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學英語一定要學語法嗎?

成泰逸


01

很多零基礎的朋友,覺得學英語不用學語法,因為從小到大,都被語法題給折磨得死去活來了,什麼狀語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和虛擬語氣,被這種術語搞得頭昏腦漲,而且覺得學語法很枯燥。

但是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句話單詞明明都認識,為什麼我就是無法理解這句話呢?

現身說法,我們舉一個例子: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a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有同學說了,蛋老師,裡面還是有生詞啊,那我就把生詞的意思都給你標註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理解這句話。

abruptly 突然地;desire 慾望;consider考慮;novelist小說家;scientist科學家;record記錄;concretely具體地;texture質地、紋理。

好了,這段話的生詞也解決了吧,但是我想問你看得懂這句話麼?


關注我的頭條號[蛋蛋英語],學習更多英語乾貨,謝謝。

02

再來談談一般英語學習者對語法的誤解吧:

誤解一:語法規則記憶很枯燥,我根本就不想知道那些術語;

誤解二:語法不重要,我就想說一口流利英語,語法好不好沒關係;

誤解三:外國人說英語的時候,根本就不講究語法;而且他們也不學語法。

下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正解一:

語法是語言學家在大量語料庫中總結出來的規則和規律,而且賦予了他們不同的術語和頭銜,這些就是我們經常耳熟能詳的“賓語”“介詞”“冠詞”“定語從句”“非限制定語從句”“虛擬語氣”“強調句”.....媽呀,乍一看確實枯燥乏味,一堆術語,嚇死寶寶了。

但是蛋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語法是說話規則,那說明大多數語法規則(個別除外)都是約定俗成的說話方式,遣詞造句的組合方式而已,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況且考試也不考這些術語;口語表達中,我們更不會刻意去說這些術語。所以學習語法,並不需要按部就班,死記硬背。如果你覺得語法很無聊,那說明你缺少發現有趣的眼睛。

舉例:

--"Do you often 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

--"No, I usually wear a jacket."

這則笑話充分運用了雙關(pun)的修辭手法。in the nude到底怎麼理解?pictures in the nude還是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pictures in the nude是 “裸體畫”;而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是“不穿衣服作畫”。而回答者理解成“你不穿衣服作畫麼?” “不,我常常穿個夾克(作畫)。” 如果你不懂語法,那你就看不懂這個笑話。


正解二:

語法對於口語很重要嗎?如果不重要的話,就不會出現下面這些尷尬:

(1)“第三人稱單數”不加s,比如he like to do some sports. (he難道是雙胞胎?)

(2)過去的事情用一般現在時,比如:I am born in 1990.(這是要見鬼了,時光倒流了嗎?)

(3)男女不分,比如,my brother is 19 years old, and she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你兄弟去泰國變性了?)

好了,這還只是錯誤的冰山一角,以上三種語法錯誤,幾乎人人都會犯,那如果你不學語法的話,你會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正解三:

外國人不學語法嗎?那我問你,我們學中文學語法了嗎?No,沒有。因為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不需要學語法;之前我說過了,語法是語言約定俗成的規則和規律,如果你長期浸泡在一種語言環境中,你自然而然就習得了這種語言,而且知道如何遣詞造句,這就是語言學上的Acquisition(語言習得)。


但是我們高中語文考試題就有糾正語法的選擇題,想必很多人都不能選對,為什麼?因為正確的書寫語法規則是需要學習的;習得的部分只是口語表達而已。

所以,你可以看到,外國人學中文為什麼需要學習語法了吧。因為他們說話的方式和遣詞造句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這是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導致的。同理可得,我們學習外語的時候,就需要學習他們如何造句,如何用單詞和單詞的組合準確地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成年人學語法是解決英語怎麼說的問題,因為成人不同於小孩,可以通過語言環境習得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模仿能力和聽辨能力已經很弱了。但是成人的歸納總結、邏輯能力比小孩強,所以可以通過語法規則進行語言剖析和理解,從而說出正確語序的句子。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語法術語都是國外語言學家的著作中的翻譯版本,而不是中國人自己定的。

劍橋大學有出一本語法書

《English Grammar in Use》

當然全英文,適合基礎不錯的學生看

03

如果把英語比作是一座高樓大廈,那單詞就是我們能看到摸到的磚頭和瓦片,那語法就是我們看不到的混凝土和鋼筋水泥,如果沒有了這些,你背再多的單詞也是枉然,因為你不能如何準確使用單詞造句,說完整正確的句子,更何談提升你的口語呢?

