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沒腦子”的機器人:寫稿子這回事,60分正好!

“沒腦子”的機器人:寫稿子這回事,60分正好!

搞文的和編程的區別,在於碼農的成績可量化評估,而搞文的,無非是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問題,誰能說有個正確答案呢。

突然想聊聊這個事情,是因為這幾天的兩則新聞。其一是南航西安員工轉為“只要有前11排座位的旅客——為政府要務護航”;其二則為“黔東南州人民檢察院”的遊走在杭州市檢察院這支優秀隊伍中的感人公訴故事。

文一:鑑於政府考察團的訴求,南航誠意滿滿的為其預定前11排。突出的是作為一家航空機構對於顧客需求的深刻洞察之下的親切關懷。說白了,這事不答應也沒什麼,答應了偷摸做了也沒什麼,好好兜著就行。

文二: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剷除奸佞,杭州公訴員要麼吃住在公司放棄傳宗接代;要麼為了加班把4歲孩子置於家中,導致孩子爬山窗戶墜樓身亡。一看這文可不得了,這是對以“斷子絕孫”為代價奉獻社會方式的大力褒獎。

兩文皆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筆夯實言簡意賅中心聚焦,捧得核心讀者(領導)心花怒放。如果以考試作文論成績,80分以上應該不成問題,搞不好還可以課堂上作為優秀文章現場演講。

但是換一個評委,以世人常識眼光觀文。看到的是在文字背後的浮誇而扭曲的價值觀。是對文章背後“公僕”對腦補的奉獻精神、阿諛奉承固定階層的大加褒獎。是時過境遷後,還停留在早期公民素養培育計劃期的文風。

記得還在小學時候,被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被老太太家裡斷糧仍不忘施捨路人而感動。有時候想想,一個社會的成長,和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其實挺相似的,在青少年的時候努力汲取養分,把具有普世價值的優秀思想囫圇吞下。然後再慢慢消化,並醞釀出全新的思維。

而如上作文的兩位同學,無疑是囫圇吞下,桎梏之下少了些“八面玲瓏”。以為討好了領導,失了民心;以為傳遞了工作正能量,失了人性和人論價值觀。單純為了迎合某一階層而寫作,腦補完美辭藻,傳遞一種扭曲的思維,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思維變態

說實話,一個思維變態的內容,還不如一個“沒腦子”的機器人寫稿。

正是應了那句話:60分正好,超一分都是浪費。

前幾天的九寨溝地震,機器人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和自動寫稿全過程,耗時25秒鐘。然後將信息通過各個平臺發出給數萬人。文中將震情、參數、周邊城鎮、歷史地震等情況清晰羅列,同步配圖4張。

而筆者撰此文尚且花費2個多小時,還不算前期信息獲取和梳理過程。在新聞傳遞過程中,由機器進行深度計算、學習機器邏輯編輯之後成稿似乎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這一種趨勢之下,機器人取代傳統產業工種,取代人為作業趨勢似乎已經勢不可擋。此文不帶情緒,沒有個人觀點,沒有悲憫情緒,如果從教學方式解讀,此文也就60分。

但是在類似新聞中,由“無腦”機器人寫稿,60分就好。

對比這些遭遇輿論口誅筆伐的文章,和機器人20秒客觀撰文,不得不感慨科技的進步。但是,是否機器人真能取代人為作業,特別是思維性的工作——比如撰文。

筆者認為不然,至少在短期內,機器人取代的必然是流水線作業模式。比如災情撰文,直接抓取核心信息和數據,根據後端編程的代碼自動擺列成文。但是,目前也僅限為流水線作業。而更深刻的解讀,對事件的認為理解,價值觀判斷,開腦洞的犀利點評。

這些,是機器人不能取代的。

但是更多時候,很多文字是為了讓人記住,是一個人的思維的落地成文,是為了讓人記住和思考。這,是缺乏情感的機器人所欠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