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在騰訊劉熾平工資比馬化騰還高?

月亮港之戀


香港流傳著兩位打工皇帝的傳說,64歲的霍建寧與43歲的劉熾平。 前者老闆是李嘉誠,後者老闆是馬化騰。

劉熾平是騰訊的二號男人,升級同樣是火箭式的。2005年加盟騰訊,出任首席戰略投資官,2006年後榮任總裁,2007年後,任命為執行董事。 是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更重要的是劉熾平目前還是一個黃金單身漢,妹子們加油。



一、劉熾平牛氣的履歷

25歲時的劉熾平,就已經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兩個碩士學位。

畢業之後,劉熾平擔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並曾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諮詢工作。 2005年,劉熾平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

彼時的騰訊還是一個發展並不太好的“抄襲大王”,騰訊那時大約有1000名員工,並且因QQ信息服務而小有名氣。通過在QQ上賣廣告和增值服務,騰訊的年營收為7.35億元。距離2010年7月,被《計算機世界》稱為《“狗日的”騰訊》還有五年時間。

由此可見,劉熾平從風口真勁的高盛跳到普通的騰訊,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



二、佈局了整個騰訊的生態鏈體系,和收購體系

在劉熾平主導下,騰訊開始了瘋狂的投資佈局,可以說劉熾平奠定了目前騰訊投資的基調和目標,可以說如果沒有劉熾平騰訊的生態勢必不會像目前這樣百花齊放,更不用說迎來2018年的生態上市潮(比如搜狗,之前閱文,今年的虎牙鬥魚等)。來看看劉熾平的成果。

2010年,騰訊投資諸多電商,如珂蘭鑽石、好樂買、藝龍、旅人網、易迅網,並由此組建了騰訊電商ECC。 這些資產目前仍然在產生收益,比如藝龍即將在a股上市。

2011年騰訊開始開放,宣佈成立投資規模為50億元的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一年就進行了40多次對外收購。

2013年,劉熾平主導騰訊開始剝離搜索、電商業務,投資搜狗將soso打包給搜狗,投資京東將拍拍打包作為嫁妝。

從某種意義上說,劉熾平開啟了騰訊新篇章,一方面是投資開放生態,另一方面將自己做不好的業務整體出售,讓生態和你開放。

二、海外併購遊戲,成就世界最大的遊戲生態

目前,騰訊是世界收入最高的遊戲公司,2017年q4的財報可知,2017年第四季的收入同比增長37%至人民幣399.47億元。網絡遊戲收入增長32%至人民幣 243.67億元。網絡遊戲佔比超過60%。而這得益於劉熾平對騰訊遊戲的佈局。

2016年6月21日,騰訊宣佈將收購Super Cell公司84.3%股份,總收購金額更是達到86億美元 。而Super Cell憑藉四款遊戲成為全球移動遊戲市場霸主。

劉熾平帶著高燒,坐了10個小時的飛機達到赫爾辛基,去見Supercell的高層。在準備期間,劉熾平的盡職調查就是打《皇室戰爭》,而且取得了很高的分數。在芬蘭時,他還贏了Supercell的員工。這讓supersell認識到這是一個由熱愛推動的企業收購,而不是一個僅僅基於資本的合作。幾番折騰後,騰訊最終成功收購了Supercell。



三、促成開放的騰訊,擺脫抄襲大王的聲音

騰訊的發展生涯,最為重要的除了創立qq和微信外,最大的變化就是3q大戰後的開放。這一舉奠定了騰訊以後的發展。

2011年,劉熾平和馬化騰進行制度性的反思,他們邀請到72名行業專家,舉行了10場被公司內部稱為“診斷騰訊”的閉門會議。在會上,騰訊請受邀專家對公司管理層提出批評意見。從會上收到的反饋讓騰訊管理層認識到,騰訊面臨的公關危機,比想象中還要糟糕。劉熾平回憶說:“我們開始意識到,有些事的確是不對的。”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如何甩掉公眾心目中“兇殘的抄襲者”的惡名。