作者簡介:蛋老師,用英語、寫作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專注分享一切關於英語學習的疑難雜症、國外新鮮資訊。關注我的頭條號[蛋蛋英語],學習更多英語乾貨,謝謝。


早話英語


“初中英語誦讀”作為一位專業的英語一線教師,21年教齡,對於這個問題可謂是有很深的感觸。

先從我的學習經歷談起,我從1983年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到現在已經2017-1983=34年了,和英語接觸的時候可能比很多人的年齡還大,小學中學學的絕對是啞巴英語,等到考大學到北師大就讀學公共外語時,看到人家北京生源的口語非常吃驚,於是大學裡苦練朗讀,進步神速,我個人覺得這段經歷很像俞敏洪和李陽,只不過沒有人家那麼大的成就。

從事英語教師以後,在兼顧考試的同時,一直重視對於英語口語的培養。

我個人的觀點是:在當前的中考高考內容簡化的形勢下,加上引入口考,淡化語法是大勢所趨。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視語法,因為英語畢竟是外語,得需要語法的框架來組織起來。

具體可以關注我的微號:初中英語誦讀

初中英語誦讀,一位英語老師給自己兒子編寫的英語誦讀,現惠於同學們。安徒生,聖經,呼嘯山莊,簡愛,福爾摩斯,林肯,哥倫布,羅賓漢……每天5分鐘,名著滋養,文化薰陶,人文提高,終生記憶!


初中英語誦讀


作為一名澳洲海歸,曾世界五百強外企的英語培訓老師,英語自學二十多年的英語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學英語究竟要不要語法?我的看法是要視你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程度,你是處在英語初級水平、中級水平還是精通階段,來決定你是否要側重語法學習。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我初一開始學習英語,學了三年啞巴式英語,中專三年因為側重專業課,則完全丟了英語,幾乎已經忘了這門語言,直到大學,我才重新撿回來。可想而知,這時候,我的英語完全沒有語法的章法可言。但幸運的是那時我上的是有外教授課的英文課,外教生動活潑的教學,重新激發了我學習這門語言的熱情。

外教教英語的方式和中國老師截然不同,從來沒有刻意講授過語法,但在平時和我們的課堂遊戲,互動練習裡,會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讓我們感受到語法,比如過去式、現在時和將來時的區別,都是很淺顯的語法知識點,這些全都通過日常口語對話練習、寫作練習來完成的。可以說,我完全沒有系統學習過語法。


這個學習英語的過程猶如小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一切都自然習得、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興趣去學習。以我為例,我覺得單純學習語法理論毫無趣味,枯燥,而且效果不好。我排斥做語法題,或者那些測試語法知識點的題目。其實,回想一下,我們小孩子學習說話時,有去學習過語法嗎?都是在不斷的聽和說的過程中,不斷模仿學得會的。而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初級學習者,你若從最感興趣的部分入手,學習速度一定比你依賴正規課堂教學,要快得多。喜歡閱讀,就從閱讀開始,喜歡說口語,就從和別人大膽說開始,喜歡英文歌曲,就從學唱英文歌開始,喜歡看英文電影,就從大量觀看英文電影開始,吸收學習英語的速度,進步的速度,一定會事半功倍。

有些句子的結構在一開始時顯得奇怪、難懂,但經過不斷聆聽和閱讀,熟能生巧,最後就習慣成自然了。偶爾,你會參考語法書解答語言學習的困惑。但有時,那些語法講解,有用,有時候卻又未必。那些枯燥乏味的無法規則或說明,往往只能記住一會兒,過不了多久又忘了。最後,還是要不斷去練習、適應英語這門語言,才能改進語法。

