚帆,這是前行的集結號。鏗鏘話語,壯志豪情,鼓舞中華兒女同心共築中國夢。

(選自《新湘評論》)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本週熱文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