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蔘一支,揉腹養生怎麼揉?

等她來牽手


在中醫看來,腹部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因此,經常按摩腹部(中醫稱“摩腹”)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小動作到底好在哪。

揉腹有五大功效

一、按揉腹部利於減肥

按揉腹部可以刺激末梢神經,通過不同力度、輕重緩急的按摩,可以促進腹壁毛細血管血液循環,加速脂肪的消耗。

二、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秘

按摩腹部能增加腹肌、腸平滑肌血流量,加大胃腸內壁肌肉張力,刺激直腸神經,增強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糞便的排出。

預防和消除便秘,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三、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睡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預防失眠。

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按揉腹部可以疏肝理氣,讓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對治療有積極作用。

四、改善胃動力

胃動力不足的人,胃無法將吃進的食物順利往下推,很容易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吞嚥困難等不適。

除了從飲食上進行調整,揉腹效果也很不錯。

按揉時,用力要適度,呼吸自然,以利於胃腸蠕動。

五、防胃、十二指腸潰瘍

經常揉腹可促進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

揉腹的兩種方法

一、揉臍腹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進行。

手法:

排空小便,洗淨雙手,取站位或仰臥位;

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

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按揉50次。

按揉時力度要適中,呼吸自然,此法可以緩解便秘。

二、三線摩腹法

三線是指左胸至肚臍,心口至肚臍,右胸到肚臍。

手法:

站立或仰臥,全身放鬆;

兩隻手首尾重疊貼於腹部,分別沿上述三條線緩緩下推。

每條線連續做三次再按下一條線,直至腹部發熱為好。

此法有健胃消食、疏肝養胃的作用。


39健康網


立春、雨水一過,晚上睡覺不再像冬天那麼冷了。這時,人體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這段時間睡眠不好、多夢,往往是因為陽氣沒有養護好,導致陽虛怕冷。

  其實,養陽很簡單,睡覺前做一個動作就可以。這個動作是按摩腹部。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溼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改善睡眠質量。


養生內參


我們博大精深的中醫學科中有一門是針炙,針炙講究的就是通過對穴位的深度刺激來治病。

肚臍為神闕穴;臍下一寸為陰交;臍下1.5寸為氣海;臍上一寸為水分;臍上兩寸為下脘;臍中旁開兩寸為天樞,天樞共兩穴,左右各一。

神闕穴是我們身上唯一看的見摸得著的穴位,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按摩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加強肝臟腎臟的新陳代謝,使人體氣血旺盛,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按摩氣海穴對治療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洩痢不禁,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髒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等有很大的好處。

陰,陰水之類;交,交會也。按此穴作用和氣海穴類似。

按摩水分能治療腹痛、腸鳴洩瀉、腹脹、腹積水、翻胃、反胃吐食、小兒陷囟、小便不通、腰脊強急、浮腫水腫、以及腎炎等。按天樞可以治療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揉腹時可用單手或雙手壓住穴位,稍用力,順時針揉50下或100下,再逆時針揉50下或100下。每天堅持,可以強身健體,有病治病,沒病預防,還有減小肚子的功效呢。


老座鐘


民間自古有“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之說!肚臍周圍有任脈、帶脈、衝脈等,穴位最敏感、最能發揮療效。每天花15分鐘揉一揉,百病不纏,好處多多!

緩解胃痛

腹部的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五橫指處。按摩這個穴位對各種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臍裝著涼引起的胃痛以及胸悶等可以起到緩解作用,治療效果好。

每天早、中、晚飯後各揉腹1次,每次約揉5分鐘,可達到輔助治療潰瘍病的目的。因為胃潰瘍病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經常揉腹可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病。

揉腹時以右手掌按順時針方向繞肚臍眼揉腹,先從肚臍眼開始轉圈兒,一圈接一圈逐步擴大,直至揉遍全腹。揉腹時要用力適度,次數可多可少。

瘦腰減肥

“人到四十五,肚皮往外鼓”,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徐寧指出,一些中年婦女大腹便便,與年輕時的體態判若兩人。不僅對健康不利,還影響體型優美。

中醫認為,大腹屬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運、氣血鬱滯所致。故欲減肥,首當從脾調治。按探腹部,通過腹部運動可健脾助運,減少腹部積滯的氣血。

消除便秘

常便秘的人揉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進而預防和消除便秘,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養陽驅寒

腹部走的大多是陰經,而小腹又是陰經相交接的部位,屬陰中之陰。陰性寒,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

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能讓人體自動調集脂肪來禦寒,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此外,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在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調治食積

孩子胃強脾弱時,會出現特別能吃,但還是瘦、個子小、頭髮黃的情況。孩子能吃不能消化,就像工廠里加工的產品賣不出去一樣,時間久了就堆積到那了,所以還會食積。

可以試試揉腹的方法,孩子的胃、腸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順時針給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會感覺舒服很多,比吃健胃消食的藥都管用。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健康時報客戶端


