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建築工程上的材料抵扣稅率各為多少?

技術的力量


建築工程進項材料抵扣梳理

稅收裡的那些事之建築業進項抵扣問題。中國號稱“基建狂魔”絕非偶然,更離不開千千萬萬的建築業從業者。但是關於建築業稅收的問題,尤其是增值稅繳納的問題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裡面既有稅制設計的複製原因,也與建築從業者稅務知識水平有限有一定的關係。大部分人的觀點其實是這樣的:該交的稅避免不了那就交,但是稅收政策允許可以少交稅,那更不能放過。藉著這個機會,我們來談談建築業裡的進項材料抵扣問題。



問題一之造價500萬元工程怎麼計算銷項稅額

首先要明確,500萬元是否是含稅造價。依據題目裡的計算,我們假定這500萬元是不含稅工程造價,下面的計算都是默認為500萬元為不含稅工程造價。那麼,你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呢?這直接影響到計算的結果。

①如果你是小規模納稅人,工程造價500萬元,你可以不要操心進項稅抵扣的問題了。小規模納稅人按照簡易徵收計稅,不可以抵扣進項稅。應納稅額=500*3%=15萬元。請注意:開票申報結束之後,你已經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別忘記去登記一般納稅人。

②如果你是一般納稅人,工程造價500 萬元,是否符合簡易徵收計稅。如果符合清包工、甲供材或者老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選擇簡易徵收計稅,也不需要操心進項稅抵扣的問題。應納稅額=500*3%=15萬元。請再次記住:簡易徵收不可以抵減進項稅。

③如果你是一般納稅人,而且不符合簡易徵收計稅,那隻能選擇一般計稅方法,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這個時候,可以操心進項稅抵扣的問題了。請注意:建築服務業稅率為11% 不是問題裡計算的17%。2018年5月1日後,建築業稅率調整為10%,之前的依然要按11%計算。你的銷項稅=500*11%=55萬元 ,這個不是最終繳納的稅款,還要考慮各種進項稅發票抵扣。



問題二之各種各樣進項稅發票的稅率問題

接著上面的第三點來說,一般納稅人採用一般計稅方法,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只要是為這個工程所採購的材料、勞務、辦公用品、動力等都可以用來抵扣。建築工程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人工和材料的費用,有些還包括設備費用。

先說建築材料,取得的用於工程的各種建築材料都可以用來抵減稅收,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進項的建築材料,稅率為17%或者3%,這取決於開票方的資格。①銷售方如果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開具的專用發票大部分是17%;一般納稅人符合簡易徵收計稅條件,例如自產的商品混凝土、砂石等為3%。②銷售方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開出的專用發票毫無疑問是3%。

建築人工成本一般分為自己的員工和外單位派遣的勞工。自己員工領著單位工資,作為工資資金是不可以抵扣進項的。所以,現在流行勞務派遣。建築單位自己的員工很少,需要幹工程的時候,直接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有勞務派遣公司派人幹活。建築單位直接把錢轉給勞務派遣公司,由勞務派遣公司開具6%的專票發票抵扣稅收。



最後,建築業實際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進項稅發票難以獲得,造成進項沒有或者不夠。一般的建築材料都是本地供應,甚至是壟斷市場,不用也得用。一般都不給開票,或者開票一個價,不開票另一個價。這裡的稅務籌劃就不僅僅是稅收的問題,關鍵在於協調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發包商,作為利益共同體協調好稅收負擔問題。我認為建築企業的稅收籌劃重點在於協調上下游,至少要和一方協調好。協調不好,建築企業加夾在中間自己硬抗稅收才難過。實在不行,退而求其次,看看可不可以和發包商協調,主動創造條件享受建築服務簡易徵收計稅。

文:稅裡稅外~帶你瞭解稅收裡的那些事


稅裡稅外


這個問題其他網友回答的已經比較全面了,下面我要做幾點補充,避免對非稅收專業人士有所誤導:

1、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18〕32號規定,自2018年5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目前,很多網友在回答問題時仍沿用老稅率,應該對提問者說明提示一下。

2、增值稅稅法中所說 的銷售額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營業收入不一樣,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因此增值稅中所說的銷售額是不含稅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營業收入一般都是含稅的,計算稅款時應該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這對專用會計或稅務人員來說很好理解,對沒有稅收基礎知識的人士來說就有點困難。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收入/(1+稅率或徵收率)。

3、勞務派遣和人力資源外包在稅收上不一樣。 提供勞務派遣服務,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可選擇差額納稅,簡易計稅5%,【財稅〔2016〕47號】。人力資源外包服務,按照經紀代理服務【6%稅率】