四、還有那些員工比ceo/創始人更高

1、張小龍,年薪為2.74億港元,摺合近3億人民幣(馬化騰工資3200萬)

2、Angela Ahrendts(安吉拉·阿倫茨),蘋果零售業務高級副總裁,年薪5億元人民幣(7340億美元),而蘋果現任CEO Tim Cook(蒂姆·庫克)年薪是922萬美元,而Ahrendts的年薪居然高達驚人的7340萬美元(合5億人民幣),比Cook還要高7倍多。


3、阿里巴巴cwo馬雲不拿工資,京東ceo劉強東只拿1元年薪,所有員工工資都比他們高(但他們還有鉅額股票啊)

你還知道,那些公司員工比ceo或創始人工資更高的嘛?評論裡一起來討論。


毛琳Michael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騰訊高管目前大概的薪資情況。根據網絡媒體的報道,2015年騰訊高層管理人員“大漲薪”,其中有兩名管理人員年薪接近或超過2億港元。12位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範圍是:2.55億港元~3.15億港元的1位,1.95億港元~2.55億港元的1位,4500萬港元~6000萬港元的3位,3000萬港元~4500萬港元的4位,1500萬港元~3000萬港元的1位,800萬港元~1500萬港元的2位。

從上述的情況來看,薪資比馬化騰高的大約有4人。據業內人士猜測,這4名高級管理人員最有可能包括總裁劉熾平、首席信息官許晨曄、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和微信之父張小龍。所以,對於劉熾平薪資比馬化騰高這一件事情大家不用感到奇怪,因為他不是唯一的一個人。像這樣的總共有四個,言歸正傳,我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1、馬化騰是創始人和最大的個人股東

簡單一點說馬化騰是老闆,而劉熾平是最高級別的職業經理人。馬化騰是最大的個人股東,身價過千億,而劉熾平的佔股相對較少。從收入的角度來看,劉熾平和馬化騰有著巨大的差距。所以從薪資上面來看,給到劉熾平更高的薪資這一點不是大的問題。而且,業內的說法是:馬化騰是一個很nice的人,願意跟兄弟們共享利益,對於薪資和股權都是捨得給。五虎將一直不離不棄,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2、劉熾平帶領騰訊的業務和收入巨大提升

劉熾平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人,早在2004、2005年就看中了騰訊的潛力,這一點非常人所能及。而且在劉熾平加入騰訊以後先做首席戰略官,後面逐步變成全面負責公司的業務。在這十幾年裡面,騰訊從即時通訊起家,逐步變成一個社交和娛樂的帝國,每年收入快速增長,特別是收入在2016年超過1500億,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並且2017年騰訊的市值一度超過Facebook,晉級全球市值第五,刷新歷史記錄。比較鮮為人知的是,在騰訊的幾個重大項目,例如和暴雪的合作、RIOT的合作上,劉熾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騰訊在變得開放以後,投資併購的項目都能看出劉熾平的戰略眼光。

我覺得劉熾平對於騰訊不只是發展業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戰略併購和投資,大大拓寬了騰訊帝國的疆界,對於打造生態級的公司立下汗馬功勞。

3、騰訊的薪資水平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根據騰訊年報顯示,騰訊集團內有一個“薪酬委員會”,這一委員負責釐定高級管理團隊各成員的薪酬待遇。薪酬獎勵為吸引、挽留及鼓勵良好表現人士而設計,並反映了個別職能的細節。作為騰訊來講,作為行業巨頭薪資水平必須也領先。對於劉熾平這樣一個對騰訊公司有重大貢獻的人,騰訊給到很高的薪資待遇也是非常合理的。

並且不只是高管,騰訊的中層和基層管理者,都給到了較高的薪資和期權。

行走在創業路上,追逐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1987


近日,《福布斯》發佈了2017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排行榜,來自騰訊控股的劉熾平排名榜首。

