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引藏水入疆的可能性有多大?

Xman148808069


首先必須說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必須去做的事情,從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來看,開發西北地區廣袤的國土將帶來成倍增長的國家潛力,如果西北地區乾旱地區都能得到開發利用,那我們將得到和東部人口稠密地區一樣多甚至可以超越的可利用土地和資源,稱之為“再造一箇中國”毫不誇張,但是這需要巨量的水資源,沒有水,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飢。



我國是世界水能資源蘊藏量第一位的國家,然而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卻只排在了世界第六位,還不如印尼這樣的國家,這正是由於我國大量的水資源都流向了國外,有十多條流量極大的世界性大河都流向了其他國家,而我們空有世界唯一的“亞洲水塔”,卻放任著面積廣大的西北地區乾旱荒蕪,所以,若不利用巨量的外流河水,根本不符合我國的長遠發展戰略。

雅魯藏布江出境處年徑流量達到了140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比兩條黃河的水量還多200多億立方米,怒江出境處年徑流量近600億立方米,瀾滄江出境處年徑流量約為750億立方米,光這三條大河的河水就流走了近2800億立方米的水量,幾乎相當於五條黃河,那麼我們如果能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即便只向西北乾旱地區調來一條黃河的水量,也可以滋潤幾十萬平方公里的乾旱土地。


所以,無論是“大西線”工程調水計劃,還是“朔天大運河”、“紅旗河”調水方案,這些引藏水入疆的工程方案都是為了利用我國的水資源去改善西部的土地和氣候的乾旱局面。

近半年多來,紅旗河調水工程被媒體廣泛報道,這是被認為比較成熟的一個調水方案,該方案是一個叫做s4679的課題組提出的,這個課題組中有6位院士、12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輕博士,他們都來自於我國一些重要的水利和地質部門,而且我國多個水利和地質官方單位也以某些方式參與其中調研,沿線各省也對該方案十分關注,昨天還看到新聞說該課題組正在甘肅調研,並得到高度重視,如果此方案上升到一項國家行動,那麼引藏水入疆變成現實將指日可待。


紅旗河被認為是一項科學合理、現實可行的西部調水路線,它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的調水環線,將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渭河、黃河聯繫起來,逐級借補、全線自流,將西南地區豐沛的水源引入到西北乾旱地區,線路全程長6188公里,預計年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可造就約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並且改變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的乾旱氣候,可以說既是一項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戰略工程,建設風景秀美的大西北將不再是夢,如果設計合理,工程順利,那麼它將來必將很好地造福於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國的國力和實力更上一個大臺階。


科普大世界


首先,為新疆補水,改良乾溼條件,是十分值得去做的。要知道,新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內流區,水資源向外損失少,並不需要無休止地補入。而且,外部補水一旦入疆後,就能在區內天上地下長期循環起作用,可以說是一勞久逸的買賣。而水的問題一旦解決,新疆,將給中國發展帶來巨大的福報!

要解決為新疆補水的問題,方法也不只調藏水一種。大家可以核算下,看哪種更方便、更經濟、性價比更高:

1、最讓國人感到豪氣干雲的“紅旗河工程”。據說建成後,能對多條江河的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長期利用,且後期運營成本低,綜合產值高,更可作為長期補給黃河中下游的控制性工程,受益面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工程要穿越多個地質活躍區,地形地貌複雜,線路長,工程量大,施工難。而且,要想實現大流量自流入疆,幾乎不可能。因為,規劃的取水口(雅魯藏布第一大拐彎)海拔不足2000米,就算能築個空前絕後的世紀高壩,把水面提高500米,卻要穿山東跨怒江(八宿段河床約2700米)、瀾滄江(左貢段河床約2600米),如何自流?再穿江底一直鑿洞到金沙江?而西藏江南林芝,必將淪為庫區澤國。

那麼,放棄雅魯藏布,只調怒江、瀾滄江吧,可調水量就大減了,再往東穿山過金沙江,合流到大拐彎奔子欄處(海拔約2000米),不能再低了,築壩提水再往東往北,翻川西高原、大巴山、秦嶺,順次降坡,落差不好掌握,流速、流量都不會太大。

