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揭祕萊蕪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斷供 “姜二代”年入15萬

2018年6月4日,萊蕪市萊城區東汶南村生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新型職業農民亓軍平非常高興,因為他所承包的蔬菜姜大棚豐收了。從5月26日開始,蔬菜大棚裡的蔬菜姜開始陸續被裝入禮品盒,送往全國各地。

揭秘莱芜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蔬菜姜長勢喜人

365天不斷供 在京萊蕪人直奔大棚

“從現在開始,我們這裡的蔬菜姜一年365天都會持續供應。我們的蔬菜姜都是現拔現賣,才上市沒幾天,就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每天都能賣出30至40提,一般每提5斤,售價80元。”東汶南村黨支部書記亓新華介紹道:“我們種的蔬菜姜與普通的生薑相比,辣味素少、芳香味濃,吃起來爽脆可口,最重要的是具有保健作用。目前市場需求非常大,去年每天幾乎都能賣上千斤。”

2017年冬天,東汶南村新一茬蔬菜姜收穫,長勢喜人的蔬菜姜裝入禮盒後,很快便被搶購一空。這些禮盒,作為萊蕪特產,跟隨著萊蕪人的腳步,南下北上,成為走親訪友的新時尚。

在北京工作的任先生從萊蕪老鄉群看到冬天時節依舊活鮮的生薑,很是動心。過年假期,他回到萊蕪第一件事便是來到東汶南蔬菜姜大棚,訂購一批新鮮蔬菜姜。

“咱萊蕪有個企業的趙總,來買了不下20次,每次都至少10提。其實咱的蔬菜姜禮盒作為萊蕪特產走出去,我們心裡挺驕傲的。”亓新華說。

現在,從東汶南走出去的蔬菜姜都用統一商標品牌,走品牌農業道路,而讓更多的人瞭解汶南蔬菜姜,也成了亓新華的一個心願,“前些年,村裡人種姜被低價傷了心,現在汶南姜迴歸了,還培育出了綠色有機的新品種,是時候讓大家重新認識汶南姜了。”

爽脆可口進餐館 新菜品助推食品保健

現在走進萊蕪大小餐廳,大部分都有一道菜——“薑絲炒肉”。餐桌上的這道菜用的便是薑絲少、辣味低的蔬菜姜。

萊蕪人一向有吃薑的習慣,然而普通的生薑薑絲多,吃起來常塞牙,同時辛辣味道令人不敢多吃。作為能被端上菜桌的菜,蔬菜姜口感更為貼近人們的飲食習慣,鮮嫩的肉質中帶著些許的辣味,又透出絲絲甜意。

作為種植大戶,亓軍平對吃薑最有發言權:“現在大棚裡的姜在種植到4至5個月時,口感最好。平時吃飯,把姜切成細絲,跟肉絲一塊炒著吃,特別香。或者把姜切成片,倒點味達美,稍微一拌,幾分鐘就能吃,特別鮮。”

為了控制蔬菜姜的品質,所有生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姜對水肥進行統一要求。種植前,施加的底肥必須是煮熟的大豆;種植過程中,只能用大北農集團生產的綠色農華肥料,採取水肥一體化的模式,整個生長週期嚴禁使用藥物。

揭秘莱芜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亓軍平拔鮮姜

“像這種帶紅皮的姜格外好,邊上新長出的奶芽洗乾淨後,直接就能吃,”亓軍平邊整理剛拔出的鮮姜,邊向記者講解,奶白色的姜塊上點綴片片粉紅,煞是好看。

揭秘莱芜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新鮮出土的姜塊

揭秘莱芜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現拔現賣保證新鮮度

“最近,我在讓廚師研究蔬菜姜的新菜品,比如干炒薑片雞,菜裡主要是薑片,炒出來味道又香又脆,非常好吃;還有清炒姜芽,非常爽口。研究出了12個菜品,希望以後能普及到老百姓的餐桌上。”亓新華對具有驅寒、消炎等保健功效的蔬菜姜充滿了信心。

“姜二代”成主力 培訓交流促增收

說起種植蔬菜姜的成功之道,亓新華頗有心得。

他說,成功的關鍵,除了蔬菜姜獨有的爽口、微辣風味外,東汶南村獨有的種植模式、鄉村振興戰略的惠及,也都大大促進了蔬菜姜的發展。

2015年,東汶南村生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開始投用,從最初只有1名村民認可,到如今全村接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取得了實打實的收益。為了能更好地種植蔬菜姜,東汶南村特意培養了20名新型職業農民,這些農民大多為“姜二代“,他們在種植方面往往有獨到的經驗。

而與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的種植模式結合後,每1名新型職業農民可以管理近20畝大棚,每畝可產8000斤蔬菜姜,單是每年的純利潤便可達到15萬元。

為了能實現更高畝產,種植戶每週還會湊在一起,相互交流經驗,改良種植方式。

揭秘莱芜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亓新華講解鄉村振興戰略給村裡帶來的變化

“現在村裡人的觀念都更新了。我們通過在種植流程標準化、田園操作精細化、種植工程機械化、產品品牌化等,把蔬菜姜產業做好,他們也就開始學了。“亓新華說,面對新事物,很多人都是持觀望態度,但把工作做好做出成績,別人也就都認可了。

而東汶南村通過科學方法研製出蔬菜姜種植,依託產業振興,將原本鬆散的小家小戶聯合在一起,帶領大夥兒共同致富,更為東汶南村的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現在出棚的蔬菜姜都供不應求,我們農場還要擴大規模。我覺得,跟著亓書記種姜,比出去打工強的多,既能留在家裡,還能賺到錢!”亓軍平感激地說。

鄉村產業振興路子走得合不合適,要看老百姓願不願意跟著走。顯然,東汶南村的蔬菜姜種植,讓村裡的老百姓嚐到了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