而在榜單裡另一項耀眼的數據就是劉熾平的1.22億的年薪。這不是第一次劉熾平因為令人咋舌的年薪而被注目了。

劉熾平是香港人。早先香港娛樂業繁榮,狗仔橫行,導致港人素來也愛八卦。劉熾平第一次被港人發覺在12年,民眾們發現第一名的納稅人給香港政府納了7900萬的稅,這差不多需要6個億的收入。港人先是去和記黃埔的財報挖了挖李嘉誠的頭號干將——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寧的收入,不過才1.7億。

最終有人翻出了港交所的權益披露記錄,發現騰訊總裁劉熾平,在2010年行使了大概440萬股騰訊控股認股權,賬面獲利6個億左右,剛好符合頭名繳稅額。

而有趣的是,霍建寧的老闆李嘉誠和劉熾平的老闆馬化騰都是潮汕人。霍建寧於1979年加入長江實業,僅用了五年便晉升為和記黃埔的執行董事,與霍建寧相比較,劉熾平更是青出於藍——2005年加盟騰訊,出任首席戰略投資官,一年後榮任總裁,再一年後,任命為執行董事。

01.

劉熾平最早在03年和騰訊打交道,那時候騰訊正在計劃IPO,劉熾平還在的高盛集團駐港辦公室工作。為了拿下騰訊IPO的業務,他還特意去註冊了QQ號,將QQ號印在名片上,最終高盛拿下了這個業務,順利的幫助騰訊完成了IPO。正是在IPO過程中,劉熾平給Pony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ony早在路演時便向劉熾平伸出了橄欖枝。

但此時的劉熾平還在觀望,並沒接受Pony的邀請。直到騰訊上市後,騰訊的增值服務和遊戲業務都已經大有起色,04年底他終於接受了Pony的第二次邀請。

馬化騰一開始給劉熾平的頭銜是首席戰略官,讓他主管投資者關係和併購業務,這兩項業務當時對中國人來說還很陌生。

加盟騰訊後,劉熾平向公司引入了美國企業的標準做法,比如設定收入目標等,還制定了包括進入社交網絡和數字媒體領域等內容的五年計劃。無疑這對於騰訊這樣快速成長的年輕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

2006年,馬化騰任命劉熾平為公司總裁,並讓他負責公司日常運營。儘管在那一年,騰訊的營收實現了雙倍增長,但騰訊的五位聯合創始人都意識到,公司很快將需要更專業的管理人才。當時在內部演練期間,他們都給自己任命了假定接班人。馬化騰選的是劉熾平。

也正是在這一年,職業經理人快速的湧入騰訊,劉熾平也選定了他的左膀右臂。譬如他的校友湯道生,他目前負責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也是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譬如後來為微信支付讓路的財付通負責人賴志明;又譬如,他的高盛前同事,James Mitchell,現任騰訊公司CSO…

有意思的是,或許是出於避嫌的考慮,一眾輔佐劉熾平的左膀右臂進入騰訊之前,都是從Free吳霄光身邊做起。吳霄光是騰訊的第一個程序員,親手帶大了孵化QQ等騰訊重要產品。

而馬化騰對香港的認同,客觀上也為騰訊的香港職業經理人提供了上升空間——馬化騰在非典後開始在香港置業,先後花費數億元拿下4座豪宅。在子女教育方面,Pony本想著把孩子送到拔萃女書院,遭到拒絕後,他與香港的潮汕老鄉一起捐款給皇仁書院併成為校董。香港商業圈講究地緣,潮汕人尤甚,騰訊內部更多的香港僱員,也能讓他們更快地融入圈子。

也正是在這一年,香港幫逐漸崛起,很大程度上壓制了華為派,而創始人選擇紛紛離開騰訊,創始的五虎將目前除了馬化騰只有許晨曄還留在騰訊。而徐晨曄是知名的老好人。

Pony & Martin

02.