也許,可考慮先建工程後半段,先提取長江、黃河上游水入疆,就當作引水入疆的試驗工程,看看對當地的水氣條件改良效果到底如何。最好是能依託三峽,把庫區汛期需下洩的洪水先抽調去,同時還能緩解長江中下游訊期災害壓力。只是取水處海拔太低。

2、沿青藏線鋪設管道,靠虹吸或穿山提藏水入疆。線路最短,但全程穿越高海拔和生態薄弱地區,冰封凍土多,施工難度大,後期管理和提水費用高,冬季不能用,而且能調補的水量少,只適合給新疆內流區短期、目標性補水,不能兼顧黃河中下游長期補給。

3、依託蒙古國“北水南調”工程(或直接從俄羅斯貝加爾湖買水),引至新疆。貝湖水質優良,建設難度低,但長期使用費用高,且易受國外控制。好在新疆是內流區,水資源向外損失少,輸入幾千億立方米後,就能長期改善自身水循環,不必無休止補入(若只引作生活用水,用完進入區域循環不外流,倒比北京買貝湖水划算得多)。

重要的是,補水任務結束後,可改造成輸油管道,不浪費。

4、經內蒙、甘肅從渤海灣(或沿中巴輸油管線從印度洋、沿中哈管道從裡海)鋪設管道,提海水入疆(以及內蒙、甘肅內流乾旱區),利用強烈的日照蒸發海水降雨,轉化成淡水,為優化內流區自身的水資源循環創造條件。建設難度低,但長期抽水費用高。當然,補水目標達成後,也可改成輸油管道。

也可在黃河入海口建蓄水沉沙設施提淡水,再經內蒙、甘肅入疆,補灌沿線內流乾旱區。但可能導致入海口海水倒灌。

最後,還有個笨辦法,發動全國人民到新疆驢遊,每人自備飲水入疆,並將水徹底排洩在新疆,以愚公移山、螞蟻搬家的毅力,努力改良新疆水氣循環!嘿嘿,開個玩笑,新疆人民勿噴!


亂視英雄


藏水入疆當然可行!青藏高原地勢遠遠高於新疆塔里木盆地,水在上面,引到下面,理論是完全可行的。

工程量極大,大到不可想象也是事實。但想到中國數十萬公里高速公路。再加上數十萬公里鐵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剷平了數以千萬計的山頭,雖然都是小山頭,但數量驚人,完全相信中國基建實力,有平大山的能力。

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挖一兩坐巨型大山,用巨量土石方將大拐彎填出千米高巨型大壩!填海造地幾平方公里都能做到,填個千米高巨壩問題肯定不算很大。抬高水位!天河形成,慢慢引導水流動向。

新疆大沙漠如盆地,藏水入新疆只進不出,大量填補新疆地下水位,讓地表樹木小草得以紮根地下水。理論上說,藏水入疆只進不出,進去多少水就該蒸發多少水,屆時新疆上空就會有大量雲層,降雨量暴增,逐步改善新疆乃至整個大西北地區及周邊生態環境。大西北地區全部覆蓋綠洲的話,植物蒸發量是強大的,屆時降雨蒸發呈現良性循環。整個大西北成為綠洲的話,影響的可就不止中國了!中亞莽荒土地也將迎來東方大國的及時雨。


夯力奇


可能性佔比30%,不可能性佔比70%,淺談如下幾點:

第一:引藏水入疆新大西項目,啟動前提是否有一個平衡點來平衡水資源分配利益問題所會發生的分歧和矛盾點;

第二:項目啟動所要經過的各條線牽扯一個啟動資金及技術難點問題,技術是否能解決此條線的地理位置及工程難點,從前期勘查,採集、後期施工是否有前衛及前段技術支持。前提從國家層面是否立項從規劃想法成為實踐;

第三:項目沿線地理位置:經過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等,所經過的下游的工程開建是否能有有效的補償研究機制,對現已建和待建的水電站的發電效益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及各種不良地質現象的處理;

第四:此項項目上地形位置多屬於高海拔區域,地質條件複雜,溝壑縱橫,多地震;

第五:所建項目區域原本的生態環境就比較脆弱,長年乾旱、風沙等自然災害。如實施此工程是否會打破原有的生態環境,加速現有環境的沙漠化,這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淺談勿噴哈!



