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週一美文」想起蘇州

想起蘇州

胡躍先

想起蘇州就想起江南的煙雨紅顏,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傘。蘇州的婉約細膩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葉了,是的,蘇州的城是夢幻迷離的,天下園林在江南,江南園林在蘇州,可見她的風姿綽約。拙政園的大氣,留園的小巧玲瓏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寫意畫,那畫上有桃紅柳綠,有燕子來時月滿西樓,也有吳山點點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門樓裡都是一個個散發著幽香的故事,那故事裡有動人的歌謠和圖畫。

想起蘇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詩》。在月夜孤悽的夜晚,在紅消香斷的白天,吳門四才子和吳中四傑的唐伯虎踏歌而來——“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這是唐伯虎的瀟灑。

“別人笑我忒風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再看他的《落花詩》,我們就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這是不是與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簡直與林黛玉一個口吻,一樣的哀憐。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蘇州,也許就是拙政園或留園的大家閨秀,10歲以前她就在那裡吟詩繪畫做女紅。那青磚黛瓦,綠樹紅牆,還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聰明,也註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女子,可惜多愁善感,壽年不終,早早地夭折了,帶走的是紅樓的遺恨,帶不走的是蘇州的雨,蘇州的風,蘇州的春花秋月,蘇州的小橋流水。我們在記住黛玉的同時,也記住了蘇州這座美麗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難道不認為林黛玉的冰雪聰明和她的蘭香蕙質不就是這座城市的代名詞嗎?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傘又傳過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樣多情和柔軟。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蘇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風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來,他們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傘,深情一顧,情動千年。他們習字作詩,繪畫繡花,不染塵埃,不求聞達,心無旁鶩,只在山林。雖然在我是夢的幻影,然而,我思故我在。我見到的遊人,以及那一個個紅男綠女難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嗎?你看他們多麼相愛,多麼風流嫋娜。

蘇州既是柔軟的也是鋒利的。

兩千多年前兵學大師孫武在這裡操練兵馬,威震三軍。吳王的美人不聽招呼,他揮刀砍下她們的頭顱,從而一呼百應,蘇州從此寒光無比。天幕血紅,孫武帶領吳國的軍隊南征北戰,攻齊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而成就了千秋兵學寶典《孫子兵法》。但是後來孫武還是歸入五湖明月,和他的愛人一起在夕陽牧歌中靜靜地長眠。所以世界上的東西絢麗總是暫時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恆的。天心月滿,人有幾何?

蘇州也是謙退的,懂得忍讓,懂得謙抑是蘇州人的品格。在蘇州就有退思園,那就是光緒的老師翁同龢的園子。翁同龢作為帝師是清末當然的軍機大臣,在海防和塞防問題上支持了左宗棠,並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戰役中給予了左極大的幫助,這件事幹得漂亮,雖不能同左宗堂相提並論,卻也風光無比。然而同樣是他,在海防問題上卻沒能支持李鴻章,不僅沒支持,反而還時相掣肘,以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以慘敗告終,這件事翁同龢幹得不那麼地到,從而使他晚年蒙羞。所以,戊戌變法失敗後,他退歸老家蘇州就給宅子取名為退思園,可見他對自己的錯誤是有反省的。細雨滴答,我們彷彿聽到了翁同龢的椎心之問。

當然蘇州除了桃花流水,除了煙雨紅顏,除了哲人韻士,除了最美的園林,還有最美的寺廟,那就是享譽千載的寒山寺。說到寒山寺,自然就要提到唐朝大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古代的寒山寺是繁盛的,以致於到了夜半時分還有客船到來,那麼由此可見蘇州的繁華。蘇州的繁華使寒山寺不寂寞,並且很有生氣,雖然有些許愁悶,然而有詩,有夜半鐘聲卻也真情彌滿,心智大開。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漸多,江南的雨更是下個不停,想必蘇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園的荷塘,那楓橋的綠水,以及那滿街滿巷的俏麗女子和他們手中的小花傘都牽動著我的情思。

選自《中國作家網》2017年6月27日有刪改

賞析:

這篇散文以“想起蘇州”為中心謀篇佈局,自由驅遣文字,或寫景狀物,或寫人敘事或抒情議論,表現了蘇州“既是柔軟的也是鋒利的”的特點,體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文章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虛寫回憶中的景與人,結尾處“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漸多,江南的雨更是下個不停”寫現在,是實寫,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使文章的夢幻迷離,風姿綽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