引入職業經理人之後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騰訊迎來了高速增長期。

也同時在這個時期,騰訊開始了被人詬病的“山寨”。當時周鴻禕跟馬化騰說,你別什麼都自己做,這個行業裡絕大多數人都是願意跟你合作的,比如,你不一定非要做安全,你可以投資一點 360,你也不一定要做下載,你可以投資一點迅雷。馬化騰回答說:我覺得迅雷沒價值,要投資360的話,騰訊要控股。

Pony的這個回覆頗有李彥宏的百度投資的風範。馬化騰當時認為,我只需要十來個工程師就能做好,為什麼要大價錢買呢?

直到2010年的3Q大戰,才讓劉熾平和馬化騰意識到了要對公司某些制度反思了。他們邀請到72名行業專家,舉行了10場被公司內部稱為“診斷騰訊”的閉門會議。這次會議騰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批評,結果就是騰訊的高管們照單全收。

2010年開始,同樣在劉熾平的主導下,騰訊瘋狂投資電商,如珂蘭鑽石、好樂買、藝龍、旅人網、易迅網,並由此組建了騰訊電商ECC。

2013年年開始,還是在劉熾平的主導下,騰訊開始剝離出師不利的搜索、電商業務,放棄搜索交由搜狗,放棄電商交由京東。劉熾平開始推翻自己早先的失敗佈局,以投資的形式,換取時間,為騰訊佈局,尋找新的增長點。

騰訊的投行化也就此開始,劉熾平帶領騰訊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控股投資的有美團點評、小米、滴滴、人人貸、今日頭條、京東等獨角獸企業16家,其總估值1320億美元,佔中國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1/4。

而去年劉熾平標誌性的收購要屬收購芬蘭企業Supercell,在14年因為Pony的背部手術被小扎搶先奪走WhatsApps後,劉熾平就一直在為騰訊尋找下一個海外收購的目標。在中國,騰訊的發展正在接近飽和。如果想要保持同樣的增長速度,就需要開拓更多的國際市場。

儘管發高燒,劉熾平還是坐了10個小時的飛機達到赫爾辛基,去見Supercell的高層。在準備期間,劉熾平的盡職調查就是打《皇室戰爭》,而且排在了全球97位。Supercell的CEO還慫恿劉熾平跟Supercell員工中的一名高手對決,最終還是劉熾平贏了。沒過多久,騰訊最終成功收購了Supercell。

Supercell除了在全球擁有眾多用戶之外,還是一個現金流非常良好的企業,他們很賺錢。在由西雅圖建築公司設計的雙子玻璃摩天大樓裡,馬化騰和劉熾平的辦公室相依相鄰。而劉熾平自己現在還會偶爾在自己的辦公室玩皇室戰爭。

03.

劉熾平瘦高個子、戴著眼鏡,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一位痴迷的電遊玩家。同時,他很有人緣,凡是聽說過他的人,都對他尊敬有加。

劉熾平很低調,低調到在硅谷可能並沒有人知道劉熾平這個人,雖然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還同時擁有三個美國知名大學的碩士學位。

隨著騰訊業務的發展,騰訊的全球化讓劉熾平不得不走出去了,而在國際化這個事兒上,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不管是蘋果的過路費,還是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亦或是與FB的社交競爭。

在幾個月前,蘋果迫使騰訊關閉了iPhone手機上的微信打賞功能,因為這一功能繞過了蘋果自己的支付App。這種情況是否意味著巨頭之間在醞釀戰爭?劉熾平並不認同這種看法。

他說:“外界喜歡看熱鬧並誇大這種大公司之間互撕的故事。”

End

這樣的一位騰訊功勳人員,工資比馬化騰還高也不是什麼事兒了,況且到了Martin和Pony這個階段,工資已經不是什麼重要收入了,大部分的收入來自股票期權。



TechGround


因為劉熾平是馬化騰背後最重要的男人呀!而且小馬哥不是拿工資是拿股份的

劉熾平是騰訊公司首席投資官,現任騰訊公司總裁一職。如今騰訊形成的全方位戰略佈局離不開其精準的眼光,談發展最先要有戰略部署。

1.佈局騰訊叫板阿里

2006年前騰訊守著QQ這一塊線上流量業務,到了劉熾平上任的時候逐步佈局在新生活戰略,開始面向即時通訊,網絡遊戲,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全面佈局。