彆強迫自己去刻意學習和了解語法的規則,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大量閱讀或聽力或口語練習上從興趣入手,調動自己的主動性,英語初級學習者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別被語法規則所束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展開學習,再進入下一階段更深入的學習。讓自己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比被動學習要好很多。


而我真正開始學習語法,是為了出國,考雅思學英語的階段。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同學,這時候系統學習一些語法知識點才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雅思寫作部分,寫長句,寫複雜句型,尤其更加考驗你的語法掌握程度。比如雅思口語部分,你會使用一些虛擬語氣,也會為你的口語加分,顯得地道。

所以,我的建議是,初級英語學習者,興趣最關鍵,英語聽說讀寫四部分,從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入手。中級學習者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點足矣。高級學習者再系統學習掌握一些複雜的語法。根據自己的學習階段來定奪。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兒童教育、科學育兒、親子英語方面的內容,請關注我,全職媽媽愛麗絲,澳洲海歸、曾世界五百強外企白領、愛麗絲親子英語創始人,專注於兒童教育、親子英語,與您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愛麗絲親子英語


學英語一定要學語法

語法其實是人們對語言規律的總結,學習語法有助於更好的使用語言。

如果是學英語應試,當然必須學語法,試卷內包含不少語法考點。

尤其是篇幅較大的閱讀和寫作,懂得了語法,當閱讀英文文章遇到看不懂的句子時,就可以用英文語法來分析句子結構,進而去了解句意。

而練習英語寫作,就必須要懂語法不可了。否則,根本不知道如何排布單詞。

學英語不一定非要學“學術語法”

練習口語時,我們強調不能按語法來思考內心想說的句子,而是要不假思索地把平時苦讀學成的單詞或詞組立即說出來,千萬不要被語法的規則限制住而不敢開口講英語,不然就成了真正的“啞巴英語”。

但是好多人被學校學的語法嚇壞了。其實學校學習的是“學術語法”,目的在於讓你使用專業術語,分析和描繪每句話。

而“生活語法”就是我們平時用來組織語言的自然規律。比如我們小時候從未學習什麼是主語,什麼是謂語和賓語,但是我們就是會說話。所以生活語法就是我們通過自然的聽說來獲取的。

如果學外語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說話交流,表達意思,“學術語法”絕對是多餘的,學好“生活語法”已經足夠你用來聽說讀寫,交朋友,談生意甚至是簽署協議了。


鄭大閒


好問題!這問題代表了一個大類別的疑問。

先回答問題:沒有“一定”這一說,當然可以不學語法。但是(但是這個詞太牛逼了,哈哈)…且看寫文分解:

對於一門學問/知識,有兩個層面的東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是我們需要的結果,比如說1+1=2;“所以然”也許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比如說1+1為什麼等於2(嚴格說來,這個比喻並不恰當,但也並不妨礙我們理解)。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關注的只是那個結果而已,而並不關注其中的“所以然”,換句話說,“不知所以然”並不一定妨礙我們“知其然”。

我們可以把學習知識的方式分為兩大流派:一類是學院派,有著嚴格的體系/理論/方法論,按部就班穩紮穩打;還有一派姑且稱為江湖派(野路子)最大的特點是“不按常理出牌”,講求的是快速實用。比如說:一個選擇題有ABCD選項,學院派的老師的講解方法是:這道題選B,因為題目的要求是balabala,ACD三項不符點在於balabala…;江湖野路子的“老師”會這麼告訴你:這道題就是選B,你記住就好,以後看到這個題目就算這個答案!哈哈,我打賭各位上學的時候肯定碰到過這種老師…雖然這種老師是會被人鄙視的,因為學校裡面不應該出現這種野路子流派。

回到問題本身來講,這是實話,真不一定需要學語法。一天學都沒上過的人照樣可以在人前侃侃而談,他學過語法嗎?並沒有!英語也是一樣,你可以不學語法,只要你記住每個單詞的每一種用法與變化,就OK啦,反正學語法的目的也是在於最終的應用不是麼?問題在這裡:不學語法可以掌握英語,但是學了語法會讓你掌握的過程變得很簡單!語法是什麼?是前人總結出來的一套關於如何正確語言文字的一套規則,掌握這套規則可以讓你更方便快捷地掌握這門語言。邏輯上來講,學語法只是學習英語的一個充分條件而已。你去跟一個沒怎麼上過學的英國佬討論語法,人家肯定一臉懵逼地鄙視你到死:搞那麼複雜幹什麼,根據我們的習慣,這個題就是選B!