腹部按摩可以刺激內臟運動,使臟腑氣血運行通暢,促進運化,新陳代謝加快,特別是胰腺的血運通暢,幫助恢復胰島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活性,起到從根本上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按照這個方法常做腹部按摩也有利於消解腹部脂肪,可以瘦肚子,對改善腹型肥胖、身體中段兒肥胖代謝綜合徵十分有益。

1、以掌根按揉、環摩中脘穴區(上腹部),用力稍重,順時針50圈。

2、用手掌及四指平推揉摩上腹部,從上向下(方向不能顛倒),從乳根下至臍部,反覆20次。

3、用手掌及四指橫向平推,摩擦上腹部,從內至外,反覆20次。

4、右手放在左側肋骨下,以手掌、掌根或四指從上向斜下方沿肋骨下緣推摩,直推20次。

5、將手掌或掌根放在肚臍上(也可以雙手掌疊放),環繞肚臍,順時針按揉摩擦3分鐘。

6、雙手手掌或掌根置於兩側肋下,向斜下方直推至大腿根內側。力度稍重,反覆20次。

7、虛掌拍擊腹部四周(上腹部、下腹部、肚臍四周均要拍到),力量以感覺肌肉震顫為度。一次3分鐘,每天2次。

8、用雙手五指提拿從肋部到小腹部的贅肉,一拿一放,並在拿起時加力捻揉。反覆15~20次,以促進脂肪消解。


滷肉姐養生坊


大河說一個怎麼給孩子揉腹的方法。

做為父母,總是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每天都在密切的關注著氣溫的變化,觀察著孩子的飲食,孩子健康,父母心中就像吃了蜜糖。一旦有個咳嗽、發熱,恨不得用自己的身體承擔所有的疾患。那麼,我們怎麼能讓孩子建立強大的免疫力,即使遇到風吹草動,也能夠安然無恙哪。

看這裡,大河推薦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小兒常摩腹,疾病去無蹤。

小兒摩腹法。簡稱揉肚保健法。此法簡單易行,卻效果宏大。不但可以迅速增強孩子的體質,而且可以有效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感冒、發熱、咳嗽、肺類、腹瀉、便秘、嘔吐、腹痛、腹脹、驚風等,都具有很好的療效。

具體操作手法。

一、1歲以內寶寶

對於新生兒或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按照蘇永泉老先生的太極按摩揉腹理論,將手掌輕輕地放在肚子上,勞宮穴對準神闕穴(肚臍),然後隨著寶寶的呼吸按提,寶寶吐氣時候,手心要輕輕按下去,吸氣的時候,手要輕輕地抬起。抬起的時候不能對肚臍產生有阻力,但是還不要離開。始終保持一種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狀態。

二、超過1歲的寶寶

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然後,手掌粘住皮膚,揉按腹腔內的組織,要求手法“柔和、均勻、深透、有力”。“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反覆交替,有輕有重,有順有逆,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揉肚順序要自下而上,以下為主,自左而右,左右逢源。

每次10~ 15 分鐘為宜,不得過長或過短,過長則恐小兒臟腑疲勞,過短則為不及,不及就會影響療效。每日2次,早上1次,下午1次,或每日1次。

腹部,在中醫眼裡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中醫有個偉大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針對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胃常積滯的生理特點,我們通過揉按腹部,寬腸和胃,調節臟腑,使得腸道通暢,則胃無積滯,積消病自愈,腸胃一好,則陰陽氣血調和,孩子的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大河妙手


問題: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一支人生,如何揉腹養生?


現代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通過養生獲得健康,延長生命,保持年輕態,這是好事~

小腹是陰中之陰,愛聚集寒氣,所以老中醫們都推崇揉腹,目的是祛寒暖腹,達到培陽,補養元氣的目的~


那麼怎麼揉會比較好呢?

碰巧我自己也有揉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揉法:

大體是三種:

第一種:站著揉,一般晚上看電視的時候,不賴在沙發上,而是站在旁邊,邊看電視邊揉,具體做法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交疊後順時針方向揉38多下,揉完後再逆時針方向揉38下,一共揉三次左右即可~


第二種:坐著揉,一般寫作累的時候,或者是打電腦類的時候,調整一下姿勢,背挺直,雙手交疊於小腹,從上到下畫圈揉38下,接著換從下到上畫圈揉38下,一共揉三次即可


第三種:躺著揉,一般是睡覺之前,花點時間,看完書之後,準備休息時,雙手交疊,從上到下推揉,或者從下到上推著揉,一共做三次即可~


無論哪一種揉法,最主要的一定要用手心,因為手心有熱度,勞宮穴是火穴,溫養的效果比較明顯,揉過之後你會感覺到有微熱,揉的時候要花一定的力氣,也就是要有力度,這樣才會有效果,小腹寒氣少,保持溫熱,人體陽氣充足,自然氣色好,狀態好,體寒的人要堅持,會慢慢改善的~


