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過好今生,等待來世:潮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區開元路。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

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

開元寺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改革開放後,住持 慧原法師發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籌劃經營,在海內外善信資助下,六載重修,使梵宇重光。

開元寺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

1950年純信和尚被公推為住持,他曾發心代眾生受苦而焚去二指。他上書 中國佛教協會反映情況,使肉菜市場從寺中遷出,又帶領僧眾種田、辦醬油廠和柴炭門市部以自養;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諸多建樹。

2001年06月25日,潮州開元寺作為唐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開元鎮國禪寺住持由僧眾推舉;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禮請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為住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恢復十方選賢制。

日本著名 東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築模式,與現在開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樣,證實了天王殿為宋代建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常有國內外的建築學院組織師生至此觀摩學習,被譽為“古代建築藝術明珠”。

寺內牆壁各處,鑲嵌著眾多官府文告和歷代開元寺重修碑記石刻。1961年被確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開放 大寺。

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四座石經幢,分別為5米8層、7米25層,由石雕構件迭砌而成,乃開元寺始建時所造,已歷一千二百餘年,雖石表嚴重剝蝕、圖象斑駁,但其線條明快、手法凝鍊的雕刻如力士、覆蓮、雙龍奪寶等圖案以及《準提咒》、《尊勝咒》及梵文尚隱約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