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便利蜂用戶體驗如何,它會是新零售的未來發展方向嗎?

盧廣奎


有趣了,剛寫完便利蜂的一篇文章,就看到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就順勢來回答一下。

便利蜂昨天在網上還流出一張員工的截圖,說的是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撤點的事。

後來官方回應說,這是為了轉型升級智能貨櫃,而智能貨櫃目前產能緊張,所以先攻主要城市。

然而,依我看來,智能貨櫃還是沒辦法解決掉無人貨架的一些短板。

1、倉儲、補貨問題。

由於無人貨架集中於寫字樓,以寫字樓的消費頻率,基本要一天一補貨,又由於它是極為分散的,不同於便利店或超市那樣有自己的倉儲空間,所以這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是相當大的;

2、智能貨櫃雖然解決了“貨損率”的問題,但它還是和新零售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只是貨櫃本身的智能,而所謂的新零售,是整個零售體系的智能,連接顧客、網點、到企業上的整體智能。

另外,可能大眾不知道的是,便利蜂除了無人貨架,他還搞了共享單車、便利店。

便利蜂成立時間也才差不多一年,感覺他是哪個風口他就做哪個。

先說共享單車,便利蜂的共享單車基本已經邊緣化了,幹不過摩拜和ofo。

至於便利店,我們看整個便利店的環境。

外行人以為便利店成本不高,恰恰錯了,基本一家便利店的成本至少也要在100萬左右,品牌便利店為了攤薄成本,只好不斷地開店開店,但總的來說,還是虧,那些品牌便利店大部分是虧損的,即使像7-11那種,也經常是豐歉不定。

這是傳統便利店面臨的普遍困境。

而馬雲的新零售概念出來後,便利店彷彿得到了新的法寶一樣,覺得春天來了。但事實上,新零售要玩得好,也只有像阿里、京東這樣已經積累起一定的線上技術優勢,然後當他們切入到線下時,就可以運用線上技術(比如大數據等)對之進行賦能。

所以,傳統便利店要等的是擁有線上技術的大佬,比如像馬雲、劉強東這樣的,來對他們進行技術到資源上的賦能。

然而,馬雲除了不斷收購超市外,他自己還弄了個“盒馬鮮生”,盒馬鮮生作為樣本,是相當成功的,至於他有沒有意願去收購便利店,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說回便利蜂,便利蜂有沒有這種線上的技術基因呢?

我個人覺得,還有所欠缺。

因為便利蜂的創始團隊,幾乎都是來自“去哪兒”,這是一家搞旅遊、機票出身的技術團隊,和電商還差著那麼一截。

另外,從傳統便利店本身角度來看 ,他們又不清楚傳統便利店的整個運營方式,需要學習,需要鏈接上下游資源。

所以,沒那麼容易。估計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萬畝福田


做好自己的產品,樹立自己的品牌,但又不拘泥與自己的領域,而是想辦法用自己的品牌與產品創造更多商業價值,這種“麥當勞思維”是每一個想成功的企業都應該具備的。


007連鎖超市


用便利店來定義新零售就原本就是錯誤,新的零售不是體現在便利店上,是體現在單個商戶商業及產品重構上。

未來的新零售的商業構成是轉變的,從賣小商品,賣多種服務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