這些大動作背後為騰訊帶來漲幅達150%的廣告收入,並靠著業務集群效應把QQ打造成了中文門戶流量第一平臺。這樣擁有了通訊流量的騰訊就有了叫板網購流量阿里的資本。

2.業務集群效應

跟QQ捆綁最緊的就是遊戲業務,自劉熾平上馬以來,大力推進遊戲革新,買入了大量知名遊戲公司,知名的就有金山公司,西山居和掌趣科技等。

騰訊從社交巨頭的出發點開始,通過陸陸續續的大小投資併購,逐漸填補了自身遊戲IP的不足,配合綜合行業佈局,在手遊時代過渡到自研、獨代主導的運作進程中,成為了如今掌控遊戲市場巨量資源的綜合性公司

遊戲市場這個投資環節無疑是騰訊轉型發展最成功的板塊之一。

3.結盟,買入補營養

近年來騰訊跨界設計的投資領域頗多,其中少不了劉熾平的戰略推動,自主發展耗時費力,不如直接買進或者控股投資,在此戰略基礎上騰訊缺什麼就買什麼,進而補充自身缺少的營養。

騰訊沒有搜做引擎就買了搜狗,沒有團購網就投了大眾點評,缺少購物平臺流量,就聯合京東搞結盟,形成了多窗口業務佈局,互相支撐,覆蓋了互聯網市場服務的方方面面。

咱們厲害的投資人,出力費神把馬化騰送上了中國富豪前5的位置,還很謙虛的表示,其實戰略佈局在企業發展中只有20%的重要性。怪不得你成為馬化騰唯一留下的騰訊創始人。

如果您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這是企業激勵的經典問題。一個企業裡最關鍵崗位的高管,工資肯定要比老闆本人要高。

拿目前的國有銀行和券商來說,董事長和總裁一般都是國資委限薪的。這時候,不受限薪約束的分管業務副總裁或業務部門的副總裁,都是薪酬更高的。

拿銀河證券來說吧。我印象中,在香港聯交所公開的年報中,主要高管的薪酬約為年薪300萬左右。但銀河證券做的比較好的營業部老總,年薪直逼千萬了。所以,當有人說某某分析師被高薪挖走,年薪千萬,我是一點不吃驚的。金融行業裡的優秀業務人員,百萬只是打底,千萬的決不稀缺。

拿騰訊的情況來說,業務人員把業務做好了,老闆的股票值錢啊。而打工人員,就沒有股票了,或者股票很少。所以,要靠工資。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公司也會為高管安排股權激勵。主要是為了彌補光靠工資的不足。畢竟,工資的激勵,往往和短期業績掛鉤;如果得到的是長期股權,職業經理人可能就要更多為公司長期發展考慮了。

我們公司的情況也是一線業務人員的薪酬比持股的總經理要高得。畢竟,業務人員的努力,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同時,為了彌補工資薪酬的不足,我們也在考慮設計股權激勵。計劃兩年內為主要業務人員安排好股權激勵。

業務老總比總經理的薪酬高,這是很常見的,不用大驚小怪。


孫建波


劉熾平作為騰訊的二把手,他的升級就像是火箭式的,從2005年加盟騰訊,出任騰訊的首席戰略投資官,2006年作為騰訊的總裁,到2007年之後,就被任命為執行董事,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

很多人在好奇,為何劉熾平的工資會比馬化騰的要高呢?其實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很多的企業家都已經成為了商業鉅富,在企業中擁有高額的企業股權,身價動輒上百億美金,這些企業家在企業發展好了以後,企業家早早功成名就、財務自由,很多企業的老闆都選擇了1美元年薪。想蘋果的前喬布斯、特斯拉以及PayPal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等等,他們的年薪都是比較低的。