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玩法!

語法解決的語言學習中的結構問題,類別性問題,同樣是選擇題:語法老師會結合時態語態語境搭配等等一堆知識點,告訴你B就是正確答案;另外來個懵逼的直接說:就是選B,語感很順。


Alex桑達


答案是肯定的,要學語法,詞義不同於語義。

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樣的話有些人一說話別人就生氣,有些人一說話別人就笑。這就是需要的藝術性。

漢語詞義較為單一,但經過話術,可能就能達到多重意義。中文難也就是這點,句義難解。那麼英語尼,應用範圍廣泛,且分多種英語,英式、美式。他們的口語發音詞義語法多少都存在點出入,所以同樣的詞彙或語句,並不一定是同樣的意思。這時候我們熟知當地的語法用語習慣才能正常的交流。

個人認為要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詞彙,萬丈高樓平地起。詞彙就是磚從基礎到封頂都需要。

二語法,語法是框架。沒有框架的房子一碰就倒,沒有語法的句子一路不懂。

三語言環境,圖紙上的一切數據都不如實際操作的實在。

話說回來我們國內所學習中式,放到國外真的很難讓老外聽懂,一方面是太過正式化中文化,另一方面中式發音很難辨析。只有在大學裡外教交流才有好的提升。

當然現在的文化傳播快,感染力強,中式語錄也慢慢深入話了。也一樣祖國未來越強盛,世界越來越中國化。當然對語言的語法還是要懂得,做一個高情商人說話甜美柔和俘獲小哥哥小姐姐


碎碎叨叨的大耳


語法是必須要學的,而且語法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英文的語法嚴謹細緻,中文的語法相對鬆散,這使得英文結構像一堵牆,而中文就像是水,這一點上英語天生剋制中文。如果你要想突破英語的閱讀障礙,學習好英文的語法至關重要。因為你必須瞭解英文的語法,才能有效破解英語句子的真正含義,也就是你要拆開英語文章,必須瞭解這些文章的構成要素,語法是其中重要的構件,就像是大樓承重牆一樣。所以看出語法是必須要學習的。

第二、我們通過語法知識來拆解英語文章,再通過相同的語法知識組合出英語文章,這就是我們在使用英語的時候必須要語法知識。尤其是在“口語與寫作”的初始階段尤其明顯。詞彙量可以或多或少,但是英文的語法體系必須精通。

第三、閱讀與聽力對於語法的要求相對較低,這就好比你吃飯不需要烹飪方法,而寫作與口語是必須要精通的語法知識。尤其是開始練習口語的初始階段,語法體系會把你有限的詞彙量放大到極致,對於母語環境的人來說,語法不是必須的;而對於我們來說語法是必須的。所以不要被所謂的語法無用論誤解。精通廚藝的人,可以把有限的食材做成不同的美食,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語法知識在開始階段重要,而在語言學習的中期就不太重要了,因為在進入舒適區以後,你所能使用的英語句子都是做好了的,語法知識只用一次的特性也是如此,就像你按照菜譜做菜,用一次菜譜,下次就不需要了。但是如果你要升級自己的語言,讓自己能夠絕對掌握英語,或者為了更有深度地表達抽象概念,語法會再重要一次。

總之就是:語法知識重要兩次,第一次是你開始練習口語與寫作;第二次是你需要更加靈活多變的英語水平。


一句話精通語法


無論是應試還是口語,語法是必須要學習的,只是傳統的語法學習方法不合理,結果造成對於語法的掌握停留在“假掌握”的程度。

語法三問:

1.很多人能背出語法理論,但是一寫就錯,為什麼?

2.很多人語法單選沒問題,可為什麼一張口he,she不分,單三各種錯?

3.但是,有很多人背不出語法理論,但是寫出了漂亮的英文作文,為什麼?