江南燕婉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養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針灸、食療、拔火罐、泡腳等的養生方式在不斷優化。事實上,早在很久以前,人類就有了養生的思想,我國古人創立了很多的養生方法,一直都是延續,其中有一個叫“揉腹治百病”的說法,可見揉腹的好處。於是,有人稱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參一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揉腹對人體健康益處的思想。


小腹是陰中之陰,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可以有效地驅寒暖腹,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一般是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小腹常溫,元氣充實,這樣對於身體健康極為有利,的確是比吃人參的效果還要好。


但是,揉腹也是需要掌握正確的手法,如果操作的手法不對,也是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具體的揉腹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可供參考:


一、手掌粘著肚皮一塊轉,一般來說,手掌放在腹部肚臍的部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上下調整,有的人肚子凸出的地方在肚臍上方,那就把重疊的手掌上移一點。揉動的時候手掌在腹部不是磨擦轉動,而是粘著肚皮一塊轉,這是關鍵的地方,如果手掌在肚皮上磨擦,發熱的地方是在皮膚表面,如果是粘著一塊揉動,發熱的地方是在小腹裡面。


二、轉速要慢而勻,初練揉腹,速度應該是每2-3秒轉一圈,30分鐘的轉數應該在600-900下之間。轉得太快手臂容易累,注意力也跟不上,而且轉快了就沒有了力度。揉腹也不是越用力越好,力度應該適中,以不產生痛感為前提。


三、揉腹的時候以肩帶動,揉腹可以只轉動手掌,還可以用肩帶動手臂手掌一塊動。前者揉動的範圍較小,手臂容易累,後者揉動的範圍較大,便於放鬆,這樣就是可以連續的揉腹很長時間,也不會覺得勞累的。


四、把注意力放在腹中,注意力隨手轉,揉腹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小腹內,手在小腹上揉,意識在腹內靠後的地方跟著轉動。不要讓注意力分散,只有這樣,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揉腹確實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運動,也有很多好處。我這裡有一個很特別的說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照著做一做。

我主要說的好處是揉腹可以預防男人早洩,甚至陽痿的人也有效果。而我說的也不是整個腹部,而是下丹田。

我們人體下丹田位於氣海穴那個地方,只要按照我的方法來做,你的早洩或陽痿就會好的。

每天抽出一小時,練一練。可以在早上醒來時練半小時,和晚上睡覺前練半小時。坐著練躺著練都可以,先找出肚臍往下,從肚臍邊緣開始,並排三根手指放在那裡,再用三根手指並排在剛才那個手指那裡,後三根手指的地方就是下丹田,也是氣海穴的位置。

用一隻手掌的魚際穴那個部分放在下丹田處,用另一隻手掌的魚際穴部位壓住第一隻手,著力點注意放在魚際穴上面,注意力要集中,順時針按36下,再逆時針按36下,按累了,就各換一下手來做,一直按半小時左右。晚上睡覺前也一樣做半小時。

重點是注意力要集中,效果就好就快。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是沒什麼效果的。等到有一天,你發覺丹田部位有發熱的感覺,說明開始有效果了,以後每次練都覺得丹田有發熱,這個效果要堅持練最少一個月的時間。你會感覺你的丹田越來越有力了,你就成了。

如果連續練一個月都沒感覺丹田發熱,說明你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而是你在練功時在胡思亂想了,未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處。那你趕緊把思想全神貫注到丹田,多練幾天就有感覺了。

記得練好了,要潔身自好。不然,你練多久都是沒用的。


飛揚全說


揉腹,是目前比較時尚的一種養生之道,也就是問答題中的“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參一支”。真的是這樣嗎?先認識一下揉腹。

中醫認為:胃腸以和降為順,失之則氣機不順,氣血阻塞不通暢。而揉腹則是揉臟腑,揉之氣血經絡皆動,動則生變,變異為常,異則病,常則健,健則髒調腑通,諸病全消,疾病自無。

現代醫學的觀點,認為揉腹可以促進腸蠕動,排除宿便,減少毒素堆積;因為按摩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經,使腹壁毛細血管血液循環加強,活躍淋巴系統功能,以消耗脂肪來達到減肥效果;揉腹可以緩解因為消化不良引起胃腸痙攣的腹脹與輕微的腹痛。

揉腹能否帶來健康,是否可以養生?結論就是應該結合每個人身體差異而定,不是千篇一律。當然,揉腹的好處是可以肯定的,什麼時候揉腹,什麼人可以揉腹,必須明白與瞭解自己適不適合揉腹,方法也必須掌握。

揉腹可以選擇坐位與平躺位,一般選擇早上或晚上睡覺之前(飯後一小時以及腹部有化膿性疾病或手術後不予按摩),調整呼吸,全身放鬆,排空二便,雙手搓熱,左手按壓腹壁,右手緊貼左手背部,力度均勻順時針方向輕柔,每分鐘60次,連續揉5分鐘,感覺局部輕微有熱感即可。

養生之道有很多的方法與途徑,而關鍵是要持之以恆才是根本,沒有正確的方法,沒有科學依據盲目跟風只會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