隨記空間


新疆地形的特點是三山夾兩盆,北面是阿爾泰山脈,中間是天山山脈、南面是崑崙山脈。新疆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也是全國最大的沙漠。

新疆年均天然降水量僅有171毫米,僅僅相當於一場大暴雨的降水量,在這個缺乏水資源的地方,如果能有辦法解決水的問題那當然是非常大的好事情。

但是從西藏引水到新疆來是否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呢?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西藏的地勢比新疆高,但你知道這個落差有多少?以界山達坂的高度與和田地區的平均海拔來做個比較吧。

界山達坂的高度是海拔5100米左右,距離界山達坂直線距離大約270公里外的和田市的海拔只有1300米左右,只考慮這一段270公里的落差就接近4000米,大家自己去思考一下這是什麼概念吧。理論上這都可以解決,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工程。

引入的水量要多大才能解決新疆缺水的問題呢?別的就不說了,只說一下塔克拉瑪干沙漠吧。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按面積第十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比日本的面積稍小比意大利的面積稍大。比全國大多數省的面積還要大,相當於兩個江西省、三個江蘇省,接近10個臺灣省的面積。這麼大的面積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麼大的面積,如此高的蒸發量,需要多少水?

另外的問題就是新疆的沙漠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而是地球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形成的,地球的氣候也是伴隨著一起變化的,退一萬步來說假設真的做到了藏水入疆,長遠來說是福是禍還真不知道。


九心逍遙


引藏水入疆偉大工程,是把青藏高原地區的西藏自治區河流通過河流引流到西北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一個偉大的設想。

具體工程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通過青藏高原邊緣的長江、黃河和怒江等河流相互連接,利用海拔高低落差,把水源引進新疆地區的塔里木盆地附近。第二個方案,在西藏河流附近建立一個大壩,通過隧道穿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至今沒有進入施工階段,可見工程的複雜性。引藏水入疆工程,施工難度大,資金多,而且在青藏高原生態地區,考慮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根據現有的技術水平,第一個方案比較可行,因為第一個工程具有多種生態效益,可以從西藏地區連接南方,在直達西北地區,途徑河西走廊,全長近幾千公里,可以起到穩定水量,發電和防洪功能,可謂是一舉兩得。

第一個方案可能性是80%,第二種方案可能性是50%。

所以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這也是我國南水北運的偉大工程,中國具體引藏入疆的工程!


全球化的和平與發展


新疆要那麼多水乾什麼?種作物,產糧食?中國的糧食夠吃呀!種瓜果、經濟作物?大家想一想,看一看,中國還缺什麼瓜果!可能會說,多了自己吃不了出口賺外匯。我靠,中國所有農作物沒有幾個有比較優勢的,都出不去呀!新疆農作物最大的比較優勢是棉花,可中國的棉花是全球最大庫存量,把全球的棉花存了一多半,肥了國外的農民(前兩年數據)。所以就不要想著在新疆發展農業,種玉米,中國的玉米多的存不下,種水稻,既費水,同時中國的水稻多的存不下,都要燒了做燃料乙醇了!小麥把內地的效率提高上去足夠吃了。指望新疆變江南,沙漠變良田,扯淡,那不是上帝的安排,上帝安排新疆那塊地,那塊地方有他的用途,不是為了讓他種糧食的。

南水北調總體上說的過去,因為不為工業,最起碼京津冀人口也需要大量的純淨飲用水,還有最起碼的作物用水。人口基數有呀,新疆人口如果不想移民的話,這些人口夠了!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各不同是中國人的福氣,中國需要沙漠、草原;需要戈壁、綠洲;同樣需要森林和良田。發揮好比較優勢,通過轉移支付,有效率的調配好就好。或者說通過一些經濟手段調節更有效率,比如市場就缺西瓜,而新疆產的西瓜就是好,就是有市場優勢,自然會有人去種,去投資種。

如果引藏入疆就為了工業用水,估計比較效益也不划算,還要算算綜合成本。主要是新疆的成本下來了,但是不是別的地方的成本就上去了。長期的破壞生態的成本估計都不會算,寅吃卯糧嘛。

做農業的,瞎說八道!從農業的角度看,最不划算,都不如在非洲種地拉回來合算!


