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金融圈不為人知的“傷心事”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力,投行是極具神秘色彩、鑲金屬性的行業,當然薪酬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化,有人不到40年入百萬,也有人靠著五險一金的基本工資“垂死掙扎”。

之前,高頓FRM考試交流群裡流傳這這樣2張截圖:

金融圈不為人知的“傷心事”

金融圈不為人知的“傷心事”

截圖源於某銀行支行員工給微博大V投稿吐槽,年終獎現狀···竟然還有倒扣的···

最近關於投行,又被這樣一張截圖刷屏:

金融圈不為人知的“傷心事”

我一直以為投行都是月入50K的,這是不是少打了一個零···

群裡炸開了鍋,紛紛開始給自己一些安慰性的說辭,比如之前銀行員工年終獎被倒扣是因為2016年銀行領域遭遇業務霜降;如今投行4000多點的工資單是因為市場行情、專業水平、努力程度及運氣不佳···

不管哪個說法,掩蓋不了金融業貌似在醞釀一個“大坑”,用光鮮亮麗的西裝革履掩蓋敗絮其中的內在?

所有金融人彷彿都像是被“坑進了一個巨坑”無法自拔,到底金融圈怎麼了,這個多金的行業還像外界傳聞一般年薪30萬,半年就買房麼?讓我們來看看幾個鮮明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關於投行,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案例一//小A

一位本科畢業的金融男,在一家內資券商做業務員,負責把手上債券通過各種方式賣給資方boss。

總體來說,銷售的收入不太穩定,經歷過事業的起伏與愛情的洗滌,這個本科金融男做得好一個月十幾二十幾萬,不好的時候守著三四千的基本工資過日子。

可能缺少安全感吧,他在花銷上很讓人“生恨”,和同事一起點外賣,讓同事幫忙點,從來想不起來給錢;和對象一起都是AA制,給自己買東西捨得,給女朋友送禮物,不是想不起來特殊日子就是挑來挑去不知道送什麼,最後發個52塊錢的紅包敷衍了事···

甚至有一次,在女朋友的瘋狂暗示下,知道一瓶200多毫升的水(據說是神仙水)要1000多,將每次紅包金額調整為152,不出半個月,這個傻女孩終於回頭是岸了···

這絕對不是狗糧,一定是毒藥。

投行對業務能力還是很要求專業強度的,一位剛畢業的金融生,如果在沒有豐沛資源的前提下,想要開拓新的業務市場難度不小。這時候就需要大學時積累的金融知識及相關金融證書輔佐出來的案例技能了。

如果小A持有CFA、FRM等金融證書,那麼業務能力可能會有所改觀,畢竟金融風險管理師作為國家稀缺型金融人才,目前已在各大一線、新一線、二三線城市掀起一波人才“哄搶大戰”了。

激起的行業浪花不僅蔓延至整個人才市場,更引導出一大波人才轉行、轉崗金融,在天津發布《海河英才》政策後的幾天裡,超過萬數FRM證書持有者申請落戶,這同時也是對市場發出“警報”。

人才稀缺,請急速填補!

當然收入不穩定因素有許多,且說金融男精打細算能力超強,小A丟掉愛情也不能全怪收入不穩定,這可能和個人性格脫不了干係···

案例二//小B

B在一家分行做高級分析,從業5年。

國有行應該是那種不愁吃穿、日子逍遙的金領成功男士,沒事爬爬山、喝喝茶,社交圈子也是一呼百應的那種。

最近聽聞他要跳槽,因為早前一位同事做兼職都比他工資高。

難道他不是拿年薪麼?他還有工資這回事?

那位前同事,因為取得FRM證書後辭去銀行業務,不說其他就在知乎、喜馬拉雅、荔枝上開的個人號,平時講講課,回答回答關於熱點金融的問題,竟然也可以月入8萬,這比他每天勤懇做事、日日加班賺的多得多!

一想到不上班的老婆、一週歲的二寶、上私立的大寶,還有十幾年的房貸···

難道他們不應該還有什麼特殊收入麼?B說,如果在十年前央企國企光分紅就有百萬,但現在都是民營,互聯網打擊下,銀行已經沒有什麼油水了。

5年前,金融人出差都是頭等艙、五星級酒店,現在也成了D、T、Z、G開頭的火車和快捷酒店,這幾年的行情不好,大家都在忙著轉型,很多圈內人都跳出去追互聯網的尾巴了,只剩我們這些走也不敢走,賴在這裡垂死掙扎的“老年人”。

行情不好固然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坐以待斃,銀行確實是在走下鋪路,但它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還沒死只是有些虛弱。

想到那位前同事,在取得證書後的第一想法就是發揮自己的長處,結合當下時代潮流,不也混得風生水起麼?所以說,沒有落幕的時代,只有放棄拼搏的人,金融人想要增加收入,並不難,折騰副業,提高自己的附加值,備戰FRM考試,一樣能夠給予你生活的自信。

金融行業,更要求與時俱進。

案例三//小C

這位就比較厲害了,屬於金字塔頂部掌握著社會百分之80財富的百分之20那類人,還是為女性,就職國內第一梯隊投行領域,某投行執行總監,不包含佣金基本底薪50萬,按月的。

C本身條件優秀,英國金融專業碩士畢業,在取得CPA與證券從業證書後,於12年加入國內某大型券商公司,跟著項目大牛從研究員做起,開始一步步行業瞭解、耕耘。

當時的實習薪酬6k,試用期過後10k。

因為新人,所以什麼都要學,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忙到飛起,沒有休息時間、整天出差,全世界尋找有意向的IPO平臺,評估他們成功的可能性,輔助其IPO。

如果上市,她就能拿到佣金,這個擁擠計算方式為,投資方拿走收益部分的80%,剩下的收益抽出40%作為個人佣金,能到C手中的大概有8%左右。

當時C有想過,如果公司成功上市了,自己就收拾東西退休,如果評估失敗,那就趕緊考個FRM或者CFA吧,再不能拖下去,因為全世界飛,很多東西都要自己提前付出,最重要的是太耗費精力了,實際上10年期間C只做成功2個項目,儘管如此,她還是在40歲左右實現財務自由,成功退隱成為“幕後玩家”。

這樣成功的例子,只是例子。

大量失敗項目數不勝數,10年做成功2個,也沒有多少人堅持的下來吧。

“做金融蠻苦逼的,尤其是前期,很多人堅持不下來,因為長時間沒有客戶自己也很難開拓出市場,資源需要一步步去積累,但只要肯下功夫鑽研,成就肯定是有的,就看你的志在何方了。我還是比較建議先考一個證的,比如FRM或者CFA,其實兩者一起考沒多大問題,它們有準確的方向,像我們做分析的,企業風險一定要評估的,還有失敗後的止損也要考慮進去,做一個出色及合格的風險管理師是分析的前提。當然CFA給予的一定是廣闊的金融知識與理論,在金融行業,技術不過硬什麼都面談,一切基於自己的目標強度吧,有信心,就能幹的下去,沒目標,只能做蒼蠅,打一槍換一炮,終身碌碌無為。”

總結三個人的經歷,還是可以發現到某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比如他們都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在自己選擇的行業裡,都在努力奮鬥或者說掙扎···

作為金融人目標值很重要,這是成功與否的動力;

當然證書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很大的走向成功的“動能”。

金融圈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利益,清楚自己是做什麼的或者說想要什麼,其實成功就變得很簡單,只要我們沿著那條既定好的路走下去、堅持下去,那麼成功的大門就一定會為我們敞開。

不管月薪多少K,年薪多少萬,現在的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去做比較、做思想鬥爭,朝著目標前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