馬化騰對自己也不算摳門,但也沒有給自己很高的薪資,但作為騰訊的老闆,最大的股東,按照現在騰訊的市值來看,馬化騰幾百億美元的身價,工資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劉熾平作為騰訊的職業經理人,作為騰訊的高級打工者,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功勞也獲得了很多騰訊的股份,但這些錢跟馬化騰手裡的股份相比自然差了很多,所以劉熾平他們自然要拿更高的工資。

其實,騰訊比馬化騰工資還高的,並不止劉熾平一人,像微信事業群總裁的張小龍、還有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社交網絡事業群總裁湯道生,他們的薪資其實都是比馬化騰要高的。


monkeyflowers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因為馬化騰和劉熾平的身份不同,收入結構自然就存在一定差異。

通常,一個企業的投入包括勞動力、資金等多方面要素,每個要素都會獲得相應的報酬,其中勞動力獲得工資;資金獲得股權或債券收益。

一方面,馬化騰其收入來源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以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獲得工資,二是以騰訊公司股東的身份獲得資本增值或股權收益,往往後者明顯高於前者。相對而言,劉熾平是職業經理人,收入主要是以騰訊公司執行董事的身份獲得工資。因此,僅從工資方面來看,劉熾平的工資確實明顯高於馬化騰,但馬化騰綜合收入將明顯高於劉熾平。

另一方面,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在這個激勵機制中,馬化騰是老闆,其目的是把騰訊公司做大做強,從而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因此,馬化騰需要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高人拿高薪,讓人多的人成長成才,從而更好地落實和執行公司發展戰略,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劉熾平是馬化騰的得力助手,給予更高的工資,既可以展示馬化騰的高姿態,又可以更好地執行馬化騰的戰略決策,何樂而不為呢?


經濟好望角


首先了解一下總裁是什麼,總裁是一個公司的主要行政負責人,總裁的職責情況下圖(截屏來自百度百科):

一個人的收入與他擔負的責任是成正比,特別是在騰訊這個體量的企業,作為總裁的責任更重大,騰訊2016年總收入1519億,2017年上半年總收入1061億,作為2017BrandZ全球品牌價值排名唯一進入前十的中國企業,市值破5000億美金的公司,劉熾平操持這麼一家巨型科技公司,收入破億也不奇怪。

可能大家奇怪的是為什麼收入比馬化騰高?這好像不合常理,其實也有存在的道理。

第一:劉熾平是馬化騰最信任的人,就如馬雲信任蔡崇信,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上市,當時劉熾平在輔導騰訊上市的高盛公司,輔導期間,馬化騰非常欣賞劉熾平的專業和智慧,一年後,在馬化騰的邀請下,劉熾平加入騰訊,即便劉熾平並不是創業元老,但在騰訊深受馬化騰重用。
第二:劉熾平具備在高盛和麥肯錫公司的工作經歷,而上市的騰訊公司特別需要這樣具備國際視野和在頂級公司具備管理經驗的人帶領騰訊走的更穩,在上市前,騰訊的產品文化側重在內部做好產品,並沒有重視外部的生存環境,面對外部競爭對手虎視眈眈,馬化騰認識到需要一個大才來幫自己帶領騰訊,劉熾平進入了他的視野,而劉熾平的來臨,也確實把騰訊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無論在管理上、資本上還是其它方面。

對於馬化騰而言,財富只是個數字而已,對於劉熾平,馬化騰近似於朋友和伯樂,收入比馬化騰高也是馬化騰對他的一種價值的認可,話說馬化騰在識人上還真有獨特的眼光,不僅僅劉熾平,後來的張小龍,都是對騰訊產生巨大的影響。


老麥道


在於互聯網甚至說傳統行業裡面,這可以說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很多企業的創始人、老闆都會選擇拿1美元或者1元年薪,所以馬化騰對自己還不算“最摳”的,這是因為兩個人的各自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導致的。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裡面的一些根源:



  • 首先來說一說那些拿1美元或者1元人民幣年薪的企業家

1美元年薪的案例最開始可追溯至1979年,克萊斯勒總裁李·艾科卡在1979年公司負債累累的危機過程中,表示再將企業帶到盈利之前都只拿1美元年薪。隨後在未來幾年內,他帶領克萊斯勒集團再次站上行業巔峰,成為商界典範,從此寫入商業教科書。

在新時期,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很多企業家都成了商業鉅富,這些企業家往往擁有很高的企業股權,身價動輒上百億美金,這些企業家在企業發展好了以後,企業家早早功成名就、財務自由,很多企業的老闆都選擇了1美元年薪。比如蘋果的前CEO喬布斯,谷歌的Larry page,特斯拉以及PayPal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Facebook的扎克伯格,甲骨文的艾立森,思科的錢伯斯,推特的傑克多西等,都是業內知名的領1美元年薪的代表。

  • 其次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劉熾平比馬化騰工資高

第一是馬化騰是老闆,劉熾平是職業經理人。作為老闆的馬化騰,也是騰訊最大的個人股東,比照騰訊目前的市值來看,妥妥的幾百億美金的身價,自然對於工資那點錢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劉熾平不一樣,劉熾平是職業經理人,說白了也是打工者,只是說是高級打工者,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功勞也獲得了很多騰訊的股份,但這些錢跟馬化騰手裡的股份相比自然差了很多,所以劉熾平自然要拿更高的工資。


  • 第二是劉熾平之於馬化騰恰如蔡崇信之於馬雲

第二是劉熾平對於馬化騰,對於騰訊來說,就好比是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之於馬雲,劉熾平對於騰訊的發展自然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從進入騰訊開始,劉熾平就極大的分擔了馬化騰的日常管理以及運營工作,極大的推進了騰訊的商業化工作,騰訊近十年穩步上升的發展態勢,可以說劉熾平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劉熾平掌管騰訊資本以來,做出了很多經典的投資案例,對美團、滴滴、京東、騰訊音樂的收購、閱文的獨立以及LOL團隊的收購,可以說每一筆都相當精彩,堪稱資本運作的典範。並且劉熾平主導的給資源、給流量、給錢、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像當年幫助滴滴一樣直接帶著工程師幫忙,但不干涉企業正常運轉和管理,不尋求控股,這種開放的投資心態讓騰訊的帝國版圖越來越堅韌。可以說,不管從哪方面說,劉熾平是騰訊甚至乃至全球科技公司最好的二當家之一,論成就絕對不比比爾蓋茨時代微軟的史蒂夫鮑爾默、喬布斯時代蘋果的庫克、Facebook的桑德伯格、以及谷歌的拉里佩奇身旁的埃裡克施密特。

  • 其實騰訊內部比小馬哥工資高的人估,不少於5人

最後一點是,其實比馬化騰薪資高的騰訊高管絕對不下5人,這五人都是騰訊的核心高管,並且都是屬於高級職業經理人。一個是首席運營官、同時兼任互動娛樂事業群的總裁任宇昕;一個是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還有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社交網絡事業群總裁湯道生…雖然沒有明確的信息表明這幾位騰訊高管的薪資,但可以確認的是,基本上可以斷定這幾位騰訊高管的薪資會高於馬化騰的薪資。



所以,任何大企業也是這個邏輯,其實創始人薪資比核心高管的薪資低不算什麼大新聞,首先是老闆不靠薪資活著,更多的是靠手裡的大額股份。而很多職位很高的職業經理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這類高管股份不是很多,但是薪資卻高得驚人。


EmacserVimer


工資這個定義,屬於針對在職者而言,至於股東,所有者,工資其實是獨立的甚至沒有意義的概念。

有的企業,企業主工資只有一元錢,但不妨礙他財務自由。

有的企業,高管工資高,還容易引起社會輿論的攻擊。十年前平安馬明哲六千萬年薪就被噴的厲害。

所以,就騰訊而言,實在沒必要說馬化騰的工資。估計他連住房公積金都沒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