叫我老潘


藏水入疆應該是和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通盤考慮的,沒有參加國家層面的研究,但從公開資料披露,應該是未來國家西部開發的必然選項。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應該借一點給北方。這是紅軍長征路過毛兒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分水嶺時毛主席的設想。

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沒有放棄這個設想,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已成功實施,並已實實在在造福華北地區。引漢濟謂,鄂北引水,疆水東調是正在建造的跨流域引水工程,隨著這批工程的建造,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和藏水入疆工程將更清晰呈現給世人,期待這一天。

傳說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在甘肅景泰的黑山峽水庫大壩壩址,圖中損毀的吊橋和兩岸的山道是六十年代水利勘測隊留下的,其高壩方案就是作為引水入疆的取水口,經河西走廊自流入疆。而水源是西線工程引自金沙江等河流的水穿過黃河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在烏瑪流入黃河上游,補充黃河徑流不足,滿足調水入疆和黃河中下游流域灌溉之需。如此看,藏水入疆並非空穴來風。


大篷車John


拋開因為此舉所帶來的水源下游相關國家的抗議或者其它表態不談,對於中國國內而言絕對是一個大利好,國人都知道,我們國家的中西部為何發展較為緩慢,是與土地資源的匱乏有著很大關係的,所謂資源的匱乏,就是西部最緊缺的水資源,我國此前的南水北調本身也是類似於題主所說的引藏水入疆一個道理,但兩者發揮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

南水北調如果是一城一隅包括惠及工程周邊的話,那麼引藏水入疆則帶動的是中國面積達六分之一國土面積的廣闊土地,並且題主這個問題應該還有一定的調整,其實說到底,整個新疆地區的水資源遠遠要比中國的甘肅要好的多,但主要因為其是地下水,而真正要改善的是我們的中西部地區,如陝甘寧等地。

拋開前面所說的國外因素不談,如果真的將西藏的水資源改道至新疆,再借助新疆地勢轉回中西部,那麼整個這個西部的水資源版圖將會發生極大改變,要知道正如其它答友所說的西藏地勢之高全球獨有,而水資源的蘊含量更是全國大多數河流加起來的總量都有不及的,即使為了照顧下游的東南亞各國,只分出不到一半的水量這也是極大改善西部水資源形式的,至於說這項工程的可行性,可以說國內已經有這樣的預案了,工程當然是龐大的,但我們從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就能看出,面對只是修河道的工程,這樣的基建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是難題麼?當年我們的紅旗渠都是人一手一手挖出來的,如今大量工程機械這還是難題麼?


長安小師爺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新疆地界沙漠多除了跟水土保護有關外,主要還是因為緯度氣候問題。在南北同緯度地區除了有靠海一律是荒漠。比如,美國的西部大沙漠,澳大利亞沙漠等等。這是因為大氣環流導致的!也就是說,假如引水入疆那麼將產生龐大的增大水增髮量,這將直接改變地方的氣候。新疆地處上游地區,一旦上游降雨增加,黃河中下游的氣候也將受到影響!

其次,新疆是沙漠地帶,但是不代表新疆沒有河流!新疆的沙子沒有蓄水能力,這些水會直接往低處彙集。比如羅布泊地區就是因為地勢低導致的水位彙集。新疆很多綠洲也是恰好在地下河流域。假如引水入疆則將增加新疆的水位上升。這時候很可能直接打通整個地下水網絡。這未必是好事,因為新疆有大量的鹽礦!一旦水注入以後,這些鹽會溶入到水裡,然後漫延到整個新疆地下水裡,使得所有的水資源全部變成鹹水,這反而會摧毀整個新疆的綠洲與現有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