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幾年太陽能領域有什麼新發展嗎?

用戶64079275


我們想象以下場景:你再也不用給手機、kindle 或平板電腦充電,這是不是很驚喜?

得益於一項最新研究,我們有望實現太陽能室內充電。一項近期 Joule 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稱,研究人員已經發明瞭一種能利用建築物內部和陰天下的低強度漫射光進行發電太陽能電池,並且其具備一定的工作效率。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或許在未來將解放充電設備,設備的外殼即可不斷給設備充電,從而無需插入插座來充電。

漫射光太陽能電池並不是什麼新東西,但是基本很依賴昂貴的半導體材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 1991 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化學家 Michael Graetzel 就發明了所謂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這種電池能夠在昏暗的光線下達到最好的工作效果,而且比標準的太陽能電池更便宜。在太陽光下,最好的 DSSCs 卻只能將 14% 的太陽能轉換為電能,而標準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是 24%。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光能來的太快,DSSCs 並不能及時轉換。因此,當光比較緩和地照到它時,就比如低強度的室內光,DSSCs 的轉換效率能提高到 28%。

DSSCs 還存在的問題之一是空穴在電解質中移動速度慢,導致空穴往往堆積在染料和二氧化鈦顆粒附近,一旦激發的電子一遇到空穴,它倆一碰上,產生的就是熱能而不是電能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試過使用薄一點的電解質層,方便空穴以最近的距離到達目的地。但是,電解質薄層的任何一個缺陷都可能導致器件短路,隨時一個致命一擊就可以讓整個太陽能電池崩潰。現在,Graetzel 和他的同事們想出了另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他們設計了一種染料和空穴傳導分子的組合體,再緊密包裹在二氧化鈦顆粒周圍,從而形成沒有任何缺陷、緊密貼合的層,這就解決了移動速度慢的空穴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去到負極這個問題。這種緊密層將DSSCs對漫射光的轉換效率提高到32%——接近最高的理論值。

西北大學的化學家 Michael Wasielewski 說:“這真是一個很不錯的進步。”儘管這種新的染料敏化電池對太陽光直射的轉換效率僅為 13.1%,但他指出,由於對漫射光的轉換效率提高了近 20%,因此給了人們種下了能找到新方法來提高在全陽光下轉換效率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