西方人也學習英語語法,所以當我們聽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沒有語法錯誤,(Trump)除外,而且有更多高級用法,英國首相的演講更是考究。但是歐美人學習英語語法的方式和中國人有本質不同,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語法和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totally different,在母語環境中學習是錦上添花,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很可能變成生搬硬套,這和自然拼讀的學習是一樣的。

我們學習語法的方式首先是講理論,背理論,做題,這種懂都是表面的假懂,有人說,我只要能做對題就行,課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的作文中有那麼多邏輯錯誤?難道非得等到非得改變chinglish的時候才意識到嗎?

如何真懂?

1.大量段落背誦積累語感,尤其要多聽和模仿,把發音練好,沒有對於語言充分的感知能力,無法懂得語法背後的內涵;

2.深入學習語法的英文講解,通過英文理解英文,培養正確的英語邏輯;

3.大量分析長難句,把理論用於實戰;

4.大量做題,不斷總結。


伊熙偉MrE


題主問題涉及英語的實際與中國英語教學的大致情況

1. 英語語法,最主要的是時態與動詞、從句與連接詞、非謂語;其次就是形容詞;再次就是副詞、名詞;末次是冠詞與情態動詞等等。

2. 時態、從句與非謂語大概每個項目要2小時可以講清(基礎是初二,成人自學者大概是3個月左右吧),這部分10個小時是足夠足夠了

3. 冠詞與情態動詞,簡單的很容易。想稍深一點,得找個高手教,一般人教不了。

4. 其它項目,除了形容詞的比較級的複雜句式,基本可以無師自通。

拼命講語法就是中國目前的教學實際,為什麼這樣?除了教語法,其它的老師不會教啊。想開口?不會。想寫作? 一動筆就錯。不怕人家開懟,反正我所遇到的中學教師,沒有幾個寫一句20來字的英語句子不犯錯誤的。要麼直接就是語法錯誤,要麼乾脆不知如何表達,要麼高級一點的,寫出來的是中式英語...

回到題主問題,英語語法要不要精通?其實學通透英語語法,即學到英語專業8級的語法水平,也就是十幾二十小時的問題,至於所謂的精通,那得看“精通”到底是什麼層次,是能應用還是要去搞語法研究?然後就是評價的標準,比如就拿英專8級的語法要求來說,人家說的內容你都懂,人家在旁邊一點你也會,但可能你一用,那就錯了,這個算不算會這項語法?

現在的考試,基本沒有了純粹的語法測試,比如高考,也就語法填空涉及一點。但這項內容,學生3分鐘就可做完。因為那已經算不上是語法,而是題型八股。把這八股型稍稍研究一下,就是死套的題,與英語語法實際沒有太大的關係。

語法會影響句子含義,不會語法肯定不行。但得看什麼人教,如何教,也看學習者的學習目的。


家居三所


不一定要學語法,尤其是針對小朋友。


根據親身經歷推薦一個更實用的方法。


一個月前,旅居美國的好友回國,我和她見面,順便聊起了孩子英語學習的困難,也是想借機向她討教一些經驗。

她很是熱心地為我推薦了美國兒童英語啟蒙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自然拼讀法,這是英語國家孩子英語啟蒙的必備課,貫穿了幼兒園直至小學的英語教學。


這種自然拼讀和音標學習很不一樣,就是孩子不需要學習音標,先學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這樣即使碰到陌生單詞,也能順利地拼讀出來。


她說,用自然拼讀法啟蒙英語學習是最“經濟”的方法。


根據皮亞傑兒童認知理論,孩子在2~7歲時處於前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直觀形象的思維更發達一些,換句話說就是見山只是山,只對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有感覺,抽象思維比較弱,而且生性愛玩,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專注力不夠高。


自然拼讀就是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因為英語字母與字母組合與因素80%以上是有對應關係的,基本都符合拼讀規則,只要能夠充分利用有趣的課堂活動以及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就能有效激發起孩子早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能夠見詞就拼,聽音就寫,最終有效引導孩子自主閱讀和寫作。


快速讓小孩子英語入門的法寶——《美國兒童自然拼讀啟蒙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