小蔡說稅


建築行業營改增之前的稅率是3%,現在是10%,稅率上升挺多的。所以,對建築行業來說,最關鍵的是拿到足夠多的進項。建築行業的成本構成中,最主要的三項是人工、機器設備、材料。分別從這三項來看。



人工

如果是自己的員工,造表發工資,那這部分是沒辦法抵扣的,全部都是成本。若是選擇分包,分包商可能是10%的增值稅,也可能是選擇了簡易計稅的3%稅率,或者若是選擇勞務派遣,可能是6%的增值稅稅率,或者簡易計稅5%的稅率。而且,對方採用簡易計稅的話,只有差額部分能開專票,能抵扣的稅額也就比較少。

比如,200萬的分包 ,對方核算完可能只有50萬的差額部分能開專票,最後能抵扣的還不到2萬。

總之, 人工這部分比較複雜,對進項的影響比較大。


機器設備

建築公司的機械設備如果是自己購買,進項稅是可以抵扣的,這也是較大的一部分。

若不是自購而是租賃的話,設備帶操作人員的話,可以是“建築服務”10%的增值稅稅率,若只是單純的設備,則是16%的稅率。

當然,如果對方是小規模,則是3%的稅率,還不一定能開專票。

所以,設備這塊也跟實際業務模式關係比較大。


材料

材料成本也是工程造價中的重頭,主要的材料有:鋼筋、混泥土、水泥、沙石、其它輔料之類的。其中,鋼筋、水泥的變化不太大,是16%的稅率,也是比較容易拿到進項的部分。

混泥土是變化比較大的,混泥土的成本中,沙石和水泥佔比會超過一半以上,水泥正常拿到進項問題不大,而沙石就是變化的大頭。採石場不規範經營的情況比較多,或者是簡易計稅,這種情況要拿到沙石的進項就有難度。

當然,也可以直接購買混泥土,可以有16%的進項,但攪拌站本身也有成本,也有拿不到進項的問題,他不能抵扣,成本高了,價格就會高。


營改增之後,工程造價比以前複雜很多,主要是稅的影響明顯變大了,不得不同時考慮下游納稅人身份(是小規模還是一般納稅人),和下游的計稅方法(是簡易計稅還是一般計稅法),不同情況,納稅結果大不相同。 可以說,有足夠的進項就是利潤。


康愉子


非請自來。

也許您對增值稅一些概念性問題不理解,容我簡單說說吧。

納稅人身份

首先,必須是一般納稅人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具體到您的情況,得是一般納稅人且採用一般計稅辦法計稅才允許按規定抵扣進項;若為一般納稅人採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或小規模納稅人,則任何進項均不得抵扣!

憑票抵扣

再者,要抵扣進項,必須有可抵扣的扣稅憑證,通俗而言必須取得“專票”,“普票”則不得抵扣。取得專票且對應的購進“材料”必須用於生產經常活動,進項才可抵扣,否則不得抵扣。特別注意的是,並非某個業務銷項抵扣對應的進項,而是企業當期全部可抵扣的進項抵扣全部銷項。如您購入的材料取“專票”或者還有其他“專票”且未用於不得抵扣項目,均可抵扣。

相關稅率

銷售方的銷項就是購買方的進項,兩者稅率、稅額一致。建築業增值稅稅率為11%,徵收率為3%,一般的建材稅率為17%。。

應納稅額計算

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題目500W造價的工程,如一般納稅人銷項應該為500/1.11*0.11=49.55W,減去可抵扣的進項即為應納增值稅;若是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為500/1.03*3%=14.56W。

大概就是這樣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覺得不錯,可點個贊;如有不詳盡之處,可隨時諮詢,歡迎留言討論。


龍門賬


不一定,這個得看什麼材料。一般來說是17%,有些比較特殊的,比如沙、石、混凝土等可以選擇按簡易辦法徵收的,其徵收率是3%,還有就是電梯的銷售安裝可以按甲供材簡易徵收,徵收率也是3%;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為房屋建築的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提供工程服務,建設單位自行採購全部或部分鋼材、混凝土、砌體材料、預製構件的,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徵收率3%。


翱翔的海星


500萬工程銷項稅是500/(1+11%)*11%,進項稅看你購買材料的途徑,一般納稅人銷售的建築材料可以取得17%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小規模納稅人和簡易徵收的一般納稅人只能提供3%徵收率的專用發票。只要你用於工程的材料能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都可以抵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