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口淨流出一定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嗎?

芯愉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人口的流入流出跟經濟肯定是相關的。

最近第一財經綜合各地統計局的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中國有六個省份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包括京津滬和東北三省。而人口淨流出較多的省份,其GDP增速大多都排在末尾。

京津滬是直轄市,人口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實施了人口控制的政策,是行政影響的結果。而東北三省近幾年來的人口外流已是不可扭轉的態勢,這就主要源於經濟發展的原因了。相信全國人民都有感受:身邊總能碰到東北人,感覺東北人都跑出東三省了。的確,東北經濟不振,就業機會不佳,自然是留不住人,尤其是年輕人。

此外,分析還顯示,山東、內蒙古、河南這些省份,雖然常住人口增量較多,甚至排名靠前,但主要依靠自然增長,也就是出生率高於死亡率。而實際上,這些省的人口也是淨流出的狀態。去年山東流出人口就超過了40萬,這也跟山東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此前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曾表示,山東經濟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產業佔70%,在創新領域嚴重落後。經濟結構陳舊,活躍度就不行,顯然吸引不了人才。

同時,山東人外出不願回家鄉還有個特別原因。山東省公安廳近日提出: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戶,取消省級高層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戶限制。也就是說,人才來山東工作可以“一人落戶,全家落戶”。然而山東網友紛紛表示,山東高考分數那麼高,山東小孩讀書那麼累,這下好不容易出去了,怎麼也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再受同樣的苦了……

再看人口流入較多的省份,大多集中在南方,其中廣東、浙江外來流入人口最多,其他還包括重慶、江蘇、安徽、四川。廣東、浙江、江蘇的經濟活力多年來一直是領先的,重慶、安徽、四川的經濟目前也在加大發力階段。所以,經濟情況與人流走向真的是密切相關啊。


政商內參


應該是有一定關係,農村鄉鎮向區縣流動,縣區向地級市區流動,地級市區向省城流,省城人口向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流動,一線城市向港澳流動,港澳向歐美髮達國家流動,因為收入比較高,就業機會多,福利待遇好。對個人與家庭致關重要,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人本自私,無可厚非。嚮往美好的生活質量,是人奮鬥的動力所再。也是大家拼命打拼的結果。也是人知常情。誰願意接受貧困落後地區生活。




隨雨飄渺


沒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一個城市大部分組成人口是外地人,那麼春節時一定會人去城空,這些人待在這就是為了就業掙錢,從這個角度看北上廣反而容易人口淨流出。

以上海為例,上海人口自2015年連續呈現負增長,其中絕大多數是外地人的減少,本地人沒有搬遷,但是出生率低,基本持平死亡率,再發展下去,一樣會出現負增長。外地人減少主要是因為上海房價過高,有的人看不到希望,就直接回去,或者往周邊城市遷移,去蘇杭發展,或者買崑山嘉興的房子,繼續去上海打拼。另一方面是因為地區發展相對平衡,二三線城市除了房價和就業崗位,其他的和一線城市相差無幾,之前可能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和一線差異巨大,但現在根本沒什麼差距,而且物價更低,隨著電商的普及,四線城市和上海的購物區別可能也就是江浙滬包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